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霰菲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近年来,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视。目前,尽管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影响和制约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文章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针对... 近年来,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视。目前,尽管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影响和制约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文章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针对当前宁德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提出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地区 宁德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海洋经济有效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宪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6,共5页
人与海洋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海洋经济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海洋经济的有效发展。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在海洋渔业、海上交通业、临海工业和依法监管等方面的有效发展... 人与海洋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海洋经济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海洋经济的有效发展。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在海洋渔业、海上交通业、临海工业和依法监管等方面的有效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也存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促进宁德海洋经济有效发展,努力建设一个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蓝色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海洋经济 有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3
作者 李霰菲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67,共5页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科学把握二者的关系是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科学把握二者的关系是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双赢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摆在后发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文章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对后发地区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地区 生态环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库+碳库”理念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4
作者 王楠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58-63,共6页
“三库+碳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该理念是以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为根本逻辑起点,通过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协同联动构建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构建了基于系统思维的生态价值... “三库+碳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该理念是以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为根本逻辑起点,通过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协同联动构建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构建了基于系统思维的生态价值理论框架。福建省宁德市深化落实“三库+碳库”理念,构建起“山海联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其实践路径为:以系统保护夯实生态根基、通过产业融合激活绿色经济、依托碳汇创新挖掘减排潜力并拓展“三库+碳库”内涵与联动发展,多维发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库+碳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 宁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科技革命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峰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10期35-36,共2页
二十一世纪发动和创新的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是智能化时代,其核心是自动化数字化。过去我们国家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良好机会,但这次新工业革命,我们国家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以蓬勃发展的势态引领着我国产业尤... 二十一世纪发动和创新的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是智能化时代,其核心是自动化数字化。过去我们国家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良好机会,但这次新工业革命,我们国家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以蓬勃发展的势态引领着我国产业尤其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变革。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的特点,分析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阐述如何借助新技术、新模式推进它在这新赛道的发展进程,促进农业这国之根本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助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夯实国家发展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经济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与民营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闽东电机、船舶产业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宪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61,共6页
经过长期的发展,闽东电机、船舶产业集群已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了闽东电机、船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当前闽东电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既要企业自身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改革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闽东电机、船舶产业集群已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了闽东电机、船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当前闽东电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既要企业自身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优化要素空间布局,又要各级政府积极探索促使产业集聚的政策措施,形成一套科学组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电机 船舶产业集群 集聚效应 制约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经济区”视角下的福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宪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5,共6页
海峡经济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必然结果。福建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的核心区和主要建设者。福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但是,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彰显当... 海峡经济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必然结果。福建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的核心区和主要建设者。福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但是,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彰显当前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弱点。为了促进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乃至整个海峡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寻求支撑福建区域创新的有效结构与过程,以期对区域创新体系产生重大而持久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经济区 福建区域创新体系 薄弱环节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商帮诚信思想及借鉴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霰菲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思想熏染的中国商帮在长期商务活动中形成"以诚待人、以信取人""重承诺、守信义"的商业道德准则,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历史地位,创造了中国工商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与辉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受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思想熏染的中国商帮在长期商务活动中形成"以诚待人、以信取人""重承诺、守信义"的商业道德准则,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历史地位,创造了中国工商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与辉煌。探寻、挖掘中国近代商帮诚信思想体系的宝贵资源,对于今天加强诚信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帮 诚信思想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赛萍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9期33-35,共3页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进我国城乡...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的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向内涵品质提升的阶段.文章主要探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内涵及品质提升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宜居 内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光玲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观光农业通过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业和旅游两个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农业向多元化发展,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精... 观光农业通过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业和旅游两个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农业向多元化发展,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精心组织编制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功能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一村一品",着力打造产业品牌,从而推动观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旅游业 产业结构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光玲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11期14-15,共2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着力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规划编制,科学统筹,分步实施,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模式,整治村容,创新机制,全面推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策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困境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琳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经历了数次变迁,但每次变迁的结果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试图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入手,剖析中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变迁、制度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经历了数次变迁,但每次变迁的结果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试图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入手,剖析中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变迁、制度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光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310-311,共2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廉政文化建设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政治文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探讨了廉政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构建廉政文化体系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廉政文化 反腐倡廉 文化建设 反腐败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光玲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10期3-4,共2页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中国大量小农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对...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中国大量小农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对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和性质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体现在哪里
15
作者 李键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物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是完善还是重构——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分析兼与郑镇教授商榷
16
作者 李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2,共4页
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体现在它的哲学视域、逻辑起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观立场上。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采取了与马克思哲学立场不同的物质本体论立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不是修枝剪叶、充... 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体现在它的哲学视域、逻辑起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观立场上。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它采取了与马克思哲学立场不同的物质本体论立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不是修枝剪叶、充实完善,而是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并对原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教科书体系 实践观 物质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发展观探析
17
作者 缪光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邓小平以哲学眼光,观察分析中国,思考预见国内外形势,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它既是唯物的,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是对中国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深刻思考的产物;又是辩证的,充满着辩证思维;同时还是系统的,总是从系统的、全局... 邓小平以哲学眼光,观察分析中国,思考预见国内外形势,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它既是唯物的,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是对中国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深刻思考的产物;又是辩证的,充满着辩证思维;同时还是系统的,总是从系统的、全局整体的高度思考,处理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观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山海产业协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8
作者 李宪建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3期17-18,共2页
加强山海协作要重点推进山海产业协作。为此,必须合理布局沿海与山区的工业企业,统筹安排沿海和山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健全山海第三产业协作的机制。
关键词 山海产业协作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工业企业 协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9
作者 吴光玲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8期3-4,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素质优良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文章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素质优良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文章探讨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育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组织管理
20
作者 夏月华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12期15-16,20,共3页
21世纪,人类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探讨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特点的未来管理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未来的组织管理将出现科学化、战略化、人本化、弹性化等趋势。
关键词 管理 知识经济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