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地区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及预测:以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俊华 杨光 +3 位作者 赵森森 黄忠凯 张吾渝 张冬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9-4768,共10页
为探究软土地区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盾构姿态变化对管片上浮的影响,揭示了管片上浮量与施工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考虑多因素的管片上浮... 为探究软土地区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盾构姿态变化对管片上浮的影响,揭示了管片上浮量与施工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考虑多因素的管片上浮非线性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管片上浮主要可分为脱出盾尾前初始偏差及变形、快速上浮(盾尾5环)、缓慢上浮(盾尾5~15环)和沉降等4个阶段;盾构姿态、管片姿态与超挖是影响管片上浮特性的重要因素;管片上浮量与平均推力、盾构仰角、平均推进速度呈正相关,与上下盾尾间隙差呈负相关,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多因素较好地预测管片上浮量。本文相关研究可为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上浮预测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片上浮 盾构姿态 监测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WPSO-GRU算法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为例
2
作者 朱美恒 陈兆庚 +2 位作者 张冬梅 高俊华 黄忠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62-6071,共10页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 为解决盾构掘进过程中参数设定标准不明确、盾构司机主观经验性过强而引发盾构姿态难以控制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条件-隧道结构-掘进参数综合作用的盾构掘进姿态智能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adaptive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WPSO)算法;然后结合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其中AWPSO算法用于确定GRU神经网络中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最后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张江站-度假区站区间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案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WPSO-GRU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可为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惯性权重 门控循环单元 姿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变形响应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甘彬霖 张冬梅 +3 位作者 申轶尧 黄忠凯 陈兆庚 朱美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84-4291,共8页
施工变形响应规律是保障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基础。尤其是对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而言,软土高压缩、低抗剪力学特性和浅埋条件下低覆土压力以及大开挖卸荷效应相互耦合会导致变形响应机制更为复杂。为揭示软土浅埋大直径盾... 施工变形响应规律是保障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基础。尤其是对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而言,软土高压缩、低抗剪力学特性和浅埋条件下低覆土压力以及大开挖卸荷效应相互耦合会导致变形响应机制更为复杂。为揭示软土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变形响应特征规律,以上海市域机场线联络线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为依托,结合现场动态监测分析施工期隧道结构竖向变形、结构收敛变形和地表变形的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形类型的历时变化节点时间关联密切,结构竖向变形可分为先期上浮、波动上浮、持续上浮、相对稳定4个阶段,结构收敛变形可分为波动收敛、持续收敛和收敛稳定3个阶段,轴线地表竖向变形分为扰动沉降、快速固结沉降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隧道结构轴线附加压力不均匀分布导致结构竖向变形差异显著;隧道轴线地表最大竖向变形量会超过预警值,最终沉降变形量约为最大变形量的84.3%;地表沉降槽宽度和最大沉降位置与埋深比密切相关,但埋深比相对较大时,可能会出现“隆脊”分布特征;掘进施工后21~50 d,结构竖向变形、结构收敛变形和地表竖向变形幅值较大,变形趋势相对明确,是提高变形控制与整治效果的关键阶段。研究成果以期为软土地层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结构变形控制和环境安全保护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软土地层 结构变形 地表变形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层变异性的大直径盾构隧道鲁棒性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冬梅 李海云 +4 位作者 黄忠凯 谭飞 朱美恒 杨光 高俊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4,共9页
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着复杂地层带来的挑战,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选择钻孔揭示的最不利地层断面或者采用平均化的地层,无法准确反映掘进面临的真实地层情况.因此,利用现有钻孔勘察信息建立耦合马尔可夫链模型,确定盾构掘进过程中最可能穿... 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着复杂地层带来的挑战,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选择钻孔揭示的最不利地层断面或者采用平均化的地层,无法准确反映掘进面临的真实地层情况.因此,利用现有钻孔勘察信息建立耦合马尔可夫链模型,确定盾构掘进过程中最可能穿越的典型地层断面.采用不同设计参数展开数值模拟,以盾构隧道收敛变形相关指标的标准差作为鲁棒性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层变异性的大直径盾构隧道鲁棒性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耦合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最典型断面为盾构隧道提供了更准确的地层条件,使得鲁棒性设计更具适用性.最后,对现阶段常用的地层设计方法进行了优化,确保掘进过程中地层选择更接近实际情况,在有效降低隧道建设成本的同时,使得隧道具备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变异性 岩土参数变异性 耦合马尔可夫链模型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区域隧道变形差异特征实测研究
5
作者 杨光 高俊华 +3 位作者 甘彬霖 黄忠凯 张吾渝 张冬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19,126,共8页
[目的]为保证盾构顺利始发,通常对始发工作井周围区域进行局部地层加固,导致加固区域两侧隧道变形存在差异,影响隧道结构安全,但目前变形差异特征及其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区域隧道变形的差异特征进行实测... [目的]为保证盾构顺利始发,通常对始发工作井周围区域进行局部地层加固,导致加固区域两侧隧道变形存在差异,影响隧道结构安全,但目前变形差异特征及其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区域隧道变形的差异特征进行实测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始发工作井加固区域盾构掘进施工地面竖向变形、隧道竖向变形、隧道横向收敛的差异特征,分析了地层局部加固对软土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差异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地层局部加固导致盾构隧道变形响应差异显著;地面竖向变形发展由非加固区的扰动沉降、卸荷隆起、固结沉降和相对稳定4个阶段,转变为加固区的扰动沉降、卸荷隆起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对于隧道竖向变形,非加固区一侧以波动上浮为主,加固区以沉降为主,导致临界区域差异沉降达到0.022%L s(L s为隧道轴线两个监测点间距),超过管片结构差异沉降预警值;对于隧道横向收敛,加固区隧道结构呈竖鸭蛋变形特征,非加固区呈横鸭蛋变形特征;施工中,应重点防范临界区域管片结构差异沉降和差异收敛造成的环缝螺栓剪切破坏和螺栓孔混凝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端头加固区域 隧道变形差异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