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GFRP筋的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崔艳 万祥 +2 位作者 徐骁青 田甲旭 贺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5,共7页
为研究由GFRP筋代替钢筋对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以筋材种类、配筋率为参数,分析GFRP筋对特征荷载、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由开裂UHPC单元的应变场及损伤... 为研究由GFRP筋代替钢筋对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以筋材种类、配筋率为参数,分析GFRP筋对特征荷载、刚度、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由开裂UHPC单元的应变场及损伤场,计算得到组合梁模型的荷载-主裂缝宽度曲线,分析GFRP筋及配筋率对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梁模型的破坏模式均为典型的受弯破坏模式,UHPC开裂主要发生在组合梁的纯弯段;同等配筋率下,采用GFRP筋代替钢筋将削弱组合梁的抗弯刚度,不利于控制裂缝发展,但可以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及延性;提高GFRP筋配筋率能有效改善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 GFRP 配筋率 裂缝宽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粉/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细观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刚 葛浪潮 +4 位作者 谢森辉 冯小俊 宋子龙 何炯辉 李庚英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2-1040,共9页
为了提高废弃橡胶的用量并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本文研究了硅粉掺量和废弃橡胶掺量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的受压破坏过程... 为了提高废弃橡胶的用量并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本文研究了硅粉掺量和废弃橡胶掺量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的受压破坏过程进行细观模拟。结果表明:废弃橡胶掺量越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越低;硅粉可以改善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优用量为7%(质量分数);复掺7%硅粉和15%(体积分数)橡胶的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基准混凝土相当,其28 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50.3、3.56和2.64 MPa,分别比单掺15%橡胶的混凝土提高了24.2%、13.4%和10.0%,满足C40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橡胶-水泥砂浆界面存在缺陷,橡胶掺量越多则微观缺陷越多。掺入橡胶后,微细裂缝由粗骨料界面向橡胶颗粒界面迁移,且橡胶掺量越高,橡胶颗粒界面的微细裂缝越多;硅粉减少了橡胶颗粒界面的裂缝,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硅粉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细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组合赋权-灰色关联度法研究隧道施工最优方案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波 路明 +2 位作者 雷领 黄惟 兰扬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130,共7页
为保证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稳定性,提出正交试验、组合赋权-灰色关联度法研究隧道施工最优方案,确保隧道顺利竣工。依托北京地铁17号线天通苑站出入段线大断面浅埋暗挖渐变隧道工程,首先根据影响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因素,构建L16(5×... 为保证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稳定性,提出正交试验、组合赋权-灰色关联度法研究隧道施工最优方案,确保隧道顺利竣工。依托北京地铁17号线天通苑站出入段线大断面浅埋暗挖渐变隧道工程,首先根据影响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因素,构建L16(5×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建立三维模型,然后采用组合赋权-灰色关联度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关联度越高说明隧道稳定性越好,通过各水平平均关联度选择最优方案,将最优方案运用于天通苑站浅埋暗挖隧道。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方案的各项数据均比原始方案小,而且施工现场地面未出现明显裂缝,隧道稳定性较好,说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度法在实际工程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对于类似复杂隧道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正交试验 组合赋权 灰色关联度 最优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高压线下受限空间内地铁车站施工安全评价
4
作者 李彦君 夏华华 +2 位作者 闫宏帅 刘科伟 宋锐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0,共7页
为有效识别施工风险,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研究500 kV高压线下受限空间内地铁车站施工安全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管理-人员-机器-环境-技术(3MET)法,构建高压线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 为有效识别施工风险,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研究500 kV高压线下受限空间内地铁车站施工安全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管理-人员-机器-环境-技术(3MET)法,构建高压线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OWA)算子赋权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合云模型确定评价标准云和各级指标云特征值,进而确定综合安全评价等级;最后,以重庆地铁15号线大学城中路站为例,验证该评价方法并提出高风险指标防控措施。结果表明:评价模型能够准确识别高压线下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高风险源,安全评价等级为较低风险,与实际情况吻合。在采取安全防控措施时应重点考虑高压线电磁场影响、风险监测防护、机械设备选型及其安全功能,其中,搭建多维多层防护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高压线下地铁车站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高压线 受限空间 地铁车站 施工安全评价 云模型 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OWA)算子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筒破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CO排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林峰 冉楗 +2 位作者 钟宜宏 李玲玉 李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718-10725,共8页
