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亦农对中共党校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武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100,109,共6页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袖人物、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史上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关键词 罗亦农 中共党校事业 开拓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望国学经典:领导干部提升人文素养的“捷径” 被引量:4
2
作者 梅敬忠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57,共3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中,蕴涵着许多修身做人之道、为人处事之道、知人用人之道、为官为政之道及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与执政方略。珍贵的本土化营养,值得各级领导干部,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真诚地加以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中,蕴涵着许多修身做人之道、为人处事之道、知人用人之道、为官为政之道及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与执政方略。珍贵的本土化营养,值得各级领导干部,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真诚地加以梳理、吸取、转化,达致领悟真谛、守正出新、古为今用之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人文素养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管理需要大部门制
3
作者 范玉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5,共1页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
关键词 文化产业管理 大部门制 文化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 文化建设 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部《劝学篇》看中日近代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
4
作者 刘悦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在19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两部《劝学篇》,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要为两国的文化发展规定方向,但是二者的旨趣并不相同:张之洞《劝学篇》意在批驳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主张,因而坚决反对"兴民权",反对自... 在19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两部《劝学篇》,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要为两国的文化发展规定方向,但是二者的旨趣并不相同:张之洞《劝学篇》意在批驳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主张,因而坚决反对"兴民权",反对自由独立;福泽谕吉则是要培养新的现代国民精神,根据西方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人民的权利。二者都对本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福泽谕吉 《劝学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普遍性之路:黑格尔论概念的规范性
5
作者 马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147,共10页
黑格尔不满于康德概念理论中所具有的形式-内容的二元论特征,在一元论的意义上将概念视作绝对的基础,世界就是由概念的推理之网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在一种自我的社会化理论中,黑格尔借助于社会这一因素来理解概念的规范性,即不同的自我... 黑格尔不满于康德概念理论中所具有的形式-内容的二元论特征,在一元论的意义上将概念视作绝对的基础,世界就是由概念的推理之网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在一种自我的社会化理论中,黑格尔借助于社会这一因素来理解概念的规范性,即不同的自我通过相互承认构建了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共同体。其中,概念是自我规定的,是自我做出承诺并为之负责的东西,它能够规范自我的判断和行动。此外,为了解决普遍对个别的规范问题,黑格尔提出了“具体概念”,通过论证概念内部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三者的同一,避免了传统哲学中的“第三人”悖论,也使得概念内部的规范性问题得到了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概念 承认 规范性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姜义华 王学斌 +2 位作者 喻文益 刘长林 李德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8-51,共4页
新文化运动尽管在青年学生和许多文化人中掀起了一阵旋风,却和广大现代劳动者没有直接关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确实有着极为强烈的心志伦理或意图伦理,但对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对于如何通过可实际操作的步骤,建立新... 新文化运动尽管在青年学生和许多文化人中掀起了一阵旋风,却和广大现代劳动者没有直接关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确实有着极为强烈的心志伦理或意图伦理,但对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对于如何通过可实际操作的步骤,建立新型的社会秩序,缺乏实践的能力。这当是这场新文化运动未能完成重建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共同体 新文化运动 裂变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5,共5页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意义 文化体制改革 产业发展战略 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化 核心竞争力 文化附加值 高科技含量 文化竞争力 全球语境 经营文化 文化经营 产业主体 文化产品 文化符号 文化形象 文化互动 国家 软实力 提升 前景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 被引量:23
8
作者 范玉刚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共8页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厚基础与道义承载,是"中国特色"的坚实支撑。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文化产业是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既要发掘优秀传统...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厚基础与道义承载,是"中国特色"的坚实支撑。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文化产业是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既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软力量"资源,繁荣文化事业;更要积极创新当代文化,以发达的文化产业为支撑,依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软实力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大学生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群 徐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77-82,共6页
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校为调查点,以社会学定量方法对蒙古族大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蒙古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程度总体上较高,但还有部分学生国家认知水平得分较低,国家情感与行为存在偏差,农牧区学生国家... 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校为调查点,以社会学定量方法对蒙古族大学生群体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蒙古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程度总体上较高,但还有部分学生国家认知水平得分较低,国家情感与行为存在偏差,农牧区学生国家情感较弱等。应该在改进对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重点关注农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蒙古族大学生 国家认知 国家情感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维度及其区域文化空间塑造 被引量:24
10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维度及其区域文化空间塑造,对外旨在通过文化先行夯实沿线各国经济互利多赢的心理基础;对内则把文化对外传播与社会主流文化的高度繁荣关联起来,以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厚度和价值底蕴... 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维度及其区域文化空间塑造,对外旨在通过文化先行夯实沿线各国经济互利多赢的心理基础;对内则把文化对外传播与社会主流文化的高度繁荣关联起来,以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厚度和价值底蕴,其基础是国内文化的健康、理性、有序发展。通过发挥文化的沟通融合与先导作用,以文化之"软"之"柔"实现民心相通。其中,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相互促进,文化交流为文化贸易提供基础和前提,文化贸易则深化和固化文化交流的成果,经由文化价值共享实现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文化维度 文化产业 区域文化空间 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意涵 被引量:23
11
作者 范玉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21,共4页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日益走入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战略思想,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日益走入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战略思想,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高远的文化理想、深远的文化情怀、平远的文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想 习近平 全球化语境 国家软实力 国家发展 文化思潮 国家政策 主题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研究”的问题导向、多维价值与时代关切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玉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30,共11页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较新课题,一定意义上处于建构文化产业研究范式的理论枢纽点。“健全文化产业体系研究”既是一个实践性命题,有着极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又是一个关乎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及其构...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较新课题,一定意义上处于建构文化产业研究范式的理论枢纽点。“健全文化产业体系研究”既是一个实践性命题,有着极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又是一个关乎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及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命题,因而有着理论建构和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它在深层次上关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甚至关乎文化自信的充分彰显,因而在研究中要强化政治维度和意识形态价值指向。同时,在实践上它又关乎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自身动力结构与新动能培育、现代文化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技术引领下文化业态的创新带来的产业链拓展,以及相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研究 国家需求 理论范式 文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概念的流动性与大众文化语义的悖论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玉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语境的转换对"大众"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时代的生成性和价值意味。通过对"大众"概念的流动性、复杂性与大众文化语义悖论性的辨析,在厘清"大众"概念的当下所指中,洞悉了大众文化的用意与诉求。面对大众文... 语境的转换对"大众"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时代的生成性和价值意味。通过对"大众"概念的流动性、复杂性与大众文化语义悖论性的辨析,在厘清"大众"概念的当下所指中,洞悉了大众文化的用意与诉求。面对大众文化语义的悖论性,简单的道德主义或精英主义批判显然是错位的或无效的,但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保持批判意识和现代视野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 大众文化 语境 流动性 悖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的风险特征与完善投融资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玉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5,2,共7页
