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资源配置:产权与制度、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城中村”改造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2,共6页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村籍 村民 产权制度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为案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正 曹永义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4,共5页
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地方计划和行动策略——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用制度把资源和工作重点重新移向农村,但也存在着: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尴尬角色、制度的持续效用、制度受制于县乡村体... 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地方计划和行动策略——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用制度把资源和工作重点重新移向农村,但也存在着: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尴尬角色、制度的持续效用、制度受制于县乡村体制改革,因此,新农村建设应从"专家—行政管理"模式转向"参与—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运作机制 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建的实践逻辑和经验启示——基于浙江台州市的考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兴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党代会常任制、非公企业党建和民主恳谈是台州基层党建的3个典型实践,透过对其实践历程的系统梳理,指出其实践逻辑集中体现在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上:通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巩固和增强了党执政的经济基础;通过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巩... 党代会常任制、非公企业党建和民主恳谈是台州基层党建的3个典型实践,透过对其实践历程的系统梳理,指出其实践逻辑集中体现在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上:通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巩固和增强了党执政的经济基础;通过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巩固和增强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通过民主恳谈的探索,巩固和增强了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分析认为,台州基层党建的精髓是组织正确引领,创新源于实践,制度激活拓展,群众有序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代会常任制 非公企业 民主恳谈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演化及化解机制——基于台州市2005—2009年党政部门信访数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兴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5-31,共7页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窗口,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情况下,信访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从信访的角度来研究快速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2005—2009年台州市党政部门信访基础统计数据、分类数据、信访资料等资源,通过客观理...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窗口,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情况下,信访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从信访的角度来研究快速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2005—2009年台州市党政部门信访基础统计数据、分类数据、信访资料等资源,通过客观理性的科学方式并运用统计分析等手段,进行社会矛盾的研究,以期为当地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信访 化解机制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农业税时代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以台州X镇改革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利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5期18-24,共7页
乡镇权力是国家权力在农村的基础和末梢,乡镇政府处于农村村民自治后新旧领导体制冲突和矛盾的焦点,必将成为我国农村治理和体制创新的出发点。本课题以台州X镇为案例,针对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所面临的问题,对乡镇职能变迁与村庄治理的互... 乡镇权力是国家权力在农村的基础和末梢,乡镇政府处于农村村民自治后新旧领导体制冲突和矛盾的焦点,必将成为我国农村治理和体制创新的出发点。本课题以台州X镇为案例,针对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所面临的问题,对乡镇职能变迁与村庄治理的互动关系、乡镇政府角色定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等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农业税 乡镇职能 服务型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金融的发展实践与创新路径:浙江台州案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金台临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86,共6页
发达的民营金融业和灵活的金融创新机制是台州经济的一大亮点。本文以台州民营金融机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银行为例,剖析台州民营金融发展壮大的根源,分析取得的主要成效,认清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从政府层面和民营金融自身角度提出... 发达的民营金融业和灵活的金融创新机制是台州经济的一大亮点。本文以台州民营金融机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银行为例,剖析台州民营金融发展壮大的根源,分析取得的主要成效,认清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从政府层面和民营金融自身角度提出促进民营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 民营金融 实践 困境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群成长的内生机制与学习路径——以台州产业群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周霖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4期71-76,共6页
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集聚在同一空间 ,形成产业群块状分布的格局。主导产品与关联产品的生产企业在一个区域内集聚 ,引导核心企业的非共享性知识在关联企业学习过程中的扩散 ,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产业群。专业化生产和小企业集聚是推动区... 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集聚在同一空间 ,形成产业群块状分布的格局。主导产品与关联产品的生产企业在一个区域内集聚 ,引导核心企业的非共享性知识在关联企业学习过程中的扩散 ,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产业群。专业化生产和小企业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成长和区域竞争力形成的重要路径。市场机制是引导产业群要素集聚的基本机制 ,技术 (知识 )扩散对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空间分布差异产生直接影响 ,区域人文因素也是引导要素集聚和形成产业群的重要路径。本文把产业群分为生产型产业群和流转型产业群 ,生产型产业群因协作而集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小企业集聚 区域经济 台州市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浙江乡村振兴整体性治理及路径
