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党组“一肩挑”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以宝鸡市太白县为例
1
作者 常婧 《村委主任》 2022年第6期33-35,共3页
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领导体制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自2019年6月起,太白县大力推行“一肩挑”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覆盖。为了提升“一肩... 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领导体制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自2019年6月起,太白县大力推行“一肩挑”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覆盖。为了提升“一肩挑”质量,确保“一肩挑”人员“挑得起”“挑得稳”“挑得远”,太白县在“一肩挑”工作中重点实施了“减职数、提素能、重帮带、增报酬、强管理”的“五步走”战略。“一肩挑”的制度在运行一年多里不仅挑起了党对农村政治、经济工作的领导,挑起了效率和服务,还更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按下“加速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党组织 一肩挑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以党建促进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和提升路径
2
作者 杨娟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6,共3页
新时代以党建促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治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更是基层党组织履行使命的有效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把握“两个转向”,即从依托村级事务转向依托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的工作重心转向、从传统型党组织转向功能型党组织的作用发... 新时代以党建促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治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更是基层党组织履行使命的有效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把握“两个转向”,即从依托村级事务转向依托新时代农村发展战略的工作重心转向、从传统型党组织转向功能型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转向。在此基础之上,发挥党建对乡村治理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价值引领、法治引领作用,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乡村善治之路、凝聚乡村治理多元主体、提供乡村治理精神支撑、依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营销动态调节视角下产品整合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任峰 任维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5-57,共3页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本文首先对相关营销理论进行概述,其次分析新时代背景动态变化视角下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改变,然后基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整合案例展示了产品整合的中心思想和优势,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本文首先对相关营销理论进行概述,其次分析新时代背景动态变化视角下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改变,然后基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整合案例展示了产品整合的中心思想和优势,最后提出了新市场营销环境下可供企业选择的营销模式,以期为相似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动态视角 产品整合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乡村产业兴旺需认清五大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坤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78-79,共2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乡村产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产业与现代经济、城镇化、农业科技、农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的关系,尤其西部贫困地区,理清这些关系对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坤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207-209,共3页
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缓解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本文从人为和环境两个方面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网络营销技术平台,提高营销者素质,培育有效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措施,以此促进农产... 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缓解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本文从人为和环境两个方面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网络营销技术平台,提高营销者素质,培育有效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措施,以此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网络营销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推动分享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1,共2页
分享经济是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税收问题,对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故此,通过明确分享经济税收法律规范、税制要素、税务管辖权,... 分享经济是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税收问题,对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故此,通过明确分享经济税收法律规范、税制要素、税务管辖权,降低分享经济税制对实体组织检查的依赖,不断完善税收征管配套措施,推动分享经济税收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税收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些因素影响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能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娟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3,共2页
是非的判断或价值度量、对信仰的认同与坚持、对法律纪律认知和敬畏、对心理投机的克服程度等因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能力。通过目标激励自律、情景模拟自律、情况反馈自律、规章强化自律的方法,使党员干部正心修行,提升廉洁自律... 是非的判断或价值度量、对信仰的认同与坚持、对法律纪律认知和敬畏、对心理投机的克服程度等因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能力。通过目标激励自律、情景模拟自律、情况反馈自律、规章强化自律的方法,使党员干部正心修行,提升廉洁自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洁自律 因素 正心修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投资体制六十年之变迁看危机下政府投资的规范性
8
作者 龙丽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06-108,共3页
一、建国六十年来投资体制之变迁我国投资体制变迁的历史,实质是投资体制市场化的历史,也就是政府投资由全能向有限转变的历史。(一)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投资体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式的。表现在:1)投资主体单一,国家作为主导的投资主体。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投资体制改革 投资主体 国际金融危机 规范性 市场化 改革开放前 体制变迁 投资管理 政府投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被引量:1
9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消费者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驰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0-53,共4页