"融资难"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风险高不可控、信息不对称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业难以深度对接的主要原因。针对文化产业独特的高风险特性,可通过政府扶持、联合投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等方式来控制风险,并在文化产业风险... "融资难"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风险高不可控、信息不对称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业难以深度对接的主要原因。针对文化产业独特的高风险特性,可通过政府扶持、联合投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等方式来控制风险,并在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文化资产信托、文化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公私联合融资和政府投资等方面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相应地要解决文化产业政策理念、文化资源资本化、文化产业立法与执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风险特征 风险控制 投融资模式创新 政策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消费对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玉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0,95,共9页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出了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要求。面对文化消费的高涨态势,文化产业的有效供给至为关键。在满足有效需求的过程中,消费结构升级对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系...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出了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要求。面对文化消费的高涨态势,文化产业的有效供给至为关键。在满足有效需求的过程中,消费结构升级对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系之健全关键在于可持续,重点在于产业体系的完备及其体系之间的相互借力、相互支撑与资源的有效整合,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有利于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供给侧改革 健全发展体系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文化产业对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范玉刚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144-151,共8页
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即国内文化市场竞争力和海外文化市场的竞争优势,以及文化创新力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文化竞争力具... 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即国内文化市场竞争力和海外文化市场的竞争优势,以及文化创新力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文化竞争力具有多维价值。在文化和文化产业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维度,美国依赖强势文化主导世界文化秩序重组和发展走向的情况下,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尤为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竞争力 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战略 国家文化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历史回顾、功能特点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媛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124,共6页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反映了国家文化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型。中国文化市场具有非原生性的特点,牵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等诸多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仅...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反映了国家文化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型。中国文化市场具有非原生性的特点,牵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等诸多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仅仅对文化市场的某一方面产业政策做局部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适应新时期的市场规律,形成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良好文化生态;积极培育文化行业组织,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完善文化法律体系,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市场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资源配置 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众近年价值观的变化——由“物质主义价值”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转变 被引量:25
18
作者 郭莲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0期61-64,共4页
自20世纪60~70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西方国家公众的价值观已发生由“物质主义价值”向“后物质主义价值”的转变,即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民自由和生态环境等。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公布的1995年和2007年中国公... 自20世纪60~70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西方国家公众的价值观已发生由“物质主义价值”向“后物质主义价值”的转变,即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民自由和生态环境等。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公布的1995年和2007年中国公众价值观的数据,笔者发现,近年,中国公众在价值观上也发生了由“物质主义价值”向“后物质主义价值”的转变,而且这一转变带有明显的“代际差距”特点。本结果验证了英格尔哈特“后物质主义价值”理论在分析中国公众价值观转变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众 价值观 后物质主义 代际差距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探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玉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8,共9页
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内生驱动的新动能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健全、文化管理大部门制等三大趋势。立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 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内生驱动的新动能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健全、文化管理大部门制等三大趋势。立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握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理性引导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目的在于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文化产业是一种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业形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它是通过精神文化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扩大社会效益。同时,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是价值传播的有效载体,文化自信会不断得到彰显。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口号,它需要强有力的现实支撑,在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文化产业是文化现实力量的展示和显现形态,甚至成为21世纪以来全球战略格局重组的一条中轴线,也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产业 新动能 健全产业发展体系 大部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玉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0,共9页
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引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背景下,担当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能的文化产业,"十三五"时期其转型聚焦于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立法促进下健全产业发展体系。数字化升级、多元化运营、充分践行"文... 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引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背景下,担当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能的文化产业,"十三五"时期其转型聚焦于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立法促进下健全产业发展体系。数字化升级、多元化运营、充分践行"文化例外"原则、不断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并迈入价值链高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健全的表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成熟趋向发达阶段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提质增效 健全产业发展体系 社会主流价值观 文化例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