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
作者 邴玉旭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随着科技的更迭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已愈加成熟,可助力工程测量达到更高水平。具体到建筑施工过程中,这一综合性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极大程度地推动建筑施工现代化进程。首先是前期... 随着科技的更迭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技术已愈加成熟,可助力工程测量达到更高水平。具体到建筑施工过程中,这一综合性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极大程度地推动建筑施工现代化进程。首先是前期勘察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 建筑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可控摇摆提离高墩桥梁设计建造综述——以南兰吉提克铁路桥为例
2
作者 贾俊峰 郦炎森 +2 位作者 郭彬立 郭河 庞伟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1011,共11页
可控摇摆提离桥梁是新型桥梁抗震体系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双柱式高墩在横桥向交替升降,使桥墩产生横向提离摇摆以控制传递到细长钢筋混凝土桥墩上的地震作用,同时在桥墩底部摇摆界面处设置消能器以限制墩柱摇摆提升及相应桥台面横向... 可控摇摆提离桥梁是新型桥梁抗震体系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双柱式高墩在横桥向交替升降,使桥墩产生横向提离摇摆以控制传递到细长钢筋混凝土桥墩上的地震作用,同时在桥墩底部摇摆界面处设置消能器以限制墩柱摇摆提升及相应桥台面横向移位。文章首先介绍了自复位摇摆桥梁结构和可控摇摆系统设计理念,对采用可控摇摆提离技术的南兰吉提克铁路桥的设计思想、构造及连接设计、实验研究,以及摇摆桥梁动力行为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和总结;然后,概括总结了南兰吉提克铁路桥筒体、桥墩及箱梁等主要构件的施工过程;最后总结了典型可控摇摆提离高墩桥梁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摇摆结构的自振周期与振幅相关联且非固定,自振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非平稳存在,不能利用模态正交性分解结构的运动;可控提离高墩桥梁具有较好的地震稳定性,摇摆提离过程中的滞变阻尼效果相当明显,墩柱提离摇摆碰撞及附加消能减震装置可进一步抑制桥梁的地震响应,减小残余位移,增强桥墩自复位能力。该研究可为我国强震区韧性抗震桥梁设计及建造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抗震 可控摇摆提离桥梁 自复位摇摆 阻尼器 韧性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DI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控制
3
作者 代建成 巩亚琦 +4 位作者 张凯林 童磊 王东升 葛笑 刘彦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因主墩与上部结构固结,其减震控制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主梁因地震作用会存在截面开裂及预应力束应力损失等现象。惯容系统是近年发展的结构减震控制新方式,特别是将惯容器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因主墩与上部结构固结,其减震控制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主梁因地震作用会存在截面开裂及预应力束应力损失等现象。惯容系统是近年发展的结构减震控制新方式,特别是将惯容器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结合,形成的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damper-inerter,TMDI)。文中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考虑施工过程结合Midas Civil与OpenSees软件建立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以10条近断层脉冲波为输入,研究了分布式设置(多个)TMDI对其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沿纵桥向输入时,TMDI可有效避免主梁顶板、底板开裂,但主梁腹板受力略有增大;沿横桥向输入时,TMDI则会明显降低主跨腹板受力;当地震动双向水平输入时,TMDI无论对主梁顶板、底板,还是主跨腹板的应力都有很好的减轻作用。在桥墩反应方面,墩顶最大位移平均减震率为52%(纵桥向)和21%(横桥向),纵桥向最大弯矩减震率是31%,在横桥向TMDI虽然会放大约10%的墩底弯矩,但它可控制桥墩的(弹塑性)残余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减震控制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MDI) OPENSEES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权组合模型在季冻区公路软基工后沉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春鹏 徐先博 +1 位作者 张建 李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8064-8070,共7页
