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设检验在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则强 师颖 +2 位作者 曹宁 朱晓轩 拓万航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51,共4页
为了在进行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时获得可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以轻型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的数据为例,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方法,实现了实验室比对评价。将该方法与通常采用的Z比分数、百分差和相对标准差等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为了在进行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时获得可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以轻型汽车排放实验室比对的数据为例,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方法,实现了实验室比对评价。将该方法与通常采用的Z比分数、百分差和相对标准差等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实验室比对评价结论与其他方法结论的趋势基本相同;该评价方法利用置信概率和置信区间,结合标准差进行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所得结论能够反映比对结果的真实情况,可定位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检验 排放试验 实验室比对 置信区间 置信概率 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侃 屈怀琨 +3 位作者 全煜坤 宋云龙 刘清杰 邱兆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94,共14页
双挂汽车列车相较于传统半挂车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和较低的运输成本,更适合未来公路运输绿色、便捷、高效的发展趋势,但较长的车身总长度和组成单元个数必然会对双挂汽车列车的整车稳定性产生影响.为研究并验证控制策略对双挂汽车列车... 双挂汽车列车相较于传统半挂车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和较低的运输成本,更适合未来公路运输绿色、便捷、高效的发展趋势,但较长的车身总长度和组成单元个数必然会对双挂汽车列车的整车稳定性产生影响.为研究并验证控制策略对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改善情况,基于Trucksim仿真平台搭建双挂汽车列车(B型双挂车)动力学模型,依据运动力学定律建立Simulink双挂汽车列车简化参考模型,分别以动力学和参考模型中各个单元的横摆角速度偏差、横向载荷转移率偏差为输入,结合模糊推理和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PID)控制理论构建整车横摆和侧倾稳定性主动控制策略,并根据车辆状态识别结果对控制策略的介入时机进行调整.模拟结果显示:主动控制策略使双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评价参数的波动幅度均有明显减小;各个单元的质心侧偏角峰值降低5.7%∼53%,横摆角速度峰值降低4.9%∼23.8%,侧倾角峰值降低0.5%∼24.9%,质心侧偏角峰值降低0.3%∼32.9%.表明本工作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对双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有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双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挂汽车列车 横向稳定性控制 模糊推理 PID 控制 差动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厢式中置轴挂车联合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庆辉 邱宇航 苏永元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厢式货车的迎风面积较大,在强风天气高速行驶有很大安全隐患,结构参数是影响车辆空气动力学的因素之一。基于Fluent和TruckSim单向耦合的方法,建立厢式中置轴挂车的空气动力学和多体动力学流固耦合联合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 厢式货车的迎风面积较大,在强风天气高速行驶有很大安全隐患,结构参数是影响车辆空气动力学的因素之一。基于Fluent和TruckSim单向耦合的方法,建立厢式中置轴挂车的空气动力学和多体动力学流固耦合联合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厢式中置轴挂车进行气动特性分析,运用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侧风稳定性验证。利用可实现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厢式中置轴挂车双力矩中心处的气动系数曲线。建立气动系数的数学模型作为联合仿真的接口,仿真结果表明挂车与牵引车车厢之间的间隙对挂车气动特性有一定影响。以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发现当车速为80 km/h时,间隙越大车辆越不稳定;当车速为40 km/h时,间隙越大可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因此,提出用可伸缩牵引杆来解决中置轴挂车行驶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考虑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多节车厢类挂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空气动力学 厢式中置轴挂车 侧风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控制变量的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成龙 常林 +2 位作者 王楷焱 宫英伟 张新敏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解决车辆整备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中消除某噪声传递函数声压级峰值时易引发新的噪声声压级峰值的问题,提出引入控制变量的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方法。以某车型驾驶室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化模型,以驾驶室结构板件厚度为变量,利用所提出... 为解决车辆整备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中消除某噪声传递函数声压级峰值时易引发新的噪声声压级峰值的问题,提出引入控制变量的车身噪声传递函数优化方法。以某车型驾驶室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化模型,以驾驶室结构板件厚度为变量,利用所提出的算法对涉及的参数进行迭代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目标频带内的噪声传递函数声压级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传递函数 控制变量 贡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