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细化水文预测的绞吸船低扰动疏浚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郝宇驰 林斌良 +2 位作者 张晴波 张利国 王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0-1294,共15页
由于传统的绞吸挖泥船疏浚技术对环境影响较大,在环境保护区域开展疏浚作业存在较多限制,本文基于平陆运河茅尾海地区现场工程,通过水文预测、绞刀扰动数值模拟和现场示范应用等手段开展绞吸船低扰动疏浚技术研究,其中水文预测的潮流计... 由于传统的绞吸挖泥船疏浚技术对环境影响较大,在环境保护区域开展疏浚作业存在较多限制,本文基于平陆运河茅尾海地区现场工程,通过水文预测、绞刀扰动数值模拟和现场示范应用等手段开展绞吸船低扰动疏浚技术研究,其中水文预测的潮流计算结果作为绞吸船绞刀扰动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建立施工参数下的绞刀扰动数学模型,随后进一步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绞刀转速和横移速度的增加,泥沙最大扩散范围和悬浮物增量均会相应增大,在保证不明显影响施工效率的前提下,茅尾海地区疏浚工程选择绞刀转速为24~26 r/min,横移速度为9~10 m/min,可以将最大泥沙扩散范围控制在100 m以内,50 m处的最大悬浮物增量不超过50 mg/L,能够有效降低施工对周围水体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吸挖泥船 水文预测 数值模拟 现场示范应用 泥沙扩散 悬浮物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7模型的冰山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章文俊 房振 +4 位作者 周翔宇 孟祥坤 杨雪 胡浩帆 王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5-180,共6页
冰山是威胁极地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漂移轨迹难以预测,在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极易与船舶碰撞导致船舶破损、沉没等严重事故。现有的冰山检测方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同时满足冰山检测高精度和实时性的需求。为实现极地能... 冰山是威胁极地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漂移轨迹难以预测,在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极易与船舶碰撞导致船舶破损、沉没等严重事故。现有的冰山检测方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同时满足冰山检测高精度和实时性的需求。为实现极地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冰山检测,首先,对YOLO系列模型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改进YOLO v7冰山检测算法;其次,改进k-means算法,提高了先验框与冰山的匹配度;最后,引入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提升模型对冰山关键特征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YOLO v7原始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在维持计算性能的同时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提升了5.41%。模型对于极地环境下的冰山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可为极地航行中避免船冰碰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 v7 冰山检测 船冰碰撞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理念·应用条件·关键问题 被引量:41
3
作者 姜霞 王书航 +1 位作者 张晴波 王雯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7-1504,共8页
污染底泥是水体最主要的内源,存在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而环保疏浚可以有效地清除污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及其释放风险,因此近年来该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保疏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清除河流、湖泊(水库)水体污染底泥... 污染底泥是水体最主要的内源,存在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而环保疏浚可以有效地清除污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及其释放风险,因此近年来该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保疏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清除河流、湖泊(水库)水体污染底泥中累积的污染物,并对浚后污泥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为污染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发挥工程作用.作为湖泊、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疏浚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之一,也是湖泊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底泥疏浚同时也存在疏浚效果不理想、可能造成原位扰动与异地污染、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生态风险.研究显示,未来环保疏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包括:(1)基于调查评估基础上的污染底泥分区、分类环保疏浚及处理处置研究;(2)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与区域生态修复一体化设计研究;(3)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浚后干化-处理处置-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4)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处理和资源化全过程监管评估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 环保疏浚 生态修复 底泥处理处置 资源化 全过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剂固化疏浚土的渗透性与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勇涛 刘文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用水泥和石灰等胶结剂及激发剂构成的固化剂对上海市横沙岛东滩的疏浚土进行改良,在不同养护龄期和固化剂掺量的条件下,用自配固化剂对岛区疏浚土进行了渗透试验。