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安全管控在内河航道整治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建豪 邬德宇 +1 位作者 李政 田会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63-468,共6页
航道施工具有劳动强度大、环境影响大、构筑物复杂、水下施工难、通航影响大等特点,给施工作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针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控难点,依托京杭运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项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集成... 航道施工具有劳动强度大、环境影响大、构筑物复杂、水下施工难、通航影响大等特点,给施工作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针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控难点,依托京杭运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项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集成相应的施工智能化设备,研发了航道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对航道整治工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实现了内河航道施工建设的智能化安全管控,提升了内河航道整治施工建设管理的标准化、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航道整治 智慧工地 智能化管控 施工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艏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船尾型线比较及水动力性能分析
2
作者 余欣 杨剑涛 +3 位作者 何炎平 倪连松 王有江 刘亚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定位艏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的水动力性能与普通船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为合理选择和设计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船尾型线,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船模阻力试验数值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双呆木艉... [目的]“定位艏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的水动力性能与普通船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为合理选择和设计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船尾型线,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船模阻力试验数值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双呆木艉和双尾鳍艉这2种船尾型线的静水阻力性能、艉部流场、轴向伴流分数及不均匀度等水动力性能。[结果]结果显示,在各航速下,双尾鳍艉的总阻力系数小于双呆木艉;在设计航速点,双尾鳍艉的总阻力系数较双呆木艉小8.6%,而双呆木艉的伴流目标函数(WOF)较双尾鳍艉小11.0%,轴向伴流场更均匀。[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同类船型的型线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型 减阻 水动力 流场 伴流目标函数 船艉型线 定位艏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艏型自航绞吸船钢桩台车开槽优化及减阻机理
3
作者 余欣 杨剑涛 +2 位作者 何炎平 陈新权 任禹陪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60,共7页
定位艏型自航绞吸船船首设钢桩台车定位系统,船底开槽会显著增加航行阻力。为了减小阻力,改善船舶快速性,对船底开槽进行优化设计。采用CFD方法,开展船模阻力试验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3种设计方案,包括常规开槽F_(1)、钢桩开槽F... 定位艏型自航绞吸船船首设钢桩台车定位系统,船底开槽会显著增加航行阻力。为了减小阻力,改善船舶快速性,对船底开槽进行优化设计。采用CFD方法,开展船模阻力试验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3种设计方案,包括常规开槽F_(1)、钢桩开槽F_(2)和开槽封盖F_(3),评估其阻力性能,研究开槽优化的减阻机理。结果表明,在设计航速处,相对于F_(1)、F_(2)的总阻力降低了15.48%,F_(3)降低了28.55%,封盖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了开槽内部水流运动,减小船体剩余阻力。研究结果对同类船型的减阻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艏型自航绞吸船 钢桩台车开槽优化设计 封盖 减阻机理 水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啸波作用下直立堤局部冲刷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杰 杨武 +3 位作者 蒋昌波 伍志元 肖桂振 刘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622,共7页
基于波浪水槽动床实验,开展海啸波作用下直立堤局部冲刷实验研究。对海啸波上爬和回落过程、岸滩演变和直立堤局部冲刷形态进行测量。在利用实测数据验证基础上,结合FLOW3D进行数值模拟流场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堤的修建对岸滩... 基于波浪水槽动床实验,开展海啸波作用下直立堤局部冲刷实验研究。对海啸波上爬和回落过程、岸滩演变和直立堤局部冲刷形态进行测量。在利用实测数据验证基础上,结合FLOW3D进行数值模拟流场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堤的修建对岸滩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直立堤两侧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冲刷。直立堤向岸侧局部冲刷主要发生在海啸上爬时刻,堤脚处形成的涡流是局部冲刷形成的主要原因。直立堤离岸侧的局部冲刷主要由海啸波回落水流越过堤顶生成水跌形成的,随着直立堤堤顶高度的增加,最大局部冲刷深度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波 直立堤 局部冲刷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板框压滤脱水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吴敏 黄英豪 董道武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20,共5页
