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革命”到“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 |
唐爱军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2
|
个人、国家与意识形态——一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解读 |
陈冬生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3
|
从“两军对峙”到“共同的问题域”——韦伯与马克思比较研究 |
唐爱军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4
|
论韦伯的现代性分析框架——兼与马克思的比较 |
唐爱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5
|
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李蕊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6
|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批判与否定么?——一种基于文本解读的理论反思 |
李海青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7
|
破解公民权利相对贫困: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国法治建设“三维一体” |
李海青
王永凤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8
|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深度解读 |
李海青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论竞和性发展 |
邱耕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试论现代法治的人性基础 |
唐莉
李海青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方法论——改革思维与顶层设计 |
李海青
|
《学术前沿》
CSSCI
|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