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气冷堆厂房隔震系统楼层反应谱试验研究
1
作者 周中一 任志飞 +3 位作者 万成霖 左浩朋 徐智凌 王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振动台试验。首先根据美国NRCReg.指南1.6改进型反应谱时程拟合得到3地震动,然后将其按照单向(X向)、双向(X+Y向)、三向(X+Y+Z向)分别加载到结构上,最后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各工况下楼层的响应,进而获得各工况下重要楼层的反应谱。结果表明:对于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存在2个主要峰值点,分别位于1阶频率和2阶频率附近,且对于1阶频率具有滞后性,对于2阶频率具有超前性;不同方向的地震动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在1阶频率附近,这种耦合作用会降低上部结构楼层响应谱的峰值;在2阶频率附近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的耦合作用会使该频率处的响应急剧放大,这种效果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厂房 隔震设计 地震动 楼层反应谱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群立面风驱雨捕集特性
2
作者 刘向伟 吴柄璇 +2 位作者 郭兴国 罗娜 杜立志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35,共7页
风驱雨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最重要的湿源,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均有重要影响。很多学者对建筑立面风驱雨展开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独栋建筑。实际上,中国建筑多以建筑群落的形式存在,建... 风驱雨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最重要的湿源,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均有重要影响。很多学者对建筑立面风驱雨展开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独栋建筑。实际上,中国建筑多以建筑群落的形式存在,建筑自身对风场有干扰,建筑群内各建筑立面的风向和风速均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入侵到建筑立面的风驱雨。为了揭示建筑群内各建筑立面的风驱雨捕集特性,基于风相和雨相质量和动量守恒原理,采用欧拉多相流方法建立并验证建筑风驱雨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建筑群立面的风驱雨捕集特性进行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由结果可知:建筑群立面风驱雨捕集比与独栋建筑立面风驱雨捕集比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中最大差异高达26.3%,最小差异亦可达5.2%。另外,由于受风阻效应的影响,建筑群内各建筑立面的捕集比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驱雨 欧拉多相流 捕集比 风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3
作者 张逸超 朱文博 +5 位作者 方登 房延凤 侯翀驰 陈昕 张曰果 虞凯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9-232,共14页
在工程技术的持续演进中,再生混凝土以其绿色建筑材料的身份,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建筑业向绿色化迈进。鉴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天然混凝土有所不足,深化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对提升结构抗冲击、抗震性能具有科... 在工程技术的持续演进中,再生混凝土以其绿色建筑材料的身份,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建筑业向绿色化迈进。鉴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天然混凝土有所不足,深化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对提升结构抗冲击、抗震性能具有科学研究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加入纤维增强和改性处理等情况下再生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动态力学性能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单轴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方案评价模型研究
4
作者 李金 仇璐 +6 位作者 刘锐 李军 李瀚屹 颜兵 何江 梁贤金 易彪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以杭州市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计的两种方案比选为例,全面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特点,从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3个目标层上综合考虑,建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层、属性层的评价因素,通... 以杭州市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计的两种方案比选为例,全面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特点,从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3个目标层上综合考虑,建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目标层、属性层的评价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获得模糊判断矩阵,计算目标层、属性层、方案层的权重,实现定量评价两种系统方案的目标。模型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氧化沟的设计方案A1比采用UNITANK的设计方案A2更好,并通过已建工程应用案例验证了方案A1确实优于方案A2。对于其他类似定性且难以定量的方案比选,均可以借鉴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目标层和属性层考虑的因素越多,计算结果越准确,但计算难度也越大。该研究所采用的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方法,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废水处理 方案比选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建筑室内声环境影响因素及声学规划设计