为研究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风筒破损对一氧化碳(CO)排出的影响,依托城开高速鸡鸣隧道,运用孔口流量理论,考虑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和孔口数量3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筒破损对CO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筒破损面... 为研究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风筒破损对一氧化碳(CO)排出的影响,依托城开高速鸡鸣隧道,运用孔口流量理论,考虑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和孔口数量3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筒破损对CO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筒破损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漏风率随送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开挖工作面处的CO浓度在通风1 min后达到峰值,约为3.5%;风筒破损会对隧道内的CO稀释产生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1~3 min并且送风量越小滞后效应越明显,最终导致达到预计通风时间后距洞口约15 m范围内的CO浓度仍高于规范要求;通风长度区域内,3个因素中对CO排出的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整体隧道内,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并提出了通风设计和孔洞修补两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一氧化碳浓度 风筒破损 送风量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中功能轻集料的应用与控温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庞超明 刘钊 +1 位作者 冒云瑞 张春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3-861,共9页
研究了2种功能轻集料(保温细集料和储热粗集料)在C55和C30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并测试了功能轻集料掺量对混凝土新拌性能、力学性能和峰值温度、升降温速率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功能轻集料使用时宜采用半... 研究了2种功能轻集料(保温细集料和储热粗集料)在C55和C30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并测试了功能轻集料掺量对混凝土新拌性能、力学性能和峰值温度、升降温速率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功能轻集料使用时宜采用半饱和状态、通过适当降低用水量来控制工作性能相近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保温细集料和储热粗集料均具有一定的早强作用和控温功能,且储热粗集料的效果更优;保温细集料对于混凝土凝结硬化速率影响不大,但储热粗集料因其相变储能作用,在早期可以起到原位自热养护的作用,明显加快凝结硬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储热相变轻集料 保温轻集料 控温 水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状黑云母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染料活性绿19的活化机制
7
作者 邢昌柱 韩四红 +1 位作者 陈久灿 刘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8-130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粉末黑云母(PB)活化过硫酸盐(PS)并评估该工艺的氧化能力,为黑云母作为PS活化剂处理染料废水提供研究基础。首先比较了PB活化PS与纳米Fe_(2)O_(3)-PS、纳米Fe_(3)O_(4)-PS和Fe0-PS对活性绿19(RG19)的脱色效果,并考察了PB... 本研究旨在利用粉末黑云母(PB)活化过硫酸盐(PS)并评估该工艺的氧化能力,为黑云母作为PS活化剂处理染料废水提供研究基础。首先比较了PB活化PS与纳米Fe_(2)O_(3)-PS、纳米Fe_(3)O_(4)-PS和Fe0-PS对活性绿19(RG19)的脱色效果,并考察了PB-PS体系中关键参数(PB用量、PS用量、初始pH值、温度)的影响;然后通过检测体系中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确认其存在,评价了PB活化PS的可重复使用性,并分析了RG19的降解机制;最后采用酸性可溶性染料指数(ADMI)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表征脱色效率。结果表明:PB能有效激活PS产生OH·和SO_(4)^(-)·降解RG19,在5.0×10^(-3)mol/L PS、1.0 g/L PB、初始pH 6.0、55℃条件下,5.0×10^(-5)mol/L RG19在15 min内脱色率达95%,偶氮键完全断裂,脱色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ADMI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8.2%和71.2%;反应活化能为34.96 kJ/mol,表明温度影响显著。PB可作为PS的高效活化剂用于降解染料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绿19 粉状黑云母 过硫酸盐 氧化降解 活化机制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欠送桩基承载特性评估
8
作者 王官超 张坦 +3 位作者 游川波 刘小阳 杨成云 张芳慧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10,共12页