分析了固化疏浚土的渗透系数与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 用水泥和石灰等胶结剂及激发剂构成的固化剂对上海市横沙岛东滩的疏浚土进行改良,在不同养护龄期和固化剂掺量的条件下,用自配固化剂对岛区疏浚土进行了渗透试验。分析了固化疏浚土的渗透系数与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疏浚土渗透系数在不同固化剂掺入比和龄期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化疏浚土的渗透系数随固化剂掺量和龄期的增加而明显变小,但在同一龄期下,当固化剂掺量继续增加时,其渗透系数变化不大。并利用电镜扫描(SEM)对不同固化剂掺量和不同龄期下的固化疏浚土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获得了疏浚土固化前后的微观结构SEM图,结合SEM图对疏浚土固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做了定性的对比和分析,从固化疏浚土微观结构中发现固化疏浚土中含有水化硅酸钙(C-S-H)、氢氧化钙晶体、无定形文石、钙矾石等能够填充孔隙的胶结物,并从微观上解释了固化剂固化疏浚土的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疏浚土 固化剂 渗透系数 微观结构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段污染底泥疏浚扰动对水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红伟 尚晓 赵天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8-111,116,共5页
通过实验室水槽实验,研究了感潮河段疏浚时机械作用对污染底泥释放污染物的影响,并与底泥污染物静态释放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底泥表面被破坏并产生再悬浮时,底泥中的耗氧性污染物释放到水体中,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比静态扩... 通过实验室水槽实验,研究了感潮河段疏浚时机械作用对污染底泥释放污染物的影响,并与底泥污染物静态释放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底泥表面被破坏并产生再悬浮时,底泥中的耗氧性污染物释放到水体中,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比静态扩散时大得多。根据实验结果,分别针对静态水流和动态水流条件,利用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推导了反映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流 底泥污染物 静态释放 再悬浮 化学需氧量 苏州河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泡沫水泥浆的淤泥固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丰土根 厉治平 +1 位作者 张箭 谢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8-2547,共10页
河湖疏浚会产生大量疏浚淤泥,其含水率、压缩性均较高。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泡沫气体源制备二氧化碳泡沫水泥浆材料并以此作为固化材料开展淤泥改良,对疏浚淤泥的资源再利用及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传统空气泡沫水泥浆制备... 河湖疏浚会产生大量疏浚淤泥,其含水率、压缩性均较高。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泡沫气体源制备二氧化碳泡沫水泥浆材料并以此作为固化材料开展淤泥改良,对疏浚淤泥的资源再利用及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传统空气泡沫水泥浆制备技术与普通水泥基固碳机理,采用二氧化碳替代空气制备二氧化碳泡沫水泥浆并以此进行淤泥固化,对泡沫浆液养护后形成结石体试块的力学性能以及疏浚淤泥固化后形成填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剂A_(2)和稳泡剂C_(1)的最佳组合为4,5 g/L;水泥水化水解产物中Ca(OH)_(2)与CO_(2)生成CaCO_(3)的转化率约增加26.1;水泥浆中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30%;固化后形成的固化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内摩擦角及黏聚力与泡沫浆液的掺量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而渗透系数与泡沫浆液的掺量呈近似线性递减关系。研究成果为淤泥固化的工程应用和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途径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二氧化碳 泡沫水泥浆 淤泥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船用离心式泥泵叶轮改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庄海飞 刘明明 金邦雄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5,共4页
针对绞吸挖泥船短排距施工工况,结合CFD数值模拟对泥泵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在减少叶片数的同时,将圆柱叶片改型为三维扭曲叶片,模拟清水效率达到了83%,与切割叶轮相比,清水效率提高了18%。改型叶轮在福建莆田石门澳疏浚工程中得到应用... 针对绞吸挖泥船短排距施工工况,结合CFD数值模拟对泥泵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在减少叶片数的同时,将圆柱叶片改型为三维扭曲叶片,模拟清水效率达到了83%,与切割叶轮相比,清水效率提高了18%。改型叶轮在福建莆田石门澳疏浚工程中得到应用,“新海鲲”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可以在1.5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的方式作业,而且排管无缩口,与采用直径600 mm的缩口施工相比,生产率提升约34.1%,提高了绞吸挖泥船在短排距工况下的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吸挖泥船 CFD 泥泵叶轮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管环端面平整偏差自动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升 宋伟浩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1-846,共6页