8
作者 应永利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1期3-5,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也给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实现浙江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整体性治理向度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支持。该文...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也给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实现浙江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整体性治理向度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支持。该文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浙江乡村振兴的整体性治理向度进行研究,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治理路径,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理: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以L市Y镇乡贤会为例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传喜 张红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名化-离场-重生-返场"是其历史逻辑,嵌入性治理是其功能逻辑。厘清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对... 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名化-离场-重生-返场"是其历史逻辑,嵌入性治理是其功能逻辑。厘清乡贤回归的行动逻辑,对于重塑现代乡贤,重构乡村权威以及推动乡村善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动员 新乡贤 嵌入性治理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悬浮”背景下乡村治理无效性的根源--基于华北D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史的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红阳 朱力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8,共9页
国家权力"悬浮"一般指国家意志和权力不能有效到达基层并实现渗透,从而无法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治理。在集体滞后(衰落)→权力失控→对接失败→治理无效的演生逻辑之下,国家的进场遭遇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悖论,集体的缺场反映... 国家权力"悬浮"一般指国家意志和权力不能有效到达基层并实现渗透,从而无法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治理。在集体滞后(衰落)→权力失控→对接失败→治理无效的演生逻辑之下,国家的进场遭遇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悖论,集体的缺场反映了乡村权力的失控,村民的离场表明乡村治理社会基础的崩解。为实现各方的顺利对接,需要转向一种新的治理形态:通达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悬浮 项目进村 乡村治理 治理无效 通达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疫情防控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力 张红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96,共3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依靠整体性社会动员机制、织密的社会治理网络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此次疫情暴露了社会治理领域风险防控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疫情防控需要高度重视各...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依靠整体性社会动员机制、织密的社会治理网络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此次疫情暴露了社会治理领域风险防控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疫情防控需要高度重视各类风险教育,完善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依法防控水平,不断优化干部用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社会治理能力 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治资源流失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小军 萧楼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63-68,共6页
任何政治系统要维持、发展或有序化,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资源供给,政治资源的流失或不正当移动会造成系统政治资源短缺,轻者影响政治系统功能的发挥,重者导致政治系统瘫痪。从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政治资源移动的方向、过程和后果,考察居于... 任何政治系统要维持、发展或有序化,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资源供给,政治资源的流失或不正当移动会造成系统政治资源短缺,轻者影响政治系统功能的发挥,重者导致政治系统瘫痪。从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政治资源移动的方向、过程和后果,考察居于中国政治核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使我党自身研究有所拓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资源 中国共产 可能性分析 政治体系 主流意识形态 流失问题 资源流失 党建理论 利益集团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权弱化”背景下农民的非正规行动——基于华北D村坟基地交易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红阳 朱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78-85,共8页
在乡村治权弱化"大历史"中,"小村民"倾向于采取非正规行动以牺牲公共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个人目的。农民卖坟基地以实现脱贫致富,反映出当前农村非正规经济与非制度化生存的流行。农民采取非正规行动的根源在于经济竞... 在乡村治权弱化"大历史"中,"小村民"倾向于采取非正规行动以牺牲公共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个人目的。农民卖坟基地以实现脱贫致富,反映出当前农村非正规经济与非制度化生存的流行。农民采取非正规行动的根源在于经济竞争的泛化、民间信仰的扩散、集体组织的虚置、共同体建构的滞后等。营造公共空间,重构公共文化,培育公共意识对于强化"乡村治权",规避非正规行动带来的负效应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构造 治权弱化 非正规行动 非制度化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社区治理模式变革与路径建构 被引量:21
14
作者 许峰 李志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5-170,共6页
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推动了社区治理的新诉求,同时也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在此背景下,从大数据与社区治理关系的内生逻辑的契合性,解释网络时代社区行动范式应由"挂钩式"共同体转向"共生型"... 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推动了社区治理的新诉求,同时也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在此背景下,从大数据与社区治理关系的内生逻辑的契合性,解释网络时代社区行动范式应由"挂钩式"共同体转向"共生型"共同体的机制动因。并据此提出以"共生网络"模式的整合框架,通过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社会治理整体范式的转变,完善大数据社区治理开放系统要素协同机制,建构大数据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治理网络等方式,建构起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网络治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区治理 共生网络 路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政权:“政治动员”下的乡镇和村庄——东南沿海D镇个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萧楼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4期70-78,共9页
