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1
作者 魏智化 程野 赵秦 《现代食品》 2025年第7期90-94,共5页
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稳定性,无法自然降解。当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农作物根系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本文系统阐述了粮食中重金属污染危害与检测现状,详细介绍了传统检测技术和快... 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稳定性,无法自然降解。当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农作物根系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本文系统阐述了粮食中重金属污染危害与检测现状,详细介绍了传统检测技术和快检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探讨了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提高重金属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重金属污染 检测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新鲜度判定仪在稻谷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石恒 董德良 +8 位作者 兰盛斌 刘晓莉 熊升伟 杨波 杨玉雪 冯永建 单晓雪 王小庆 刘奕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基于比色法原理,采用光谱技术,研制出一种粮食新鲜度判定仪,可快速筛选出新鲜稻谷、次新稻谷和非新鲜稻谷。选用稻谷样品对仪器进行了准确度、重复性、台间差和检测时间检验,另外,该仪器在质检机构开展了应用测试。说明该仪器具有良好... 基于比色法原理,采用光谱技术,研制出一种粮食新鲜度判定仪,可快速筛选出新鲜稻谷、次新稻谷和非新鲜稻谷。选用稻谷样品对仪器进行了准确度、重复性、台间差和检测时间检验,另外,该仪器在质检机构开展了应用测试。说明该仪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检测效率高,可适用于收购现场快速筛选新鲜稻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新鲜度 快速判定仪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房仓包装粮硫酰氟与磷化铝局部熏蒸差异试验
3
作者 谢周得 吴文强 +4 位作者 刘玲 林永健 庄芸蕾 吴远 黄怀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粮堆内局部出现储粮害虫,在粮情可控情况下,一般采取磷化氢或硫酰氟局部熏蒸处理。为了对比试剂熏蒸效果,分别采用硫酰氟(005仓)、磷化铝(008仓)进行局部熏蒸试验。结果表明:005仓与008仓试验部位均未发现储粮害虫,也未出现黄粒米。熏... 粮堆内局部出现储粮害虫,在粮情可控情况下,一般采取磷化氢或硫酰氟局部熏蒸处理。为了对比试剂熏蒸效果,分别采用硫酰氟(005仓)、磷化铝(008仓)进行局部熏蒸试验。结果表明:005仓与008仓试验部位均未发现储粮害虫,也未出现黄粒米。熏蒸处理半年后,005仓杀虫效果更明显,黄粒米含量更低,脂肪酸值上升缓慢。对于局部熏蒸杀虫,硫酰氟熏蒸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对储粮品质影响比较小,对延缓粮食品质下降有一定效果,但处理成本更高。若是整仓发现储粮害虫,从节约成本费用方面考虑,应整仓密闭采用磷化铝熏蒸或气调储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酰氟 磷化氢 局部熏蒸 楼房仓 包装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霉变粒优势真菌分析及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子恒 唐芳 +4 位作者 纪立波 张海洋 田琳 雷雨晴 祁智慧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0,共8页
感染真菌的玉米籽粒发生霉变,会影响玉米质量,有些真菌可产生毒素,引发人畜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研究玉米霉变识别技术,特别是产毒真菌的识别,为玉米真菌及毒素污染的防控处置提供参考。本研究对辽宁地区采集的不同颜色玉米霉变粒... 感染真菌的玉米籽粒发生霉变,会影响玉米质量,有些真菌可产生毒素,引发人畜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研究玉米霉变识别技术,特别是产毒真菌的识别,为玉米真菌及毒素污染的防控处置提供参考。本研究对辽宁地区采集的不同颜色玉米霉变粒进行真菌分离鉴定,附生与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均为镰孢属(Fusar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通过人眼识别对不同颜色玉米霉变粒进行分类,初步确定霉变粒颜色与优势内生菌及毒素污染水平具有关联关系。运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2种算法对不同颜色玉米霉变粒图像进行训练识别。K-means算法只能识别出玉米籽粒是否霉变;卷积神经网络不仅能区分是否霉变,对于霉变粒中优势菌属镰孢属和木霉属也可有效区分,进而可对毒素污染水平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优势真菌 霉变籽粒 机器视觉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比容对面粉性质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艳 王伟 +1 位作者 王海荣 潘凤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8期56-58,共3页
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小麦的比容值,分析其与面粉蛋白质含量、面团流变特性及最终制品品质的关系。实验选取5个不同品种小麦样品,采用标准容重器法测定比容,运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面团分析仪测定面团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小麦比... 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小麦的比容值,分析其与面粉蛋白质含量、面团流变特性及最终制品品质的关系。实验选取5个不同品种小麦样品,采用标准容重器法测定比容,运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面团分析仪测定面团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小麦比容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2,P<0.01),与面团稳定时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比容大的小麦制成的面粉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其面团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韧性,最终产品的气孔均匀度、组织评分较高。研究结果为小麦品质评价和面粉生产过程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比容 面粉品质 蛋白质含量 面团流变特性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玉米中赤霉烯酮含量
6
作者 张艳 王伟 +1 位作者 乔澎波 孟祥绍 《现代食品》 2025年第5期200-202,共3页