静压法沉桩过程中经常遇到沉桩困难问题,导致桩基欠送现象。为探究桩体欠送情况下静压桩的承载性能,依托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开展现场静压桩沉桩试验。采用颗粒流程序(PF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层状地基中群桩静压沉桩的离散元模... 静压法沉桩过程中经常遇到沉桩困难问题,导致桩基欠送现象。为探究桩体欠送情况下静压桩的承载性能,依托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开展现场静压桩沉桩试验。采用颗粒流程序(PF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层状地基中群桩静压沉桩的离散元模型,对比分析欠送桩、设计桩长情况下静压群桩的承载性能,并探讨桩间距对群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欠送桩情况下存在最优桩间距,约为1.9D,其极限承载力可以达到设计桩长的93.3%;从微观力链蔓延特征来看,砂土层在桩侧和桩端均能提供显著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而黏土层则仅能作为持力层提供桩端阻力;在群桩受力体系中,由位移云图发现深基桩地基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浅基桩地基则更容易出现水平扩展和位移,群桩受力形式类似开口管桩;通过分析不同桩间距时承载力与桩顶位移的变化,发现低于最优桩间距时,随着桩间距的减小,极限承载力减小。研究成果可为出现静压困难的欠送桩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承载性能 数值计算 欠送群桩 多层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过支持向量机对交通拥堵情况进行分类的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荀 刘国强 +1 位作者 丁华平 沈庆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3,共6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也在高速发展,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成本,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方法有拓宽道路、减少出行、交通诱导等.有效的交通诱导离不开交通状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也在高速发展,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成本,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方法有拓宽道路、减少出行、交通诱导等.有效的交通诱导离不开交通状态的准确判断,在目前复杂的交通运输环境下,现有交通运输状态分类与评估方法复杂、计算量大.传统的通过图像处理获取交通参数的方法需要针对每条路段进行单独的建模及模型更新,而通过视频或图像提取交通参数及特征参数的方法比传统的方法获取参数更简单方便,且容易维护.提出一种通过提取特征参数,使用支持向量机对交通畅通或拥堵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将不同路段的数据进行结合与分类,有效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状态分类与评估的效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共生直方图 局部二值模式 梯度直方图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面铺装车辙预估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雪城 李国芬 赵康 《森林工程》 2018年第5期78-83,共6页
为得到荷位、轴载、大气温度以及计算方法各因素对钢桥面铺装车辙的影响,本文以上层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35 mm)+下层浇筑式沥青混合料(40 mm)复合铺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并建立钢桥面铺装模型,通过单轴贯入试验获取材料的蠕变参数,利用ABA... 为得到荷位、轴载、大气温度以及计算方法各因素对钢桥面铺装车辙的影响,本文以上层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35 mm)+下层浇筑式沥青混合料(40 mm)复合铺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并建立钢桥面铺装模型,通过单轴贯入试验获取材料的蠕变参数,利用ABAQUS计算钢桥面铺装车辙。分析表明:车辙主要发生在下层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横向荷位变化对车辙的影响远大于纵向荷位;车辙值总体与温度呈正相关性,与季节的温度变化相一致;连续变温下铺装车辙的计算方法比恒温下的要准确,车辙深度随着接地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研究结论对钢桥面铺装设计和车辙预估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辙 蠕变试验 钢桥面铺装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跨度桥梁双向地震保护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11
作者 高昊 杨俊 +1 位作者 王君杰 颜海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12-118,共7页
对提出的双向地震保护装置的目标要求和与之对应的构造形式作出了阐释和剖析,在此基础上就各组件的设定逻辑关系和阈值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组件分项试验和总装集成试验,联合检验了装置在慢速和快速等多工程场景下的力学行为... 对提出的双向地震保护装置的目标要求和与之对应的构造形式作出了阐释和剖析,在此基础上就各组件的设定逻辑关系和阈值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组件分项试验和总装集成试验,联合检验了装置在慢速和快速等多工程场景下的力学行为;通过数值仿真技术手段,模拟了装置在真实地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装置在满足日常使用和地震作用过程中的多种目标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具备可同时实现双向震动控制的技术优势。该装置对大中跨度桥梁减隔震设计的技术途径实现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扩展,对抗震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 速度型 位移型 地震保护 分项试验 集成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刘猛 尹文雯 +2 位作者 殷胜光 温凯 刘英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09,共7页
地震次生火灾(post-earthquake fire)是震后间接引发的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次生灾害,不仅造成远大于普通火灾的损失,亦会导致原本结构性能的改变,从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柱震损后的耐火性能,选取了合理的损伤... 地震次生火灾(post-earthquake fire)是震后间接引发的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次生灾害,不仅造成远大于普通火灾的损失,亦会导致原本结构性能的改变,从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柱震损后的耐火性能,选取了合理的损伤指数,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震损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模型,并对有限元分析模型与参数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损伤程度、荷载比等参数对震损柱耐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程度和荷载比的增加,震损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减小,且二者对震损柱的耐火极限影响较大;当损伤指数为0.672时,与无损伤柱相比,耐火极限下降了41%;当荷载比为0.6时,轻微破坏的受损柱(即损伤指数为0.132)耐火极限相较荷载比为0.15时下降了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损钢筋混凝土柱 耐火极限 有限元分析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道想 安瑞楠 +2 位作者 林鹏 张铮 卢冠楠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5,共9页
