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让座:公共生活规范的道德困境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公交车厢中"请让座"道德规范,成为"被让座"的道德强制,揭示出当前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被规范"问题。在整体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主体的道德行动"被规范"而又不合理;但是,"被规范&qu... 公交车厢中"请让座"道德规范,成为"被让座"的道德强制,揭示出当前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被规范"问题。在整体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主体的道德行动"被规范"而又不合理;但是,"被规范"的让座行动依然发生,所谓的"规范"扭曲了道德行动者。走出困境需要我们以"行动者"身份进入生活世界,为道德规范的"确证"开拓途径,在不确定的伦理生活场域中确认伦理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让座 规范 道德困境 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春美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5期64-67,77,共5页
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干细胞来源的伦理争论,提出了如何看待"胚胎道德地位"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三种观点,它们分别从生物性、理性功能以及人的潜能性来界定胚胎的道德地位。通过对三种观点的分析,本文强调坚持人的... 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干细胞来源的伦理争论,提出了如何看待"胚胎道德地位"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三种观点,它们分别从生物性、理性功能以及人的潜能性来界定胚胎的道德地位。通过对三种观点的分析,本文强调坚持人的尊严原则,是推动新兴生物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胚胎干细胞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认同行动”?——规范伦理学的一种拓展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2,共7页
规范伦理学视野中的"认同"意味着行动的"合道德"理由;但是,这还不能达成道德行动的行为动机与辩护理由之间的统一,所以,美德伦理指出"道德理论与道德生活"之间的不和谐。本文试图通过对"认同行动&qu... 规范伦理学视野中的"认同"意味着行动的"合道德"理由;但是,这还不能达成道德行动的行为动机与辩护理由之间的统一,所以,美德伦理指出"道德理论与道德生活"之间的不和谐。本文试图通过对"认同行动"的拓展性分析,在以"行动者(Agent)"为中心的规范伦理学结构框架中解决这一"内在矛盾"问题。具体指出:"认同"是指称行动者的道德意向行动;而"行动"意味着行动者"个体认同"的伦理性现实。在此基础之上,"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种认同行动的区分,意味着现代世界中"伦理认同"可行性形态的道德哲学基础转变。因而,行动者的"认同行动"内蕴于规范伦理学的结构之中,拓展了伦理的"规范性"空间,并且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德性伦理的传统世界与现代性之间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 认同行动 规范伦理学 拓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恶习”:康德伪善批判的历史主义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4,共9页
关于康德对道德人格的伪善批判,一般认为作为经验世界的恶习与先验人性结构的"根本恶"是二元分立的。二者关系不仅关涉学术史,更是人类道德发展史的自我理解。伪善观念的直接表征是"人格化"形态,被追溯到人类始祖的... 关于康德对道德人格的伪善批判,一般认为作为经验世界的恶习与先验人性结构的"根本恶"是二元分立的。二者关系不仅关涉学术史,更是人类道德发展史的自我理解。伪善观念的直接表征是"人格化"形态,被追溯到人类始祖的"第一桩罪",成为一种"人格分裂"的德性恶习。伪善在人类道德史中的"现身",康德认为这关涉到糟糕世界中"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因为道德有其先验形态却没有现实行动,伪善既中断了(不)道德自我的革新,也中断了(糟糕)世界改变的可能。伪善对于道德人格的败坏就区分为两个方面:法则颠倒、德福不一的伪善在历史上是促进人类道德发展的;作为德性能力丧失——人格分裂的伪善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这是对道德革新(行动)的德性根基的根本败坏,无论是"根本恶"还是"恶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伪善 先验的 恶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作为新现代性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胜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6,共9页
中国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性反应,其实存性不容置疑。中国现代性以实践意识直接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多个层面体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表现为关于现代化的日常生活意识。中国现代性要... 中国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性反应,其实存性不容置疑。中国现代性以实践意识直接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多个层面体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表现为关于现代化的日常生活意识。中国现代性要成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需要以批判精神全面审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阻断西方现代性中象征核心权力关系的资本奴役逻辑,解构其背后更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奴役结构。中国现代性作为新现代性,其实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西方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新现代性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道德融合的古典模式及其当代意义——以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育书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1,共6页
