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关系的再思考--以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钮维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看成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在学理、实践上都会形成悖论,并有违相关中国领土主权的合法性,不利于中国声索这些领土主权而有利于美日篡改与歪曲历史,将形成学术乌龙——或可被日本等国用来颠覆雅尔塔体制安排的战后国际秩序;它穿越冷战时代,营造了亚太安全秩序中的众多具体国际争端,并借助这些争端得以苟延与演化,是美国亚太同盟链的核心,是亚太地区合作的毒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体制 冷战遗留问题 亚太安全秩序 雅尔塔体制 中国和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思维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13
2
作者 钮维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单地缩小;当前研究冷战思维的视角比较单一;全盘冷战思维是否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冷战思维 意识形态 强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建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 ,分析了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两国关系至少还有 1 0~ 1 5年的稳定发展期。因此 ,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仍应作为我国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战略环境 俄罗斯 中国 安全战略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历史缘由与现实矛盾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建中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7,89,共5页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 ,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从长远看 ,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 ,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 ,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 ,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从长远看 ,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改革极权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出发 ,阐述了俄罗斯推行“选任专制政体”的必然性 ;同时 ,又围绕国家权力体制、联邦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 ,就俄罗斯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和现实矛盾进行分析 ,说明这种体制不可能成为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过渡性政治体制 选任专制政体 集权统治 国家权力体制 联邦体制 政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以南海外交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灿 钮维敢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3期29-50,共22页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而基本战略行为的判定须通过"基于维度"的考察。施韦勒和米尔斯海默意义上的制衡可以作为这种基本战略行为的分析基底,但制衡的概念必须重塑才能符合基本战略行为的要求,重塑制衡的方式主要是打破其指涉对象的单一维度而进行多维重构。随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变迁,美国的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也存在转型的必要,而制衡行为的转型又是安全护持模式转型的核心。冷战后美国对南海相关声索国的外交行动验证了安全护持模式及其转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护持 霸权护持 制衡 美国亚太安全 美国南海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调整 被引量:1
6
作者 钮维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中国和平发展常常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在合作与竞争交织的复杂变化中相互影响,塑造着亚太经济格局;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彼此契合度不同,对立性与统一性程度不一地共存于这个双边关系中。... 中国和平发展常常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在合作与竞争交织的复杂变化中相互影响,塑造着亚太经济格局;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在不同时期的彼此契合度不同,对立性与统一性程度不一地共存于这个双边关系中。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亚太经济战略调整上更加遏制中国,中国则在这一时期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其核心之一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希望加入美国战略调整下的TPP,与以往的经验类似,中国必须改变自身来适应TPP,具有被动性。TPP在客观上也有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面。对于美国的亚太地区经济战略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也有自己的应对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洋同盟 美国经济战略 中国和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调整两洋同盟战略的经济因素及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7
作者 钮维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6,共8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对两洋军事同盟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逐步加大力度对两洋经济同盟进行构建,即推动打造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推动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使得美国全球同盟战略呈现出新特点,即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对两洋军事同盟进行调整的同时,也逐步加大力度对两洋经济同盟进行构建,即推动打造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推动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使得美国全球同盟战略呈现出新特点,即美国的两洋同盟战略军事安全和经济由混合职能逐渐清晰化为两对更为专职的军事安全同盟与经济同盟部分,但这两部分的四个同盟以美国为纽带越发彼此或交叉相互策应,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但美国两洋同盟战略的调整,在亚太地区形成了安全隐患,与亚太一体化进程形成张力,使得亚太安全秩序碎片化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洋同盟 美国战略 经济因素 亚太安全秩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世界格局衍化与中国全球治理角色转型 被引量:5
8
作者 钮维敢 孙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国际社会的大事件及参与其中的大国角色,尤其是它们的参与目标实现程度的对比结果,是判断世界格局性状的重要指标。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单极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三支力量(要求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力量、中间游移力量、要... 国际社会的大事件及参与其中的大国角色,尤其是它们的参与目标实现程度的对比结果,是判断世界格局性状的重要指标。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单极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三支力量(要求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力量、中间游移力量、要求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的力量)角逐的总体状态。在冷战结束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个阶段,单极化趋势总体上较为明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尤其是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多极化趋势逐渐凸显。在当代世界格局的衍化中,中国的全球治理角色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由边缘逐渐走向中心,由被动逐渐转型为主动,日益强劲地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民主化,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公平的全球治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世界格局 中国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