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理气哲学新探——基于“生生”的视域
1
作者 李毅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生生”不仅意味着变化,而且意味着“向生而变”。朱子哲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套生生哲学:其核心概念“理”实质上是“生生之理”,“气”也是“生生之气”。朱子认为天地万物无不具有自己的生生根据,其“不离不杂”命题意在强调生生... “生生”不仅意味着变化,而且意味着“向生而变”。朱子哲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套生生哲学:其核心概念“理”实质上是“生生之理”,“气”也是“生生之气”。朱子认为天地万物无不具有自己的生生根据,其“不离不杂”命题意在强调生生根据和生生现象不可分离同时不可混淆;其“理与气合”之说则强调被生者从化生者那里不仅得到了自己的形体,而且继承了生生原则。在生生的视域下,朱子“理气先后”命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容纳时间先后的意义,“理生气”之说是从性理的高度表述本源派生出支流这一事实,“理乘气而动静”之说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得到更合理的理解。这将为学界从生生角度解读朱子哲学,进而从后者的角度丰富生生之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朱子 理气关系 理气动静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论断的哲学内涵
2
作者 闫高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3,共9页
习近平表述的“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重大的论断。它应当在哲学的层面上获得具体的解释。第一,它的理论逻辑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与时俱进奠定了一脉相承,而非一脉相承孕育了与时俱进。第二,它的理论前... 习近平表述的“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重大的论断。它应当在哲学的层面上获得具体的解释。第一,它的理论逻辑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与时俱进奠定了一脉相承,而非一脉相承孕育了与时俱进。第二,它的理论前提是思维的主体围绕当下的状况展开的观念建构。这项工作需要经由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中介完成。第三,它的理论效果是阻止教条主义对于理论的束缚和虚无主义对于理论的瓦解,澄清“两个结合”的主要的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合理地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发展进路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劲松 牛耘一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始终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回应实践需要,以一系列学术创新在学理化、现实化、体系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从以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始终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回应实践需要,以一系列学术创新在学理化、现实化、体系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内在需要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在原创性、战略性、实践性、国际性、通俗性、体系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着力促使研究精准化、系统化、具体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特别是深化对“六个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哲理探究,在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为跟进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创新 改革开放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唯物主义——早期霍克海默的哲学探索
4
作者 陈辞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霍克海默的早期哲学探索是其批判理论道路的起点与基石。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家庭的权威、战争的残酷和工人阶级的痛苦等现实苦恼,推动了少年霍克海默的意志觉醒与哲学启蒙;其次是大学期间对格式塔心理学、新康德主义哲学的理性... 霍克海默的早期哲学探索是其批判理论道路的起点与基石。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家庭的权威、战争的残酷和工人阶级的痛苦等现实苦恼,推动了少年霍克海默的意志觉醒与哲学启蒙;其次是大学期间对格式塔心理学、新康德主义哲学的理性追问与反思,坚定了霍克海默现实性的哲学立场;最后是对叔本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吸收,明确了霍克海默唯物主义的社会研究与批判路径。在从意志觉醒、理性追问到社会性探究的早期哲学探索中,霍克海默揭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展开了批判与反思,不断走向唯物主义。应当说,早期霍克海默哲学探索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色,也为我们今天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科学性提供了重要参照,更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分析、回应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意志 理性 社会性 早期霍克海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
5
作者 彭劲松 安润泽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7,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逻辑,需要在新征程中增强理论自觉,深入分析现实问题,重视总体性制度构建,强化具体的战略方略配套落实,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不断增强定力与信念。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深刻全面的文明意蕴,体现人类文...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逻辑,需要在新征程中增强理论自觉,深入分析现实问题,重视总体性制度构建,强化具体的战略方略配套落实,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不断增强定力与信念。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深刻全面的文明意蕴,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基本方式、基本特点、基本趋向,强调文明发展的综合性、多样性、协作性、包容性、创新性。这有利于认识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体的基本逻辑、基本规律,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实构建,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进中带来人类文明发展的更优前景,创造践行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要求 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师生伦理关系的变迁、挑战与师德的重塑
6
作者 任俊华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2,共8页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以父为师、以官为师、以贤为师等相互蕴含的发展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些关系在师生传承中推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近代以来,在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价...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以父为师、以官为师、以贤为师等相互蕴含的发展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些关系在师生传承中推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近代以来,在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价值关怀日益转向对工具理性的推崇,师生关系也受到文化多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代教育体制变革等的强力冲击和挑战。在师生双主体伦理关系中,师德具有引导功能,对回应当代师生伦理挑战起关键性作用。基于当代师生伦理关系实践,我们应传承中华传统师生文化优秀内核,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重塑师德,构建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师生伦理关系 变迁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领导干部如何牢记和服务“国之大者”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振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44-47,共4页