古典的政治与道德融合关系体现在:政治与道德在内容上互相重合也互相补充,途径上互相推动;二者既有共同目标,也有共同前提。在上述问题上,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具有重要区别,二者难以兼容,因此,古典政治的现代意义是受限的,它不能解决现... 古典的政治与道德融合关系体现在:政治与道德在内容上互相重合也互相补充,途径上互相推动;二者既有共同目标,也有共同前提。在上述问题上,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具有重要区别,二者难以兼容,因此,古典政治的现代意义是受限的,它不能解决现代政治的所有问题。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古典政治的部分原则补充到现代政治之中,才能发挥古典政治在维护共同价值秩序、确立政治的优先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德性 城邦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存在的文化反思——以基督教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力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艺复兴以来,尽管基督教遭到了科学与理性的毁灭性打击,但现实世界不仅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未知的危险,特别是现代性危机,远远谈不上"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关... 文艺复兴以来,尽管基督教遭到了科学与理性的毁灭性打击,但现实世界不仅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在解决原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未知的危险,特别是现代性危机,远远谈不上"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应该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异化本身只是发生在意识领域、人的内心领域中"的思想,承认人的精神需求客观上还会向宗教意识开放。从基督教存在的历史中发现合理,从合理中吸收经验,这符合文化史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宗教复兴 人的内心需求 文化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的组织管理思想及其得失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叶楠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Z期39-42,共4页
墨学虽是春秋战国时代之产物,却与现代组织管理思想有相通之处,兼爱、尚同、尚贤是墨子学术思想中最具组织管理内涵的部分。墨子的组织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历史智慧与当代价值:兼爱首重同理心的实践,使领导增添人性化;提倡共生,营造出组织... 墨学虽是春秋战国时代之产物,却与现代组织管理思想有相通之处,兼爱、尚同、尚贤是墨子学术思想中最具组织管理内涵的部分。墨子的组织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历史智慧与当代价值:兼爱首重同理心的实践,使领导增添人性化;提倡共生,营造出组织内相互依存、互利互信的组织气氛;视人之身若视己身,重视每个人的存在价值,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辩乎言谈作为人才的必备素质,重视领导者与组织成员沟通表达的能力。但受时空、地域变化的限制,墨子的组织管理思想也有不够完美之处:一视同仁原则在实际领导作为上知易行难,兼爱思想在实际组织应用上难以完全实践,德、言、才用人三大标准因时空转换今昔有所不同,尚同所强调的思想统一靠强制力量难以达成。其当代价值应当弘扬,其不足则应设法加以修正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组织管理 价值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9
作者 周东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共3页
关键词 执政能力 判断形势能力 干部素质 主动权 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化机制
10
作者 朱叶楠 赵恩国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5期63-72,共10页
概括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当然要重视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仁"是儒家价值思想的源头活水,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儒学发展出和谐一体的社会关系期许、"义以为上"的国家价值取向和诚敬修己的个人修身... 概括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当然要重视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仁"是儒家价值思想的源头活水,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儒学发展出和谐一体的社会关系期许、"义以为上"的国家价值取向和诚敬修己的个人修身操守等基本价值理念。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他文化流派的独特贡献: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由观,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法治思想,佛教"平等慈悲"、"自利利他"的人格境界以及墨家"兼爱"的平等思想,都是对儒家主流核心价值的有力补充。这一整套价值观不是自动地就能发挥主导作用,它们通过一系列的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伦理、法律等内化机制,才最终确立起在社会价值中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 内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社会城乡价值的二元断裂及其重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海燕 《阴山学刊》 2016年第4期19-22,74,共5页
从"逃离"到"逃回"北上广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体现社会人口流动迁徙的反复,其背后所隐含的是社会价值秩序的"二元化",即城乡价值间的逐渐分离割裂最终引发城乡"伦理断裂"问题。社会转型期城乡价... 从"逃离"到"逃回"北上广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体现社会人口流动迁徙的反复,其背后所隐含的是社会价值秩序的"二元化",即城乡价值间的逐渐分离割裂最终引发城乡"伦理断裂"问题。社会转型期城乡价值的二元断裂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紊乱的社会秩序又倾向于重建。社会秩序重建的力量来自家庭、社会、国家三个维度:家庭再造的社会制度与伦理基础重建、"新乡贤"对城乡价值的融合、国家公共政策的社会整合与团结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价值 二元化 伦理断裂 秩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们是如何进行投资形势分析的
12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共1页
关键词 投资形势 调控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需求 货币信贷量 行政性紧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