为提高大型桥梁墩、台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施工阶段的温控防裂水平,基于智能闭环控制理念,提出一种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气候分区主要指标的智能温控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构建智能温控系统(包括一体集成式桥梁... 为提高大型桥梁墩、台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施工阶段的温控防裂水平,基于智能闭环控制理念,提出一种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气候分区主要指标的智能温控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构建智能温控系统(包括一体集成式桥梁智能温控装备和多端远程智能温控平台),完成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感知、分析、控制与反馈闭环。将该智能温控系统应用于内蒙古西拉沐沦河特大桥桥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并提出个性化智能通水冷却措施,通过监测温度、裂缝等验证其应用效果。监测结果表明:大桥20个C50混凝土浇筑仓的混凝土浇筑块最高温度符合率为100%,内表温差符合率为90%,施工期浇筑块表面未出现温度裂缝,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阶段质量较好,该智能温控系统及智能通水冷却措施能有效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的温控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气候分区 智能温控方法 智能温控系统 温控策略 施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山岭隧道出洞口段开挖技术对比分析:以燕山地区汗沟2号隧道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家贺 高鹏 +2 位作者 黄鸿羽 周元辅 汪垣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598-9607,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出洞开挖施工方法对特大断面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影响,以燕山地区汗沟2号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双线隧道洞口段先行右洞采用超前小导洞开挖出洞和后行左洞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进洞情况下... 为研究不同出洞开挖施工方法对特大断面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影响,以燕山地区汗沟2号隧道为依托工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双线隧道洞口段先行右洞采用超前小导洞开挖出洞和后行左洞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进洞情况下的围岩水平收敛、拱顶沉降、底部上拱、地表沉降、塑性区分布以及衬砌支护应力等影响。结果表明:小导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较小;由洞内向洞外与洞外向洞内扩挖右洞小导洞的围岩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前者对于山岭隧道洞口段施工具有优越性;左右洞贯通后,右隧最大水平收敛、拱顶沉降、底部上拱、地表沉降和衬砌最大主应力分别为1.35 mm、3.91 mm、2.88 mm、3.39 mm和0.11 MPa,左隧分别为1.52 mm、5.57 mm、2.67 mm、5.34 mm和0.35 MPa,超前小导洞开挖工法更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而三台阶进洞开挖下围岩塑性应变以及地表沉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指导,实现特大断面山岭隧道安全、高效出洞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山岭隧道 超前小导洞 三台阶七步开挖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液浓度对微生物固化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永杰 欧阳健 +3 位作者 黄万东 刘涛 朱剑锋 陈剑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在分析花岗岩残积土物理特性的基础上,选用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和不同浓度的氯化钙与尿素的混合胶结液,利用设计的室内试验装置对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不同灌注次数的微生物固化试验,并对不同工况的固化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碳酸... 在分析花岗岩残积土物理特性的基础上,选用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和不同浓度的氯化钙与尿素的混合胶结液,利用设计的室内试验装置对花岗岩残积土开展不同灌注次数的微生物固化试验,并对不同工况的固化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碳酸钙生成率测试和崩解试验,同时开展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结构分析,以此探讨胶结液浓度和灌注次数对固化后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参数范围内,灌注次数相同时,胶结液浓度为1.0 mol/L时,试样的固化效果最好;胶结液浓度相同时,灌注次数越多,试样的固化效果越好;固化试样的崩解性大大降低,崩解系数均小于30%;微生物固化生成的方解石晶体呈现明显的簇状,填充、胶结在土颗粒之间,与砂土的微生物固化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性,但两者的固化过程与机理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 花岗岩残积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崩解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飚 杨刚 +2 位作者 陈静群 周祖衡 李庚英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0-2316,共7页
为了提高混凝土再生骨料(RCA)的利用率,本文提出利用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结合超声波和有机硅防水剂对RCA进行离子沉积处理的方法(MIP)。分析MIP处理对RCA的微观形貌、物理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了提高混凝土再生骨料(RCA)的利用率,本文提出利用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结合超声波和有机硅防水剂对RCA进行离子沉积处理的方法(MIP)。分析MIP处理对RCA的微观形貌、物理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IP处理后的RCA表面均匀且孔隙内沉积大量石膏、氢氧化钙和钙矾石等胶凝材料,压碎指标、磨耗值和吸水率显著降低;MIP处理可显著降低RCA-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提高界面黏附性、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MIP处理后的混凝土再生骨料可取代60%(质量分数)的原生粗骨料,生产具有优良路用性能和较低最佳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再生骨料 表面处理 填充效应 沥青混合料 最佳油石比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路面堵塞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书金 李峰 +2 位作者 郭振东 王耀强 黄志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0,共4页