“国之大者”,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之大者”,就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绝不动摇;就要具备战略眼光... “国之大者”,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党政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之大者”,就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绝不动摇;就要具备战略眼光,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就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干部 国之大者 战略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秉持了哪些哲学思维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玉成 刘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34-35,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滋养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哲学智慧,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得以行稳致远的重要理论支撑。"社会矛盾学说"是引领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哲学智慧;"普遍联系观点"是引领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哲学智慧;&q...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滋养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哲学智慧,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得以行稳致远的重要理论支撑。"社会矛盾学说"是引领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哲学智慧;"普遍联系观点"是引领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哲学智慧;"人民群众观"是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哲学智慧 社会矛盾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员干部为什么要“读经典”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振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52-53,共2页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可以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价值追求,不断升华思...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可以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价值追求,不断升华思想境界;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严谨的论证逻辑,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可以体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的强烈问题意识,聆听时代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 论证逻辑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研究的哲学支撑和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玉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27,共4页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乃至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重要桥梁。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转化为一系列调查研究基本原则,也善于创造性地把调查...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乃至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重要桥梁。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转化为一系列调查研究基本原则,也善于创造性地把调查研究基本原则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方法。认识运动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哲学支撑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理论如何引领时代
11
作者 董振华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1,2,共7页
哲学理论如何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理论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我们唯有深刻把握哲学的本质,才能够充分发挥哲学的功能,才能够充分掌握哲学理论引领时代的规律,从而哲学理论才能够在坚守基本价... 哲学理论如何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理论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我们唯有深刻把握哲学的本质,才能够充分发挥哲学的功能,才能够充分掌握哲学理论引领时代的规律,从而哲学理论才能够在坚守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哲学的严谨逻辑,在关注时代中保持批评的热情和理论的温度,运用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的哲学话语准确把握时代,更好地引领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理论 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领时代 世界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空转”背后的干部不良心态剖析
12
作者 董振华 翁玮峤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31-33,共3页
“局部空转”这个难题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这一现象形成的深层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基层干部人民立场动摇,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存在,自身利益的羁绊以及官僚主义作风的作祟等。这些原因进一步导致不想落实、不会落实、不敢落实和不... “局部空转”这个难题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这一现象形成的深层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基层干部人民立场动摇,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存在,自身利益的羁绊以及官僚主义作风的作祟等。这些原因进一步导致不想落实、不会落实、不敢落实和不能落实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转 立场 能力 利益 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至关重要
13
作者 董振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96-97,共2页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为此,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为此,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自信 党员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建构——兼论若干相关的哲学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武晨箫(译) 徐秋石(校)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3期156-175,199,共21页
就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的哲学基础和影响而言,其重要方面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能动性、对称性原则、权力关系的作用、物质性与本体论、结构与行动者、理论的作用、相对主义以及技术的规范性与政治性等。
