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定国 慈云祥 +2 位作者 刘丽慧 冯华君 马建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8-51,共4页
采用一种新颖简单的方式处理负极片,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匀、孔隙丰富的聚合物膜。以此聚合物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组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并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性能测试显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越,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聚合物... 采用一种新颖简单的方式处理负极片,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匀、孔隙丰富的聚合物膜。以此聚合物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组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并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性能测试显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越,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膜 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正极材料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剑 李林香 +1 位作者 其鲁 安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8-61,共4页
采用尖晶石LiMn2O4材料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如极耳、极片、电解质溶液等。又采用新型正极材料LiMnxNiyCozO2开发出性能更优越的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可10C连续放电和8C快... 采用尖晶石LiMn2O4材料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如极耳、极片、电解质溶液等。又采用新型正极材料LiMnxNiyCozO2开发出性能更优越的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可10C连续放电和8C快速充电,并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和搁置性能。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为研制混合电动车(HEV)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高功率 18650型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硅碳复合薄膜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英文)
3
作者 赵中琴 吴中友 +2 位作者 杨武保 刘鑫 江卫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9-43,共5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SixCy层和C层相间的硅碳复合薄膜材料。XRD测试和Raman光谱测试表明,该硅碳复合薄膜材料具有纳米微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SixCy/C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较低的充放电平台(0·5V以下),对应的首次放电容量...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SixCy层和C层相间的硅碳复合薄膜材料。XRD测试和Raman光谱测试表明,该硅碳复合薄膜材料具有纳米微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SixCy/C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较低的充放电平台(0·5V以下),对应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200mAh/g以上,经过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于85%。SixCy/C复合薄膜材料性能的改善,主要原因可能源于活性材料Si中的缓冲骨架以及碳的共同作用,它们的存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也有效缓冲了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组分Si所导致的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Cy/C复合薄膜材料 气相沉积 负极材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的择优取向与LiCoO_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比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永翀 徐兴军 +4 位作者 崔宏芝 代克化 宋兆爽 江卫军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8-195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平面反射和透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表明,目前商品LiCoO2样品XRD图谱的(104)和(003)衍射峰强度比(I(10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平面反射和透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表明,目前商品LiCoO2样品XRD图谱的(104)和(003)衍射峰强度比(I(104)/I(003))主要反映了LiCoO2晶体c轴方向的择优取向,而不是Li、Co原子的占位有序程度.I(104)/I(003)比值越小,晶体择优取向度越高.晶体无择优取向LiCoO2粉末材料的衍射峰强度比I(104)/I(003)应为95%左右.因此,不能用I(104)/I(003)的比值大小作为实际LiCoO2材料晶体内Li、Co原子排列是否有序的主要证据.澄清了长期有争议的关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COO2 择优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用铝塑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郝德利 其鲁 +1 位作者 王印萍 安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2-66,共5页
