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动员工作研究——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组建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鹏 李健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调整地方干部政策为动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并从打通南下干部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着手,消除传统乡土社会秩序对于动员工作的影响。这种南下动员机制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到达新区后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为之后西南服务团等南下干部动员工作提供了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局 山东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干部南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奔腾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要求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出了“让文物活起来”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原创性思想。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理念保护文化遗... 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要求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出了“让文物活起来”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原创性思想。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理念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制度、法治和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对做好新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科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者之心性——以毛泽东论鲁迅为中心
3
作者 张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中国悠久深厚的经史文明传统面对近代以来危机与变局的历史时刻的自然呈现。作为一名革命战士,鲁迅对章太炎晚年转向学术研究并不认同,主张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对鲁迅评价很高,认为鲁迅之所以... 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中国悠久深厚的经史文明传统面对近代以来危机与变局的历史时刻的自然呈现。作为一名革命战士,鲁迅对章太炎晚年转向学术研究并不认同,主张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对鲁迅评价很高,认为鲁迅之所以具有重要地位,首先在于中国革命史中而非学术史上。毛泽东对鲁迅革命精神的论述,带有夫子自道,时刻勉励自己像鲁迅那样始终保持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做一名永远的革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鲁迅 革命者 革命精神 革命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理论特质与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
4
作者 张城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0,共9页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重塑了文化自信,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充分运用中华文化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广阔空间。“两个结合”所内蕴的强大真...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重塑了文化自信,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充分运用中华文化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广阔空间。“两个结合”所内蕴的强大真理力量,最终体现于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立足中华大地赓续古老文明而生长出来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必将推动中华文明别开生面、重焕荣光,实现人类文明之更新,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中国道路 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与“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相结合的文明叙事 被引量:2
5
作者 粟超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同“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相结合而形成的面向全球治理的文明叙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精华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了“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的理论空间和实践向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同“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相结合而形成的面向全球治理的文明叙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精华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了“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的理论空间和实践向度。从“第二个结合”视角出发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天下大同”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天下大同”社会理想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劳动和人的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契合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拓展了“天下一家”的空间场域,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拓展了“天下大同”的思维场域,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拓展了“天下大同”的实践场域,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下大同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协同与职能优化:文化管理的适应性变革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宏存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新时代以来,国家推进文化管理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组织结构与职能设计不断优化,文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从历史延续和国家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文化管理机构变革的需求动因。文化管理机构组织调整和职能优化提升了... 新时代以来,国家推进文化管理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组织结构与职能设计不断优化,文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从历史延续和国家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文化管理机构变革的需求动因。文化管理机构组织调整和职能优化提升了文化治理的整体效能、重塑了市场主体与管理机构的协同关系、提高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未来还需在整合机构职能、优化权责体系、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实现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管理机构变革 组织协同 职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IP化的价值实现路径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骁勰 高宏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新时代以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发展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强调自然与文化综合作用的文化遗产类型,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遗产价值观的独特贡献。