5
作者 陈頔 嵇严 王凡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219-224,共6页
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体型、结构、材料、户内套型、服务设备等都有很大的变化,居住功能也扩展到居家办公、会客、娱乐等,人们在居室内的时间明显增加。住宅建筑室内声环境对居住者的舒适度、健康、私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旨... 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体型、结构、材料、户内套型、服务设备等都有很大的变化,居住功能也扩展到居家办公、会客、娱乐等,人们在居室内的时间明显增加。住宅建筑室内声环境对居住者的舒适度、健康、私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旨在探讨住宅建筑室内声环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声学规划和设计策略。介绍了住宅建筑室内声环境有关规范要求,列举了一般常见的住宅室内声环境影响因素及相关案例,提出一些优化住宅声环境的设计要点。结果表明:住宅建筑室内声环境多受交通和建筑设备影响,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选用合适的建筑隔声构造以及控制噪声振动源等,可以提升住宅建筑的室内声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 室内声环境 影响因素 声学规划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态风作用下超高层建筑风压特性现场实测与风洞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枢果 彭晓辉 +2 位作者 王磊 汤怀强 温四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43,共9页
在完成武汉国际证券大厦表面风压风洞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该超高层建筑在内陆良态风作用下表面风压与顶部风速的现场实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平均风压系数、均方根风压系数、风压谱、相干函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无量纲化实测风速谱和... 在完成武汉国际证券大厦表面风压风洞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该超高层建筑在内陆良态风作用下表面风压与顶部风速的现场实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平均风压系数、均方根风压系数、风压谱、相干函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无量纲化实测风速谱和Karman风速谱比较一致;平均风压系数风洞试验结果和实测结果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尤其是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风洞试验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而均方根风压系数实测结果比风洞试验结果明显偏大;风洞试验风速谱较实测风速谱的能量分布偏向于高频段,风洞试验风压谱较实测风压谱能量分布范围更宽、且高频段能量占优;风洞试验各测点相干性整体上大于相应实测测点的相干性,且在高频段差异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现场实测 风洞试验 风压特性 良态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人体呼吸代谢暴露对学生阅读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徐燊 朱宇航 王明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高校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室内空气质量与学生健康及学习效率密切相关,而针对代谢污染暴露引起的健康影响量化研究还有待深化。本文以CO_(2)作为室内空气质量的表征参数,利用实验舱进行室内环境调控,通过主观舒适度评价、... 高校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室内空气质量与学生健康及学习效率密切相关,而针对代谢污染暴露引起的健康影响量化研究还有待深化。本文以CO_(2)作为室内空气质量的表征参数,利用实验舱进行室内环境调控,通过主观舒适度评价、学习任务测试等方法,探讨不同工况(CO_(2)浓度分别为600 ppm、1000 ppm、1500 ppm、2000 ppm、2500 ppm、3000 ppm和4000 ppm)下人体代谢污染物对室内人员生理感知指标及各类型学习任务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随着室内CO_(2)浓度升高,受试学生的热舒适度下降22.2%,其中人体的热感觉和病态建筑综合征(SBS)中各项生理反馈在室内CO_(2)浓度超过1500 ppm时发生显著变化;第二,CO_(2)浓度升高对校对任务速度的减缓影响更显著,而对文本阅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上;第三,在高浓度工况下(4000 ppm)受试学生的综合阅读效率相比低浓度(1000 ppm)下降14.1%,而低于1500 ppm时维持更低的CO_(2)浓度对阅读效率的提高不会有明显收益。实验结果为教室空气质量调控和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室 代谢污染暴露 室内CO_(2)浓度 阅读效率 热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热工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隋学敏 龚书宽 +1 位作者 徐彪 黄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6,共10页
针对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墙体保温的需求,设计了7种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砌块传热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对比相同孔洞率条件下不同孔型分布方案对自保温砌块热阻的影响;根据影响规律对砌块热工性能进行优化研究... 