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缝隙治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胡伟
张润峰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批准号I6ZZDOI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无缝隙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机制的创新,亦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无缝隙治理包括治理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治理能力提升的无缝隙、治理绩效机制与价值取向的无缝隙以及治理服务客体的无缝隙四个核心维度。无缝隙治理概念的生成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科学统一。可以从多元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格局、组织结构设置的无缝隙优化、能力培养机制的无缝隙链接、公共价值追求的无缝隙服务、服务客体对象的无缝隙导向、办理一次到位的无缝隙体验等维度理解社区无缝隙治理的典型特征。
-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无缝隙治理
社区治理创新
-
Keywords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Seamless Governance
Community Governance Innovation
-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嵌入式治理:中国模式“韧性”的机制来源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程熙
杨鸣宇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8-11,共4页
-
文摘
本文首先从政治制度和政策过程视角概述了中国模式的"韧性"来源。通过概述可以发现,在政治制度和政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对的社会群体是存在区别的。在政治制度层面,政党采取积极吸纳精英的策略。在政策过程层面,政党面对的社会群体则相对分散和多样,政党往往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本文构建嵌入式治理概念,综合了政党在这两个层面的社会应对机制。除了阐述利益同构和差异响应这两个嵌入式治理的核心策略外,我们还同时讨论了嵌入式治理应对社会诉求的两个具体机制。
-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制度韧性
嵌入式治理
-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伦理透视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黄真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KS009)
-
文摘
基于"当下主义"的立场,本文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再认识,意欲设定若干伦理与政策边界。本文有两大伦理判断: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个人正义、国际正义和世界正义三大价值取向,但基于当下的国际关系现实,必须把国际正义置于首位;第二,中国外交经常表现出"利他主义",但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基于当下的内外政治需要,必须把"开明的自利"作为首要的伦理原则。
-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正义
利他主义
开明的自利
-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政党调适与中国共产党集中教育活动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程熙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
基金
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推进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对策"(14AZD012)
-
文摘
集中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政党活动,建党至今共开展了16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结合政党调适理论,有助于分析集中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逻辑。延续性使得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整风和整党在时间安排上呈现交替出现的规律。组织行为的改变分为突变和演进,组织领袖的更替和组织目标的改变导致突变,组织环境的变化和组织规模的扩大造成组织行为的演进。延续、突变和演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变化进行政党调适的三种基本模式。
-
关键词
政党调适
集中教育活动
整党整风
-
Keywords
Party Regulate and Adaption
Concentrated Education Activities
Rectification Campaign
-
分类号
D756.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四大关系性原因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黄真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上海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9,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及我国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1CGJ007
-
文摘
中国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根本方式。国际合作其实是国家间互惠互利的过程,就中国而言,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应当注重四大关系,这四大关系分别为需求关系、能力格局、合法地位和亲缘程度。笔者认为,正是这四大关系性原因决定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互惠的所有可能。
-
关键词
关系
需求关系
能力格局
合法地位
亲缘程度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政治体系视野下人民政协制度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肖存良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14,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人民政协在地方立法协商中的作用"(项目编号:11CZZ011)
-
文摘
人民政协作为一种政治结构,必定具有自身的功能。人民政协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人民政协自身的政治行为之中,还体现在政治体系中政党、政府、人大的政治行为之中,因而我们要从整个政治体系的视野来审视人民政协的功能。从这个视野出发,可以把人民政协的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两大类。一般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精英回应功能、协商领导功能和体系维持功能。在这三个一般功能的基础上细分为九项特殊功能:政治吸纳功能、回应性功能、咨询性功能、领导性功能、协商性功能、监督性功能、合法性功能、同意性功能和解除压力功能。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人民政协的全部功能。
-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功能
政治体系
-
Keywords
Chinese People' 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functions
political system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动机理论及其国际关系相关性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黄真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
出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5期14-21,共8页
-
文摘
国家动机也是国际关系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以边沁的巨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为基本文本,结合现代心理学在动机理论上的基本认识,可以发现,动机是内在需要或/和外在诱因的产物,而意图则是动机的产物,在性质上,意图存在好坏善恶之分,而动机本质上无所谓善恶;鉴于动机的性质判定在国际关系实践中的普遍性,判定动机的性质应该遵循三个原则:普遍道德原则、情势论理原则和功利主义原则(效果原则);边沁的动机理论的国际关系意义在于:注重国家动机而非仅仅注重国家的话语和行为,国家动机判定应避免以抽象的国家利益为基准,同时坚持情势论理原则和历史效果原则,注重动机的转化,使他国动机由于己不利向至少于己无害方面发展。
-
关键词
动机
意图
性质判定
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改革性难题及破解思路
- 8
-
-
作者
丁长艳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Z期35-38,共4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系列规划课题"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想研究"(课题编号:2016XAA00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公众参与下地方政府的回应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CZZ039)
-
文摘
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阶段,进入"见行动""见成效""见结果"的关键执行阶段。如何认识初期的"改革空转"、中期的"改革中梗阻"和后期的"改革鸿沟"等一系列改革性难题,从基础源、问题源、政策源、动力源等多维角度分析不同层次的诱因。着重把握改革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规律间的关系,围绕政党治理和组织管理两大理论视角,打造一个涵盖激励领导干部的动力源、能力圈、资源链和期望值的有效"执行圈",这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性难题
关键少数
执行圈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现代化:对党组制的考察
- 9
-
-
作者
丁长艳
-
机构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6,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公众参与下地方政府的回应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CZZ039)
-
文摘
党组制作为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典型机制,在承载政治领导与执政、政治沟通与支持、政治保证与管理等价值之外,还有实现中国共产党分配政治价值、实现政党权力、执行政党任务三大基本功能。在政党中心和治理双重范式主导下,党组制在人大、政府、社会和市场等领域呈现一元领导与多元混合的实践形态,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定位模糊、功能异化与虚化诸多短板。为此,要从权责平衡的制度化、闭环运行的无缝化和党组工作的差异化等方面,充分开发党组的制度与功能优势,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现代化水平。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组制
领导
现代化
-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