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理论逻辑、现实障碍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卓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的就业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力资本等路径促进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优化和就业质量提升,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然...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的就业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力资本等路径促进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优化和就业质量提升,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然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技术性失业、就业极化与收入极化、就业匹配困难、劳动保护缺失等就业难题,需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放大就业创造效应;推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化解就业供需矛盾;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推动新就业形态健康有序发展;扎实推进制度创新,稳固劳动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就业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县城城镇化建设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雷永阔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县城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是为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县城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是为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赓续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城作为联城带乡的中转站,既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也是城乡融合的桥头堡,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支撑动力,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领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力;坚持科学定位、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产业支撑、提高县城的产业承载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县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新型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理政下的需求超载:产生逻辑、多维表征与治理路径
3
作者 林思妍 李桂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0,199,200,共11页
网络理政强调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在网络理政实践中出现需求“越理越多”、“越理越难”的需求超载现象。需求超载是公众向政府提出的需求与政府有效应对需求的资源和能力不匹配的状态。从“技术-结构”视角探讨... 网络理政强调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在网络理政实践中出现需求“越理越多”、“越理越难”的需求超载现象。需求超载是公众向政府提出的需求与政府有效应对需求的资源和能力不匹配的状态。从“技术-结构”视角探讨需求超载的产生逻辑,发现技术与结构不适配,引发技术工具刚性与需求回应灵活性的失配、责任与权力的失调、公众期待与政府能力的失衡,导致网络理政下需求超载的产生。需求超载的表征包括时间性超载、资源性超载和结构性超载,三种超载共时存在、相互影响。需求超载的有效治理可遵循增强程序规则的灵活性与容错性、优化权责关系与强化行政协同、促进资源下沉与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理性培育的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理政 需求超载 数字治理 政府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征巾帼”到“法治先驱”:长征女红军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贡献研究
4
作者 王若涓 王友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0,126,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政法战线上工作,她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成就卓著。在法学教育、立法及司法审判、公安、检察等工作战线,都有不少当年驰骋沙场的女红军的身影。她们对新中国法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政法战线上工作,她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成就卓著。在法学教育、立法及司法审判、公安、检察等工作战线,都有不少当年驰骋沙场的女红军的身影。她们对新中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借鉴,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对当今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女红军 新中国法治建设 长征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执行偏差的类型分析、原因探索与矫正路径研究
5
作者 潘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党内法规执行作为将党内法规的规范要求转化为现实行为约束的动态过程,是规范文本得以发挥现实效用的重要路径。依循“主体-内容-机制-环境”分析框架,提出党内法规执行出现完全不执行、部分执行和过度执行之执行偏差样态的原因,在于党... 党内法规执行作为将党内法规的规范要求转化为现实行为约束的动态过程,是规范文本得以发挥现实效用的重要路径。依循“主体-内容-机制-环境”分析框架,提出党内法规执行出现完全不执行、部分执行和过度执行之执行偏差样态的原因,在于党内法规执行主体能力较薄弱、党内法规执行内容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仍需强化,党内法规执行机制存在信息层级传递失真、党内法规执行环境的正向引导力不足。必须深化党内法规执行主体能力建设、强化党内法规文本的规范性要素、深化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与衔接、校准党内法规执行信息传递偏差、牢固树立对党内法规的坚定信仰,以避免党内法规执行陷入低效怪圈,实现党内法规执行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执行偏差 执行主体 形式主义 实施后评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结构异质性及其法治化——以四川藏彝地区为例
6
作者 胡业勋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82,共8页
当前民族地区对社区治理结构的异质性认识不足。分析表明,四川藏区与彝区分别表现为"稳定导向型"与"发展导向型"模式。两种模式在党政治理方式、村社自治组织功能、非建制治理中心、社会组织参与、宗教意识形态、... 当前民族地区对社区治理结构的异质性认识不足。分析表明,四川藏区与彝区分别表现为"稳定导向型"与"发展导向型"模式。两种模式在党政治理方式、村社自治组织功能、非建制治理中心、社会组织参与、宗教意识形态、多元调解主体等各方面均存在相应差异。当前的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表现为法治化建设的自上而下推动、基层民族群众参与激励不足、内生治理秩序服从于治理结构导向的特点。法治化建设的路径在于,在结构约束下调适法治化的不同功能,在"稳定导向型"中突出保障与约束功能,在"发展导向型中"突出推动与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现实窘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7
作者 雷永阔 汤欣燕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7,M0005,共12页