针对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墙体保温的需求,设计了7种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砌块传热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对比相同孔洞率条件下不同孔型分布方案对自保温砌块热阻的影响;根据影响规律对砌块热工性能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了交错排列三排孔、采用填充保温材料的孔洞隔断砌块边壁热流、孔洞外厚内窄的砌块优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孔洞排数的增加使得砌块导热热阻增大,孔洞列数的增加使得砌块导热热阻降低;交错排列的孔洞可以较好地提高砌块的导热热阻;外侧孔洞与内侧孔洞的厚度比例宜选择1.6~2.0;优化后自保温砌块的导热热阻达到2.37 m^(2)·K·W^(-1),当量导热系数为0.118 W·m^(-1)·K^(-1),抗压强度为8.7 MPa,满足自保温砌块用于外墙自承重墙体的设计要求;采用该砌块砌筑的自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为0.428 W·m^(-2)·K^(-1),满足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75%的设计标准,比采用相同材料和墙体厚度的外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降低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保温砌块 热工性能 数值模拟 孔型优化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轨结构设计采用铁路规范与建筑规范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邱剑 叶志雄 +1 位作者 温四清 谢先义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81,93,共5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贵阳北站的承轨层为对象,分别根据概率极限法和容许应力法,从典型软件计算结果比较、预应力梁的预应力度控制、预应力梁裂缝控制等方面,对两种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桥建合一站房中承轨层结构的合理设计方法进... 研究目的:本文以贵阳北站的承轨层为对象,分别根据概率极限法和容许应力法,从典型软件计算结果比较、预应力梁的预应力度控制、预应力梁裂缝控制等方面,对两种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桥建合一站房中承轨层结构的合理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论:(1)两种设计规范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对预应力承轨梁按两种规范进行预应力度的适度控制,就能实现框架承轨结构的合理设计;(2)框架承轨梁裂缝控制应按桥梁规范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建合一 承轨梁 概率极限法 容许应力法 预应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建筑内数据机房噪声控制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頔 饶紫云 王凡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47,共6页
数据机房内安装有大量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等IT设备和保证温、湿度的空调设备,它们产生的噪声不容忽视,特别是当机房位于楼层中时,会对周围区域产生影响。针对某商业银行总行办公楼三楼数据机房产生的噪声问题进行改造,设计精密空调的减... 数据机房内安装有大量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等IT设备和保证温、湿度的空调设备,它们产生的噪声不容忽视,特别是当机房位于楼层中时,会对周围区域产生影响。针对某商业银行总行办公楼三楼数据机房产生的噪声问题进行改造,设计精密空调的减振台架和机房的隔、吸声方案。对比改造前、后的测试数据,改造后设计区域背景噪声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原有的噪声问题得到解决。该项目结果表明:精密空调设备要做特殊减振措施;空调机房不宜使用轻质隔墙;机房与办公区域位置应合理布置。研究为办公楼层中的数据机房减振降噪提供了一种适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数据机房 机房精密空调 减振台架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回归设计的本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晓明 《南方建筑》 2016年第3期37-41,共5页
国内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建筑过分强调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技术,盲目追求绿色建筑的指标,反而忽视了与建筑的整合,缺乏建筑学的价值。文章通过几个项目实践,探索如何在绿色建筑作品中体现技术科学... 国内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建筑过分强调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技术,盲目追求绿色建筑的指标,反而忽视了与建筑的整合,缺乏建筑学的价值。文章通过几个项目实践,探索如何在绿色建筑作品中体现技术科学和设计文化的整合,让绿色建筑能回归到建筑设计的本源,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设计本源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机房顶部楼板与管道振动分析及控制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頔 韩梦涛 +2 位作者 王凡 嵇严 胡小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65,共8页
制冷机房内通常设置有多台制冷主机和循环水泵,当机房位于噪声敏感房间正下方时,对上方区域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不容忽视。针对某办公建筑内制冷机房上方楼板产生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开展分析研究,首先对振源进行诊断,然后进行改造,设计... 制冷机房内通常设置有多台制冷主机和循环水泵,当机房位于噪声敏感房间正下方时,对上方区域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不容忽视。针对某办公建筑内制冷机房上方楼板产生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开展分析研究,首先对振源进行诊断,然后进行改造,设计管道隔振支座,最后对比改造前、后的测试数据。改造后办公室内背景噪声和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达到国家规范标准,隔振支座隔振效率良好,使原有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得到解决。该项目结果表明:当制冷机房上方为噪声敏感房间时,管道吊架不宜与楼板直接连接,应该将吊架通过隔振系统连接在梁、柱上或设置管道落地隔振支座;为保证立柱的稳定性,应将所有立柱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可为制冷机房内管道的隔振降噪提供一种效果良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制冷机房 楼板 管道 隔振支座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旋 《花卉》 2019年第8期149-149,共1页