当前,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新时代以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发展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强调自然与文化综合作用的文化遗产类型,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遗产价值观的独特贡献。当前,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进程中,呈现出侧重自然要素成效、忽视文化要素重要作用的倾向,这将制约农业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实现升级。此时,走基于社会空间三元辩证逻辑的农业文化遗产IP化价值实现“三步走”路径,能促成自然要素与文化要素的重新排布,促进文化价值最大化,建设以自然要素辅助文化要素、现实维度支撑虚拟维度的价值实现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IP化价值实现 社会空间 文化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文化制度体系建设与创新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媛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60,共6页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和影...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和影响力并不囿于文化领域。新时代的国家治理,需要以文化精神作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始终的基础性、融贯性、统摄性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和意识形态共识,为国家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改革动力机制、文化制度体系性建设、文化生态系统构建、文化价值引领等方面探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治理 文化制度 文化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的国家影像呈现:“中国电影学派”的概念内涵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媛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4,共4页
中国电影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电影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艰难跨越,我们有必要思考和阐明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本质性、引领性力... 中国电影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电影始终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艰难跨越,我们有必要思考和阐明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本质性、引领性力量是什么?中国电影有没有形成一种集体性的精神症候和独特品格?如何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确定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方位?如何在转型升级的困境中实现突围,开辟新路?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回应的问题。“中国电影学派”命题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学派 电影强国 中国电影发展 影像呈现 大国崛起 精神症候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人文精神新探:以“迹”与“所以迹”为线索
10
作者 吕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庄子的人文精神卓然超尘,既针对那些有形、有为之“迹”而破斥之,又追寻“所以迹”而致力于开拓自然人性之素朴与自由精神之高蹈。庄子以反文为特色的人文精神,深刻反思了儒家以礼乐文明为基础的人文精神,有力批判了文明进程中的异化现... 庄子的人文精神卓然超尘,既针对那些有形、有为之“迹”而破斥之,又追寻“所以迹”而致力于开拓自然人性之素朴与自由精神之高蹈。庄子以反文为特色的人文精神,深刻反思了儒家以礼乐文明为基础的人文精神,有力批判了文明进程中的异化现象,强调回归自然人性与自由精神,因为对“文”的过度依赖乃人性异化和社会失序的根本原因。探索先秦道家人文精神,可深入理解儒道互补视域下先秦思想世界的维度,激活道家人文精神纵横古今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家哲学 人文精神 人性 儒道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段论到归纳法:培根对形式概念的新解释
11
作者 吴亚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1,共11页
尽管弗朗西斯·培根保留了“形式”这一术语,不过其内涵相较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已大不相同。这一区别在逻辑学上表现为,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旧工具向培根的真正归纳法的转变。前者通过证明来认识实体本质以及就其自身而... 尽管弗朗西斯·培根保留了“形式”这一术语,不过其内涵相较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已大不相同。这一区别在逻辑学上表现为,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旧工具向培根的真正归纳法的转变。前者通过证明来认识实体本质以及就其自身而言具有的属性,后者则从实验出发,通过原理的不断上升来发现形式。培根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不是自然实体的形式,而是构成物体的诸简单自然之形式。简单自然的产生和消失与物体的潜在结构及变化相关,它们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作为法则为说明物体的诸性质提供了理论框架。培根的归纳法是一项不断进行中的工作,对形式的探寻也是未完成的和有待被最终确认的。培根的形式概念彰显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即科学的认识是进行中的和开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论 归纳法 形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国家粮食市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帅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13,共17页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以后,中共中央要求各地设立国家粮食市场,允许农民进行互通有无的粮食调剂,希望借此缓解农村粮食紧张局面,同时将农民的粮食交易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不过,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心存疑虑,不少国家粮食市场并... 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以后,中共中央要求各地设立国家粮食市场,允许农民进行互通有无的粮食调剂,希望借此缓解农村粮食紧张局面,同时将农民的粮食交易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不过,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心存疑虑,不少国家粮食市场并未发挥出预期效果。国家粮食市场的设立为农民提供了一定限度的自由交易空间,由此导致交易价格远远高出牌价。在政府看来,这影响了统购任务的完成。所以在195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关闭大部分国家粮食市场。国家粮食市场既是解决统购统销带来的问题的尝试,也是建立一种新型市场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粮食市场 粮食交易 统购统销 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凯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构建文明型国家的历史自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生成于近代中国摆脱文明蒙尘的复杂历史语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进步主...