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市场机制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于四川省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德骥 文爱民 +2 位作者 郑国玺 傅志康 李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是加快农村过剩人口向县城及县以下城镇转移 ,逐步解决人与耕地严重失衡的矛盾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化 ,就是化农民为市民 ,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二产业、三产业 ...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目标 ,是加快农村过剩人口向县城及县以下城镇转移 ,逐步解决人与耕地严重失衡的矛盾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化 ,就是化农民为市民 ,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二产业、三产业 ,化传统农业的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为现代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深刻认识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消极影响 ,突破体制性障碍。实行“大中小并举 ,以小城镇为主”的基本方针。运用市场机制 ,动员民间力量投资小城镇建设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探索适应市场机制的土地流动方式 ,使小城镇建设充满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市场机制 小城镇 基础设施 中小型企业 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私立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中华三育研究社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睿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80,共6页
中国的私立院校诞生于清朝晚期,随着中西交流日益密切,具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先后在大江南北出现。中华三育研究社将培育职业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方向,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育人体系,确立了半工半读的教学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 中国的私立院校诞生于清朝晚期,随着中西交流日益密切,具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先后在大江南北出现。中华三育研究社将培育职业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方向,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育人体系,确立了半工半读的教学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发挥出重要的历史作用,如向社会输送了技术型人才、普及了平民教育、推动了社会发展。其为当前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参照,要促进中高职协同育人、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华三育研究社 职业教育 工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本在于提升制度效率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静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34,260-261,共13页
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问题的症结之一。理解中国问题一要讲发展成果巨大,二要讲发展成本巨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愿景必须讲两低:发展成本低,社会风险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难,在于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难以逾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缓... 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问题的症结之一。理解中国问题一要讲发展成果巨大,二要讲发展成本巨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愿景必须讲两低:发展成本低,社会风险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难,在于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难以逾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缓慢,外生机会压制内生机会,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巨大惯性,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错位,以及既得利益格局的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本在于提升制度效率。为此,需要努力降低制度成本,有效地提高决策效率,认真地做好制度供给,合理地定位利益结构,积极地推进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 转变 制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