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以“地改”促进“企改”──对株洲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配置情况的研究报告
1
作者 邹鲁清 《湖湘论坛》 2000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株洲市 国有企业 土地资产 融资渠道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市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思考
2
作者 陈建东 《农村农业农民》 2010年第4期26-27,共2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而农村和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积累的重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目渐成熟,农村新型工业化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作为老...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而农村和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积累的重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目渐成熟,农村新型工业化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株洲市,如何依托发达的城市工业,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与重组,积极有效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株洲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工业化 株洲市 反哺农业 老工业基地 城市化 城市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株洲市农村污水处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3
作者 周敏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5期44-45,共2页
株洲是湘江流域上游城市,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直接关系到湘江水域环境、水源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现阶段,株洲农村污水处理仍存在村民参与污水处理意识不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选址困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 株洲是湘江流域上游城市,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直接关系到湘江水域环境、水源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现阶段,株洲农村污水处理仍存在村民参与污水处理意识不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选址困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滞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人才缺乏、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在农村污水处理上要发挥农民在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村规”与“土规”的统一,加强畜禽养殖的规范与管理,推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倒排节点,加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污水处理 污染源 排放方式 处理工艺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者行为差异及原因——对株洲市百家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少青 《湖湘论坛》 2002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企业经营者 行为差异 行为动机 株洲市 株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立民 《湖湘论坛》 2003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株洲市 农村 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使用权 土地经营权 农业产业结构 流转模式 土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新方式──对株洲市企业经营者持大股的调查
6
作者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课题调查组 宋益多 +3 位作者 邓志辉 唐少青 刘青松 黄夏先 《湖湘论坛》 2000年第6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株洲市 企业经营者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股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中共生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荣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4期72-76,89,共6页
产业集群是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经济共生体。共生技术是产业集群的生命线,促进产业群簇共生及持续提高产业群簇共生系统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集群共生技术创新动因趋向集成化,从创新动因角度看,共... 产业集群是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经济共生体。共生技术是产业集群的生命线,促进产业群簇共生及持续提高产业群簇共生系统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集群共生技术创新动因趋向集成化,从创新动因角度看,共生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外力推动型和内力驱动型,其典型组织模式有官产学研、企业技术联盟等,其有效实施途径有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组建重点实验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共生技术 集成创新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聂方红 《湖湘论坛》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推进株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株洲"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举措。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陶瓷产业集群、服饰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株洲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 推进株洲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株洲"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举措。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陶瓷产业集群、服饰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株洲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株洲产业集群可以分别选择市场创造、外商直接投资形成、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及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的集群组织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洲 “十一五” 发展规划 产业集群 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管理创新水平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关于株洲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9
作者 刘青松 《湖湘论坛》 2000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株洲市 乡镇企业 二次创业 市场导向 特色经济 产权制度 企业管理 员工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大株洲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10
作者 刘香汉 《湖湘论坛》 2005年第3期34-35,62,共3页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近年来,株洲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多成分、多形式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株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近年来,株洲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多成分、多形式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株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株洲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的代价与分化:第三道数字鸿沟中的数字伤害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福平 谢怡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42,共26页
“第三道数字鸿沟”研究的关注点在于数字技能产生的效果差异,但实际上更多关注了收益性效果。在与“资源与占用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本研究从“数字伤害”的角度,通过对CGSS2017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以及城市... “第三道数字鸿沟”研究的关注点在于数字技能产生的效果差异,但实际上更多关注了收益性效果。在与“资源与占用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本研究从“数字伤害”的角度,通过对CGSS2017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以及城市居民会有更高水平的数字技能,但进而也使得他们需要面对更大的数字伤害;群体间对数字技能的负面效果会有分化的防范能力,其中,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等位置类型的优势群体更能缓解数字伤害的影响。本研究深化了数字鸿沟研究忽视的对数字负面效果的认识,并提出在未来数字公共服务中应重视群体间对数字伤害的防范性不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技能 数字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株洲炎陵县电子商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2
作者 李白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2期5-6,共2页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湖南株洲炎陵县着力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以“三个突出”促转型,以“三大体系”强支撑,以“三个推动”谋实效,为传统乡村产业发展转型赋能,为乡村振兴增添助力。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电商 物流 炎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荣丙 匡跃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11期69-73,共5页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归一化法、加权和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 生态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述章 乐观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我国对政府绩效考核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尤其薄弱,因此,结合国外政府绩效考核的经验,对公众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的角色进行定位,以拓展公众参与途径,激活绩效考核形式,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
关键词 公共部门 绩效考核 公众参与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钟荣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1-14,共4页
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既是时势已至也是时势所趋。通过分析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意识到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在于创新战略一体化、人才培育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和政策调控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文... 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既是时势已至也是时势所趋。通过分析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意识到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在于创新战略一体化、人才培育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和政策调控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了文化科技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科技 一体化发展 科技进步 文化发展 文化科技化 科技文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经费的监管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钟荣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97,共4页
科技经费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决定于:一方面,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有限的科研经费经常"跑冒滴漏",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再一方面,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强度将快速提升(科技投入占GD... 科技经费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决定于:一方面,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有限的科研经费经常"跑冒滴漏",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再一方面,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强度将快速提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1.41%提升到2020年的2.5%)。分析了科技经费背后的不端行为,探讨了3种科技经费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投入 科技经费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冲突与征地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9
17
作者 谭峥嵘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212-215,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农村的土地。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平均占用耕地20.35公顷(305万亩),到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农村的土地。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平均占用耕地20.35公顷(305万亩),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2925万亩)和585万公顷(8775万亩),我国将有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征地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征地冲突 建设用地 2010年 改革开放 非农建设 切身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内涵、成因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文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6,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出了一系列反贫困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想,对当前中国贫困问题的重要性、解决方法和途径作出了科学的理论阐释,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出了一系列反贫困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想,对当前中国贫困问题的重要性、解决方法和途径作出了科学的理论阐释,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同时,也对当前中国反贫困事业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从基本内涵、形成原因和重要价值三个方面,对习近平反贫困思想进行初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反贫困 思想 内涵 成因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互联网时代廉政建设与网络监督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若辉 《湖湘论坛》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中国的廉政建设正在打上互联网的烙印,网络监督正在成为推进廉政建设的一个有力杠杆。网络监督对现实权力实现制约,呈现出以权力制权、以权利制权、以民主制权、以德性制权的特点。网络监督是现实廉政监督体系的有益补充,借助网络监督... 中国的廉政建设正在打上互联网的烙印,网络监督正在成为推进廉政建设的一个有力杠杆。网络监督对现实权力实现制约,呈现出以权力制权、以权利制权、以民主制权、以德性制权的特点。网络监督是现实廉政监督体系的有益补充,借助网络监督推动廉政建设是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建设 网络监督:以权力制权:以权利制权 以民主制权 以德性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决策原则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乐观清 李述章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5-77,共3页
在程序化决策中,必须坚持按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科学的程序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必须遵循以下五条原则,即:情况不明不决策,只有一个方案不决策,未经可行性论证不决策,情绪不稳不决策,重大政策未经试点不决策。
关键词 程序化决策 方案 可行性 情绪 试点 不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