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略资产视角下国际信誉的战略价值
1
作者 张晓旭 赵磊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54,160,共18页
当今世界动荡造成的不确定性对一国在国际社会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高水平国际信誉成为衡量一国言行的重要标准。国际信誉是指一国对另一国兑现承诺的评价和预期,这一评价和预期建立在另一国释放信号和付诸实践上,信号和实... 当今世界动荡造成的不确定性对一国在国际社会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具有高水平国际信誉成为衡量一国言行的重要标准。国际信誉是指一国对另一国兑现承诺的评价和预期,这一评价和预期建立在另一国释放信号和付诸实践上,信号和实践匹配度越高,则另一国国际信誉越高。本文从战略资产的逻辑出发,分析国际信誉的战略价值。根据战略资产需要满足的条件,国际信誉的生成、影响和供应分别遵循积累性逻辑、基础性逻辑和依赖性逻辑,具备战略资产的特征。作为一项战略资产,国际信誉在国际互动中通过发挥多重效应体现其战略价值。“杠杆效应”帮助一国通过战略威慑、主导国际合作来获取更多的权力。“流动效应”促使一国获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实现国际地位的维持或提升。“溢出效应”有利于打通国家间不同的互动领域,提升互动效率与伙伴关系。“避险效应”有助于促进一国有效应对国际危机,缓和国际冲突。因此,应更早地认识到国际信誉的战略价值,主动构建国际信誉体系,对国际信誉进行长期投资,使其更好地为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信誉 战略资产 战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国家南海危机管控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琳 《国际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71,139,共26页
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妥善管控分歧和争议是维护南海区域和平稳定的重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处理危机事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些双、多边危机管控机制,对稳定南海局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当事... 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妥善管控分歧和争议是维护南海区域和平稳定的重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处理危机事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些双、多边危机管控机制,对稳定南海局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当事国的根本性矛盾难以消除,这些机制在危机中的实际作用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近年来,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及由此带来的南海形势变化,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南海危机管控带来更多挑战。中国与东盟国家应从过往危机管控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南海危机管控,包括继续用好现有机制、完善危机管控体系、坚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从低敏感领域入手加强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推进中国与东盟军事建立信任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危机管控 中国-东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演进趋势、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3
作者 项松林 苏立平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1,共12页
在特朗普2.0时代,提升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区分了全球供应集中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构建了一个可用于分析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的基本框架,利用CEPII BACI数据库的基... 在特朗普2.0时代,提升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区分了全球供应集中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构建了一个可用于分析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的基本框架,利用CEPII BACI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实际测算了1995—2022年中国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从演进趋势来看,1995—2022年,中国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逐渐提升,总体处于安全范畴,但极易受外部冲击影响。从影响因素来看,中国进口供应链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口来源集中度。近年来,该因素对中国中间品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有所降低。“一带一路”倡议为稳定中国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作出积极贡献。西方发达国家极限施压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政策,提升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深挖潜力,努力从内部寻找替中间品;争取最大可能地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产业合作;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持续拓展进口中间品的全球来源;强化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提升中间品供应链韧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客观评估中国中间品进口供应链韧性,并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供应链韧性 进口来源集中度 全球供应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演变、现状及挑战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6,I0002,I0003,共22页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近年来军事外交取得较多成果和突破的重要区域,这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积累了积极因素。冷战后,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总体持续向前发展,目前已经涵盖包括高层交流、军事培训、舰艇...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近年来军事外交取得较多成果和突破的重要区域,这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积累了积极因素。冷战后,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总体持续向前发展,目前已经涵盖包括高层交流、军事培训、舰艇访问、联合演训、军援军售等诸多领域,且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实现了多方面重大转变。但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也面临互信不足、域外势力介入、东南亚国家政局变化及南海问题等因素的挑战。中国应从战略视角看待对东南亚军事外交的地位和作用,从加强与东南亚国家战略安全互信、推动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双多边统筹推进、妥善处理分歧矛盾等方面,进一步运筹和推进对东南亚军事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周边外交 军事外交 军事合作 联合演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影响中国和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项松林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以产品多样化和国别多元化为基础,借鉴双重差分模型思路,本文对中国和沿线国家521915个二元边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客观价值性,“一带一路”倡议的确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 以产品多样化和国别多元化为基础,借鉴双重差分模型思路,本文对中国和沿线国家521915个二元边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客观价值性,“一带一路”倡议的确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二是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更有利于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三是非对称性,“一带一路”倡议似乎更有利于“海上丝路”国家贸易增长的扩展边际,对“陆上丝路”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更有利;四是扩围建设的合理性,增加西欧和美洲等国家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明显促进所有国家出口增长。