为研究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季冻区公路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选取某一级公路的典型断面,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沉降监测,通过沉降管上磁环位置的移动来反映路基沉降变化。根据一年的沉降实测资料,对原始非线性数据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处理... 为研究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季冻区公路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选取某一级公路的典型断面,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沉降监测,通过沉降管上磁环位置的移动来反映路基沉降变化。根据一年的沉降实测资料,对原始非线性数据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处理,基于最优权权重法将灰色GM(1,1)及二次曲线模型进行组合,对地基的远期沉降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探究该模型的适用性,同时基于季冻区气候特点,选取适合高寒地区路基监测的合理时距。研究表明:最优权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与样本数密切相关,适当增加建立模型的样本数亦可显著提高预测精度;在考虑区域气候条件下,适当减少冬季及沉降速率较慢的月份的样本数量,增加在沉降初期及冻融前后的样本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本文的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季冻区公路远期沉降,为类似工程的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冻区 软土地基 最优权组合预测法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双层异形景观桥施工关键技术
5
作者 孙博文 周顺万 柴世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海南省陵水县陵河知音桥为双层异形景观桥,跨河段由上层桥、下层桥、支桥与中心平台交错组成。上、下层桥分别为跨径布置(74.46+93+93+78)m和(77.56+71.52+71.52+76.06)m的4跨V形刚构桥,采用单箱室斜腹板钢箱梁;中心平台为2×23.98 ... 海南省陵水县陵河知音桥为双层异形景观桥,跨河段由上层桥、下层桥、支桥与中心平台交错组成。上、下层桥分别为跨径布置(74.46+93+93+78)m和(77.56+71.52+71.52+76.06)m的4跨V形刚构桥,采用单箱室斜腹板钢箱梁;中心平台为2×23.98 m 2跨预应力混凝土V形刚构平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墩(主5号墩)采用C50混凝土双肢薄壁空心墩,基础采用嵌岩桩+承台结构形式。采用钢栈桥作为施工通道及钢箱梁吊装平台,利用BIM技术优化了钢栈桥平面布置。中心平台V形墩采用斜拉扣挂支架+满堂支架支撑组合支撑体系分段施工;中心平台采用支架整体预压、混凝土分段浇筑施工。钢箱梁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深化设计、平位预拼装的加工制造方案和先吊装边跨、再整体横向滑移中心段、最后分段合龙的安装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桥 刚构桥 V形刚构平台 BIM技术 钢栈桥 钢箱梁 斜拉扣挂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钢板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研究
6
作者 解玄 张晓平 +4 位作者 唐少辉 胡敏 王怀义 王夏扬 万忠山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9-689,共11页
传统基于全站仪的单点监测方式具有无法反映钢板桩顶整体水平变形、需要布设基准网、人工作业量大等不足之处。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直观地反映真实地物信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一体化、全自动等优越性能。本文依托湖北省嘉鱼县三湖... 传统基于全站仪的单点监测方式具有无法反映钢板桩顶整体水平变形、需要布设基准网、人工作业量大等不足之处。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直观地反映真实地物信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一体化、全自动等优越性能。本文依托湖北省嘉鱼县三湖连江大道项目工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钢板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方法。通过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建立钢板桩的实景三维模型,并基于不同时期测点的距离变化监测钢板桩顶水平位移,分析了基坑钢板桩顶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板桩顶水平位移量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整体趋势。基坑中部水平位移量分别为左端和右端水平位移量的5.85倍和2.09倍。基坑开挖阶段对钢板桩顶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平均位移速率高达73.5 mm·d^(-1),加装腰梁和横向支撑结构后钢板桩顶平均水平位移速率降低至18.3 mm·d^(-1),较之于加装之前减小了75.2%。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地质条件下钢板桩的水平位移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无人机 钢板桩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体育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白宇飞 邹新娴 +2 位作者 杨武建 郭彦男 彭国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7,共6页