随着生态清淤工程的推进,疏浚产生的淤泥量逐年递增。为实现高含水率淤泥的快速脱水,工程中常常采用板框压滤脱水的方式来处理疏浚淤泥。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絮凝剂种类、掺量对后续板框压滤脱水效果的影响,针对施工工艺参数的... 随着生态清淤工程的推进,疏浚产生的淤泥量逐年递增。为实现高含水率淤泥的快速脱水,工程中常常采用板框压滤脱水的方式来处理疏浚淤泥。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絮凝剂种类、掺量对后续板框压滤脱水效果的影响,针对施工工艺参数的设置对于淤泥板框压滤特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进料时间、进料压力、滤布孔径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的设置对板框压滤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泥浆含水率为4W_L时,进料时间120 min时,泥饼成形效果较好;进料压力超过0.5 MPa后,泥饼脱水量的增长趋于平缓,表明进一步提高压力对脱水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此外,当滤布孔径D设置为淤泥中值粒径d_(50)的8~16倍时,泥饼脱水量达到最大值。通过精细调控板框压滤工艺参数,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板框压滤 进料时间 进料压力 滤布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窗口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龙 王加跃 +1 位作者 刘星河 李振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9,共8页
研究提出航线通航窗口这一概念,并针对东北航道提取了2005—2014年的航线通航窗口。通过对航线通航起讫时间和通航期的分析表明:东北航道平均通航起始时间为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为10月中下旬,平均通航期90 d左右,十年间通航期波动比较大... 研究提出航线通航窗口这一概念,并针对东北航道提取了2005—2014年的航线通航窗口。通过对航线通航起讫时间和通航期的分析表明:东北航道平均通航起始时间为7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为10月中下旬,平均通航期90 d左右,十年间通航期波动比较大,没有稳定的变化趋势;影响航线通航的关键水域包括:东西伯利亚水域、拉普捷夫海水域和维利基茨基海峡至谢尔盖·基洛夫群岛水域。研究表明:利用航线通航窗口可较好地反映航线所经水域的冰情,可为船舶开发利用北极航线,制定安全、经济的航行计划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航道 通航窗口 海冰密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理论的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广利 方磊 刘长海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51,共4页
为保障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方法。从航道尺度、自然因素等构建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证据理论的合成标准融合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获取最终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构建评价... 为保障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方法。从航道尺度、自然因素等构建船舶航道空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证据理论的合成标准融合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获取最终的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构建评价集合划分安全评价等级,确定不同评价指标关于评价集合的确信度,归一化处理不同确信度值获取各评价指标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得到基本可信度值构建综合评价函数,获取船舶航道空间安全状态量化值,通过量化结果与评价等级间的转换确定船舶航道空间安全等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实验对象空间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船舶 航道空间 评价指标体系 安全等级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PS在苏丹港控制测量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素江 《海洋测绘》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介绍了一种在任意独立直角坐标系中使用DGPS的方法。结合苏丹港泊位建设施工测量实践 ,分析了平面控制网的建立、观测、平差。
关键词 苏丹港 DGPS GPS 坐标转换 独立直角坐标系 差分卫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耙吸船汇出航道的安全距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涛 王仕满 张明杰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6,140,共4页
为进一步保障耙吸船安全汇出航道,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概率,对耙吸船汇出航道船舶流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耙吸船"通程轮"为例进行计算,确定安全汇出航道所需最小距离值,通过航海模拟器验证了最小距离值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 汇出 安全距离 船舶领域 耙吸船 会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挖泥船最小能耗工作点计算选取方法
10
作者 李铭志 杨正军 +3 位作者 何炎平 张红升 童荣彬 张树阳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8-244,共7页