县域涵盖县城、乡镇和村庄,是衔接城市与乡村的天然枢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大力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增强乡村发展主体性,以城乡协调互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 县域涵盖县城、乡镇和村庄,是衔接城市与乡村的天然枢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大力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增强乡村发展主体性,以城乡协调互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在于其能够协助解决人口规模巨大问题、承接产业转移、聚合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从而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等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扎实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更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完善县域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乡产业分工布局、加强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补齐县域生态文明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县域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嵌入: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过程及其机制——基于西安市X街区“微更新”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静 甘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8,共9页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治理追求的主要目标。本文引入空间的分析维度,通过对空间功能性意义表征的解构,基于西安市X街区“微更新”的案例考察,进一步探究空间何以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内在逻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治理追求的主要目标。本文引入空间的分析维度,通过对空间功能性意义表征的解构,基于西安市X街区“微更新”的案例考察,进一步探究空间何以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空间内嵌于基层治理活动中,通过适度施策、关系联结和资源赋能共同促进基层治理效能从撬动、凸显到深化的逐步提升。其内在的逻辑表现为:以小规模的物理空间单元为治理场域,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在社会空间的共同融入,完善政治空间的资源配置和权益保障,从而有效完成基层治理任务,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和动能,渐进式地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目标。在中国场景下,空间不仅是理解复杂情境和多重约束导向下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理论解释,也是整个基层治理研究需要关注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空间 效能 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两路”精神形成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1
9
作者 单孝虹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毛泽东是“两路”精神的号召者和推动者,为“两路”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斗争进程中,作出了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两路”精神形成的动因;立... 毛泽东是“两路”精神的号召者和推动者,为“两路”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斗争进程中,作出了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两路”精神形成的动因;立足西藏“国际地位极重要”的实际,毛泽东致力于经营治理好西藏的理论探索,他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发展经济、繁荣西藏、改善民生,坚持民主协商、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培养民族地区各方面建设人才,科学研究青藏高原以合理保护开发等主张,夯实了“两路”精神的理论基础;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就了“两路”精神的红色基因;在“两路”的修筑和养护中,毛泽东号召建设者们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铸牢了“两路”精神的政治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两路”精神 卓越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处置的现实状况、主要问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占斌 袁威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6,共6页
在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僵尸企业的有效处置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破除无效供给的关键抓手和当务之急。当前识别标准欠缺精准性、职工安置欠缺系统性、处置方式欠缺针对性、债务化解欠缺全局性、... 在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僵尸企业的有效处置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破除无效供给的关键抓手和当务之急。当前识别标准欠缺精准性、职工安置欠缺系统性、处置方式欠缺针对性、债务化解欠缺全局性、配套性制度欠缺协调性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僵尸企业的有效处置,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成了阻碍。借鉴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处置僵尸企业的做法,下一步应从精准识别、职工安置、破产方式、债务处置、制度配套五方面着力,进一步处置好僵尸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僵尸企业 处置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实现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雪梅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7,共9页
乡村振兴从价值学角度看,本质是实现公共价值生产及创造。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是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与结果带给参与者的效用及效用增加,包括基于公众认同的共识性公共价值以及由参与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共享性公共价值。为实现公共... 乡村振兴从价值学角度看,本质是实现公共价值生产及创造。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是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与结果带给参与者的效用及效用增加,包括基于公众认同的共识性公共价值以及由参与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共享性公共价值。为实现公共价值,需明晰政府主体、乡村主体以及外源主体在乡村场域的角色格局,推动协同治理,整合三类主体资源及价值偏好,重视治理领导力的作用发挥,以及关注到三大治理机制对协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价值 共识性公共价值 共享性公共价值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小波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既往历史上的监督,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及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主要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代意义的社会监督,其内涵、方式、方法、规制都因人类社会的理性发展更加丰富和完善。超越范围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 既往历史上的监督,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及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主要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代意义的社会监督,其内涵、方式、方法、规制都因人类社会的理性发展更加丰富和完善。超越范围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必须立足现实社会的时空维度,寓于社会生活的价值向度,止于社会规制的制度边界。超出底线的监督也会行为失范、作用失效,甚至导致社会失序。社会监督必须坚守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底线,遵循社会公德的道德底线,服从国家意志的法律底线。加强社会监督是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点。实现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确立社会监督原则,重点是完善社会监督体制机制,关键在于健全社会监督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监督 国家治理 制度建设 社会共同体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资本参与下农民主体作用的困境与破解思路——基于S省20个乡镇59个村庄的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威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5,共8页
