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与土地资源配置——基于工业用地出让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继东 崔琳 +1 位作者 周方伟 赵文哲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43,共15页
本文以工业用地为例,讨论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时所面临的权衡。资源的有效配置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但是可能增加地方财政压力,减少政企互动下的寻租收益。通过匹配2008—2013年工业用地的微观交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本文构造每笔工业... 本文以工业用地为例,讨论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时所面临的权衡。资源的有效配置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但是可能增加地方财政压力,减少政企互动下的寻租收益。通过匹配2008—2013年工业用地的微观交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本文构造每笔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指标,实证研究工业用地配置效率,结果发现:(1)平均而言,经济增长压力大的城市更倾向于将土地配置给利用效率高的企业;(2)高效企业拿地时往往享受到地价优惠,这降低了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财政收入;(3)地方市委书记由本地晋升时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说明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受到政商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政商关系间的权衡影响地方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 财政压力 土地出让 政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天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3,共5页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和政策性的 ,而且是制度性的。转型期政府的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等目标 ,将内生出一系列民营企业融资、税收负担、市场准入方面的制度性障碍 ,阻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只有...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和政策性的 ,而且是制度性的。转型期政府的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等目标 ,将内生出一系列民营企业融资、税收负担、市场准入方面的制度性障碍 ,阻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制度创新 ,转变政府实现目标函数的途径、重塑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利益结构 ,以及建立对政府的约束机制 ,才能化解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发展 中国 制度性障碍 失业率 民营企业 融资 市场准入 制度创新 目标函数 利益结构 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下的粮食安全:“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蕾 张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出发,选取衡量粮食外部风险的关键指标"粮食对外依存度"和衡量粮食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指标"人均粮食产量",给出粮食安全的"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分析。研究表明,进入"十三五... 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出发,选取衡量粮食外部风险的关键指标"粮食对外依存度"和衡量粮食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指标"人均粮食产量",给出粮食安全的"十三五"前期监测和后期预警分析。研究表明,进入"十三五"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总体来看逐步好转,从基本安全区间上升至安全区间,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正向作用逐年提升。具体来看,粮食对外依存度指标得分较低,还处于基本安全区间,有待进一步改善;人均谷粮产量指标得分较高,始终处于安全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 粮食安全 粮食对外依存度 人均粮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绩诉求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的关联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贺晓宇 韩保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0,共8页
绿色发展理想形态与社会制度形态长期角力,集中表现为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诉求所传导的制约性作用。藉此延展官员晋升激励的视角,可以综合分析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相关数据,整体考察政绩诉求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通过建模研究发... 绿色发展理想形态与社会制度形态长期角力,集中表现为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诉求所传导的制约性作用。藉此延展官员晋升激励的视角,可以综合分析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相关数据,整体考察政绩诉求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通过建模研究发现,政绩诉求越大的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的阻力越大。三个体现政绩诉求的具体指标中,增长诉求、就业诉求、财政诉求构成一定差序格局。增长诉求对绿色发展的负面作用最大,说明在以GDP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下,"保增长"对官员晋升激励会使其放松环境规制,通过粗放型的发展道路追求短期政绩;其次为就业诉求,财政诉求的负面作用最小。上级政府和公众媒体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将减弱政绩诉求的负面作用,表现为政绩诉求对绿色发展的阻碍在沿江城市小于非沿江城市。上述专题研究,可以为完善政绩考核体制、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绩诉求 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近二十年来的转变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希宁 陈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4,134-135,共6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代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等人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重视供给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并将随机冲击与个人利益最优化机制相结合,更新了人们对于经济周期现象的看法,并在更深的层次上恢复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罗默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代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等人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重视供给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并将随机冲击与个人利益最优化机制相结合,更新了人们对于经济周期现象的看法,并在更深的层次上恢复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罗默和卢卡斯则另辟蹊径,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解决了经济增长长期动力机制的问题,使得增长理论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正是在这两个领域的基础之上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随机冲击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和未来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龙 于晓彦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86-90,共5页
近几年来,公共经济学在国内悄然兴起,这既是中国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西方公共经济学全球化的结果。当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这对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公共... 近几年来,公共经济学在国内悄然兴起,这既是中国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西方公共经济学全球化的结果。当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这对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公共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济转型时期这三大特征,决定了今后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需着重解决十个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 政府 公共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与中国经济发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宇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8,共9页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总和生育率较低的情况下,老龄化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劳动力的"老化";消费能力的相对减弱;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相对衰减;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总和生育率较低的情况下,老龄化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劳动力的"老化";消费能力的相对减弱;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相对衰减;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等等。对此,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度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与发展矛盾;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创新驱动 人口素质 积极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当前房地产业非理性繁荣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兴 龚双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50-56,共7页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呈现非理性繁荣景象,引发这一现象的宏观经济因素大致可分为结构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两类。其中,结构性因素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强投资、弱消费"格局导致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政...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呈现非理性繁荣景象,引发这一现象的宏观经济因素大致可分为结构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两类。其中,结构性因素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强投资、弱消费"格局导致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政策性因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调控行为的偏差、金融政策以及住房保障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宏观经济 结构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研究——来自ESG评级的准自然实验
9
作者 李泽浩 陈传龙 杨振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8,共17页
