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光雄 吴海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原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是解放后各少数民族得到真正的解放,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民族关系格局;其次是改革开以来,...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原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是解放后各少数民族得到真正的解放,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民族关系格局;其次是改革开以来,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民族关系新的格局和特点。深刻认识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现状,是我们处理好民族杂居地区民族问题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 民族关系 特点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博 王丽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4,共9页
沿边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带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地带。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沿边9个省区2015~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沿边9个省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 沿边地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带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地带。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沿边9个省区2015~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沿边9个省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限、供给结构失衡、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不足等难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提升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应激发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的动力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机会的均等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监测机制的系统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发展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绩效评价 提升路径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群体性事件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执政党党情透视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家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2-15,共4页
21世纪执政党建设之所以要把党情置于基础性的位置 ,是当代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及其对政治上层建筑作用所使然。党情是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只有认清党情 ,把握党情 ,才能谋划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发展思路 ,才能以创新的精神回答和... 21世纪执政党建设之所以要把党情置于基础性的位置 ,是当代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及其对政治上层建筑作用所使然。党情是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只有认清党情 ,把握党情 ,才能谋划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发展思路 ,才能以创新的精神回答和解决好建什么样的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党建设 党情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契机中执政党生机与活力的动因探源
5
作者 吴家骥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5-89,共5页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一种价值诉求因生存困窘的挑战而发生变更,到一个更合理的价值体系的定位,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在改革30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进程中的...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一种价值诉求因生存困窘的挑战而发生变更,到一个更合理的价值体系的定位,是一个充满社会动荡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在改革30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复杂变量要求党必须责无旁贷地寻求新的改革动力,彰显时代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塑造良好形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握住正确的历史向度,用高度的政治智慧捕捉住历史发展的机缘,只有这样才能把往日的代价化为长明的路标,在升华人们生存质量的同时,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方位 改革创新 执政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