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年以前中共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瑗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37,共10页
1949年以前中共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经历了初创时期、延安时期和马列学院前期3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为培养大批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优秀领导骨干和理论骨干,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 1949年以前中共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经历了初创时期、延安时期和马列学院前期3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为培养大批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优秀领导骨干和理论骨干,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年是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认真地回顾、总结中央党校干部教育80年来的历史和经验,对于今天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更好地培养大批治党治国的干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年以前 中共中央党校 干部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上好生活不是某一群体的特权——访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吴忠民
2
作者 周晓燕 吴忠民 《人民论坛》 2007年第6期20-21,共2页
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目前的民生状况仍有待改进。就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出路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吴忠民。
关键词 中共中央党校 教研室主任 社会学 吴忠民 博导 特权 群体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学改革与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8,共7页
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以后,进行了以讨论和修订党史教学方案为内容的党史教学改革和党史问题大讨论。胡耀邦明确提出了以实践标准检验党史路线是非的观点,并以此为指导,在学员中开展了关于"文化大革命"中"三次路线斗争&qu... 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以后,进行了以讨论和修订党史教学方案为内容的党史教学改革和党史问题大讨论。胡耀邦明确提出了以实践标准检验党史路线是非的观点,并以此为指导,在学员中开展了关于"文化大革命"中"三次路线斗争"问题大讨论。这场讨论不仅使中央党校的党史教学走上思想解放之路,而且对全党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成为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党校 真理标准 思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地位——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李忠杰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平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2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邓小平南方谈话 意义 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中央党校王珏在全国党校系统策三届《资本论》研究班上的讲话
5
作者 王珏 《江苏社会科学》 1984年第10期21-26,共6页
首先,我讲一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劳动人民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制度,它是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列宁有一个概括: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消费资料的按... 首先,我讲一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劳动人民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制度,它是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列宁有一个概括: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消费资料的按劳分配。这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特点就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的概括是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实践,其特征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理论问题 按劳分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 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系列谈之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我们的伟大旗帜
6
作者 严书翰 《人民论坛》 2007年第15期11-13,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立论依据是,它既坚持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立论依据是,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 当代中国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立论依据 民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党校12位教授谈党的建设
7
作者 吴雄丞 赵曜 +9 位作者 刘炳瑛 张文正 朱满良 陈登才 金春明 杨春贵 张中 陈雪薇 周逸教 李民 《人民论坛》 1994年第11期8-15,共8页
聚精会神抓好“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是领导全党继续进行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的宣言、号令和指针。
关键词 党的建设 中央党校 思想建设 解放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 坚强领导核心 建党思想 思想路线 现代化建设 建党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党校臧志凤副教授谈金融体制改革中几个理论问题
8
作者 臧志凤 《西南金融》 1986年第S2期21-22,共2页
金融体制改革,是体制改革,也是观念的转变,而观念的改变和突破,往往又对体制改革起开路的作用。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银行的理论及其意义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专业银行企业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银行 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 中央党校 信贷活动 信用工具 国家经济生活 生产资料私有制 信用制度 货币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集体交接班制度的独特优势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玺 张旭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集体交接班制度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实行民主协商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集体选拔方式比西方单纯的选举方式更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长期培养锻炼与全面考察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比西方片面的选...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集体交接班制度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实行民主协商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集体选拔方式比西方单纯的选举方式更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长期培养锻炼与全面考察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比西方片面的选举标准更能选出贤能的领导人;依法有序的权力更替比西方的频繁选举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政策连续性。中国高层集体交接班的成功有助于打破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迷信,为发展中国高层权力交接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层权力依法有序更替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集体交接班 民主集中制 民主协商 民主选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委与中共中央关系考察--以鲍罗廷和陈独秀的矛盾为线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74,共17页
大革命时期,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控制的广东区委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之间长期关系紧张。1924年,双方在国民党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和孙中山北上等一系列事件上产生了意见分歧。1925年国民党二大前后,又围绕在国民党内是进攻还是退却... 大革命时期,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控制的广东区委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之间长期关系紧张。1924年,双方在国民党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和孙中山北上等一系列事件上产生了意见分歧。1925年国民党二大前后,又围绕在国民党内是进攻还是退却的问题,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最初,广东区委似乎比中共中央更保守;但时隔不久,广东区委变成积极进攻,中共中央则主张收缩退却。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一度转向积极反蒋,而鲍罗廷却力主妥协,并劝说广东区委接受《整理党务案》。广东区委与中共中央的这种屡屡步调不一致,其实是中共早期党组织建设不健全的表现。可以说,正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革命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 鲍罗廷 广东区委 陈独秀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义与战略部署——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蔚萍 《学习论坛》 2009年第12期14-19,共6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项:一是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和研究当前的形势与任务,二是研究和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十七届四中全会 决定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晋西会议的战略决策
12
作者 王渔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4,共7页
关键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 会议 决策 晋西 国际国内形势 红一方面军 合作抗日 形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适应与精英培养:海外学界中共党校研究的省思与去蔽
13
作者 叶子鹏 焦龙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4,共12页