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软约束和隐形压力对企业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ESG评级作为一项多元主体参与的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改善企业的信息披露产生信号传递效应,进而强化声誉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绿色低碳... 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软约束和隐形压力对企业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ESG评级作为一项多元主体参与的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改善企业的信息披露产生信号传递效应,进而强化声誉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以商道融绿开展的ESG评级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ESG评级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并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短视行为、促进绿色创新等机制减少企业碳排放;ESG评级的碳减排效应,在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较高企业中显著,在非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中不显著,在重污染企业中比在非重污染企业中更显著;ESG同群效应能够促进企业碳减排,并强化ESG评级的碳减排效应;ESG评级分歧不利于企业碳减排,并弱化ESG评级的碳减排效应。因此,企业应以ESG评级为契机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并畅通ESG评级促进碳减排的传导机制;同时,要在强化ESG同群效应的同时减少ESG评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碳减排 融资约束 短视行为 绿色创新 ESG同群效应 ESG评级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培源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0,68,共6页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均值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均值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MGARCH-BEKK模型重点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均值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均值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MGARCH-BEKK模型重点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非对称,利率、PPI、CPI和进口对上证综指收益率产生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发电量和财政支出与上证综指收益率相互之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宏观经济 波动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斯批评”与宏观经济学的重建——兼述评卢卡斯和萨金特的理论成就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希宁 陈锐 黄亚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4-47,共4页
上世纪70年代卢卡斯提出的所谓"卢卡斯批评",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也促使了之前的主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卢卡斯批评"缘起于数量经济学,因为这... 上世纪70年代卢卡斯提出的所谓"卢卡斯批评",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也促使了之前的主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衰落。"卢卡斯批评"缘起于数量经济学,因为这一批评,需要利用新的概念和方法重写宏观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卢卡斯和萨金特起到了重要作用。卢卡斯和萨金特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作打破了凯恩斯学派在宏观经济学上的一统天下,创造性地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学,使得经济学理论更贴近经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马歇尔的新古典传统,对后起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起到了直接催生作用,并在经济学方法论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学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理性预期 政策无效性 经济周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产业隐含碳流动及污染避难所效应
12
作者 陈传龙 李泽浩 杨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21-4033,共13页
立足需求侧视角,基于价值链分解方法追踪中国区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隐含碳流动构成及路径,并进一步识别ICT产业在区域层面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跨区域贸易相关活动引致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国内... 立足需求侧视角,基于价值链分解方法追踪中国区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隐含碳流动构成及路径,并进一步识别ICT产业在区域层面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跨区域贸易相关活动引致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国内价值链中ICT产业生产链越短,碳生产率越高.分需求类别来看,绝大部分国内省份主要通过本地区需求(无跨区域贸易活动)引致ICT产业碳排放,而国外地区主要由最终产品的跨国贸易活动引致;ICT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引致了最多的碳排放,其次是建筑业;固定资本形成是引致ICT产业碳排放的最大需求类型,其次是出口.随着跨区域活动次数增加,需求侧引起的ICT产业隐含碳排放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在不同价值链阶段,各省份所处的污染避难所角色具有异质性,面对不同需求地区其角色也存在显著区别.据此要立足需求侧绘制ICT产业价值链隐含碳地图,加强区域协同碳治理,推动ICT产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完善ICT产业的碳排放核算和监测体系等措施来促进ICT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产业隐含碳流动 需求侧 价值链分解 污染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型经济结构失衡及其治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振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7,127,共4页
经济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由居民消费不足导致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有三大类型,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即投资、消费、出口失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二是社... 经济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由居民消费不足导致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有三大类型,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即投资、消费、出口失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二是社会再生产结构失衡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失衡,主要矛盾也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内外需结构失衡,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治理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需求 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 社会再生产结构 内外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与当前经济政策选择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旭章 龙小燕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6,共8页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掀起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解析了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掀起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解析了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西方供给学派的发展概要、主要内容以及里根经济学对供给学派的应用,对比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学派 经济政策选择 政府与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总体转型的选择:从高速经济增长转向适度经济增长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秋宝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4,共4页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新世纪以后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又明确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新世纪以后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又明确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适度经济增长转变;而转向适度经济增长,则必须突破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振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2,共4页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难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难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普通的商品市场已经建立,但是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因此,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无论是金融市场、企业家市场还是土地市场抑或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之所以不完善或残缺,归根结底是政府管得太多。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就需要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说得直白点,就是要把政府改得像政府,干好政府应该干的事,不该政府干的事要坚决地放;把国有企业改得像企业,把国企培育成市场主体;把没有的市场建立起来,把不完善的市场完善起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说了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政府与市场关系 生产要素市场 资源配置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大瓶颈制约经济增长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保江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2B期16-17,共2页
中国的经济成就值得欣喜,然而未来发展道路仍然荆棘丛生,持续高增长需要挣脱六大瓶颈:消费需求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不平衡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瓶颈制约 消费需求不足 不平衡发展 廉价劳动力 经济成就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省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法经济学 中国 政治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法律问题 60年代 交叉科学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行经济政策思路的调整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东京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共5页
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15年的高速增长,已往的经济政策思路必须作适当的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五个方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应覆盖农村;扩大内需的重点应从刺激投资转向刺激消费为主;西部大开发应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 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15年的高速增长,已往的经济政策思路必须作适当的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五个方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应覆盖农村;扩大内需的重点应从刺激投资转向刺激消费为主;西部大开发应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国企改革继续完善治理结构,必须改组股东会;政府改革应先易后难,以职能归位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扩大内需 西部大开发 国企治理 政府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鲁江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9期90-95,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已经开始展现其成长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认识这一历史过程,探索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本文认为,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已经开始展现其成长和演变的历史过程。认识这一历史过程,探索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本文认为,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从体制上,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上,经历了由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时期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本积累时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历史逻辑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