[目的]为了解决挖泥船短排距工况下高能耗的问题,提出一种最小能耗工作点的计算选取方法。[方法]基于前期研究建立的泥泵排压、管道阻力、关键流速和泥泵汽蚀等相关模型,以单方能耗最小为目标,采用施工人员最为熟知并方便控制的泥泵转... [目的]为了解决挖泥船短排距工况下高能耗的问题,提出一种最小能耗工作点的计算选取方法。[方法]基于前期研究建立的泥泵排压、管道阻力、关键流速和泥泵汽蚀等相关模型,以单方能耗最小为目标,采用施工人员最为熟知并方便控制的泥泵转速为优化变量,运用输送系统最佳流速搜索和多泥泵转速优化相结合的双重优化方法,实现挖泥船多个泵串联最小能耗工作点的计算选取,并以配置有3台不同型号离心泵的“新海狼”号挖泥船在特定工况条件下施工为案例进行算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经所提算法模型优化后的工作点单方能耗比最大产量工作点的单方能耗降低了11.8%。[结论]研究成果的应用能有效弥补已有以施工能力(最大产量)为目标的优化施工方法,为疏浚工程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泥船 管道输送 多泵串联 最小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假设对基于模型的森林蓄积量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元浩 侯正阳 +1 位作者 刘太训 徐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23,共13页
【目的】1)评估模型的线性和非线性形式、模型残差假设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2)比较2种总体均值的方差估计方法(自助法和解析法);3)评估多种因素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构建基于遥感模型的统计推断经验法则用于指导实践。【方法】应用基... 【目的】1)评估模型的线性和非线性形式、模型残差假设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2)比较2种总体均值的方差估计方法(自助法和解析法);3)评估多种因素对推断不确定性的效应,构建基于遥感模型的统计推断经验法则用于指导实践。【方法】应用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以森林蓄积量估算为例,基于非洲稀树草原的薪材材积实测样地数据和Landsat 8遥感辅助数据,使用二阶抽样从总体中选择160块样地形成样本,在不同模型假设下进行总体参数推断,量化分析参数模型假设对估计量不确定性的效应,并辅以置信椭圆等诊断方法确保分析的有效性。【结果】1)不同模型假设下的总体均值估计值μ_(mb)为7.159~7.331 m^(3)·hm^(-2),解析方差估计值Var(μ_(mb))为0.147~0.221,抽样精度为93.59%~96.64%,总体均值的经验方差估计值Var(μ_(mb))为0.143~0.237。模型假设会影响模型参数估计,进而影响推断精度Var(μ_(mb))。自助法是检验总体参数解析估计量无偏性的有效方法。2)基于设计的统计推断方法得出的总体均值估计值μ_(db)为6.774 m^(3)·hm^(-2),其方差估计值Var(μ_(db))为0.965,抽样精度为85.50%。既定条件下,相比基于设计的统计推断,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能够有效将推断精度提升77.10%~84.77%,对抽样精度的提升为9.46%~13.03%。【结论】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在小样本推断中具有更高的推断精度和抽样精度,有助于实现高精度、低样本量、短周期的森林资源调查目标,但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推断精度,其中残差变异性对推断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大。忽略方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效应在同方差假设下进行总体参数推断,会低估Var(μ_(mb)),在考虑方差异性的同时应进一步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并使用相应的权函数和自相关函数模拟残差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遥感调查 基于模型的统计推断 回归模型 方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吸挖泥船疏浚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倪福生 赵立娟 +7 位作者 顾磊 蒋爽 李洪彬 钱丽娜 徐立群 何坤金 刘瑞祥 周泉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71-2274,共4页
疏浚系统仿真是目前疏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艺辅助决策和疏浚科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主要针对绞吸挖泥船设备组成、作业环境和施工特点,提出了绞吸挖泥船疏浚系统仿真的基本构思,分析了实现该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及难点。研制的多... 疏浚系统仿真是目前疏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艺辅助决策和疏浚科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主要针对绞吸挖泥船设备组成、作业环境和施工特点,提出了绞吸挖泥船疏浚系统仿真的基本构思,分析了实现该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及难点。研制的多通道环形柱幕绞吸挖泥船施工模拟系统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系统仿真 绞吸挖泥船 基本构思 重要环节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向间隙影响的挖泥泵轴向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瑞祥 曹蕾 +1 位作者 张弋扬 王正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01-108,F0003,共9页