在海外学界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基于西方主流政党理论的预设曾一度影响制约着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政党研究的认知。而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实践日益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对以往研究... 在海外学界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基于西方主流政党理论的预设曾一度影响制约着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政党研究的认知。而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实践日益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对以往研究定式的反思,更加客观、理性地考察评价作为中国政治社会结构核心要素的中国共产党,相应的,作为西方话语体系里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适应与精英培养的中共党校系统开始进入学界视野。海外学者们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校系统的梳理考察,基于历史、结构与效能三重视野对该研究主体进行了解剖,提出了颇有见解的深刻分析,而借助这些分析以及对于这些分析中所存在的局限性的思考,反过来也将推动中国学界更加自觉地在开放和自信的心态下坚持用中国立场、中国视野、中国思维来诠释与解决中国本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校系统 政党适应 精英培养 海外中共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亦农对中共党校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武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100,109,共6页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袖人物、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共产党党校史上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关键词 罗亦农 中共党校事业 开拓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炳香 范瑜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共12页
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与中央国家机关两者组织功能不同,但有着共同愿景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与机关业务工作不能“两张皮”的底层逻辑,也决定了机关党建服务于中华民族伟... 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与中央国家机关两者组织功能不同,但有着共同愿景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与机关业务工作不能“两张皮”的底层逻辑,也决定了机关党建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与工作着力点。中央国家机关党组(党组性质党委)①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行动力,实现对中央国家机关的全面领导;机关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务工作者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基层党建活动载体建设,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在全部机关党建工作中,要把推进机关基层党建与机关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贯穿始终,增强机关基层党建持续高质量推进的动力;积极探索落实党组(党委)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推进机关党建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国家机关 机关党建 深度融合 主体责任 落实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章学研究问题刍议——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章修改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张晓燕 朱航正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4,共14页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在政党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章修改历程是中共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适组织结构的直观体现。首先,明确与党章修改相关的“常”与“变”问题,能够把握与党...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在政党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章修改历程是中共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适组织结构的直观体现。首先,明确与党章修改相关的“常”与“变”问题,能够把握与党章修改相关的重要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其次,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修改问题的有关成果进行追溯,可以发现相关研究的侧重点随着时代主题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学界大致形成了经验归纳与专题研究两种分析范式。最后,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修改问题走向深入,有必要丰富研究视角,扩展研究方法,在既有成果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章 党章修改 党章学 党章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学侠 徐文哲 温啸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对技术研发、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赋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绿色化,进而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发展模式看,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小农户,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得益于数字经济广覆盖、高效率、非竞争性等特性,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即“延链”“强链”“补链”,可以帮助小农户将生产活动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户综合收益;通过改善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效率,实现订单形势变化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高度匹配,可以帮助小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提升发展质量;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病虫害发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决策,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契合与互动路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强 庞凯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在理论层面内在契合、相辅相成,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革命性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产业发展根...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在理论层面内在契合、相辅相成,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革命性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提供应用转化渠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产业,而是将传统产业作为基础支撑,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实现传统产业跃迁升级,拓展其发展空间。同时,传统产业也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重要载体。新兴产业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节点和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领域,又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和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提供强大动力支撑。未来产业是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赛道,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导领域和战略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的动力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卷式”竞争:表现、成因及治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燕 张占斌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共11页
“内卷式”竞争是由于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资本等要素过度投入),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超市场容量扩张的速度,造成企业利润水平快速下降(资本等要素边际收益递减),为了生存,企业之间展开的手段越来越复杂细微、程度不断加剧、结果不断恶化的竞... “内卷式”竞争是由于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资本等要素过度投入),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超市场容量扩张的速度,造成企业利润水平快速下降(资本等要素边际收益递减),为了生存,企业之间展开的手段越来越复杂细微、程度不断加剧、结果不断恶化的竞争。“内卷式”竞争已蔓延至我国新兴行业,影响到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内卷式”竞争的根源在于供给远大于需求,行业特征与结构、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短期性行为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加剧了这种失衡。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是去“过密化”,为企业(资本等要素)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去除加剧“内卷”的各种因素,规范竞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式”竞争 供需关系 公平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如何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基于重庆大足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俏 肖洁 赵天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2,共10页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下积极融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挥了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基于重庆大足区的典型案例,构建“结构嵌入-主体互动”解释性分析框架,探讨了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居家...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下积极融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挥了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基于重庆大足区的典型案例,构建“结构嵌入-主体互动”解释性分析框架,探讨了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过程及其可推广之处。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经历了政策规划与试点建设、摸底调研与制度构建、分类管理与志愿互助、村社支持与企业帮扶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构建制度建设、能力管理、资源整合和关系黏合等机制,突出了试点改革的引领性,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增强了村社服务的自主性,激发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社会组织在嵌入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还存在政策不连贯、服务范围有限、专业人才不足、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制度、关系、能力、资源等角度联合发力,加大购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力度,激活社区民众参与热情,培育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村社之间的互助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嵌入 农村养老 居家养老 互助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