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外交:实现国家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6
1
作者 魏新龙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一国的国际战略目标,要通过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手段才能实现。文化外交在一国实现自己的国际战略目标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文化外交理论和实战,对此予以论证。
关键词 国际战略目标 外交 文化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护世界多样性: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康绍邦 《新视野》 CSSCI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世界多样性,即包括各国各民族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客观存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承认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保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提倡... 世界多样性,即包括各国各民族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客观存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承认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保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世界多样性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把我们党的基本理论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起来的新判断,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新世纪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世界多样性 国际战略 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十六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磊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47-54,共8页
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包括在"维持和平"行动中发挥重要支柱作用,在"建设和平"行动中发挥主要参与者作用。这一战略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实践,并为中国赢得了良好... 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包括在"维持和平"行动中发挥重要支柱作用,在"建设和平"行动中发挥主要参与者作用。这一战略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实践,并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资本。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已经不仅仅是提出和平理念,也包括直接进入冲突国家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持久和平,并在热点问题调解、承担国际突发紧急任务、维护国际航道安全、确保国际核安全等多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和平 参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转移与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战略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凯 王云海 李峰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权力转移”理论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为研究视角,认为权力转移是引起大国冲突的一个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其实,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的规律,因而权力转移也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能否引起大国之间的冲突与新崛起的国家在一定... “权力转移”理论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为研究视角,认为权力转移是引起大国冲突的一个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其实,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的规律,因而权力转移也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能否引起大国之间的冲突与新崛起的国家在一定的国际体系中所选择的国际战略密切相关。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争取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以“中国道路”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崛起”并不必然伴生“中国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转移 国际体系 中国 和平发展国际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经验构建中国反分裂战略体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仕荣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25-29,共5页
反分裂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也是当前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应以制度建构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内在动力,以军事遏制为保障,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以反对外来干涉为支点,有效构建中... 反分裂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重要的国家行为,也是当前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应以制度建构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内在动力,以军事遏制为保障,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以反对外来干涉为支点,有效构建中国反分裂国家战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验 反分裂 战略体系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主题与中国国际战略转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宫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32-40,共9页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是最高层次上的战略判断。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科学评估国际局势的基础上,对时代主题做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引领中国国际战略实现了最重要的转变,终结了中国外交结盟的历史,开始实行"不结盟""全方位&qu...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是最高层次上的战略判断。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科学评估国际局势的基础上,对时代主题做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引领中国国际战略实现了最重要的转变,终结了中国外交结盟的历史,开始实行"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主题 中国 国际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涵十要素 被引量:1
7
作者 亓成章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 ,为实现中国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计划与策略。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 ,为实现中国国家利益而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计划与策略。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涵的十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国际战略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康绍邦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5-10,共6页
国际战略概念是战略概念从军事领域向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扩展的产物。科学的国际战略,应该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谋划符合国际局势及其国际环境。因此,新中国的国际战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曾有过四次重大调整。以邓小平理论和"... 国际战略概念是战略概念从军事领域向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扩展的产物。科学的国际战略,应该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谋划符合国际局势及其国际环境。因此,新中国的国际战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曾有过四次重大调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客观认识我国的国情与综合国力,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利益,加强对我国国际战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战略 国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战略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续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18-24,共7页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构成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而新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运作空间。2009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际战略新任务为中国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构成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而新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运作空间。2009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际战略新任务为中国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公共外交工作者的当前努力目标,应当是加紧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提高公共外交战略谋划和战术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民间外交 国际战略 政府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系稳定的“负资产”--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国际影响
10
作者 陈积敏 李祥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6,共3页
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突出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作出"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判断,秉持"以实力求和平"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强调外交应服从于"美国第一"原则。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要实... 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突出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作出"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判断,秉持"以实力求和平"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强调外交应服从于"美国第一"原则。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要实现的目标与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所确立的目标并无二致,在方式和路径上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对于当前国际秩序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安全 国际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新态势