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城乡消费者收入,是刺激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在当前内循环背景下,探究我国城乡消费者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互动关系,对于助力释放内循环消费活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城乡消费者收入分配与... 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城乡消费者收入,是刺激消费需求的必要条件。在当前内循环背景下,探究我国城乡消费者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互动关系,对于助力释放内循环消费活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城乡消费者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前一期消费需求能显著正向促进当期消费需求;消费者收入分配能显著正向促进当期消费需求;前一期收入分配能够显著负向促进城镇高收入、低收入以及农村高收入地区的当期消费需求;前一期消费需求显著正向促进城镇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需求;消费者收入分配能显著正向促进城镇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需求,且强度大于对前一期消费需求的作用;前一期消费需求显著正向促进农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消费者需求 实物消费 服务消费 城镇消费 农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正畸形政商关系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平海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1,共2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重构政商关系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篇之作。要破解畸形政商关系的死结,就只有从制定法律规则入手,使政商双方的行为方式法治化、规范化,进而实现政商关系的交往有道。
关键词 政商关系 权力寻租 反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2
作者 吴红叶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6-198,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有精神支柱,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随着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这是不可遏止的时代潮流。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影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有精神支柱,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随着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这是不可遏止的时代潮流。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影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指导地位 精神支柱 不和谐 批判地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走向中国工业的美学
13
作者 刘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呼唤走向中国工业的美学刘远宝鸡市委党校副教授上篇:美学艺苑的新卉─—技术美学技术美学是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参与的一门横向学科.让艺术审美介入工业品设计生产的思想胚芽孕育于19世纪英国,艺术批评家威廉·莫... 呼唤走向中国工业的美学刘远宝鸡市委党校副教授上篇:美学艺苑的新卉─—技术美学技术美学是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参与的一门横向学科.让艺术审美介入工业品设计生产的思想胚芽孕育于19世纪英国,艺术批评家威廉·莫里斯的艺术观中,他受好友美学家约翰·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美学 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 中国的美学 工业艺术设计 产品设计 异化劳动 商品美学 美的规律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律视角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平娟 《农业工程》 2018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应运而生,并以各种形式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指导下,如何发挥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优势,促进农业的发展,是当前思考的一个重点。针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法律制度缺...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应运而生,并以各种形式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指导下,如何发挥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优势,促进农业的发展,是当前思考的一个重点。针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法律制度缺失、发展重点不突出和缺乏监管的问题,提出通过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化组织,同时辅以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另外加强对利益协调机制的探索,并且构建农户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产业化组织监督机制。通过上述的探索,为当前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法律完善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问题 农业产业化组织 监管 龙头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业生态旅游创新发展
15
作者 常婧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21期70-71,共2页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表明国家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一项重要途径,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生态旅游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16
作者 常婧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18期64-64,77,共2页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基本的任务,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保证农业现代化得以快速的推进。文章针对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困境予以分析,提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粮食单产与水、肥相关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任志正 《预测》 1988年第2期45-46,65,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二是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使我省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42.6万亩的速度递减,因之,第一条途径是行不通的... 一、问题的提出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二是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使我省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42.6万亩的速度递减,因之,第一条途径是行不通的。如果硬要依靠行政干预来增加播种面积,其后果必然是,挤掉多种经营面积,破坏了刚刚调整好的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合理结构,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途径 行政干预 统计资料 粮食单产 相关关系 粮食生产 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 陕西省 单位面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认识领域的特殊性不能成为否定反映范畴的依据
18
作者 蔡祁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28-30,共3页
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无非是认识对象的不同并由此而产生的认识方式方法不同 ,而在认识的本质上二者是相同的 ,都是主体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即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微观认识并不能因为认识对象。
关键词 微观认识 宏观认识 反映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自然条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
作者 蔡祁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197-199,共3页
自然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作为一种自然生产力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决不能被认为是一种辅助作用 ,而是一种根本的决定作用 。
关键词 自然条件 人类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负背景下基层工作的“新病态”与治本之策
20
作者 贾占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38,共4页
基层减负理应为基层干部带来舒适感,但部分干部反而不适应新的工作理念与方式,诱发"新病态",如崇尚精准理念却不适应简政放权、崇尚法治理念却不适应讲规矩、崇尚务实理念却不适应增效提速、崇尚权责理念却不适应科学分权、... 基层减负理应为基层干部带来舒适感,但部分干部反而不适应新的工作理念与方式,诱发"新病态",如崇尚精准理念却不适应简政放权、崇尚法治理念却不适应讲规矩、崇尚务实理念却不适应增效提速、崇尚权责理念却不适应科学分权、崇尚长效理念却不适应率先担当、崇尚规范理念却不适应专业管理。究其根本,这并非组织政策"供给"的乏力,而是部分基层干部认知偏离、观点有误、取向不当。解决此问题,应压实任务,借由工作之"忙"而避免部分干部心思之"闲",使其无从猜忌与敏感。具体而言,应引导基层干部忙于付出,享受价值;忙于责任,赞赏贡献;忙于实践,锐意创新;忙于追求,惬意踏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工作 减负 “新病态” 基层干部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