上述结论在控制经济规模、母国市场效应、实际汇率、结构转型、贸易成本、外部冲击、区域合作、语言沟通、地区和收入等级差异相关变量依然成立,且即便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限制控制组与对照组在总量和成本四个关键指标差异的配对样本中也较为稳健,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把握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出口增长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双重差分模型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磊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1,共6页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具有现实必要性。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问题,生物安全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议题,生物安全将是“健康中国”与“美好世界”的防火墙。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需要完...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具有现实必要性。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问题,生物安全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议题,生物安全将是“健康中国”与“美好世界”的防火墙。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尽早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法》,适时发布《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建设生物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动员所有力量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加强生物安全领域基础研究,加强生物安全工作人才队伍与专业智库建设,推动生物安全的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对华认知战——以美国保守派智库对华污名化为例
7
作者 孔志国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4,共10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国对华实施的认知战,研究这种战争的主要方式、基本内容、表现特征以及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有效应对之策。[方法/过程]本文以话语分析领域对污名化最有解释力的跨...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国对华实施的认知战,研究这种战争的主要方式、基本内容、表现特征以及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有效应对之策。[方法/过程]本文以话语分析领域对污名化最有解释力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框架理论作为研究范式,以美国保守派智库对华污名化为例进行分析,探讨美国保守派智库对华污名化的生成、发展、演变与影响,并由此总结美国保守派智库对华污名化在内的美国对华认知战的主要表现、基本特征。[结果/结论]美国保守派智库对华污名化在内的美国对华认知战是一种多主体、全时域、多方位的新型战争,具有成本低、隐蔽性高、杀伤力强的特性,以及不区分平时和战时、不区分前线和后方的特点。中国要加强对美西方国家认知战实践做法的研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话语建构能力,注重加强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战 框架理论 美国保守派智库 对华污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动霸权:金融制裁的权力结构与应对
8
作者 蔡彤娟 柏瑞山 孙瑾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7,共13页
金融制裁与反制裁是当前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在全球贸易网络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今时代,大国金融制裁之争是一种融合了货币竞争、支付通道竞争和贸易竞争的混合竞争。文章通过构建货币、支付通道和贸易依赖“三位一体”的金融制裁权力模型... 金融制裁与反制裁是当前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在全球贸易网络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今时代,大国金融制裁之争是一种融合了货币竞争、支付通道竞争和贸易竞争的混合竞争。文章通过构建货币、支付通道和贸易依赖“三位一体”的金融制裁权力模型,从理论层面考察了金融制裁中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竞争的本质。霸权国的权力垄断根植于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控制。然而目标国凭借后发优势,有望通过发展数字货币、构建支付新通道和发挥国家禀赋撬动现有结构,从而对制裁中的单极金融权力形成有效反制。美伊和美俄金融制裁之争的不同境况为上述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未来目标国若要有效应对金融制裁,需构建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主要媒介、以单点直连交易为核心优势和以多元锚定资产为关键支撑的跨境支付新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制裁 货币权力 支付通道 贸易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日、德能源战略比较与借鉴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梁亚滨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5-55,共11页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战略是实现能源安全的关键。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能源战略。美国、日本和德国是全球三大发达国家,也均是能源消费大国。由于在能源禀赋、消费结构和来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美、日、德三...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战略是实现能源安全的关键。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能源战略。美国、日本和德国是全球三大发达国家,也均是能源消费大国。由于在能源禀赋、消费结构和来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美、日、德三国的能源战略在内容和方式上各具特色:美国能源战略受霸权利益驱动,日本能源战略强调供给多元化和科技助推能源独立,德国则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实施绿色能源战略。深入研究美、日、德的能源战略异同,对于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能源战略 经济发展 化石燃料 清洁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世界大变局下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建波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共12页
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是当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南南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着力点。有效彰显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世界意义,需要准确把脉中国经验的本质,充分挖掘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和治理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是当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南南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着力点。有效彰显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世界意义,需要准确把脉中国经验的本质,充分挖掘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和治理领域的最大公约数,从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因而需要解决若干发展难题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发展经验,从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构建因而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制度选择。中国治国理政经验以弘扬自主精神、推行渐进改革、坚持发展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培育社会共识为主要内容,以有为政府、回应型政府、中性政府、共识型国家为理论特色。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的行稳致远,还需要着眼构建知识和价值共同体,认真践行南南合作精神,始终坚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存异求同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变局 发展中国家 治国理政经验 南南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偏见到共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转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磊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4-47,共4页