研制成功了电动自行车用5·5Ah圆柱型铝塑膜锰酸锂电池,它具有良好的倍率、循环、高低温特性。单体电池通过了GB/T18287—2000的安全试验,所有试验中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将单体电池放电到3·0V,然后搁置3个月,电池出现“气胀”... 研制成功了电动自行车用5·5Ah圆柱型铝塑膜锰酸锂电池,它具有良好的倍率、循环、高低温特性。单体电池通过了GB/T18287—2000的安全试验,所有试验中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将单体电池放电到3·0V,然后搁置3个月,电池出现“气胀”,经过循环,“气胀”消失,电池性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10·8V/5Ah电池组1C,100%DOD循环500次,容量保持在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铝塑膜 电动自行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安平 其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7,共7页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具有容量大、寿命长、无环境污染、使用安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器中。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必将对未来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具有容量大、寿命长、无环境污染、使用安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器中。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必将对未来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也不断得到提高,容量更大、质量更轻、体积更小、厚度更薄、价格更低的锂离子电池将不断地被推向市场。作者分别对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当前应用及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及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应用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锰酸锂颗粒的物理特性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卫 同格拉格 +1 位作者 牟其勇 谢燕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8-11,共4页
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合成了球形二氧化锰和无规则形状的二氧化锰,以此为原料,合成了球形锰酸锂和无规则形状的锰酸锂,比较了球形锰酸锂与无规则形状锰酸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球形锰酸锂粒度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 采用液相氧化还原法合成了球形二氧化锰和无规则形状的二氧化锰,以此为原料,合成了球形锰酸锂和无规则形状的锰酸锂,比较了球形锰酸锂与无规则形状锰酸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球形锰酸锂粒度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小,充放电循环特性在常温下十分稳定,在高温下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球形锰酸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烃溶剂热法合成单分散硒化锌准纳米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渊 冯华君 +1 位作者 其鲁 张敬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7-1181,共5页
硒化锌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宽的带隙(2.58 eV)、宽的透射范围(0.5~22μm)、高的发光效率、对红外光的低的吸收系数和优良的透过性,因此成为研制蓝色发光二极管、蓝色激光器、多色荧光粉、红外透镜、非硅晶类太阳能电池等光电... 硒化锌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宽的带隙(2.58 eV)、宽的透射范围(0.5~22μm)、高的发光效率、对红外光的低的吸收系数和优良的透过性,因此成为研制蓝色发光二极管、蓝色激光器、多色荧光粉、红外透镜、非硅晶类太阳能电池等光电材料的首选材料。元素直接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反胶束法、微乳液法、溶剂热法、微波辅助法、超声辅助法、模版法、放射辅助法、共沉淀法、有机金属前驱体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剂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溶剂热 金属硒化物 单分散纳米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甲氧基噻吩对二巯基噻二唑的电化学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敬华 其鲁 +2 位作者 舒东 杨立红 张晓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8-21,共4页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甲氧基噻吩 膜电极 2 5-二巯基-1 3 4-噻二唑 电化学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弱氧化产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小嫚 张敬华 +2 位作者 秦春梅 侯伟 其鲁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43-45,52,共4页
利用石油醚、氯仿对褐煤进行分级萃取,将萃余煤进行碱性弱氧化。GC/MS对褐煤和氧化产物的萃取液进行成份分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份的相对含量。实验表明:原煤石油醚萃取液中鉴定了46种组分,主要以烃类(80.2%)和酯类... 利用石油醚、氯仿对褐煤进行分级萃取,将萃余煤进行碱性弱氧化。GC/MS对褐煤和氧化产物的萃取液进行成份分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份的相对含量。实验表明:原煤石油醚萃取液中鉴定了46种组分,主要以烃类(80.2%)和酯类(14.3%)为主;萃余氧化煤的石油醚萃取液中鉴定了44种为氧化产物,与原煤组分相比,其中烃类(43.3%)相对含量减少,酯类(18.9%),醇类(15%),芳香烃(6.5%),酚类(6.1%),烯烃(4.6%),酸类(2.2%)相对含量增加。这表明在该氧化条件下可以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其它有机化学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氧化 萃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酸锂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回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安洪力 吴宁宁 +1 位作者 范茂松 李其其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83-86,共4页
介绍了锰酸锂废旧锂离子电池经放电处理后,再对其进行拆解→活性物质剥离→酸溶→沉淀回收Mn、Li等工艺处理,有效地回收了其中的锰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用2mol·L-1的HNO3+1mol·L-1的H2O2体系,在固液比为65g·L-1的情况下... 介绍了锰酸锂废旧锂离子电池经放电处理后,再对其进行拆解→活性物质剥离→酸溶→沉淀回收Mn、Li等工艺处理,有效地回收了其中的锰和锂。实验结果表明:用2mol·L-1的HNO3+1mol·L-1的H2O2体系,在固液比为65g·L-1的情况下对经过600℃处理的锰酸锂进行酸溶效果最佳,LiMn2O4的溶解率为100%,锰的回收率达98%,所得Li2CO3沉淀纯度可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2O4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酸锂动力电池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宁宁 雷向利 +2 位作者 徐华 徐金龙 杨永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7-71,共5页
