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海桥梁基础工程研究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邓友生 肇慧玲 +2 位作者 刘军勇 姚志刚 孟丽青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4,共9页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跨海桥梁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桥梁基础工程作为决定桥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将面临着新挑战.针对现有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的不足,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跨海大桥基础类...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跨海桥梁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桥梁基础工程作为决定桥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将面临着新挑战.针对现有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的不足,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跨海大桥基础类型及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地典型跨海大桥不同基础的结构形式;其次,对跨海大桥基础的抗震性能、波浪作用、承载性能、不良区域基础施工技术及设计、基础工程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尤其是环境因素与地震耦合作用对其的影响,并指出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理论研究方向和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桥梁工程 桩基础 复合基础 沉箱 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UHPC箱型盖梁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姚晓飞 霍龙飞 +1 位作者 来猛刚 刘浩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93,共9页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以下简称UHPC)高强力学性能,通过增大截面挖空率,提出轻量化UHPC箱型盖梁方案。为研究该结构的力学性能,按照1∶3相似比设计制作2根试验梁进行静力试验,建立结果拟合较好有限元模型...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以下简称UHPC)高强力学性能,通过增大截面挖空率,提出轻量化UHPC箱型盖梁方案。为研究该结构的力学性能,按照1∶3相似比设计制作2根试验梁进行静力试验,建立结果拟合较好有限元模型,分析关键设计参数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HPC箱型盖梁可实现预制结构轻量化的目的,且力学性能突出,极限承载力明显高于C35实心混凝土结构,满足工程需求;受弯、受剪破坏形态为塑性破坏,破坏位置基本集中在腹板与底板,顶板位置基本没有裂缝产生;抗弯承载力均随UHPC抗压强度、纵筋配筋率、腹板宽度、底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纵筋配筋率是影响结构抗弯承载力的最主要参数,纵配筋率由0增加至0.081 2%时,结构极限抗弯承载力提升了47.48%;抗剪承载力随纵筋配筋率、箍筋配筋率、腹板宽度、底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纵腹板宽度是影响结构抗剪承载力的最主要参数,腹板由50 mm增加至125 mm时,结构极限承载力提升了102.78%。最后针对板厚的选择及钢筋的布置,给出弱化受压区,强化剪压区的相关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轻量化 UHPC箱型盖梁 试验研究 参数分析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邓友生 肇慧玲 +3 位作者 刘军勇 庄子颖 吴阿龙 陈茁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7-1994,共8页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路用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而提高其承载性能。开展圆桩和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格栅应变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桩网...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路用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而提高其承载性能。开展圆桩和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格栅应变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桩网复合地基中螺槽桩桩-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圆桩,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可减小路堤顶面沉降27.3%,显著提高桩网复合地基变形控制效果,且桩体材料用量仅为圆桩的52.1%。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在路基横断面及纵断面均能有效调节不均匀沉降,充分发挥加筋垫层柔性筏板效应。在路堤荷载下,螺槽桩较圆桩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显著,其荷载分担比上升11.8%,螺槽桩利用桩侧螺旋形槽体结构的多端承载特性及加筋垫层应力扩散效应叠加带动土体共同承载,增强桩-土-加筋垫层共同作用,大幅提高桩体材料利用率,减少原材料用量,促进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槽桩 复合地基 荷载分担比 模型试验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液渗吸-干燥循环下砂岩盐胀风化机制研究
4
作者 杨晓雨 贾海梁 +2 位作者 魏尧 孙强 王亚彪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7,共12页
研究含盐溶液渗吸-干燥循环过程中岩石孔隙的演化和表面风化特征,是全面了解岩石风化的前提。笔者设计了6个Na2SO4溶液浓度的渗吸-干燥循环实验,测试了30次循环后砂岩的干燥质量差、吸水质量、纵波波速、核磁共振:T2谱和三维形貌等参数... 研究含盐溶液渗吸-干燥循环过程中岩石孔隙的演化和表面风化特征,是全面了解岩石风化的前提。笔者设计了6个Na2SO4溶液浓度的渗吸-干燥循环实验,测试了30次循环后砂岩的干燥质量差、吸水质量、纵波波速、核磁共振:T2谱和三维形貌等参数,得到以下结论:(1)在渗吸-干燥循环过程中,盐结晶初步堵塞了砂岩孔隙,结晶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孔隙的破坏,砂岩的物理性质逐步劣化。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的干燥质量差、渗吸质量、纵波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可根据结晶对孔隙的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2)上述测试参数在各个阶段的变化速率与盐溶液浓度成正比。(3)盐结晶发生在毛细渗吸和干燥两个过程中,随着循环数的增加,盐结晶的产生、聚集、重结晶和膨胀共同作用促进砂岩表面矿物颗粒的脱落。砂岩表面形貌测试结果与溶液浓度和循环次数均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风化 溶液浓度 渗吸-干燥循环 盐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的冻结砂砾土孔隙冰压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海梁 王亚彪 +4 位作者 魏尧 胡彬华 金龙 董元宏 唐丽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1-2231,2241,共12页