长久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在人们头脑中构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框架,使国际社会一些民众对中国存有误解误读和负面认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逐渐完成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角色转变,其中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 长久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在人们头脑中构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框架,使国际社会一些民众对中国存有误解误读和负面认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逐渐完成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角色转变,其中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遭受了来自一些西方媒体的攻击和偏见。然而,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不掩饰、不回避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使国际舆论氛围发生改变,令诸多对华的偏见和谣言不攻自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国际社会 中国形象 理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经济合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云龙 赵怡然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8,共7页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一带一路"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韩国"新北方政策"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发展战...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一带一路"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韩国"新北方政策"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经贸和投资合作,强化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在此基础上,东北地区与韩国还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加强金融合作,为中韩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创造广阔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北地区 “新北方政策” 战略对接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百年大变局中要增强外交战略主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建波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8-28,共1页
准确研判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需要坚持历史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既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把脉世界的演进趋向,看到世界发展的确定性、稳定性和积极性一面,看到中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 准确研判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需要坚持历史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既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把脉世界的演进趋向,看到世界发展的确定性、稳定性和积极性一面,看到中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要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及时把脉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新态势,看到中国外部环境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战略 历史思维 外部环境 国际形势 战略机遇期 全局思维 辩证思维 风险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派分歧是否会影响跨国资本流动——来自美西方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项松林 马琴 赵雪莉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82,共10页
当前美西方国家党派分歧愈发严重。党派分歧能否影响跨国资本流动?现有文献鲜有涉及。本文采用渐进DID模型,先以1982—2020年美国对54个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资本流动数据为基础,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美国与东道国执党派分歧越大,美国对东道国... 当前美西方国家党派分歧愈发严重。党派分歧能否影响跨国资本流动?现有文献鲜有涉及。本文采用渐进DID模型,先以1982—2020年美国对54个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资本流动数据为基础,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美国与东道国执党派分歧越大,美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越少;接着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数据库2001—2012年55个西方国家双边FDI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党派分歧并非美国独有,西方国家相互间党派分歧不仅是影响其跨国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的重要障碍。鉴于党派分歧有助于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特征,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党派分歧是影响美西方国家跨国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而常被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资本流动 对外直接投资(OFDI) 党派分歧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货币如何影响国家安全:逻辑、机制及应对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晓敏 陈建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5,共8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影响备受关注。数字货币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对国家金融安全提出了挑战。传统货币体系的缺陷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技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影响备受关注。数字货币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对国家金融安全提出了挑战。传统货币体系的缺陷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技术进步则构成数字货币发展的比较优势,数字货币影响国家安全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金融监管逻辑、非法交易逻辑和资本跨境流动逻辑。数字货币可能通过三个机制影响国家安全:一是非官方数字货币无锚化机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非官方数字货币通过弱化主权信用货币体系影响国家安全,三是非法组织(如恐怖组织、传销组织)通过数字货币构建非主权金融体系影响国家安全。针对数字货币对国家安全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应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协调,深入研究数字货币的发展规律,提升对数字货币的认识,探索数字货币的监管机制,形成符合数字货币发展需求的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货币 金融安全 国家安全 金融监管 货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的“印太战略”:新趋向、动因及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旭庆 孙现朴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1,共4页