透水混凝土路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良好的透水性能是其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透水混凝土路面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会受到各种物质进入其内部结构造成透水孔隙堵塞,降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影... 透水混凝土路面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良好的透水性能是其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透水混凝土路面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会受到各种物质进入其内部结构造成透水孔隙堵塞,降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影响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对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堵塞现象和恢复其透水性能的具体措施,以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透水混凝土路面堵塞与恢复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有助于我们了解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堵塞机制并提出合理的维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路面 透水性能 堵塞 恢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结合段大体积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赖引明 张涛 +5 位作者 王文国 罗森 李宝赚 刘家文 彭泽川 罗遥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7-192,共6页
为明确外保温措施对大体积UHPC温度应力控制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以佛山顺兴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外保温下钢混结合段大体积UHPC温度、蒸汽压监测以及力学性能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外保温条件下钢混段UHPC中心处最高温峰、蒸汽压力分别达... 为明确外保温措施对大体积UHPC温度应力控制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以佛山顺兴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外保温下钢混结合段大体积UHPC温度、蒸汽压监测以及力学性能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外保温条件下钢混段UHPC中心处最高温峰、蒸汽压力分别达到98.9℃、0.24 MPa。外保温形成的自养护条件对UHPC力学性能有明显增强作用,匹配养护3 d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即分别达到140.6 MPa、9.6 MPa,明显高于标养28 d水平。微观分析表明,匹配养护下UHPC水化反应主要集中在早期,相较标养呈现出更致密的微观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养护 温度 蒸汽压 力学性能 水化反应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吸湿泡沫混凝土的设计及物理性能
19
作者 杨刚 吕彦松 +2 位作者 曾广鸿 李晓梅 李庚英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58,共6页
为了构筑低吸湿泡沫混凝土并再生利用热解污泥,以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和28 d抗压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热解污泥粉、甲基硅醇钠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合理掺量,进而研究了最优组合泡沫混凝土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以表观密度和导... 为了构筑低吸湿泡沫混凝土并再生利用热解污泥,以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和28 d抗压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热解污泥粉、甲基硅醇钠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合理掺量,进而研究了最优组合泡沫混凝土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以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为衡量指标时,热解污泥粉、甲基硅醇钠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合理掺量分别为30%、1.5%、3.0%,而以28 d抗压强度为衡量指标时,三者的合理掺量分别为10%、0.5%、3.0%;1.5%的甲基硅醇钠使得泡沫混凝土的吸湿性降低了90.6%~95.5%;最优组合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和强度满足FC5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泡沫混凝土 吸湿性 热解污泥 甲基硅醇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钢桁梁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于祥敏 陈德伟 +1 位作者 白植舟 金兵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为主跨800m的钢桁-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中跨钢桁梁采用"N"形桁架。受地形、运输和工期等条件限制,该桥采用缆索吊机进行16m长钢桁梁节段整体悬臂拼装。施工中,在边跨增设主动张拉的背索,以抵消缆索吊机... 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为主跨800m的钢桁-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中跨钢桁梁采用"N"形桁架。受地形、运输和工期等条件限制,该桥采用缆索吊机进行16m长钢桁梁节段整体悬臂拼装。施工中,在边跨增设主动张拉的背索,以抵消缆索吊机对该桥变形的影响;优化接头处高强螺栓施工的时间和顺序,以防止新节段安装时高强螺栓受剪;重视钢桁梁节段现场的预拼装、测量和误差调整工作,以确保16m长节段拼装精度;采用等值张拉法和群锚千斤顶张拉,以实现钢绞线斜拉索的索力均匀性和整体索力控制;优化斜拉索施工索力,以实现合龙口姿态的调整,采用温度自然合龙法,以实现高精度合龙。鸭池河特大桥合龙后主梁线形平顺,施工误差满足规范要求,该桥已于2016年7月建成通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桁梁 悬臂拼装法 缆索吊机 误差控制 合龙技术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