本文结合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以激活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开发积极性与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兼顾作为研究起点,通过对S省20个乡镇59个村庄的微观调查,聚焦当前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现实困境,重构乡村振兴中多元主体参与、利... 本文结合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以激活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开发积极性与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兼顾作为研究起点,通过对S省20个乡镇59个村庄的微观调查,聚焦当前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现实困境,重构乡村振兴中多元主体参与、利益需求均衡、利益联结合理的机制,以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利益格局均衡、市场有效主导、政府合理引导的乡村内生、持续、长效的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资本 农民主体 机制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法治化范式的理性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业勋 王彦博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
法治化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基本方略,是使社区治理工作顺应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治逻辑,进而形成合作共治的良治模式。当前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在传统“问题回应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下,法治治理的被动化与工具化倾向凸显,法治路径也... 法治化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基本方略,是使社区治理工作顺应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治逻辑,进而形成合作共治的良治模式。当前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在传统“问题回应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下,法治治理的被动化与工具化倾向凸显,法治路径也囿于强化规范供给回应治理规则贫困,尚未契合民族地区社区法治土壤的差异与迥殊。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要回归治理策略上的“对症下药”,治理范式上以“政府职能转变”和“公民参与拓展”为依归,治理架构上以法治化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以及“内容理性”为取向,构建出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社区治理法治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系统观念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3
15
作者 裴泽庆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3,共9页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层面研究,以系统观念深入思考和统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几对关系,对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层面研究,以系统观念深入思考和统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几对关系,对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重要关系主要包括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过程与目标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文章分别从认识维度、本体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对上述四对关系加以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系统观念 “十四五”规划 十九届五中全会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城市新移民社会资本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
16
作者 张力文 高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系统分析成都市政策性城市新移民与城市本地居民的健康相关社会资本现状。结果表明,政策性城市新移民的总体社会资本得分和单项社会资本得分均低于城市本地居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系统分析成都市政策性城市新移民与城市本地居民的健康相关社会资本现状。结果表明,政策性城市新移民的总体社会资本得分和单项社会资本得分均低于城市本地居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政策性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构建社会资本影响健康的作用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政策性城市新移民健康相关社会资本的建议,为制定提高政策性城市新移民健康水平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城市新移民 个体健康 社会资本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领导方法和引领艺术
17
作者 李锡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25,共3页
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国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领导方法和引领艺术包括:善于以真理引领方向统领全局,善于以使命引领担当破解难题,善于以目标引领奋斗凝聚力量,善于以风范引领变化行稳致远。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领导者 领导方法 引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任领导之“立”与组织生态之“塑”:理念、管理和策略
18
作者 潘传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65,共4页
新任领导重塑组织生态应敏锐感知于利益衰减时、校准于选择困难时、发力于力量困乏时、警示于集体懒散时。具体而言,应改良组织习惯,内嵌动态化基因;完善组织制度,塑造规范意识;构建组织文化,传递最新知识;凝聚正向力量,肃清组织风气。... 新任领导重塑组织生态应敏锐感知于利益衰减时、校准于选择困难时、发力于力量困乏时、警示于集体懒散时。具体而言,应改良组织习惯,内嵌动态化基因;完善组织制度,塑造规范意识;构建组织文化,传递最新知识;凝聚正向力量,肃清组织风气。领导者在重塑组织生态的过程中需要从执行过程入手、从顶层设计开始、从习惯培养发力、以业绩成效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任领导 组织生态 领导理念 组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反贫困历程及经验 被引量:22
19
作者 蒲实 袁威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5,共10页
从1921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抓住反贫困这一主题,并将其融入、贯穿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从刚成立时面对物质资料极度匮乏条件下反贫困的艰难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从1921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抓住反贫困这一主题,并将其融入、贯穿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从刚成立时面对物质资料极度匮乏条件下反贫困的艰难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广义反贫困实现减贫事业翻天覆地,从改革开放时期逐步建立常态化反贫困工作机制实现减贫事业日新月异,到进入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完整演绎了把人民至上作为始终坚守的根本立场和价值依归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聚焦反贫困,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消除绝对贫困,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减贫奇迹,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反贫困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反贫困 减贫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政府: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向淼 粟茂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7-39,共3页
透明政府是现代民主政府的应有之义。代议制民主理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理论、隐私权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制度化的行政公开制度,只靠内部的消化运作,打造透明政府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应当转变观念,变政策性的公开为制度性... 透明政府是现代民主政府的应有之义。代议制民主理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理论、隐私权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制度化的行政公开制度,只靠内部的消化运作,打造透明政府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应当转变观念,变政策性的公开为制度性的公开,以此作为透明政府建设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政府 行政公开 理论基础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