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众”走向“大众”--网络时代博客传播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6
1
作者 倪明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70-76,共7页
作为网络时代衍生的新媒体,博客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和生存样态。综合考察当前博客发展的基本形态,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和探究博客世界传播的本质及内生规律,通过对社会化软件理论、权力转移理论、A-B-X传播理论、公共领域重构理论... 作为网络时代衍生的新媒体,博客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和生存样态。综合考察当前博客发展的基本形态,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和探究博客世界传播的本质及内生规律,通过对社会化软件理论、权力转移理论、A-B-X传播理论、公共领域重构理论的解析,有利于全面透视网络时代博客传播的内在演进逻辑,对博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价值确证和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客传播 社会化软件理论 权力转移理论 A-B-X传播理论 公共领域重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传播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倪明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强化网络媒介传播的秩序规范性、突出网络议程设置的舆论导向性、加强主流经典网站建设、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多重交互性作用、积极利用技术把关好网络媒介传播等,有益于新时期网络媒介境遇下更高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网络传播 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官“以书施政”的良苦用心
3
作者 倪明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0,共1页
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官员,他们大多自幼入学,熟读经史子集,以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信念,将读书当作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永恒追求,并经过多年的严格训育和伏案阅读,终能知晓为人处事之理,感悟治乱... 纵观中国古代历朝官员,他们大多自幼入学,熟读经史子集,以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信念,将读书当作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永恒追求,并经过多年的严格训育和伏案阅读,终能知晓为人处事之理,感悟治乱兴衰之道。相反,时至今日,中国近半干部在一年之内不会主动读书,其宝贵的阅读时间浪费在“文山会海”和冗长无聊的应酬客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心 施政 中国古代 兼济天下 价值信念 独善其身 格物致知 为人处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客政治的民意表达
4
作者 倪明胜 《人民论坛》 2008年第22期45-45,共1页
借助政治博客这个平台的"托举",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个体有了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机会。然而,并非每个个体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因此,对待政治博客界面上的民意表达。
关键词 政治表达 民意表达 博客 个体 理性 言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孟儒学的人学思想
5
作者 李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2期27-29,共3页
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学思想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格修养和人的理想的思想家。而自认为"私淑孔子"的孟子,则极大地丰富... 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学思想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格修养和人的理想的思想家。而自认为"私淑孔子"的孟子,则极大地丰富了孔子的"仁"(即人)学,将孔子的人学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潜心构建了儒家人学思想体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家们深刻思考人类自身的问题。当时所存在的"礼崩乐坏"、"民散久矣"、"天下无道"的严峻事实,使"从周好礼"的孔子感到极大的困惑。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而把"周礼"失去约束力的问题归之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思想 孔孟儒学 孔子 思想体系 人格修养 孟子 天命鬼神 思想家 社会属性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整体直觉思想方法探析
6
作者 李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4期42-44,共3页
整体直觉的思想方法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这种同西方明显区别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灿烂古代文明的创造奠定了思想基础,其合理成分,在现代也日益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但另... 整体直觉的思想方法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这种同西方明显区别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灿烂古代文明的创造奠定了思想基础,其合理成分,在现代也日益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但另一方面,这种思维方式造成的我们民族逻辑思维不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弱点,又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它仍在潜移默化地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对整体直觉的思想方法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分析,以发扬其优势,克服其欠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直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思想方法 逻辑思维 中国古代 近代中国 中华民族 思想基础 整体性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