为验证冻结砂砾土压缩过程中是否存在压融效应,对不同含水(冰)状态与不同冻结温度的砂砾土进行无侧限压缩试验和电阻测试,通过核磁共振测定饱和砂砾土的未冻水含量。结果表明:(1)砂砾土压缩过程电阻均先快速降低后趋缓,仅有干燥样品在... 为验证冻结砂砾土压缩过程中是否存在压融效应,对不同含水(冰)状态与不同冻结温度的砂砾土进行无侧限压缩试验和电阻测试,通过核磁共振测定饱和砂砾土的未冻水含量。结果表明:(1)砂砾土压缩过程电阻均先快速降低后趋缓,仅有干燥样品在应力峰值点后出现电阻增大的现象;(2)电阻快速降低阶段干燥样品的电阻降低率小于饱和冻结样品,−4℃饱和样品该值为26.8%,其值为相同温度下干燥样品的4倍;(3)随温度降低,电阻快速降低阶段的降低率先增加后减小;(4)随温度降低,自由水与毛细水的相对含量快速减小,吸附水的相对含量先小幅增加后缓慢降低。分析认为:冻结砂砾土压缩过程中存在压融效应,这导致样品在受荷过程中高应力区未冻水含量增大,而融水会沿未冻水膜向低应力区的孔隙迁移、复冰进而改变孔隙结构;冻结温度在−2~−4℃区间附近,压融效应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砂砾土 压融效应 无侧限压缩试验 电阻 导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泥搅拌桩质量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叶亚平 魏逸龙 +3 位作者 裘友强 刘军勇 张超 尹利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9-336,共8页
水泥搅拌桩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许多软土地区用以处理软弱地基,但是针对其隐蔽的工程特性,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其工后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某软基搅拌桩处治工程为例,基于智能化监测系统结合现场检测试... 水泥搅拌桩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许多软土地区用以处理软弱地基,但是针对其隐蔽的工程特性,如何及时、有效地对其工后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某软基搅拌桩处治工程为例,基于智能化监测系统结合现场检测试验,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进行评价。首先确定搅拌桩成桩质量的评价指标及隶属度函数,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对应评价指标权重,其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监测桩长和实际桩长之间的误差小于2%,监测段灰量与桩身强度、钻杆平均速度与桩身完整性之间的拟合优度均较高,成桩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抽取芯样的芯样特征之间的吻合程度较高。结果表明:应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工程中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快速评价的可行性,为改进水泥搅拌桩施工阶段内容及提高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水泥搅拌桩 施工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SV波作用下设置减震层隧道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同来 董长松 +1 位作者 李爽 樊少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于距离隧道较远的浅源地震,地震波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传播到隧道近场并对隧道造成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SV波入射角和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公式建立了二维斜入射SV波的输入方法,并通过... 对于距离隧道较远的浅源地震,地震波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传播到隧道近场并对隧道造成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SV波入射角和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公式建立了二维斜入射SV波的输入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立的输入方法,研究了有和无减震层隧道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地震响应,并分析了减震层环向长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的拉伸损伤和内力峰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减震层在不同的地震波入射角下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减震效果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减震层可以减小二次衬砌的竖向加速度分量;3)减震层的环向长度会影响隧道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SV波 入射角 减震层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盐渍化对西非滨海细砂填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谭鹏 沈亚斌 +3 位作者 鞠志成 高波 蒋勇 刘军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11-716,共6页
为探明次生盐渍化对滨海细砂填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依托塞内加尔MK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不同含水率、含盐量、浸水时间下的路堤填料击实和承载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含盐量较低时,受颗粒级配影响,非洲滨海细砂的击实曲线呈现出双峰特征... 为探明次生盐渍化对滨海细砂填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依托塞内加尔MK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不同含水率、含盐量、浸水时间下的路堤填料击实和承载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含盐量较低时,受颗粒级配影响,非洲滨海细砂的击实曲线呈现出双峰特征,且含水率较低时,干密度最大;随着含盐量的逐步增加,击实曲线逐渐变为单峰形态,最大干密度也有所提高。盐渍化细砂填料的CBR值与盐份晶体溶解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当压实度为93%时,试件颗粒间相对疏松,盐份晶体可以快速溶解,CBR值随着盐渍化程度增大不断降低,最大降幅约40%;当压实度提高为95%和97%后,试件更加密实,使得内部盐份晶体溶解受阻,填料CBR值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压实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小。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后期运营安全,对于塞内加尔滨海细砂路堤填料,压实度不宜小于95%,且应做好防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滨海细砂 击实性能 CBR 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