为解决当前手段不能实现管环端面平整偏差自动测量的问题,及时为人工补偿平整偏差提供数据依据,基于所建立的模型设计自动测量方案并对测试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分析盾构施工特点,确定可在盾构坐标系内表征测量点坐标,在此基础上... 为解决当前手段不能实现管环端面平整偏差自动测量的问题,及时为人工补偿平整偏差提供数据依据,基于所建立的模型设计自动测量方案并对测试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分析盾构施工特点,确定可在盾构坐标系内表征测量点坐标,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推进油缸行程的管环平整偏差数学模型,证明基点与测量点间距与安装角度关系可由三角函数描述,且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计算平整偏差。设计基于油缸行程传感器的评估算法、测量方案,实际测试的数据表明,和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该系统能以较高精度自动监测管环平整偏差,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环平整偏差 推进油缸 自动测量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和模型试验的水下泥泵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庄海飞 王文魁 +2 位作者 郑琳珠 杨晨 胡京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0-132,140,共4页
泥泵是绞吸挖泥船的心脏设备,泥泵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挖泥船的施工效率。本文结合CFD和模型试验,基于流体仿真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大型水下泥泵的三维流场,预测了泥泵的水力性能,并采用增大叶片包角,减小叶片出口角等方法对... 泥泵是绞吸挖泥船的心脏设备,泥泵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挖泥船的施工效率。本文结合CFD和模型试验,基于流体仿真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了大型水下泥泵的三维流场,预测了泥泵的水力性能,并采用增大叶片包角,减小叶片出口角等方法对叶片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扬程曲线的斜率,最高水力效率达到了86%;基于相似定律,按照1∶4的比例设计制造了模型泵,在试验台上进行了外特性试验。结果证明,优化设计的水下泥泵外特性与预测相符,验证了绞吸挖泥船水下泥泵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吸挖泥船 泥泵 CFD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耙齿松土机制及土体孔压响应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立全 王喜伟 +2 位作者 梁鑫 刘功勋 洪国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81-485,共5页
耙吸式挖泥船在疏浚过程中主要采用机械切削方式将海床土体耙松,其土体切削阻力形成机制一直是疏浚技术改进的关键科研问题之一。针对海床土体切削阻力的形成机制,应用自行研制的耙齿切削土体监测装置,对黄骅港粉土进行了耙齿切削试验... 耙吸式挖泥船在疏浚过程中主要采用机械切削方式将海床土体耙松,其土体切削阻力形成机制一直是疏浚技术改进的关键科研问题之一。针对海床土体切削阻力的形成机制,应用自行研制的耙齿切削土体监测装置,对黄骅港粉土进行了耙齿切削试验。试验可直观再现和测试土体被耙齿切削的动态过程及其孔隙水压力演化规律,结果显示,土体在耙齿切削过程中,由于土体在短时间内发生挤压、剪切变形,外部水体难以完成内外流体的交换,致使其土体因剪胀效应而孔隙水压力骤减(甚至成为负压),土体有效应力骤升,使得切削阻力成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耙吸式挖泥船 土体切削 耙齿 剪胀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免疫自适应PID控制在封水泵流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升 缪袁泉 +1 位作者 丁琪 闻峣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提高封水泵流量控制的智能化、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分析封水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西门子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模糊免疫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 为提高封水泵流量控制的智能化、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分析封水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西门子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模糊免疫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利用MATLAB对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快速性、鲁棒性和稳定性,实际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水泵 流量控制 模糊免疫 比例积分微分(PID)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混合网格优化算法研究
12
作者 刘厚林 肖佳伟 +2 位作者 明加意 董亮 刘明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5,共7页