本文建立一种测定玉米中赤霉烯酮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测定荧光强度来确定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方法检出限为0.5μg·kg^(-1),定量限1.0μg·kg^(-1);加标回收率在85.6%~9... 本文建立一种测定玉米中赤霉烯酮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测定荧光强度来确定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方法检出限为0.5μg·kg^(-1),定量限1.0μg·kg^(-1);加标回收率在85.6%~95.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以及准确性良好,适用于测定玉米中的赤霉烯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免疫分析 竞争法 赤霉烯酮 玉米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中脂肪酸值测定方法的分析
7
作者 乔澎波 王伟 张艳 《现代食品》 202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对稻谷中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考察了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附录A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和GB/T 29405-2012《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仪器滴定仪法,通过对2种检测方法检测同一稻谷样... 对稻谷中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考察了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附录A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和GB/T 29405-2012《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仪器滴定仪法,通过对2种检测方法检测同一稻谷样品中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均能满足试验要求,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较好,可根据实际检测任务量和人员配置情况,择优选择稻谷脂肪酸值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脂肪酸值 测定方法 自动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收购过程中常见的三种快速水分检测仪的稳定性以及差异性分析
8
作者 杨绍铭 张萮 +2 位作者 张海涛 董亚瑞 毛向阳 《现代食品》 2025年第6期207-209,共3页
在夏季粮食收购过程中,3种常见的水分快速检测仪对小麦水分的检测结果与基准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稳定性也略有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美国铂金埃尔默水分检测仪的稳定性较好,与基准方法检测结果差率控制在0.0%~0.2%,杯式谷... 在夏季粮食收购过程中,3种常见的水分快速检测仪对小麦水分的检测结果与基准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稳定性也略有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美国铂金埃尔默水分检测仪的稳定性较好,与基准方法检测结果差率控制在0.0%~0.2%,杯式谷物粮食水分检测仪快速水分仪的稳定性较差,与基准方法检测结果差率控制在0.4%~0.9%,且3种快速水分检测仪在检测中等水分小麦(水分含量在11.0%~12.8%之间的小麦样品)时表现出的稳定性比高水分小麦(水分含量在13.0%~13.5%之间的小麦样品)和低水分小麦(水分含量在9.5%~10.7%之间的小麦样品)好。试验结果为在收购期间,建议选择美国铂金埃尔默快速水分检测仪对粮食水分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快速水分检测仪 收购期间 稳定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与平板培养在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对比
9
作者 胡建蓉 李诚林 杜长远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与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的可靠性,为食品安全监管及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4年5月—2024年12月2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涵... 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与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的可靠性,为食品安全监管及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4年5月—2024年12月200例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样本,涵盖粪便、呕吐物和食物样本。采用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和PCR快速检测两种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副溶血性弧菌为首要致病微生物,占比39%;夏季食物中毒发生概率最高,占比56.00%;PCR快速检测总检出率达97.00%,显著高于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鉴定的83.00%(P<0.05)。结论:PCR快速检测优势明显,但选择性平板培养在微生物鉴定等方面仍有作用,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佳。该研究结果对食品安全监管和食物中毒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污染 食物中毒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三合一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样品稀释液优化
10
作者 陈家伟 谈婷 +2 位作者 丁丽 王星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5年第2期114-119,131,共7页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曲霉毒素B_(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三合一(以下简称ADZ)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适配的样品稀释液进行优化实验。兼顾标准品检测性能,结合真实样本,对ADZ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样品稀释液pH、离子浓度、表...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曲霉毒素B_(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三合一(以下简称ADZ)时间分辨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适配的样品稀释液进行优化实验。兼顾标准品检测性能,结合真实样本,对ADZ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样品稀释液pH、离子浓度、表面活性剂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验证。不仅提高了样本检测的均一性与准确度AFB_(1)(浓度CV:4%~10%,准确度:96%~110%),DON(浓度CV:2%~11%,准确度:92%~110%),ZEN(浓度CV:3%~12%,准确度:97%~109%),也解决了部分饲料厂商DDGS样本检测时的乳胶残留问题,还消除了一些样本的假阳性问题(例如麦胚)。