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要逐步建立党校教育督导制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来占
-
机构
中共天津市蓟县委员会党校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4期61-63,共3页
-
文摘
1995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党校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制定本条例的直接目的,是"为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要求的党校教育体系"。为此,既要完善和加强党校现有的领导体制、教学体制、科研体制和管理体制等干部教育制度,又要加强按照这种制度运行的,以中央、省、地、县四级党校为主构成的干部教育系统。党校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党校建立督导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同仁。一、党校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原因(一)教育督导的含义。教育督导。
-
关键词
教育督导制度
中央党校
督导机构
党校工作
党校教育
中国共产党
国民教育体系
督导工作
发展要求
党委
-
分类号
D261.4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浅论县级党校党建教学改革
- 2
-
-
作者
张玉忠
-
机构
中共天津市蓟县委员会党校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62-63,共2页
-
文摘
县级党校是培养全县党政干部的学校,是锻炼全县党政干部党性的熔炉。因此,蓟县党校始终把党校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的党建教学不仅没有放松,而且不断加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一、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党校在不同时期,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状况,党的中心任务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不断作出调整。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
-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县级党校
党建
领导干部
教学方法
学员
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过程
改革开放
针对性
-
分类号
D261.4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在党校改革中建立和健全电化教育体系
- 3
-
-
作者
张来占
-
机构
中共天津市蓟县委员会党校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4期59-60,共2页
-
文摘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科技成果不断被引进教育领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党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不断改革旧的教育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和健全电化教育体系。一、电化教育的概念"电化教育"一词,在我国出现于本世纪30年代,一直延用至今。所谓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及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有目的地传授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
关键词
电化教育
教育现代化
电教媒体
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体系
教育方法
党校教育
教育媒体
教育最优化
国民教育
-
分类号
D261.4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试论恩想政治工作效益问题
- 4
-
-
作者
姚金河
郭宝田
-
机构
中共天津市蓟县委员会党校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2期48-50,共3页
-
文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已经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本文拟就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涵义和特点,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因素和提高的途径,做一初步探讨。一、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涵义和特点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是指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毛泽东同志早在1948年就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不仅使人们认识自己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能否满足特定的社会需要,是否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效益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性。任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
工作效益
政工干部
建立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初步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
经济效益标准
马克思列宁主义
创造性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浅论县级政府的政务公开
- 5
-
-
作者
张玉忠
-
机构
中共天津市蓟县委员会党校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4期57-58,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蓟县人民政府在工作中,实行政务公开,把涉及到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办事规则公之于众,使干部群众明明白白,为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持政府机关廉洁高效,做了有益的尝识。一、政务公开,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为什么以权能谋私,根本的原因是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而缺乏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近年来,监督检察机关在反腐败纠风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为什么腐败现象仍在滋生蔓延,是因为这种监督检察仅仅局限在立案查处上,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根本,立足防范。实行政务公开。
-
关键词
政务公开
腐败现象
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
健康发展
人民群众
廉洁高效
反腐败
以权谋私
滋生蔓延
-
分类号
D62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