针对现有离心泵混合网格优化算法,分别对四面体网格和三棱柱网格进行优化,会出现优化质量不高且效率较低的问题,建立一种同时考虑三角形形状和棱柱侧边正交性的三棱柱网格质量优化目标函数,并结合已有四面体网格质量优化目标函数,建立... 针对现有离心泵混合网格优化算法,分别对四面体网格和三棱柱网格进行优化,会出现优化质量不高且效率较低的问题,建立一种同时考虑三角形形状和棱柱侧边正交性的三棱柱网格质量优化目标函数,并结合已有四面体网格质量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能够在优化的同时考虑四面体和三棱柱网格质量的目标函数。此外,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求最优值方法在迭代次数以及需求精度等因素变化情况下对混合网格优化效果的影响。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共轭梯度法和二分法相结合且权重系数取0.2的求最优值方法,其优化效果和效率最好;对比分析本优化算法与某商业软件中的优化算法,最差网格单元质量和整体网格的质量均有所提高,且本算法优化后得到的最差网格单元质量要高于某商业软件。所提算法的优化效果优于已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混合网格 目标函数 最优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比尺切削模型试验条件下砂岩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功勋 李威 +4 位作者 洪国军 张坤勇 CHEN Xiu-han 施绍刚 RUTTEN Tom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1218,共8页
为探究单刀齿线性切削作用下岩石的破坏规律,利用大比尺模型试验平台对砂岩开展了线性切削试验,结合分形几何学方法,对砂岩在不同切削角度及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切削产物,包括切削沟槽的尺寸及切削碎块的几何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究单刀齿线性切削作用下岩石的破坏规律,利用大比尺模型试验平台对砂岩开展了线性切削试验,结合分形几何学方法,对砂岩在不同切削角度及不同切削深度下的切削产物,包括切削沟槽的尺寸及切削碎块的几何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切削影响宽度与切削深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切削角度为45°时相同切削深度对应的切削影响宽度最小。砂岩的切削碎块块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集中在1.88~2.66。分形维数与切削深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分形维数与切削角度间的关系可统一用二次函数进行拟合,但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函数二次项系数由正值变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尺模型试验 线性切削 砂岩 分形维数 切削参数 切削沟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穿出水面圆柱体受到的非线性波浪载荷、波流载荷以及爬升与砰击现象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剑 刘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95-1608,共14页
本文对陡波中两个垂直圆柱体与波浪之间的干涉现象做了研究。研究的关注点在于非线性的波浪力、波流力以及陡波的绕射和立柱周围的波浪运动,目的在于分析非线性载荷、立柱上的爬升和砰击产生的机理。试验中采用了6cm和10 cm直径的两种... 本文对陡波中两个垂直圆柱体与波浪之间的干涉现象做了研究。研究的关注点在于非线性的波浪力、波流力以及陡波的绕射和立柱周围的波浪运动,目的在于分析非线性载荷、立柱上的爬升和砰击产生的机理。试验中采用了6cm和10 cm直径的两种尺度的圆柱。在试验中,PIV设备用来捕获波浪域运动情况。研究的目标包括(1)分析波陡对立柱受到的波浪力的影响;(2)通过比较波浪载荷和波流载荷分析流对非线性载荷的影响;(3)观察波浪域运动以及波浪爬升和砰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波 波浪载荷和波流载荷 高次谐载荷 PIV 爬升与砰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砂冲蚀实验中颗粒轨迹的数值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晴波 郭涛 +1 位作者 洪国军 曹蕾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针对冲击磨损实验研究中磨粒群体的运动轨迹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在负压喷射砂粒群冲击Q235钢板的实验中宏观测量了砂粒撞击的速度与位置分布,并使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实验砂粒与空气在喷嘴内外的双向耦合过程,以实现负压喷射砂粒群的轨迹... 针对冲击磨损实验研究中磨粒群体的运动轨迹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在负压喷射砂粒群冲击Q235钢板的实验中宏观测量了砂粒撞击的速度与位置分布,并使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实验砂粒与空气在喷嘴内外的双向耦合过程,以实现负压喷射砂粒群的轨迹预测。计算中提出了非球形粒子在相对马赫数接近1时的曳力模型,以反映空气可压缩引起砂粒表面流动分离的现象,并合理选择Magnus升力模型及壁面反射模型,最终数值预测的砂粒碰撞速度以及撞击位置与实验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实验 曳力模型 颗粒轨迹预测 冲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改性水泥基浆液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功勋 谢康 +1 位作者 张箭 梁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5-1002,共8页