转子所受的轴向力是关系到离心泵运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轴向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离心泵的水力设计、结构设计中的许多参数都有相关性,其中叶轮盖板与蜗壳泵盖之间的轴向间隙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为了量化地探究不同流量下轴向力特性与轴向... 转子所受的轴向力是关系到离心泵运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轴向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离心泵的水力设计、结构设计中的许多参数都有相关性,其中叶轮盖板与蜗壳泵盖之间的轴向间隙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为了量化地探究不同流量下轴向力特性与轴向间隙尺寸之间的关系,该文基于雷诺时均方程(Reyna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RANS),采用剪切应力传输(Shear Stress Transport)模型,即SST k-ω湍流模型,对一个前盖板含有后弯式副叶片的离心式挖泥泵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考虑侧腔流域的多相位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得到了与试验测量结果非常吻合的外特性计算结果,各性能参数的计算误差均在5%以内。对该泵在3种轴向间隙下的外特性及轴向力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前间隙的增大,泵的效率明显下降,扬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轴功率变化不大;前、后盖板外表面所受轴向力随轴向间隙和流量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叶轮内流道所受轴向力则基本不变,可视为定值;后盖板所受轴向力的绝对值最大,对总轴向力的方向及变化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叶轮内流道所受轴向力的绝对值最小。随着前间隙的增大,前后盖板上的压力分布越来越均匀,而前后盖板上的速度沿径向均匀分布,基本不受轴向间隙变化影响。因此,在离心泵的水力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外特性、轴向力及加工成本,尽量减小前轴向间隙尺寸。本研究可为离心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数值分析 叶轮 挖泥泵 轴向力 轴向间隙 副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波作用下沿海路基冲刷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昌波 杨武 +3 位作者 陈杰 伍志元 肖桂振 刘静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9,共6页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对孤立波作用下沿海公路局部冲刷开展实验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组合坡模拟海岸地形,对岸滩进行逐个多次波浪作用,用地形仪对作用后地形进行测量。通过改变路基在冲刷槽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探讨路基位置因素对局...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对孤立波作用下沿海公路局部冲刷开展实验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组合坡模拟海岸地形,对岸滩进行逐个多次波浪作用,用地形仪对作用后地形进行测量。通过改变路基在冲刷槽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探讨路基位置因素对局部冲刷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孤立波作用下沿海路基向海侧出现明显冲坑,冲刷深度随波浪作用个数增加,最后达到平衡。路基位置是路基局部冲刷主要因素,随着路基位置远离海岸线,路基向海侧冲刷深度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沿海路基 冲刷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K三维水深测量精度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素江 董江 +2 位作者 裴文斌 李宝森 郭文伟 《海洋测绘》 2012年第5期22-24,38,共4页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修订专题研究项目理论研究成果,分别通过陆地的"不同距离升降旋转法"和对选定区域重复进行水深测量的实测试验方法对RTK动态三维定位精度、RTK三维水深测量图载水深精度进行了验证,为将RTK三维水深...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修订专题研究项目理论研究成果,分别通过陆地的"不同距离升降旋转法"和对选定区域重复进行水深测量的实测试验方法对RTK动态三维定位精度、RTK三维水深测量图载水深精度进行了验证,为将RTK三维水深测量纳入《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三维水深测量 动态定位 图载水深 重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槽混合石料群抛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超 常留红 +2 位作者 李凌 宋俊强 张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0,94,共6页
为研究混合石料群抛入水后的漂移与扩散情况,在试验室水槽内开展了不同水深、不同流速、不同质量组成的混合石料群抛试验。将单颗粒抛石漂移距离公式计算结果与混合石料群抛平均漂移距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水深在15 m以内时,具有平均... 为研究混合石料群抛入水后的漂移与扩散情况,在试验室水槽内开展了不同水深、不同流速、不同质量组成的混合石料群抛试验。将单颗粒抛石漂移距离公式计算结果与混合石料群抛平均漂移距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水深在15 m以内时,具有平均质量的单颗粒块石漂移距离与群抛试验平均漂移距离较为接近;当水深为30 m时,具有混合石料平均质量的单颗粒块石漂移距离明显大于群抛试验平均漂移距离;群抛与单抛漂移距离的偏差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通过量纲分析得到了混合石料群抛水下分布面积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室试验数据和现场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石料 抛石 漂移距离 分布面积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土质模型的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明超 张雨新 +1 位作者 高伟 秦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4-690,共7页