该研究极大提高了ADZ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样本兼容性,为各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粮油饲料厂商提供了更加可靠、更加高效的快检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多合一 快速定量检测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 样品稀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干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王菲 《现代食品》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在入仓之前需通过烘干方式降低水分含量,确保其储存安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烘干过程会对玉米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在收购、运输和储藏环节。本文分析了烘干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探讨如何改进...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在入仓之前需通过烘干方式降低水分含量,确保其储存安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烘干过程会对玉米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在收购、运输和储藏环节。本文分析了烘干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探讨如何改进烘干技术和储存管理,以提高烘干玉米的储存安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技术 玉米品质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BT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性能优化研究
12
作者 杨微 朱贞映 +5 位作者 陈冉 刘丽英 常贵聪 谈婷 丁丽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化不断推进,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其需求,开展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从蛋白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介绍了转基因BT免疫层析试纸条...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化不断推进,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其需求,开展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从蛋白水平的快速检测技术介绍了转基因BT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对爬速、样品垫材质及处理液配方进行优化对比,大大地提高了爬速、灵敏度等性能,能够满足市场对转基因产品监管的需求,从而推动快检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BT 免疫层析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通风技术与粮食储藏生态系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艳 王伟 潘凤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0期28-30,共3页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资,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相关问题,但其中粮食的储藏问题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为了保证粮食储藏的品质,减少粮食储藏的缺失,相关人员提出了粮食储藏生态系统概念,当前通风技...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资,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相关问题,但其中粮食的储藏问题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为了保证粮食储藏的品质,减少粮食储藏的缺失,相关人员提出了粮食储藏生态系统概念,当前通风技术已经成为储藏粮食的重要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对粮食通风技术与粮食储藏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通风技术 粮食储藏 生态系统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旭 王增慧 刘晓锋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6期39-41,共3页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环境以及化工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气相色谱技术优势,对粮油食品中农药残留、微生物以及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保...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环境以及化工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气相色谱技术优势,对粮油食品中农药残留、微生物以及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保障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本文主要对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食品 检测 气相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伟 褚毅宏 +2 位作者 张艳 肖雪芹 陈斌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4期10-12,共3页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观念落后、全过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质检体系建设滞后、现行标准不适应、粮食质量管理方式方法比较落后等问题,不利于粮食安全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观念落后、全过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质检体系建设滞后、现行标准不适应、粮食质量管理方式方法比较落后等问题,不利于粮食安全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实施全过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健全组织保障、加快标准制修订、创新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质量管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中二甲戊灵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紫云 黄熙荣 +5 位作者 黄伟 黄文杰 刘珊珊 孙秀兰 丁丽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3年第4期158-164,共7页