为探究CO_(2)泡沫对水泥基浆液性能的改进作用,利用CO_(2)泡沫水泥浆替换相同水灰比的原始水泥浆,对影响浆液性能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浆液的水胶比、粉灰比、胶砂比和膨水比进行极差分析,综合确定影响改性浆液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确定... 为探究CO_(2)泡沫对水泥基浆液性能的改进作用,利用CO_(2)泡沫水泥浆替换相同水灰比的原始水泥浆,对影响浆液性能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浆液的水胶比、粉灰比、胶砂比和膨水比进行极差分析,综合确定影响改性浆液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确定浆液最佳配比。此外,将改性浆液与南京地铁7号线盾构施工中所使用的同步注浆浆液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SEM和XRD微观机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当浆泡比为1∶4.5,水灰比为1∶2.4,发泡气压为0.02 MPa,转速为70 r/s时,浆液抗压强度较高,且密度、析水率、相对密度等性能满足实际现场要求。2)相比非加气浆液,CO_(2)的碳化作用使得泡沫水泥浆在较短养护时间内达到了较高的强度。极差分析结果表明:1)浆液最佳配比为水胶比0.8,粉灰比2.0,胶砂比0.5,膨水比0.16。2)浆液凝结时间随水胶比和膨水比的增大而增加;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初始流动度和析水率的影响显著。与南京地铁7号线盾构施工中所使用的同步注浆浆液相比,改性浆液具有较低的流动性和较小的密度,稠度、初始流动度性能得以改善,凝结时间缩短,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CO_(2)泡沫 碳化作用 浆液性能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微观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泵内泥沙颗粒的瞬态追踪数值方法
17
作者 郭涛 刘明明 +3 位作者 曹蕾 胡京招 洪国军 尤云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6-663,共8页
为求解疏浚泵内沙粒的瞬态运动,以ANSYS Fluent的离散相模型为基础实现了一种修正算法.在稠密流动中以Lagrangian方法追踪沙粒时,引入用欧拉方法描述的粒-液两相求解得到的粒相体积分数以及Huilin-Gidaspow曳力模型,将先更新叶轮网格再... 为求解疏浚泵内沙粒的瞬态运动,以ANSYS Fluent的离散相模型为基础实现了一种修正算法.在稠密流动中以Lagrangian方法追踪沙粒时,引入用欧拉方法描述的粒-液两相求解得到的粒相体积分数以及Huilin-Gidaspow曳力模型,将先更新叶轮网格再求解沙粒运动的过程转变为叶轮网格与颗粒同步旋转后再求解颗粒相对运动的过程,以避免粒子在运动壁面上碰撞判定及反弹速度计算的错误.对比数值结果发现,改进算法能够在相近的计算时间下显著提高泵内颗粒运动的追踪精度.改进算法预测叶轮上的冲蚀磨损主要发生在叶片前缘偏上部位,冲蚀率峰值达7×10^(-5) kg/(m^(2)·s)以上,这与真实磨损的位置和程度相近,验证了修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相模型 轨迹追踪 两相流 疏浚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管道金属材料冲蚀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魁 刘裕人 +2 位作者 张晴波 胡京招 郭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188,共6页
疏浚工程中,输送管道内壁面受到泥砂浆的持续冲刷,导致管道冲蚀磨损严重。为选择输合理的输送管道材质,以提高疏浚管道的抗冲蚀性能,降低其维修和更换频率,采用冲蚀试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管材Q235为参照对象,对比5种可用于制作耐... 疏浚工程中,输送管道内壁面受到泥砂浆的持续冲刷,导致管道冲蚀磨损严重。为选择输合理的输送管道材质,以提高疏浚管道的抗冲蚀性能,降低其维修和更换频率,采用冲蚀试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管材Q235为参照对象,对比5种可用于制作耐磨排泥管道的耐磨金属材料的冲蚀性能,包括Cr15铸铁、Cr26铸铁、Fedur■40合金、中锰钢、信铬钢。根据材料表面扫描电镜(SEM)图像,分析不同冲蚀角度下材料磨损类型。结果表明:冲蚀磨损过程中,各耐磨金属材料同时承受多种磨损作用,合金材料中起支撑作用的软质组分容易因切削、塑性疲劳断裂等因素而被剥离,而较硬的碳化物等组分则在松动后容易被颗粒撞击脱落;除Q235外,其余材料的磨损率均随着冲蚀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信铬钢、Fedur■40合金在中、小冲蚀角度下的耐磨性能表现优秀,若价格与加工性能合适,建议选作疏浚管道金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冲蚀试验 疏浚管道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泵轴强度校核关键参数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蕾 武永顶 +2 位作者 庄海飞 夏铭 王文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共5页
针对泵轴强度传统校核方法与经验公式不能反映泵轴动态力学特性的问题,应用应变测量技术,得到了小流量、设计流量、大流量3个工况下泵轴危险截面附近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拉应力的实测瞬态数据。结果表明,剪切应力与拉应力随时间脉动幅... 针对泵轴强度传统校核方法与经验公式不能反映泵轴动态力学特性的问题,应用应变测量技术,得到了小流量、设计流量、大流量3个工况下泵轴危险截面附近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拉应力的实测瞬态数据。结果表明,剪切应力与拉应力随时间脉动幅度较小,峰峰值约为相应时均值的20%;而弯曲应力脉动峰峰值大于相应工况下其他两类应力时均值的2倍,且存在正负方向的交变,是诱发疲劳破坏的主因。弯曲应力的脉动主要来源于叶轮水力径向力随叶轮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脉动主频为1倍转频。小流量工况下泵轴安全系数较小,应是强度校核工作的重点关注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轴 强度校核 应变测量 动态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中石油烃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55-360,共6页
含油污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石油烃作为污水中主要组成成分,如何有效去除是当今重要话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去除污水中的石油烃的研究情况,就近年来用于处理污水中石油烃的吸附、微生物、氧化处理、纳米结构材... 含油污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石油烃作为污水中主要组成成分,如何有效去除是当今重要话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去除污水中的石油烃的研究情况,就近年来用于处理污水中石油烃的吸附、微生物、氧化处理、纳米结构材料及凝结等方法,总结了各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优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含油废水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