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年来张闻天著作的编辑、研究概况简述
1
作者 叶晖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张闻天 政治人物 编辑 中国 民主革命 《张闻天文集》 经济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独立自主--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2
作者 章百家 孙艳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共12页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工作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联,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8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党对外交往的范围从仅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保持特殊关系,扩大到同一些西方人士和官方机构有所交往。由此,党积累了宝...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工作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联,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8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党对外交往的范围从仅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保持特殊关系,扩大到同一些西方人士和官方机构有所交往。由此,党积累了宝贵的对外工作的历史经验,逐步学会了独立自主地判断国际形势,处理对外关系。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对外工作,不仅与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相配合,也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对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干部制度变迁与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5
3
作者 闫茂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7,共8页
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主题进行了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干部的离退休制度和年龄梯队结构,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选拔和异地交流制度,并将干部"下管一级"制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包干化&... 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主题进行了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干部的离退休制度和年龄梯队结构,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选拔和异地交流制度,并将干部"下管一级"制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包干化"结合在一起,为地方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性动力和能力。对省、地两级经济数据的历史计量证明,新时期以来的干部制度变迁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及问题都与干部制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干部制度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类物资:观察中国计划经济运作中“小自由”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3,共10页
三类物资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发生的根据,在于计划体制的内在局限,以及中共领导人关于"大计划、小自由"的设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开始,政府部门逐步加强对三类物资的行政管理、协调和规划,但... 三类物资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发生的根据,在于计划体制的内在局限,以及中共领导人关于"大计划、小自由"的设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开始,政府部门逐步加强对三类物资的行政管理、协调和规划,但在政治运动波及下,这种努力并不成功。三类物资的业务经营,依然存在一定的"小自由",但在其流转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渠道即三类物资交流会和农村集市在内容、形态和机制上迥然不同。以三类物资为视角,可以窥见中国计划经济运作中"小自由"的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物资 三类商品 计划经济 “小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时期党代会报告看中共民主观的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9,共9页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反思过去在民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属性、范畴、价值等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发展。透过中共民主观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观察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反思过去在民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属性、范畴、价值等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发展。透过中共民主观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观察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产生的重要影响,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进步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党代会报告 民主观 属性 范畴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编辑部召开《胡绳文集》(1979—1994)座谈会
6
作者 李君如 汝信 +9 位作者 金冲及 王洪模 黄楠森 苏双碧 阎长贵 龚育之 林蕴晖 侯且岸 魏久明 石仲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3,共21页
胡绳同志是我国思想文化理论宣传战线上的老战士。他从1935年开始从事写作,继之就在文化学术论坛崭露头角,到今年驰骋奋斗了整整60个春秋。胡绳同志辛勤笔耕,写了不少有巨大影响的论著;而且老骥伏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发表的文章表明... 胡绳同志是我国思想文化理论宣传战线上的老战士。他从1935年开始从事写作,继之就在文化学术论坛崭露头角,到今年驰骋奋斗了整整60个春秋。胡绳同志辛勤笔耕,写了不少有巨大影响的论著;而且老骥伏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发表的文章表明,他在再创写作的辉煌。90年代初,他将自己30岁以前的著作(1935—1948)结集出版。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胡绳文集》(1979—1994),收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数十篇文章。它大多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学术价值。 我们目前在思想理论战线工作的不少人,都多多少少地受到过胡绳同志,还有乔木同志以及其他不少老同志的著作的影响,从中获得不少教益,并跟着他们在这条战线上前进。就中共党史研究,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来说,在学术方面,乔木同志和胡绳同志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更大。诚然,胡绳同志与乔木同志的个人经历、政治地位、历史贡献,以及专长爱好等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二人相提并论,但是他们两人的著述主题和风格在许多方面却很相近。他们这些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理论宣传战线的建树和影响是突出的。胡绳同志近来发表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等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起着乔木同志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胡绳 中共党史研究 历史研究 党的基本路线 资本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和国家领导人入党二三事
7
作者 屈亚 赵红志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7X期61-62,共2页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组织,经历90多年沐风栉雨、筚路蓝缕,发展壮大为一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超大型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成就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更依赖于党员质量,中共之所以能...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组织,经历90多年沐风栉雨、筚路蓝缕,发展壮大为一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超大型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成就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更依赖于党员质量,中共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与其一直注重发展先进分子入党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入党条件 党员数量 党员质量 革命道路 革命先驱 入党申请 资深院士 护法战争 军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干部制度改革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44,共8页
新时期,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干部制度开始实行改革。20年来,中央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正在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迈进。但科学的... 新时期,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干部制度开始实行改革。20年来,中央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正在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迈进。但科学的培养、选拔、任用、考核、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干部制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制度 改革 领导职务 终身制 监督管理机制 干部素质 退居二线制度 干部离退休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章百家 朱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3,共18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新中国初期,从半统制半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探讨了这两次转型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关键环节,通过比较认为,这...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新中国初期,从半统制半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探讨了这两次转型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关键环节,通过比较认为,这是方向相反但各环节排列大体对称的两个历史过程,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其中发挥着或隐性或显性的作用,两次转型的共同特点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渐进方式展开,整个过程较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转型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房列曙 张神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83,共9页
