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内法规执行偏差的类型分析、原因探索与矫正路径研究
1
作者 潘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党内法规执行作为将党内法规的规范要求转化为现实行为约束的动态过程,是规范文本得以发挥现实效用的重要路径。依循“主体-内容-机制-环境”分析框架,提出党内法规执行出现完全不执行、部分执行和过度执行之执行偏差样态的原因,在于党... 党内法规执行作为将党内法规的规范要求转化为现实行为约束的动态过程,是规范文本得以发挥现实效用的重要路径。依循“主体-内容-机制-环境”分析框架,提出党内法规执行出现完全不执行、部分执行和过度执行之执行偏差样态的原因,在于党内法规执行主体能力较薄弱、党内法规执行内容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仍需强化,党内法规执行机制存在信息层级传递失真、党内法规执行环境的正向引导力不足。必须深化党内法规执行主体能力建设、强化党内法规文本的规范性要素、深化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与衔接、校准党内法规执行信息传递偏差、牢固树立对党内法规的坚定信仰,以避免党内法规执行陷入低效怪圈,实现党内法规执行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执行偏差 执行主体 形式主义 实施后评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结构异质性及其法治化——以四川藏彝地区为例
2
作者 胡业勋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82,共8页
当前民族地区对社区治理结构的异质性认识不足。分析表明,四川藏区与彝区分别表现为"稳定导向型"与"发展导向型"模式。两种模式在党政治理方式、村社自治组织功能、非建制治理中心、社会组织参与、宗教意识形态、... 当前民族地区对社区治理结构的异质性认识不足。分析表明,四川藏区与彝区分别表现为"稳定导向型"与"发展导向型"模式。两种模式在党政治理方式、村社自治组织功能、非建制治理中心、社会组织参与、宗教意识形态、多元调解主体等各方面均存在相应差异。当前的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表现为法治化建设的自上而下推动、基层民族群众参与激励不足、内生治理秩序服从于治理结构导向的特点。法治化建设的路径在于,在结构约束下调适法治化的不同功能,在"稳定导向型"中突出保障与约束功能,在"发展导向型中"突出推动与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法治化范式的理性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业勋 王彦博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
法治化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基本方略,是使社区治理工作顺应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治逻辑,进而形成合作共治的良治模式。当前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在传统“问题回应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下,法治治理的被动化与工具化倾向凸显,法治路径也... 法治化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基本方略,是使社区治理工作顺应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治逻辑,进而形成合作共治的良治模式。当前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在传统“问题回应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下,法治治理的被动化与工具化倾向凸显,法治路径也囿于强化规范供给回应治理规则贫困,尚未契合民族地区社区法治土壤的差异与迥殊。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要回归治理策略上的“对症下药”,治理范式上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公民参与拓展”为依归,治理架构上以法治化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以及“内容理性”为取向,构建出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社区治理法治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