关键词 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 技术元勘 对称性原则 相对主义 物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现任省级女性领导干部职业发展经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晓莉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5,共10页
女性省级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职业发展经历,能够为构建女性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以及女性领导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地方现任女性省级领导的职业发展经历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女性省级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职业发展经历,能够为构建女性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以及女性领导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地方现任女性省级领导的职业发展经历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即职务晋升体现出干部成长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成长路径具有多岗位综合化与单一岗位专业化并存的特点,发展过程中出现干部成长黄金期与生命历程之间的重叠,职业发展是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工作岗位集中体现在以柔性领导为特点的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 女性领导干部 职业发展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哲学谱系中的黑格尔政教观——基于《法哲学原理》的考察
16
作者 梁燕晓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共8页
相较于近年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被热议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等问题,其中的国家与宗教关系问题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与研究。而这一问题恰恰是重新审视黑格尔政治立场的一个独特视角。尤其是将黑格尔的政教观放置于自由主义传统、神... 相较于近年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被热议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等问题,其中的国家与宗教关系问题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与研究。而这一问题恰恰是重新审视黑格尔政治立场的一个独特视角。尤其是将黑格尔的政教观放置于自由主义传统、神权政治传统和公民宗教传统三大近代政治哲学谱系中进行考察时,才会显露出其相关论述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宗教作为政治情绪的教化手段才得以“突兀”地现身在法哲学中,也才会表明加诸于黑格尔头上的各种名号,如启蒙之子、古典信徒抑或保守分子所拥有的“片面合理性”。在世俗时代的背景下,尽管黑格尔一定程度上属于“祛魅时代的复魅人”,但是他的政教观可在公民宗教传统的延长线上被“再现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宗教 国家 政治情绪 宗教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领导哲学新解
17
作者 李巧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69-72,共4页
《道德经》以"无为而治"为总论,包含以"和谐平衡"的领导原则、"抱一归朴"的领导思维、"谦下善救"的领导态度、"无知无欲"的领导修养为纲目的领导哲学思想体系。老子领导哲学启示当... 《道德经》以"无为而治"为总论,包含以"和谐平衡"的领导原则、"抱一归朴"的领导思维、"谦下善救"的领导态度、"无知无欲"的领导修养为纲目的领导哲学思想体系。老子领导哲学启示当代领导者遵循规律、把握全局,用人以公、以民为本,德才兼修、为政清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无为而治” 领导哲学 党的领导 领导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为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已萌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开始形成,其内容非常丰富。它主要包括:憧憬在世界实现大同社会,坚决赞成组织共产党发起中国革命;信仰共产主义,把社会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最终目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已萌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开始形成,其内容非常丰富。它主要包括:憧憬在世界实现大同社会,坚决赞成组织共产党发起中国革命;信仰共产主义,把社会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最终目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上、下两篇文章,这与共产党人革命有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联系;中国到达社会主义阶段比起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要晚相当长的时间,新民主主义不是民粹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农民喜欢共产,会跟共产党走;共产党名称不会改变,共产主义无限美妙;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中国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可能和平解决;搞社会主义太快了会翻筋斗,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借鉴苏联经验,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帝国霸权政治的伦理学批判
19
作者 靳凤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164,共10页
美利坚帝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首先根源于英国获得北美殖民地的过程不同于西班牙、葡萄牙,致使美国在摆脱英国宗主国统治之后,经历了由建立美洲地区霸权向追求世界霸主的转变。其次与欧洲老牌帝国在建构现代政治文明中高度重视... 美利坚帝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首先根源于英国获得北美殖民地的过程不同于西班牙、葡萄牙,致使美国在摆脱英国宗主国统治之后,经历了由建立美洲地区霸权向追求世界霸主的转变。其次与欧洲老牌帝国在建构现代政治文明中高度重视社会阶层平等相比,美国更加看重对自由理念的不懈追求,这进一步造就了美国独具特色的市民社会运作机制,特别是通过推进全球贸易与科技进步来广泛敛财的独特气质,从而奠定了美国“单极治下和平”的历史幻想。最后美国建构了一套精致缜密的政治合法性论证谱系,包括清教山颠之城论、普世价值代表论、海洋文明优越论、人类文明终结论等复杂内容。我们只有对上述问题进行仔细梳理,才能对其展开深度伦理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例外论 历史伦理学 政治伦理品性 合法性叙事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四篇骈文体书信
20
作者 胡为雄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就阅读过骈文,也写过骈文。据目前所见,毛泽东至少写了4篇骈文体书信。其中,学生时代3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末期1篇。它们分别是:1916年6月24日和26日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1917年春毛泽东与萧植蕃(萧三)联...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就阅读过骈文,也写过骈文。据目前所见,毛泽东至少写了4篇骈文体书信。其中,学生时代3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末期1篇。它们分别是:1916年6月24日和26日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1917年春毛泽东与萧植蕃(萧三)联笔致白浪滔天的信,1935年12月5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致杨虎城的信。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内容主要是写景、叙事和抒情;致白浪滔天的信则表达致敬、尚贤和言志。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致杨虎城的信是一篇骈散结合之文,说理言志,文情并茂,重在晓以民族大义,表达团结抗日的愿望。毛泽东会写骈文,可能也直接受湖湘诗词文化,特别是满腹经纶的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主张诗人必须学习写作骈文。但毛泽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这种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毛泽东善于骈文写作,对他的诗词创作也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骈文体 书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