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试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秦立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3期10-13,共4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作了大量深刻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理论,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作了大量深刻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理论,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建国初期,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但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而且从理论上大大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了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制度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 各民主党派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泽东 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 互相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李大勇 陈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2期50-51,共2页
对外开放使"三资"企业蓬勃兴起。这对于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更多地利用外资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三资"企业以其特有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们也注意到伴随其迅猛发展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 对外开放使"三资"企业蓬勃兴起。这对于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更多地利用外资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三资"企业以其特有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们也注意到伴随其迅猛发展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近,我们在天津市城乡结合部几个乡调查。这些乡兴建外商投资企业135家,共利用外资1.1亿美元。现已投产试产的企业40家,正在筹建的95家。这些企业总的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为促进这些乡的经济发展起了主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外商投资比例低,资金不到位。据统计,135家"三资"企业中,外商投资比例占40%以上的只有29家,仅达到合资企业法规定的最低限25%的有35家,投资最少的只有5万美元。这些企业按合同规定外商应出资额为1.1亿美元,实际到位仅为5000万美元,资金到位率只有45%。据估算,一半"三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外资 合资企业 利用外资 投资比例 外商投资企业 对外开放 三资 城乡结合部 主要作用 国有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3
作者 赵晓呼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江泽民在1997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时必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一切爱国的进步的... 江泽民在1997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时必须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一切爱国的进步的力量团结和调动起来,去实现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直到现在几十年历史进步的一条基本结论。"这不仅是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肯定,也是对民主党派作用的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主党派 多党合作制度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执政党 参政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有中国特色 国家政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之考察
4
作者 李大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4年第3期10-13,1,共5页
对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思想内容和显著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于十二大,基本形成于1985年的全国代表会议,在十三大日臻成熟,南巡谈话和十四大则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发... 对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思想内容和显著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于十二大,基本形成于1985年的全国代表会议,在十三大日臻成熟,南巡谈话和十四大则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思想内容可概括为,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依靠科技进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经济现代化。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来把握中国经济现代化和从世界角度看待中国经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现代化思想 邓小平 中国经济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思想内容 经济建设为中心 形成过程 时代特征 依靠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作者 李亚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4期53-57,共5页
发生在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公理战胜强权的正义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性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 发生在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公理战胜强权的正义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性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战争旗帜。(一)中国是日本称霸世界的战略支点。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的一贯目标。早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推行对外扩张政策。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90年3月,山县有朋呈奏天皇的奏折说: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曰捍卫主权线,不容他人侵犯;一曰防护利益线,不失自己的有利地势。其"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其"利益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侵华 中国人民 侵华日军 扩张政策 日本法西斯 利益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后两次历史性政治体制改革——纪念党的八大召开40周年
6
作者 李亚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3期42-46,共5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轨时期。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重点由革命向建设的转轨。另一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文化大革命""左&q...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轨时期。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重点由革命向建设的转轨。另一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把党的政治路线重新恢复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轨。在这两次转轨过程中,党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卓越而非凡的贡献。一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国后 毛泽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
7
作者 李亚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3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19世纪末,列宁曾这样说过:“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 19世纪末 社会主义者 实际生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资本主义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云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资本主义观 当代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 世界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命运 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两面性政策
9
作者 陈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3期53-56,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实行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两面性政策。本文主要从分析国民党两面性政策入手,探讨国民党实行两面性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党又联合又...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实行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两面性政策。本文主要从分析国民党两面性政策入手,探讨国民党实行两面性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党又联合又斗争策略及其历史经验。一、国民党的两面性政策其积极的一方面表现在:(一)实行联共政策,顺应民族斗争的需要。(二)实行抗日政策,基本上坚持了八年抗战。(三)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民主改革,调整和缓和国内阶级关系。(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 大资产阶级 政策 中国共产党 又联合又斗争 抗战后期 蒋介石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与北方国民会议运动
10
作者 李境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4年第3期18-22,28+1,共7页
回顾了如下史实:北方国民会议运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场公开的合法的民众政治运动,李大钊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积极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去,直接领导了促进国共合作和组织国民会议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国民会议运动 李大钊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改组 国共合作 帝国主义 全国代表大会 不平等条约 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体系初探
11
作者 侯山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4年第4期6-10,共5页
当前,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已形成体系还为时过早。因此,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当前,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已形成体系还为时过早。因此,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体系 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体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 主体理论 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之现实的发展
12
作者 李境顺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3期34-38,23,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人 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革命 新中国 国家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3
作者 姜文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4期37-41,共5页
今年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四十周年。大会总结了七大以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毛泽东率先提出并领导全党开始寻找一条... 今年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四十周年。大会总结了七大以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毛泽东率先提出并领导全党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在八大前后探索的成果,使党获得了新的经验,加深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并由此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制定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八大路线及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设想,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八大前后 社会主义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战略转轨
14
作者 姜文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4年第3期4-9,1,共7页
探讨的是民主革命胜利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七届二中全会对基本国情作了清醒的分析,从我国经济文化极端落后而短期又难以改变这一基本事实出发,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形成了并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 探讨的是民主革命胜利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七届二中全会对基本国情作了清醒的分析,从我国经济文化极端落后而短期又难以改变这一基本事实出发,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形成了并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和方针。但在建国初期,由于对国情和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变化,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着眼于改变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和方针。党的战略构想这一转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什么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七届二中全会 战略构想 毛泽东 向社会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基本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过去 开创未来——学习邓小平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光辉思想
15
作者 姜文湖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2期3-6,共4页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伟大功勋。在建国以后,他几上几下,倍受磨难,但他初衷不改,矢志不...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伟大功勋。在建国以后,他几上几下,倍受磨难,但他初衷不改,矢志不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一边,坚持真理,永往直前,为党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为我们全党树立了高大的无私无畏、拼搏进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邓小平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逝世后,在我国历史转折关头,他又总是身体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总结历史经验 毛泽东思想 历史地位 毛泽东同志 历史问题 建国以来 社会主义中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坚持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历史经验
16
作者 姜文湖 王建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4期49-52,共4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同近代中国已往历次反侵略战争相比,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以全民广泛参加为特点,以中国彻底胜利为结局的民族解放战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同近代中国已往历次反侵略战争相比,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以全民广泛参加为特点,以中国彻底胜利为结局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坚力量,制定并实行了一条唯一能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抗战路线,为抗战胜利并使之成为人民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本文试就坚持党的抗战路线不动摇的历史经验提出一些看法,以作为对杭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经验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时期 国民党 团结抗战 不动摇 国共两党 全面抗战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