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的区域合作制度安排 被引量:1
1
作者 韦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143,175,共7页
导致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中区域合作实质性推进困难,各功能组团争抢资源,引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空间组织混乱的主要根源在于,区域合作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合作主体之间利益区分和共享机制缺位等主要区域合作制度供给不... 导致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中区域合作实质性推进困难,各功能组团争抢资源,引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空间组织混乱的主要根源在于,区域合作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合作主体之间利益区分和共享机制缺位等主要区域合作制度供给不足。应在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安排的法制化程度,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各政府跨行政区合作与利益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增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消除恶性竞争,加快产业布局优化,促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产业布局 区域合作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访分离: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念基础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家银 陈发桂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01,共6页
"诉访分离"是信访运作过程中为实现涉诉信访依法终结采取的制度安排,它运用司法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导入司法程序予以最终解决。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念基础在于"诉访分离",即避免涉诉信访处置渠... "诉访分离"是信访运作过程中为实现涉诉信访依法终结采取的制度安排,它运用司法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导入司法程序予以最终解决。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念基础在于"诉访分离",即避免涉诉信访处置渠道的多元化、处置手段的行政化和处置目标的短期化。为了克服诉访的外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非程序化、诉访的内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权益化和诉访循环导致涉诉信访处置空转化这些因诉访不分所衍生的问题,应当通过采取合理设置诉访分离的基本层面、科学构建诉访分离的运作机制和强化涉诉信访司法处置的终局性效力等策略,促使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诉信访 诉访分离 依法终结 司法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层维稳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理性选择--以非政府组织参与的价值和限度为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发桂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期78-84,共7页
在当前基层维稳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表现为基层政府与民众之间无法实现良性互动,破解这一难题的理性选择在于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非政府组织参与其间的价值及其限度。通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过程可以有效发挥其代表民众进行利... 在当前基层维稳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表现为基层政府与民众之间无法实现良性互动,破解这一难题的理性选择在于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非政府组织参与其间的价值及其限度。通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过程可以有效发挥其代表民众进行利益表达、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和集体行动及交往理性化的价值。但是,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应当理性地看待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的价值,因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维稳的空间、功效、动员力和公信力等都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维稳 非政府组织 价值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价值考量及其限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发桂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52-57,共6页
在群体性事件中,缺乏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是导致公众的诉求非制度化表达的重要缘由,而民间组织以理性的特质在政府与公众之间起到沟通和协调的作用。民间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于满足公众有效获取信息、实现利益整合、促进理性表达和增... 在群体性事件中,缺乏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是导致公众的诉求非制度化表达的重要缘由,而民间组织以理性的特质在政府与公众之间起到沟通和协调的作用。民间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于满足公众有效获取信息、实现利益整合、促进理性表达和增强民众博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群体性事件治理 价值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