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构建文明型国家的历史自觉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之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生成于近代中国摆脱文明蒙尘的复杂历史语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进步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以坚守文明主体性为根基、以世界主义视野为情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些新时代的重大文明论断是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文明理想的继承与守正,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两创”的价值重塑与实践路径创新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宏存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共12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从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出发,在探寻文明互鉴中创生民族文化“新生命体”,增强创新活力则应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耦合,再造文化价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从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出发,在探寻文明互鉴中创生民族文化“新生命体”,增强创新活力则应对接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耦合,再造文化价值;构建有利于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加强美育美学教育,培育基层“创意群体”;重视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设计与文化制造业产品的融合,持续发力推动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两创” 价值重塑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英杰 张启迪 朱家祯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然而,部分海外媒体及国内学者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存在误读,对于外需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通过对当前国家统计局基于净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然而,部分海外媒体及国内学者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存在误读,对于外需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不足。通过对当前国家统计局基于净出口视角测算外需贡献率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外需贡献率数据低估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新框架的测算结果显示,当前外需对经济增长仍有较大贡献。据此,政策建议:一是继续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二是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四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重视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外部需求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进展和路径探索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晓丹 高宏存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5,共10页
近年来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在能力水平、体系建设和影响力方面都有新进展,但因存在以事业型体制为主影响智库多元多类的体系化建设、决策需求与智库服务供给精准匹配度低、智库数字化建设滞后、智库统筹管理与协同发展机制均显不足、交流... 近年来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在能力水平、体系建设和影响力方面都有新进展,但因存在以事业型体制为主影响智库多元多类的体系化建设、决策需求与智库服务供给精准匹配度低、智库数字化建设滞后、智库统筹管理与协同发展机制均显不足、交流合作不足导致国际影响力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全面发挥不同属性智库组织机构的功能、着重强化智库精准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的目标导向、积极搭建实现资源互联与谋断结合的数字化智库平台、加强国内智库间的协同合作与互促交流、以项目合作与体系化传播增强地方智库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系统提升智库建设能力,实现地方新型智库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新型智库 进展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技术范式与政治逻辑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露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对讨论媒介变革中的两种范式--"数字革命范式"和"媒体融合范式"加以比较,并从媒体融合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试图重新阐释中国媒体融合进程的主要特征与政治逻辑。从这一框架理解政府主导下的媒体融合进程,能够... 本文对讨论媒介变革中的两种范式--"数字革命范式"和"媒体融合范式"加以比较,并从媒体融合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试图重新阐释中国媒体融合进程的主要特征与政治逻辑。从这一框架理解政府主导下的媒体融合进程,能够清晰地辨析出,这种政治与技术、产业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纠正技术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偏向"。中国的实践也反过来丰富与拓展了媒体融合范式的涵义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技术范式 数字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人故居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宇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北京名人故居是在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名人故居,后人更能读懂读好北京的历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为了让这些名人再“活”上几百年,尽可能多地给后辈人以生活意味的启迪,为城市生活提... 北京名人故居是在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名人故居,后人更能读懂读好北京的历史,更能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为了让这些名人再“活”上几百年,尽可能多地给后辈人以生活意味的启迪,为城市生活提供更丰富的滋养,应对名人故居的整体环境进行生态性的保护,并注重故居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故居 生态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类文明演进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宇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133,共1页
按照人们通常的认知,文明的演进是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人们所遭受挫折的总结而步步推进的。当前行动力缺失时,就需要通过较为激烈和明显的变革去激发新动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期发生的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当... 按照人们通常的认知,文明的演进是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人们所遭受挫折的总结而步步推进的。当前行动力缺失时,就需要通过较为激烈和明显的变革去激发新动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期发生的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当然,这样的社会革命不会必然地发生,其需要具备社会变革的内在需求,也需要具备社会发展自觉意识的人们主动引领社会前行。历史给了中国这样的机遇,而中国抓住了,从此跟上了文明变迁的重要节拍,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演进 改革开放 中国 社会变革 人类 实践经验 社会革命 内在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民初北学嬗变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学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2,共8页
北学传统由来既久,且硕儒辈出,故其学术底蕴非常深厚。然有清一代文网甚密,加之彼时直隶鲜有著名学者或学派产生,清前中期北学实处于隐而不彰的状态。近代以降,西学东渐愈发明显,同时地域之间学术交流与熏染亦更加活跃,随着湖湘学术、... 北学传统由来既久,且硕儒辈出,故其学术底蕴非常深厚。然有清一代文网甚密,加之彼时直隶鲜有著名学者或学派产生,清前中期北学实处于隐而不彰的状态。近代以降,西学东渐愈发明显,同时地域之间学术交流与熏染亦更加活跃,随着湖湘学术、桐城古文、西学等纷纷引入直隶,北学面貌因之发生嬗变。而恰恰是学风交融之影响与刺激,直隶籍政学人士逐渐意识到重振北学之重要性,于是他们在此共识下重拾谱系建构,开启了北学复兴的大幕。综观这一进程,体现出谱系建构与延续,学风交融与改化,政治与学术复杂交织的三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学直隶 孙奇逢 颜李学 莲池书院 徐世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