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
- 1
-
-
作者
尹天五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5,27,共3页
-
文摘
由于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是 :必须坚持改革理论的科学性 ,必须坚持改革目的的人民性 ,必须坚持改革性质的革命性 ,必须坚持改革内容的全面性 ,必须坚持改革方式的渐进性 ,必须坚持改革步伐的协调性 ,必须坚持改革标准的实践性。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基本经验
总结
-
分类号
D047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改革中必须注意克服的精神阻力
- 2
-
-
作者
王建武
谢思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中共中央党校
-
出处
《理论探索》
1988年第3期7-11,51,共6页
-
文摘
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然而,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并不等于不遇到任何曲折和阻力。改革不仅会遇到诸如资源短缺、资金短缺、人才短缺、利益调整、权力配置、体制转换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阻力,而且会遇到许多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起作用的阻力。这种阻力一般以精神的形式出现,我们称之为精神阻力。就当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改革来看,必须注意克服的精神阻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革
权力配置
资源短缺
资金短缺
“左”的错误
中国现实
不等于
“一大二公”
资产阶级自由化
政治局面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 3
-
-
作者
赵庆臣
武献民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0,共3页
-
文摘
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又是由每个国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过程所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呈现出放之每个国家而皆准的普遍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普遍指导性。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发展过程。
-
关键词
辩证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道路
辩证统一
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旗帜
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
共同思想
刘少奇选集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变革
- 4
-
-
作者
王建武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6,共4页
-
文摘
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都表现。我的看法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
-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思维过程
辩证方法
感性活动
感觉主义
马恩
思维方法
现象与本质
费尔巴哈哲学
本质与现象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刘少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晋兴湖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38,共4页
-
文摘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同毛泽东思想其他内容一样,群众路线的产生也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除了毛泽东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最重要的贡献之外,刘少奇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刘少奇把党的群众路线归结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群众路线的内容臻于完善。
-
关键词
刘少奇同志
向群众学习
到群众中去
臻于完善
党的性质
思想前提
革命热情
领导方法
“左”的错误
《论联合政府》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民主政治建设和当代青年的使命
- 6
-
-
作者
理石
郭秀峰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山西省教委
-
出处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9-70,共2页
-
文摘
民主政治的建设,既要有思想理论上的探索,也要有投身改革的实践活动。这一建设过程的初步完成和当代青年的使命,具有历史的一致性。实现真正的民主,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当代青年的肩上。
-
关键词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群众
政治局面
高度集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盘西化
衙门作风
个人人格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 7
-
-
作者
刘欣旺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理研室
-
出处
《经济问题》
1982年第12期43-45,39,共4页
-
文摘
在我国,处理国家、集体(主要是企业和社队)和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经济生活中大量涉及到的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直接关系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
关键词
劳动者
人民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
利益关系
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经济建设
个人利益
经济生活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两种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标准浅议
- 8
-
-
作者
晋兴湖
-
机构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
出处
《理论探索》
1988年第2期7-10,33,共5页
-
文摘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把生产力的落后作为我国“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根据和标志。同时,还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标准。一种是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生产力标准;另一种是作为认识论范畴的生产力标准,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生产力标准。本文试图就这两种生产力标准各自独立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社会发展程度
决定力量
现代化经济
十三大报告
赵紫阳
生产力基础
人类社会
实践标准
“一大二公”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