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转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为维持并拓展自身影响力,深度参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欧盟经过审慎磋商推出“印太战略”。聚焦安全合作;实施“全球门户”计划;寻求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共... 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转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为维持并拓展自身影响力,深度参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欧盟经过审慎磋商推出“印太战略”。聚焦安全合作;实施“全球门户”计划;寻求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共同利益。然而,与美国寻求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不同,欧盟无意争夺地区主导权,也无意与美国结盟。欧盟“印太战略”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着力提升与印太地区“中等强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的海洋合作;提供“欧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等方面。由此,中欧企业应增强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数字技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印太战略” 参与型 战略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的演化谱系与核心线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南燕 刘建飞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揭示了国家主权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实践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主权形式及主权性质做出基本判断,提出了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国家主权思想;列宁提出了“无产阶... 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揭示了国家主权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实践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主权形式及主权性质做出基本判断,提出了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国家主权思想;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如何建立主权”的时代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立和巩固国家主权”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思想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代要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并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之问。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伴随着历史演进而不断发展,对内坚持“人民主权”与对外坚持“和平外交”是贯穿其中的两条核心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主权思想 人民主权 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地区安全战略的变迁与回归 被引量:24
18
作者 樊吉社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52,157,158,共25页
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程度远超冷战结束后的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美国为充实印太战略采取了诸多政策行动:增加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战略资产,强化和固化原有的“轴辐体系”,拓展或创设新型多边合作架构,提出诸如重建更美好的世界... 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程度远超冷战结束后的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美国为充实印太战略采取了诸多政策行动:增加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战略资产,强化和固化原有的“轴辐体系”,拓展或创设新型多边合作架构,提出诸如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等全球性或地区性新型倡议,将美国与各国的合作拓展到政治、经济、技术和安全诸多领域,致力于建构排斥中国的制度安排。至此,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完全转型为印太战略,其政策目标愈益明晰,政策手段丰富多元,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从等级制转向扁平化,该战略覆盖的地理范围拓展到本地区每一个角落。经过冷战结束后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洗礼、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地区一体化的种种尝试,亚太地区正面临再次成为地缘政治竞技场的风险,美国针对的国家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向如今的中国。美国的印太战略或者对华战略能否奏效,并不单纯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规划,还将受到其他因素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安全战略 印太战略 拜登政府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集体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孝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命运共同体。鉴于认同与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且共享着核心内涵,本文认为,国家集体认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无论处于何种分析层次,认同与共同体的本质以及它们之...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命运共同体。鉴于认同与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且共享着核心内涵,本文认为,国家集体认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无论处于何种分析层次,认同与共同体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都不会发生改变。考虑到集体认同最终表现在行为层面,若以国家的行为动机作为衡量标准,便可对国家集体认同进行类型辨析,进而能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本文假设"欲望"、"精神"和"理智"是国家的基本行为动机,分别决定着国家对其所属共同体所持的三种集体认同,即功利性认同、规范性认同和类主体认同。这三种集体认同分别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发展阶段,即利益共同体、规范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集体认同 行为动机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互动、系统性错误知觉与中美战略稳定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东冬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共22页
自建交以来,中美长期保持战略稳定主要得益于两国在不对称关系框架下每一方都认为得到了对方最低程度的承认和尊重。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中美实力对比日益缩小,美国打破此前中美不对称关系的机制平衡,两国间不对称关系互动呈现出非常... 自建交以来,中美长期保持战略稳定主要得益于两国在不对称关系框架下每一方都认为得到了对方最低程度的承认和尊重。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中美实力对比日益缩小,美国打破此前中美不对称关系的机制平衡,两国间不对称关系互动呈现出非常态的发展变化。这一互动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中美不对等关注感知和系统性错误知觉,进而极大地动摇了两国战略稳定关系的基础。受权力对比渐进化影响,中美两国关系未来一段时间性质定位仍会处于战略调适的过渡期,管理好双边不对称关系对实现中美两国战略再稳定愈加重要。作为原有守成国和后发崛起国,美国与中国应共同携手努力管理好两国间的不对称关系,通过防范化解及合理处置当前双边关系面临的风险,防止彼此间敌人意象错误知觉的螺旋升级,并推动实现两国关系的战略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互动 系统性错误知觉 中美关系 战略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