为了提高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方案设计效率,优化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过程,针对疏浚吹填工程土质情况复杂、土料调配过程施工工序多、施工环境复杂且极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三维土质模型的疏浚吹填工程土... 为了提高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方案设计效率,优化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过程,针对疏浚吹填工程土质情况复杂、土料调配过程施工工序多、施工环境复杂且极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三维土质模型的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不同数据来源的三维多精度建模方法,实现了复杂水下土质条件的三维建模;基于疏浚吹填工程施工工艺,综合考虑了疏浚吹填土料在调配过程中所受到的复杂约束条件,建立了疏浚吹填土料调配平衡优化的数学模型.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疏浚吹填工程土料调配过程进行分析,与传统方法对比,该方法能够确定更优的土料调配规划方案,有效节约工程成本,为疏浚吹填工程的调配方案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吹填 三维土质模型 土料动态调配 施工过程 优化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工循环的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明超 孔锐 +2 位作者 秦亮 韩帅 田桂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4,共7页
绞吸挖泥船是水利工程疏浚施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工程船舶,安装在船上的工况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船体的疏浚作业状态,但是所获得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不能直接提供船体疏浚作业平稳度的关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施工循环的绞吸挖泥船疏浚作... 绞吸挖泥船是水利工程疏浚施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工程船舶,安装在船上的工况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船体的疏浚作业状态,但是所获得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不能直接提供船体疏浚作业平稳度的关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施工循环的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监测参数作为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指标,然后在预定义的施工循环内对平稳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变化情况,以及每个施工循环内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值。据所得的疏浚作业平稳度,能够判断挖泥船操作人员的疏浚作业平稳度优劣,并直观评价其相应的疏浚产量,为绞吸挖泥船的疏浚作业提供有效指导。同时,通过与传统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可见,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定量地反映绞吸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和每个施工循环中的平稳度变化情况,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吸挖泥船 实时监测数据 疏浚施工循环 平稳度指标 疏浚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现场观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绍华 蒋昌波 +1 位作者 陈杰 胡保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8,共5页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对海域环境具有危害性。对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耙吸式挖泥船疏浚和溢流引起的悬浮物扩散以及潮流流向、流速开展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因疏浚对底泥的扰动作用,底部悬浮物浓度相对较大,表层悬浮物浓度... 挖泥船疏浚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扩散对海域环境具有危害性。对绞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耙吸式挖泥船疏浚和溢流引起的悬浮物扩散以及潮流流向、流速开展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因疏浚对底泥的扰动作用,底部悬浮物浓度相对较大,表层悬浮物浓度相对较小。在对流和扩散作用下,形成以疏浚船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的浑浊水体。溢流发生造成挖泥船附近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表层悬浮物浓度增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扩散 现场观测 绞吸式挖泥船 耙吸式挖泥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杰 蒋昌波 +1 位作者 张绍华 胡保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62,共5页
掌握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对保护海洋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推求出泄水口悬浮物扩散平面二维分析解表达式。开展现场观测,确定泄水口源强取值,并对泄水口悬浮... 掌握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规律,对保护海洋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围海造陆工程泄水口为研究对象,基于泥沙对流扩散方程,推求出泄水口悬浮物扩散平面二维分析解表达式。开展现场观测,确定泄水口源强取值,并对泄水口悬浮物扩散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围海造陆工程施工后期,泄水口悬浮物流失非常严重。泄水口附近水域出现的最大悬浮物浓度主要由源强的大小来决定,悬浮物扩散范围主要由流速的大小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扩散 理论分析 现场观测 围海造陆 泄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