如今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海绵城市成为推动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类型。本文就将围绕海绵城市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完善景观设计,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 绿色环保 海绵城市 住宅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某大厦塔楼及裙房抗震设计研究
14
作者 茹文恺 张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4,共7页
兰州某大厦主楼为框架-双核心筒结构,裙房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平面为长方形,通过加强其山墙面框架梁截面保证其抗扭刚度。裙房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为特别不规则的多层结构。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动力弹... 兰州某大厦主楼为框架-双核心筒结构,裙房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平面为长方形,通过加强其山墙面框架梁截面保证其抗扭刚度。裙房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为特别不规则的多层结构。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动力弹性时程分析以及静力弹塑性分析,对中庭处跃层柱进行抗震性能设计和中部楼板应力分析。采取了各种加强措施,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近海单桩风机疲劳损伤分析
15
作者 孔凡 穆拉提江•麦麦提 +2 位作者 孙香红 夏红兵 王恒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研究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在风浪联合作用下对海上单桩风机疲劳损伤的控制效果,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5 MW基准单桩海上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风浪联合作用下单桩风机-PTMD系统的运动方程。考虑Kaima... 为研究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在风浪联合作用下对海上单桩风机疲劳损伤的控制效果,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5 MW基准单桩海上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风浪联合作用下单桩风机-PTMD系统的运动方程。考虑Kaimal湍流谱模型和Jonswap波高谱,分别得到随机风速时程和波浪荷载时程,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及雨流计数法,分析了单桩风机-PTMD系统的疲劳损伤。结果表明:最优碰撞参数以及调谐频率下的PTMD能够显著减轻风浪联合荷载作用下风机的疲劳损伤,PTMD质量块无需过大行程即可满足风机实际使用要求;即使在失谐情况下,PTMD仍具有较好的减轻风机疲劳损伤的作用;提出的PTMD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在海上风电场中广泛应用,提升海上单桩风机塔身的安全性和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单桩风机 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 风浪联合作用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超薄UHPC轻型组合桥面短钢筋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邵旭东 张瀚文 +2 位作者 李嘉 曹君辉 甘屹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解决钢-超薄UHPC轻型组合桥面板由于UHPC层过薄而难以采用常规剪力连接件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剪力连接件-短钢筋连接件。通过静力推出试验以及疲劳推出试验对短钢筋连接件的抗剪性能进行初步研究。静力推出试验结果表明:①该试验存在... 为解决钢-超薄UHPC轻型组合桥面板由于UHPC层过薄而难以采用常规剪力连接件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剪力连接件-短钢筋连接件。通过静力推出试验以及疲劳推出试验对短钢筋连接件的抗剪性能进行初步研究。静力推出试验结果表明:①该试验存在焊缝剪断和UHPC局部破坏(短钢筋拔出)两种破坏模式;②短钢筋连接件承载力随着焊缝长度增加而提高;③短钢筋连接件抗剪承载力高于栓钉,略低于钢筋网焊接件。疲劳推出试验结果表明:80MPa剪应力幅下,3个试件疲劳寿命分别为194.2、271.0、195.8万次,去掉最大值,剩余两者平均疲劳寿命为195万次,略低于规范相应的200万次。通过Miner-Palmgren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不同应力幅下的疲劳次数转化,可得200万次疲劳下的剪应力幅为79.6MPa。仿真结果表明:在纵横向间距200mm×200mm布置方式下,两类疲劳细节(连接件位置与钢顶板位置)均能够满足抗剪疲劳设计要求。文章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实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 推出试验 剪力连接件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残余位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军文 李海洋 +1 位作者 闫聚考 石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30-134,共5页
为更深入了解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顶残余位移与最大位移关系,提出精度更高的残余位移估算方法。首先利用OpenSees地震仿真软件中的纤维梁柱单元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动力计算模型,通过与已有钢筋混凝土桥墩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 为更深入了解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顶残余位移与最大位移关系,提出精度更高的残余位移估算方法。