11
作者 孙建杭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43-48,共6页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已经出现了"一超"向弱、"多强"渐强的发展趋势。美国整体实力相对衰弱,操控国际局势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全球范围内新兴力量群体...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已经出现了"一超"向弱、"多强"渐强的发展趋势。美国整体实力相对衰弱,操控国际局势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全球范围内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趋提升,开始进入世界的中心舞台,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战略 中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20年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12
作者 刘斌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9-21,共3页
 在21世纪头20年相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战略机遇期内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  在21世纪头20年相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战略机遇期内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大国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迫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0年的战略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战略机遇期 国际形势 机遇和挑战 和平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边主义到实质性多边主义:法国对非军事行动的战略演变分析
13
作者 罗姝瑶 卓振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冷战后法国对非安全战略的多边化是一种不完全的多边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主导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军事行动中,法国仅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短暂地与其他国家分享了决策指挥权。合法性逻辑、成本-收益逻辑和权力逻辑共同影响了法国对非... 冷战后法国对非安全战略的多边化是一种不完全的多边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主导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军事行动中,法国仅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短暂地与其他国家分享了决策指挥权。合法性逻辑、成本-收益逻辑和权力逻辑共同影响了法国对非安全战略的多边化程度。为了维系法国在法语非洲的主导地位,以及避开实质多边所需要的漫长的共识构建和政策协调,当东道国明确支持法国的干涉以及法国认为威胁是短期时,法国会采取名义上的多边主义战略,即寻求国际组织授权但独自开展军事干涉。随着东道国反法情绪的攀升以及法国对萨赫勒地区威胁认知的改变,马克龙政府转向了实质性的多边主义战略,试图以与其他国家分享指挥决策权的方式继续维持在法语非洲的军事存在。但由于如今中西非反法亲俄趋势明显、欧洲国家不再追随法国的对非安全战略以及其他大国加入对非军援竞争,马克龙政府战略调整的效果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主义 名义多边 实质多边 法国对非军事行动 撒哈拉以南非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新变化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天勇 张弥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5,共5页
欧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动向。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看,主要新动向是: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 欧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动向。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看,主要新动向是: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的要素结构从过去追求技术资本密集型向重视劳动密集型调整。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积极调整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完成第一次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使其占主导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与世界总体产业格局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和循环;使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十位,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 被引量:22
15
作者 门洪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4-13,共10页
国际秩序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利益分配和观念分配的结果 ;大国崛起必然触及国际秩序建构 ,中国必须就如何建立国际秩序提出自己的见解 ;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 ,应从区域秩序着手 ,同时强调以完善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基本规则为着眼点 ,... 国际秩序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利益分配和观念分配的结果 ;大国崛起必然触及国际秩序建构 ,中国必须就如何建立国际秩序提出自己的见解 ;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 ,应从区域秩序着手 ,同时强调以完善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基本规则为着眼点 ,逐步加强在国际秩序建设的议程创设能力 ,成为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可预期的国际秩序塑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政治秩序 国际机制 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国际经济新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石油地缘新图景下的石油安全问题——兼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常泽鲲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69,33,共4页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中国 石油安全 资源战略 地缘政治战略 世界石油 地缘构成 能源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与国际关系理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云真 刘凯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2,共6页
康德在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研究国际关系所必须重视的思想家。本文研究与剖析康德的国际关系思想,然后审视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最后笔者对康德国际关系思想进行适当评价,并分析了其... 康德在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研究国际关系所必须重视的思想家。本文研究与剖析康德的国际关系思想,然后审视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最后笔者对康德国际关系思想进行适当评价,并分析了其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国际关系理论 自由主义 永久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门洪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1期33-44,共12页
能源安全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层次的战略问题。鉴于能源供应不足可能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之一,能源安全成为中国战略思考的一个重心。本文力图概述中国能源生长与消费现状及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 能源安全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层次的战略问题。鉴于能源供应不足可能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之一,能源安全成为中国战略思考的一个重心。本文力图概述中国能源生长与消费现状及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定位,以此突出油气资源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战略地位,剖析中国为维护能源安全采取的战略措施,并就如何确保能源安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作者建议,中国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建立稳定的石油安全机制;建立蛛网式能源战略通道、确保战略通道的畅通无阻;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增进整体的能源安全,降低区域内或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价格,建立互利的能源安全共同体;适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加强能源管理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海军建设,保障国家海外战略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手段 中国崛起 对外战略 国家安全 强国 保障 范围 海军建设 战略地位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战略对接风险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屹 郭丹 张继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深入发展,对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土耳其作为重要的枢纽国家,地位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不可避免要和土耳其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然而,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历史进程、文化...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深入发展,对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土耳其作为重要的枢纽国家,地位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不可避免要和土耳其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然而,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历史进程、文化环境与地缘形势,此次对接必然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如"宗教渗透""军政关系""基础设施落后"等。一旦思虑不周不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面对长远的政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土耳其 对接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国际关系基本特征初探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建飞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9,131,共13页
新型国际关系是与旧型国际关系相对而言,必定要展现出新特征。由于主权国家之间关系这个基础未变,所以新型国际关系的主体没有实质变化。新型国际关系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模式。在核心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是与旧型国际关系相对而言,必定要展现出新特征。由于主权国家之间关系这个基础未变,所以新型国际关系的主体没有实质变化。新型国际关系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模式。在核心理念和目标模式的引导下,新型国际关系在主要内容、主题、国家间关系定性、主要矛盾、主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会有不同于旧型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