现代工业的发展与乡镇财政的要求和社区自治下的村庄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由于村治精英的运作 ,得到了缓和 ;村治精英在此过程中还拓展了村治的空间。为此 ,本文提出 ,在理解乡镇政权、村治精英与乡村工业的三方互动... 现代工业的发展与乡镇财政的要求和社区自治下的村庄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由于村治精英的运作 ,得到了缓和 ;村治精英在此过程中还拓展了村治的空间。为此 ,本文提出 ,在理解乡镇政权、村治精英与乡村工业的三方互动方面 ,在理解乡镇分权倾向、村治空间的构成方面 ,“柔性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政权 东南沿海地区 "政治动员" 乡镇 村庄 个案分析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精英行动的场域、组织、话语与记忆——东南沿海栖村案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萧楼 程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9-26,18,共9页
精英理论的首要建构性因素不是与现代政治民主的联系 ,而是确立嵌入现代政治竞争场域中社会记忆、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三个层次的作用。通过考察P、W两姓在政治竞争中的记忆竞争方式 ,可以看出 ,记忆竞争是政治斗争中最为尖锐和痛苦的方... 精英理论的首要建构性因素不是与现代政治民主的联系 ,而是确立嵌入现代政治竞争场域中社会记忆、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三个层次的作用。通过考察P、W两姓在政治竞争中的记忆竞争方式 ,可以看出 ,记忆竞争是政治斗争中最为尖锐和痛苦的方式 ,随着各方对政治程序的了解 ,会逐步转入其他成本较低、痛苦较浅的方式。而另一种趋向是 ,经过一定的时间 ,部分内容融进记忆模式 ,这可能是政治转型推动社会结构最基本的部分———记忆转型———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政治 精英理论 民主政治 记忆竞争方式 社会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形式”视角下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与创新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传喜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从治理生态学的角度看,任何时期的农村基层治理总是在特定治理条件和基础上运作的,治理条件对于农村基层治理形式及其变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条件-形式”分析框架下,国家农村政策的时代性调整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规制、农村经... 从治理生态学的角度看,任何时期的农村基层治理总是在特定治理条件和基础上运作的,治理条件对于农村基层治理形式及其变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条件-形式”分析框架下,国家农村政策的时代性调整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规制、农村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内需释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性输入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技术赋能,这三个方面是决定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关键因素和核心条件,这些因素重构了农村基层治理的环境,催生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探索创新,也决定了农村基层治理发展的基本趋向,这些都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形式 农村基层 治理体制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数据思维创新网络舆情管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0-41,共2页
大数据的运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辅以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一些挑战。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精准运用"大数据"理念、发挥技术优势,并从"三个结合"着手,创新舆情管理的工作形式、搭建开放互通的大... 大数据的运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辅以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对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一些挑战。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精准运用"大数据"理念、发挥技术优势,并从"三个结合"着手,创新舆情管理的工作形式、搭建开放互通的大数据平台、完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助推网络舆情治理规范化、科学化,让舆情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舆情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上访视角下的乡镇政府治理——浙东A镇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文正 曹永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6期84-89,共6页
本文通过对浙东A镇农民上访事件的个案分析 ,认为 ,当前以农民上访为主要形式的乡村冲突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 ;“压力型体制”是乡镇政府失范继而导致乡村失序的根源所在 ;解构“压力型体制” ,建构多中心的治理体系 ,是乡镇政府化解乡... 本文通过对浙东A镇农民上访事件的个案分析 ,认为 ,当前以农民上访为主要形式的乡村冲突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 ;“压力型体制”是乡镇政府失范继而导致乡村失序的根源所在 ;解构“压力型体制” ,建构多中心的治理体系 ,是乡镇政府化解乡村冲突、重塑乡村秩序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压力型体制 乡镇政府 冲突 乡村秩序 根本 农民 解构 呈现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村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研究——以浙江三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金松 李小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6期91-95,共5页
本文以浙江三个城郊村为例,对城郊村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郊村社会成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职业分化,形成了8个阶层;城市化是城郊村职业分化的主要动力,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的多元化和城郊村社会成员的非农化程度高... 本文以浙江三个城郊村为例,对城郊村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郊村社会成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职业分化,形成了8个阶层;城市化是城郊村职业分化的主要动力,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的多元化和城郊村社会成员的非农化程度高是城郊型村庄职业分化的主要特点。本研究还从主、客观两个维度对城郊村各阶层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并且形成了“一致性上层”和“一致性下层”;客观阶层地位对主观阶层地位的认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则说明了经济收入以及相关的权力因素在阶层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城郊村社会成员职业分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村 城市化 职业分化 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