粮食中二甲戊灵残留分析方法多为大型仪器检测,检测结果准确,但存在操作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技术来检测粮食中二甲戊灵检测方法。通过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为载体,利用二甲戊灵抗原... 粮食中二甲戊灵残留分析方法多为大型仪器检测,检测结果准确,但存在操作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技术来检测粮食中二甲戊灵检测方法。通过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为载体,利用二甲戊灵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进行检测的快速定量检测卡,并摸索出二甲戊灵快速定量检测卡的最佳标记工艺为羊抗鼠抗体-145~198 nm微球-二甲戊灵抗体组合标记方案,最佳划膜液为PBS与CBS体系划膜液,最佳样品垫为GL0194与JL80,最佳样品稀释液体系为BBS体系。并对检测卡进行性能检测,得出其最低检出限为7.516μg/kg,最低定量限为19.873μg/kg,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粮食中二甲戊灵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微球 二甲戊灵 快速检测 特异性反应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张艳 +2 位作者 杨壮 李庆臻 张萮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6期1-3,共3页
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综述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旨在实现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 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综述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旨在实现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呕吐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振芳 王平东 +6 位作者 邓庆 叶金 孙秀兰 纪剑 谈婷 赵皖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采用稀有元素“铕”作为示踪物,开发出一种用于检测粮食谷物中的呕吐毒素含量的高灵敏度呕吐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交联剂碳二亚胺(EDC)用量25 μL/mL、抗体量10 μg/mL标记脱氧雪腐镰刀菌...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采用稀有元素“铕”作为示踪物,开发出一种用于检测粮食谷物中的呕吐毒素含量的高灵敏度呕吐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交联剂碳二亚胺(EDC)用量25 μL/mL、抗体量10 μg/mL标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单抗并用硼酸-硼砂缓冲液(12 mmol/L,pH 7.27)体系作为喷膜稀释液喷于结合垫上。Tris-HCl (10 mmol/L,pH 7.0)作为T线划膜液体系,羊抗鸡二抗以及呕吐毒素抗原均匀地划于硝酸纤维素膜(NC)上质控线和检测线的位置,C线划膜浓度0.2 mg/mL, T2线划膜浓度0.05 mg/mL, T1线划膜浓度0.15 mg/mL。依次将样品垫、结合垫、NC膜和吸水纸组装切割装入检测卡中。测试结果表明定量值250 μg/kg的抑制率为39.54%。并进一步使用检测卡检测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江苏质检中心以及南京微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8个质控样本,样本类型覆盖玉米、小麦以及小麦制品。与液相色谱法检测出的结果相符,准确度的平均值高达102.41%。该检测方法适合用于现场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时间分辨荧光微球 快速定量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功能食品原料提取物毒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19
作者 陈力 陈湛 范青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目的 研究3种功能食品原料(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醇/醇水提取物毒性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毒性进行考察。结果 小... 目的 研究3种功能食品原料(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醇/醇水提取物毒性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利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毒性进行考察。结果 小鼠对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都大于20 g/(kg·bw);3种提取物在遗传毒性实验均呈阴性反应;给予大鼠5.0 g/(kg·bw)红景天、五味子、蜂花粉提取物(分别相当于成人日推荐量250倍、250倍、500倍)连续灌胃30d,大鼠生长正常,无中毒症状、异常症状和死亡,各试食组动物体重、进食量、饲料利用率、血常规指标、常见血液生化指标、脏器重量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毒性反应。结论 红景天、五味子、蜂花粉提取物属无毒物质,无遗传毒性和长期毒性。本研究为以红景天、五味子和蜂花粉提取物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五味子 蜂花粉 醇提取物 毒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收获玉米不同霉斑颜色生霉粒与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优势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立波 赵东霞 +7 位作者 顾雨熹 陈帅 唐芳 刘洋 郭亮 谭林 曲圣极 陈晋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6-34,共9页
目的探究新收获玉米不同霉斑颜色生霉粒与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优势菌。方法收集了辽宁不同地区的新收获玉米样本,采用微生物学培养、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确定不同霉斑颜色籽粒的带菌情况,并探讨霉斑颜色与3种真菌污染情况... 目的探究新收获玉米不同霉斑颜色生霉粒与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优势菌。方法收集了辽宁不同地区的新收获玉米样本,采用微生物学培养、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确定不同霉斑颜色籽粒的带菌情况,并探讨霉斑颜色与3种真菌污染情况、特定真菌种群之间的关系。结果霉斑颜色与特定的真菌种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红色、白色、黑色霉斑和脐深可能表明木霉属、镰孢菌属的存在,绿色霉斑可能表明木霉属、蓝状菌属的存在。此外,真菌毒素检测结果表明红色、白色、黑色霉斑和脐深可能表明样品中存在玉米赤酶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感染风险,绿色霉斑可能表明存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感染风险。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感官检验辅助图谱可作为快速筛选工具,初步评估玉米籽粒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但因为霉斑颜色可能涉及多种真菌情况较为复杂,还需不断优化完善为玉米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霉斑颜色 真菌毒素 优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