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城市近郊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1
作者 朱军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背景下,大城市近郊乡村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大城市近郊乡村位于连接城市与服务乡村的中枢区域,但因规划设计、空间架构、产业布局和人口流向等方面的无差别政策供给致使城乡... 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背景下,大城市近郊乡村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大城市近郊乡村位于连接城市与服务乡村的中枢区域,但因规划设计、空间架构、产业布局和人口流向等方面的无差别政策供给致使城乡发展路径出现脱节现象。要着力通过加大资源整合使用权、提升城镇特色产业集聚功能、突出城乡一体化服务职能、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机制等方式推动大城市近郊乡村的就地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近郊乡村 就地城镇化 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三乡工程”的路径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文化振兴为例
2
作者 朱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8期62-64,共3页
乡村文化作为“看不见的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与动力支撑,也是推动湖北省“三乡工程”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动力。当下文化振兴面临着文化振兴理念薄弱、文化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都市文化对乡村文化冲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 乡村文化作为“看不见的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与动力支撑,也是推动湖北省“三乡工程”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动力。当下文化振兴面临着文化振兴理念薄弱、文化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都市文化对乡村文化冲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推动“三乡工程”持续发力的滞碍。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稳固推进“三乡工程”、促进乡村多种功能再开发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重视文化振兴理念的宣传引导,坚持在传承中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以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充分激活乡村文化主体内生动力,有力推动城乡要素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三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基于W市22个村湾的调研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军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当前乡村普遍面临本土人才流失和外来人才引进迟缓的双重压力。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人才问题,一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深化认知拓展思维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实践能力;二是...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当前乡村普遍面临本土人才流失和外来人才引进迟缓的双重压力。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人才问题,一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深化认知拓展思维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实践能力;二是升级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培育理念,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振兴助力队,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引入保障机制,为乡贤能人、返乡农民工、下乡市民的引入打造良好生存创业环境,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人才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与发展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3,共2页
邓小平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是这富有时代特色的对外开放理论把中国引向世界、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决策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我国社会... 邓小平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是这富有时代特色的对外开放理论把中国引向世界、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决策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本文介绍了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理论 ,进一步论述要坚持和完善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对外开放 引进来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的乡村振兴“五大抓手”——主体动力与客体效益的协同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10期6-8,共3页
历史合力论揭示,由社会中的单个意志形成的社会关系总和作用于一点形成的主体合力,与以经济因素为首的社会客体要素形成的客体合力协同发力,推动了社会历史共同向前。乡村振兴“五大抓手”构建了五位一体多维振兴体系,深入延续社会大扶... 历史合力论揭示,由社会中的单个意志形成的社会关系总和作用于一点形成的主体合力,与以经济因素为首的社会客体要素形成的客体合力协同发力,推动了社会历史共同向前。乡村振兴“五大抓手”构建了五位一体多维振兴体系,深入延续社会大扶贫格局中形成的社会聚合效应,以人才与文化凝聚主体动力,以产业与生态集合客体效益,通过组织保障和乡村善治紧密联系主体与客体,有效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在实践中深刻延伸了历史合力论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合力论 乡村振兴 主体动力 客体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