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史课程设置的一些意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式谷 《社会主义研究》 1983年第6期34-41,共8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是近年米兴起的一门学科,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说只是刚刚起步。不过,在许多党校和高等院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设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过程,也就是建设这门新学科的过程。万... 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是近年米兴起的一门学科,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说只是刚刚起步。不过,在许多党校和高等院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设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过程,也就是建设这门新学科的过程。万事起头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政党 课程设置 机会主义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会首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2
作者 王怀超 《社会主义研究》 1986年第1期57-61,共5页
全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四——十八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和首次学术讨论会,就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史? 在相当长的一... 全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四——十八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和首次学术讨论会,就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史?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大清楚的。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屡遭失误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近几年来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和实践中的全面改革,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思想史 科学社会 学术讨论会 研究会 空想社会主义 研究社会 产生和发展 列宁主义 思想发展 社会主义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设想——兼评对“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不同观点
3
作者 王洪福 孙玉春 《社会主义研究》 1982年第2期13-20,26,共9页
近两年来,一些文章就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其中有的文章对长期流行于我国理论界的一个传统观点,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同时胜利”的命题提出了质... 近两年来,一些文章就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其中有的文章对长期流行于我国理论界的一个传统观点,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同时胜利”的命题提出了质疑。可是,这些文章没有联系马恩的世界革命理论,只是孤立地去谈“发生”和“胜利”的问题,把问题局限于“同时发生”、“同时胜利”,还是“单独发生”、“一国胜利”。这就不仅使问题无法搞清楚,甚至会出现某些混乱。因此,阐明马恩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设想,即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同时胜利 建设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列宁 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革命 世界性 共产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下的租让制思想
4
作者 范玉传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4期49-52,共4页
1921年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列宁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毅然作出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这是苏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列宁十分重视构成新经济政策“基本点”的国家资本主义... 1921年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列宁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毅然作出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这是苏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列宁十分重视构成新经济政策“基本点”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分析了俄国社会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分散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优势。同这种个体经济相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列宁认为,只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小生产设置的障碍,使俄国确有把握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国家资本主义将是我们的救星。”(《列宁全集》第27卷第26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让制 列宁 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复辟 国外资本 苏维埃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苏俄 建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两次重大转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式谷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1期31-34,57,共5页
熊复同志在《红旗》杂志上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曾提出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有过两次重大转折的论点。我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史中一个重要课题的新的表述,对于研究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熊... 熊复同志在《红旗》杂志上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曾提出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有过两次重大转折的论点。我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史中一个重要课题的新的表述,对于研究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无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熊文毕竟不是专论这个问题的,也就难免语焉不详。本文试图较为详细地阐述这个论点,以便和理论界的同志们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费尔巴哈 选集 发展历程 革命民主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 列宁 历史唯物主义 青年黑格尔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也是一种特别的战争——读列宁有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论述
6
作者 魏泽焕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2期23-27,共5页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正当人们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到处泛滥。尤其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国外的腐朽思想的渗透又加速了它的蔓延和发展。在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加上由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正当人们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到处泛滥。尤其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国外的腐朽思想的渗透又加速了它的蔓延和发展。在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加上由战争造成的经济上的贫困,有的人开始腐化堕落,对共产主义的光辉前途产生了“怀疑主义”,一味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对国外的资本主义制度崇拜得“五体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文化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新经济政策 侵蚀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腐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苏维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体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毕克 周必文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1期64-71,共8页
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首先必须研究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因为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的。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 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首先必须研究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因为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的。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继承列宁的遗愿,在苏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因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这个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时期 苏维埃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 苏联政治 政治体制 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民主 苏共 无产阶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一国两制”的和平共处特征
8
作者 周晓中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6期32-34,共3页
自从列宁提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思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同剥削者类型的国家实现和平共处以来,和平共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不断丰富发展。我国领导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平共... 自从列宁提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思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同剥削者类型的国家实现和平共处以来,和平共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不断丰富发展。我国领导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平共处的思想原则,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实现,将表现为我国内部的一种特殊的和平共处关系。邓小平同志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67页)“和平共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同上)“一国两制”与和平共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特点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港澳台 大陆 台湾 香港问题 行政区 地方政府 两种制度 社会制度 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肃贪倡廉的措施
9
作者 刘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3-44,共2页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建国仅20余年,就由一个落后的殖民地迅速发展为亚洲的先进国家。
关键词 公职人员 李光耀 公务行为 严厉惩罚 道德素质 公证处公证 行为失检 记载事项 任甫 正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治腐败与廉政建设的新拓展
10
作者 崔佩亭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50,共5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四件大事。其中之一,是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做好几件人民普遍关心的事情。反腐败、抓廉政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长期工作。在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必须立足于... 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四件大事。其中之一,是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做好几件人民普遍关心的事情。反腐败、抓廉政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长期工作。在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必须立足于综合治理,减少和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 商品经济 民主法制建设 市场机制 政府 经济改革 商品化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问题 政企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