首先利用OpenSees地震仿真软件中的纤维梁柱单元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动力计算模型,通过与已有钢筋混凝土桥墩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其次通过研究桥墩轴压比、长细比、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纵筋强度硬化系数、纵筋与混凝土强度比等参数对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顶残余位移延性指标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残余位移影响系数随以上参数变化的预测公式,并通过已有振动台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日本规范相比,推荐公式对残余位移的估算值与试验值更接近,可用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时初步估算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残余位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地震 残余位移 数值模拟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索杆张力结构的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南 杨逢春 赵文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研究索杆张力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利用可靠度分析中的响应面法,对索穹顶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与ANSYS中蒙特卡罗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具有足够高的精度;张力结构拉索松弛失效可靠指标不符合规... 研究索杆张力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利用可靠度分析中的响应面法,对索穹顶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与ANSYS中蒙特卡罗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具有足够高的精度;张力结构拉索松弛失效可靠指标不符合规范GB 50068—2001要求,是控制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索杆张力结构 可靠度分析 响应面法 可靠指标 拉索松弛 结构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剪共同作用下不锈钢薄腹梁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焕鑫 陈晓婉 +1 位作者 向虎 杜新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4,共9页
为研究不锈钢薄腹梁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进行了6根焊接工字形截面不锈钢梁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梁试件的破坏形态为结合了腹板剪切屈曲和受压区板件局部鼓曲的弯剪联合屈曲。建立精细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模... 为研究不锈钢薄腹梁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进行了6根焊接工字形截面不锈钢梁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梁试件的破坏形态为结合了腹板剪切屈曲和受压区板件局部鼓曲的弯剪联合屈曲。建立精细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模拟,同时考虑了不锈钢材料、几何双非线性,局部几何初始缺陷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基于得出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我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中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梁弯剪相关计算方法进行评估。分析表明:当梁的极限承载力受剪切控制时,腹板正则化宽厚比较大时的规范计算承载力偏于保守,而正则化宽厚比较小时的计算承载力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接近;当梁的极限承载力由弯剪共同作用控制时,规范中公式的承载力计算值偏于安全。总体而言,GB 50017—2017的计算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计算不锈钢焊接截面梁在弯剪共同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剪联合屈曲 不锈钢薄腹梁 承载力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叠合梁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晓燕 胡松 +4 位作者 杜新喜 袁焕鑫 温四清 余敏 黄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3,共8页
在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首先设计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可以在工厂预制大部分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满足装配式施工要求。通过装配式施工制作5个梁柱节点试件,包括3个... 在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首先设计一种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可以在工厂预制大部分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满足装配式施工要求。通过装配式施工制作5个梁柱节点试件,包括3个中间节点和2个端节点试件。对该5个节点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其中1个中间节点试件进行单调加载,考察节点的静力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其余4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根据试验得出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及滞回曲线、延性系数、耗能能力和强度刚度退化规律等。结果表明:试件破坏位置均在叠合梁上,符合强柱弱梁及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叠合梁截面尺寸为200 mm×350 mm的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延性系数介于3.77与6.60之间,平均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222,节点的抗震耗能能力较好;叠合梁截面尺寸为250 mm×450 mm的试件由于叠合梁中部箍筋没有加密,叠合梁发生了剪压破坏,节点耗能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可以通过加大箍筋加密区的长度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试件强度退化系数一般均大于0.9,表明强度和刚度退化比较稳定;所有节点试件的倒"T"形连接件钢板均没有屈服,其抗弯和抗剪承载力为钢筋混凝土梁1.3倍的设计,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装配式 叠合梁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