新时期以来,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但也走过曲折的历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领导人民,从恢复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抓生产经营管理开始,迅速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8... 新时期以来,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但也走过曲折的历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领导人民,从恢复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抓生产经营管理开始,迅速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农民的创造和选择,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80年代中期,党总结国内外经验,实现理论上的飞跃,推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在政治经济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党领导进行治理整顿,坚持改革不动摇,最终迎来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开创之道不平坦,经验教训犹为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流通体制改革 经济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过程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民权利改善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统购统销 改革 市场机制 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史上“投机倒把罪”的兴废——以经济体制的变迁为视角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6,共12页
当代中国史上,"投机倒把罪"的兴与废,是经济体制变迁的标识之一,消灭私商和小商贩的投机倒把,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诱因之一;计划经济时期,投机倒把逐渐成为政治罪名;到80年代,投机倒把的内容一部分因经济放活而逐步退出,另一部分... 当代中国史上,"投机倒把罪"的兴与废,是经济体制变迁的标识之一,消灭私商和小商贩的投机倒把,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诱因之一;计划经济时期,投机倒把逐渐成为政治罪名;到80年代,投机倒把的内容一部分因经济放活而逐步退出,另一部分因"双轨制"施行而日益突出;及至90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概念渐趋淡出社会经济生活和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计划经济 “双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对日外交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晓光 周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64,共8页
如何通过和平共处,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创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日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将以对日政策为中心考察新中国外交。
关键词 50年代中期 中国外交 对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分裂:原因与后果》评介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艳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关键词 中苏分裂 原因 苏中 20世纪下半叶 评介 俄罗斯 历史事件 研究成果 学者 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军饷与国共关系(1937-1941)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艳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61,共15页
全面抗战爆发至皖南事变前后,国民政府拨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相当数量的军饷。这笔军费不仅解决了中共军队的部分经费问题,而且成为中共中央及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中共财政经济产生了复杂影响。抗日军饷是皖南事变... 全面抗战爆发至皖南事变前后,国民政府拨发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相当数量的军饷。这笔军费不仅解决了中共军队的部分经费问题,而且成为中共中央及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中共财政经济产生了复杂影响。抗日军饷是皖南事变前国共两党交涉的一个经常性问题,既体现了双方的合作,也反映了两党间的博弈,受到国共关系变化的影响很大。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彻底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从此,中共不再在经费上受到制约,国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军饷 国共关系 财政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对外开放决策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大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8,共6页
中国历史上就有对外开放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也曾进行过对外开放的努力。中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制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并不是对历史传统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实践。其决策与实施过程,既有对... 中国历史上就有对外开放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也曾进行过对外开放的努力。中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制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并不是对历史传统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实践。其决策与实施过程,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有对国外经验的大胆借鉴;既是对现行体制的改革,又是在思想观念上的解放,因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对外开放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认识历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亚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1,共9页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认识和阐释,受制于革命现实追求和革命理论发展。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给予不同关注,使其呈现不同历史面貌。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总其大成,形成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的认识和阐释,受制于革命现实追求和革命理论发展。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给予不同关注,使其呈现不同历史面貌。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总其大成,形成马克思主义"五四"观的经典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革命语境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全面”是引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战略布局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一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91,共5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强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强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迈进”是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历史任务 中国梦 党中央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粮票交易现象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学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55,共9页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粮食票证制度维系近40年之久。在80年代,由于农产品供应状况改善、粮食价格"双轨制"的推行以及一些新群体的出现等原因,粮票交易普遍发生,其参与主体广泛、交易总额巨大、利益链条完整。为制止粮票交...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粮食票证制度维系近40年之久。在80年代,由于农产品供应状况改善、粮食价格"双轨制"的推行以及一些新群体的出现等原因,粮票交易普遍发生,其参与主体广泛、交易总额巨大、利益链条完整。为制止粮票交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特别是通过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使粮票交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80年代粮票交易现象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票证 粮票交易 双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神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6,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充分揭示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深入阐明在新世纪、新起点中共中央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国情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