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群体的分化与整合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林理玲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现代哲学》
1998年第2期57-61,共5页
-
-
关键词
分化与整合
社会利益群体
社会转型期
群体分化
社会结构
社会不平等
利益主体
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成员
异质性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谨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457-462,共6页
-
文摘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论点———"怎么都行"。他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基础上,阐述了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提出了"不可通约性"来说明理论选择、评价及科学进步问题;他扩展了无政府主义含义来论述科学与其他知识、社会现象的关系。尽管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不合理性因素及神秘主义色彩,但它体现出的宽容、民主的科学精神及具有辩证法特征的能动的科学实践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
关键词
费耶阿本德
科学观
述评
-
Keywords
Feyerabend
idea of science
commentary
-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伦理智慧之比较
- 3
-
-
作者
吴灿新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3,共8页
-
文摘
“政治伦理智慧”是对政治领域人伦关系及其道理悟性认识的成果,它既是一种出众的政治伦理思想,还是维持政治领域良好人伦关系应遵循的规则之艺术。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伦理智慧,有同有异。在政治伦理智慧的基础上,其根基都来源于天命与天人合一思想。但老子形而上为“道”,孔子形而下为“仁”;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核心上,老子开启了“无为而治”模式,孔子发展了“以德治国”模式;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指向上,两者都将“和谐”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老子把“小国寡民”视为实现和谐的理想社会,而孔子则将“大同世界”看成实现和谐的理想王国;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根本上,他俩都主张民本主义,然老子倡导“愚民”政策,孔子则倡导“教化”政策;在政治伦理智慧的治术上,老子推崇“水德”,实行“若水之道”,孔子则推崇“中道”,实行“中庸之道”。二者的政治伦理智慧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
-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政治伦理智慧
比较
-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西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 4
-
-
作者
张文渊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北方论丛》
2018年第5期110-113,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16JZD00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吕氏春秋>人性论研究"(GD201606)
-
文摘
西汉刺史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中国古代监察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护中央权威、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就形成过程而言,西汉刺史制度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孕育阶段——高祖到恵帝时期;确立阶段——文帝到景帝时期;成熟阶段——武帝时期;异化阶段——成帝到哀帝时期。刺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汉代
监察
刺史制度
-
Keywords
Han Dynasty
supervisory control
The feudal provincial system
-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WTO背景下文化资源的配置问题刍议
- 5
-
-
作者
陈创生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经济前沿》
2002年第12期37-38,共2页
-
文摘
文化产业的兴办与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离开文化资源这一基础,文化产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文化资源面临一个如何有效配置,减少交易成本的问题,对此规律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WTO
文化资源
资源配置
文化产业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的资本逻辑探析
- 6
-
-
作者
胡志刚
周峰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北方论丛》
2020年第3期29-3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人的应然性问题研究”(15JJD710009)。
-
文摘
在资本的逐利本性推动下,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得到了迅猛发展,进一步破坏了前资本主义那种在狭小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进行的生产方式,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形式被打破了。资本主义产权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产权制度把生产和收益结合起来,它是保护私人的、排他性的财产权,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确立使得大规模的雇佣劳动成为现实。雇佣劳动使得资产阶级能够持续不断地从无产阶级身上获取剩余价值,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式得以确立。资本逻辑会把资本主义推向不可避免的深渊,由于私有财产在对自身的肯定同时,使得否定自身的致命因素--无产阶级得以产生,重建个人所有制能够化解私有财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从而确立基于社会财富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形式。
-
关键词
资本主义
个人所有制
所有权
无产阶级
私有财产
-
Keywords
Capitalism
Individual Ownership
Ownership
the Proletariat
Private Property
-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知识经济特点辩析
- 7
-
-
作者
杨波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62-66,共5页
-
-
关键词
知识经济特点
生产要素
报酬递增
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
操作系统
自然资源
知识产品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
分类号
F062.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汉字能成为全球文字的机理
- 8
-
-
作者
张鹤鸣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现代哲学》
1998年第1期31-36,共6页
-
文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需要一种能通用的文字来交流信息.对此,东西方学者分别作了各自的预断.西方学者认为英文最终将成为全球通用的文字,
-
关键词
汉字表
拼音文字
信息文化
语言文字
表征
现代信息技术
视觉思维
现实性
意义结构
多媒体信息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评布伦克特“回到马克思”的自由伦理学
- 9
-
-
作者
曲轩
-
机构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1,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研究”(20CZX009)。
-
文摘
布伦克特认为在其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讨过于驳杂,缺乏严谨性,因而试图回溯马克思关于伦理学的思考,并提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一种基于自由的伦理学,这种自由伦理学不仅具有元伦理学基础,而且具有规范伦理学内涵。布伦克特的阐释激活了马克思与伦理学的论辩,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阐发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理论资源,但也存在对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对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作泛伦理学处理的倾向,没能摆脱伦理学视角的局限性。布伦克特在阐释马克思自由伦理学上的理论得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学者在对待马克思与伦理学关系上的一些共性。
-
关键词
马克思
伦理学
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
-
分类号
B712.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