从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压范围3方面研究了适合于锰酸锂动力电池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成本低廉的天然石墨非常适合作为锰酸锂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使用改良电解质溶液后电池的循环寿命可延长200次,锰酸锂电池在3·0~4·2V之... 从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压范围3方面研究了适合于锰酸锂动力电池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成本低廉的天然石墨非常适合作为锰酸锂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使用改良电解质溶液后电池的循环寿命可延长200次,锰酸锂电池在3·0~4·2V之间稳定性最好,使用寿命最长,体系确定后的锰酸锂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循环寿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动力电池 体系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涂膜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安富强 雷向利 +2 位作者 徐金龙 李其其格 吴宁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55-657,共3页
采用一种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即对负极极片进行涂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负极极片涂膜能显著地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常温循环寿命提高了38.1%,高温循环寿命提高了66.7%),同时也改善了电池的搁置性能,常温搁置时电池容量的保持率提高... 采用一种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即对负极极片进行涂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负极极片涂膜能显著地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常温循环寿命提高了38.1%,高温循环寿命提高了66.7%),同时也改善了电池的搁置性能,常温搁置时电池容量的保持率提高3.6%,高温搁置时则降低了电池内阻的变化(由33.3%下降到6.5%);负极涂膜工艺对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有微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 涂膜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酸锂正极锂离子二次电池纯电动汽车的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永志 其鲁 +3 位作者 吴明 菅刚 安平 娄述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7-82,共6页
以100Ah的锰酸锂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组和30kW交流电机组成了动力系统,研制了MGL6486EV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电压为304V,能量为37kWh,电池组采用了智能管理系统(BMS)和均衡系统。电动机采用全数字适量控制,并具有刹车能量回收和防溜... 以100Ah的锰酸锂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组和30kW交流电机组成了动力系统,研制了MGL6486EV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电压为304V,能量为37kWh,电池组采用了智能管理系统(BMS)和均衡系统。电动机采用全数字适量控制,并具有刹车能量回收和防溜车功能。在充电时智能充电机始终与BMS保持通信联系,以保证电池组安全快速充电。车辆最高车速可达117km/h,0~50km/h加速时间为6·80s,50~80km/h加速时间为7·34s,爬坡度超过20%,续驶里程为204km,百公里耗电仅为19kWh。到目前为止该车辆已运行5万多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池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x)Co_(0.2)Ni_(0.8)O_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江卫军 陈永翀 +1 位作者 郭营军 阿拉木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2-27,共6页
采用共同沉淀和溶液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xCo0·2Ni0·8O2(0≤x≤0·10)。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等方法对生成物进行... 采用共同沉淀和溶液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xCo0·2Ni0·8O2(0≤x≤0·10)。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化学等方法对生成物进行了元素组成、形貌、物相与结构、充放电循环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生成物为球形颗粒,粒径大小均匀,其结构为α-NaFeO2型的层状结构,生成物中无杂质相,生成物的首次充放电效率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在2·00mA/cm2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83mAh/g,50次循环的保持率为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Li1+xCo0.2Ni0.8O2 溶液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锰酸锂动力电池性能及应用(英文)
16
作者 徐华 吴宁宁 +1 位作者 晨晖 雷向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2-57,共6页
100Ah动力电池采用尖晶石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400Ah电池组应用于纯电动车,实验表明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尖晶石锰酸锂 纯电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田PLUS混合电动车测试与分析
17
作者 刘正耀 孙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5-477,共3页
针对丰田PLUS混合电动车整车实际道路运行情况,做了试验并进行一些分析,认为丰田PLUS混合电动车采用油电混合技术,把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组、电动机及驱动控制等新技术与发动机完美结合,形成其独特的丰田混合电动车的控制技术,在城市路... 针对丰田PLUS混合电动车整车实际道路运行情况,做了试验并进行一些分析,认为丰田PLUS混合电动车采用油电混合技术,把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组、电动机及驱动控制等新技术与发动机完美结合,形成其独特的丰田混合电动车的控制技术,在城市路况下达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动车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组 倍率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