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组织如何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基于重庆大足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俏 肖洁 赵天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2,共10页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下积极融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挥了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基于重庆大足区的典型案例,构建“结构嵌入-主体互动”解释性分析框架,探讨了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居家...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下积极融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挥了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基于重庆大足区的典型案例,构建“结构嵌入-主体互动”解释性分析框架,探讨了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过程及其可推广之处。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经历了政策规划与试点建设、摸底调研与制度构建、分类管理与志愿互助、村社支持与企业帮扶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构建制度建设、能力管理、资源整合和关系黏合等机制,突出了试点改革的引领性,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增强了村社服务的自主性,激发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社会组织在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还存在政策不连贯、服务范围有限、专业人才不足、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制度、关系、能力、资源等角度联合发力,加大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力度,激活社区民众参与热情,培育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村社之间的互助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嵌入 农村养老 居家养老 互助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笔谈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少杰 翟岩 +2 位作者 营立成 陈氚 吴时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3-93,共31页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以及其他社会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各种当代社会学新思潮?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仍然存在很多分歧,甚至在某些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名义发表的文献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然而,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传统 当代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现代性到现代化的多重反思性——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拓展
3
作者 陈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6,共9页
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展了批判现代性理论。赫勒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提出要超越现代性的三重悖论以及现代性的动力和逻辑。费赫尔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相联系。马尔库什则从文化危机的角... 赫勒、费赫尔、马尔库什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展了批判现代性理论。赫勒从批判现代性的视角提出要超越现代性的三重悖论以及现代性的动力和逻辑。费赫尔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危机相联系。马尔库什则从文化危机的角度批判了西方现代性的内在矛盾。马尔科维奇和科西克将批判西方现代性的视角延伸到对东欧社会主义社会的批判上。相比于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在价值介入、实践立场和双重批判上进行了拓展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反思和超越包括西方现代性理论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可能性,可以形成一种蕴含多重反思性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批判现代性 多重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高度重视城市化的有机生长性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忠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73,共8页
就有效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化的有机生长性问题。城市化有机生长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从发展的基本目的和发展的行动主体看,城市化既是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从发展要素看,城市化所需各种要素之间应协... 就有效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化的有机生长性问题。城市化有机生长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从发展的基本目的和发展的行动主体看,城市化既是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从发展要素看,城市化所需各种要素之间应协调并进;从发展节奏看,城市化进程理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从发展历程看,就一般情形而言,城市应当拥有相对完整的历史脉络。中国目前城市化在其有机生长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城市化建设投入相对过大;城市居民的民生状况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历史传承脉络在一些地方的城市化进程中程度不同地被中断;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相脱节。中国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关键在于积极厚植城市化的有机生长性:应当将现阶段城市化建设基本内容的定位由扩张为主转为消化巩固为主;应当将现阶段城市化建设的重点放到社会建设方面;应当调整城市化建设公共资金的投向结构;应当积极反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有机生长性 协调并进 历史传承 反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起点、构想和任务 被引量:25
5
作者 胡颖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食品安全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政策目标是让人民吃得放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同时也存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质量不高、"大产业"与"弱监管"、城乡发... 食品安全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政策目标是让人民吃得放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同时也存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质量不高、"大产业"与"弱监管"、城乡发展不均衡三对深层次矛盾,从而共同构成战略的逻辑起点。通过厘清基本概念和问题类型,分析全球食品安全区域分布与中国表现,系统识别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并研判其成因,提出在消费结构多元化、产业基础系统性薄弱、监管体制适应性等方面形成要素结构匹配的战略构想。从市场交易、政府监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维度构建食品安全战略的"四梁八柱",阐述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策建议,关键是超越以审批、检查、处罚为主要政策工具的线性监管模式,以生产与监管并重为理念,创新市场嵌入型监管手段。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的内生动力,实现从监管到治理的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食品安全战略 政府监管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实践意义和重点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优先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启民 李志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29,共8页
“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破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与此同时,稳就业还面临着规模性失业风险增大、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减弱、公共... “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破解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与此同时,稳就业还面临着规模性失业风险增大、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减弱、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仍存短板等诸多新的挑战。为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优先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重点从健全综合施策、构建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优化就业服务、探索就业能力提升等机制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优先 民生之本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