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作为主要维度,基于2018年截面数据构建省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体育竞争力进行排序、评价、分层。研究发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 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作为主要维度,基于2018年截面数据构建省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体育竞争力进行排序、评价、分层。研究发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在省域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体育竞争力强省和弱省之间的鸿沟已经初显;体育竞争力的强弱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省域体育竞争力由强至弱的三个梯队在地理区位上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之势。由此,需要对中西部省份的体育竞争力建设问题高度重视,避免因省域间体育竞争力差距的扩大阻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体育竞争力 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铰-纤维模型的小半径曲线桥地震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剑 焦驰宇 沈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13522-13528,共7页
在地震作用下,曲线桥因其几何不规则性会产生扭转作用。因此,曲线桥的桥墩就会受到压-弯-剪-扭耦合受力而发生复杂的破坏形式。以一座匝道桥为工程背景,采用集中铰-纤维模型对曲线桥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探究了曲线桥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之... 在地震作用下,曲线桥因其几何不规则性会产生扭转作用。因此,曲线桥的桥墩就会受到压-弯-剪-扭耦合受力而发生复杂的破坏形式。以一座匝道桥为工程背景,采用集中铰-纤维模型对曲线桥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探究了曲线桥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之后研究了不同墩高以及不同桥墩布置型式对曲线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纤维模型,集中铰-纤维模型更适合曲线桥桥墩的模拟。同时墩高的改变对桥墩的受力有显著的影响,等高型式下桥墩受力随墩高的变化规律与变墩高型式下并不一致。同一高度的桥墩在不同布置型式下的受力也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集中铰-纤维模型 变墩高布置型式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型岩溶隧道仰坡滑塌机制及稳定性控制技术——以宜宾巡场至玉和公路下坝隧道出口段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国梁 胡伟锋 +3 位作者 刘佳 李思翰 叶飞 杨永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为解决充填型岩溶隧道进洞过程中引起的仰坡滑塌问题,利用现场调查和MultiFracS多物理场断裂分析软件,对隧道进洞过程中仰坡体内裂缝发展过程和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洞口仰坡加固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连续降雨是引... 为解决充填型岩溶隧道进洞过程中引起的仰坡滑塌问题,利用现场调查和MultiFracS多物理场断裂分析软件,对隧道进洞过程中仰坡体内裂缝发展过程和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洞口仰坡加固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连续降雨是引起仰坡滑塌的直接原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碎石土充填物抗剪强度降低,溶腔区位移变化显著且出现微裂隙;当含水率增加至20%时,溶腔区裂缝进一步发展,局部出现开裂,地表滑动位移不断增加。2)隧道进洞施工扰动加速了地表覆盖层与下伏基岩间贯通裂缝的形成,仰坡体呈现整体滑动趋势。基于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采用“缓坡+钢锚管/锚索框架梁”的仰坡防护形式,用注浆钢锚管替代锚杆和部分锚索,能够避免溶腔内碎石土在雨水下渗中产生变形破坏。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加固后的仰坡在隧道二次进洞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变形和地表沉降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充填型溶腔 碎石土 仰坡滑塌 裂缝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软基管廊结构性能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丹丹 高玮 +3 位作者 王森 杨鹏宇 葛双双 马鹏飞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地下综合管廊在运营期普遍受到车辆荷载的微扰动影响,追踪该环境下的结构微量异常变形,判断可能发生的异常(类似差异沉降等),对准确预测管廊的安全性意义重大.针对江苏省宿迁市高铁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开展了现场管廊结构监测研究,实测... 地下综合管廊在运营期普遍受到车辆荷载的微扰动影响,追踪该环境下的结构微量异常变形,判断可能发生的异常(类似差异沉降等),对准确预测管廊的安全性意义重大.针对江苏省宿迁市高铁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开展了现场管廊结构监测研究,实测得到了车辆荷载、时间等扰动因素及其影响下的结构响应(结构沉降位移和结构应力)的大数据集.针对监测结果,基于鲸鱼算法和深度置信网络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大数据集进行深度挖掘和学习,预测结构运营的安全性.研究表明,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对车辆荷载等微扰动影响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 现场监测 集成深度学习模型 车辆荷载 安全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无导洞后扩挖法设计参数及其影响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晓 张奎红 +2 位作者 周飞 陈跃 华成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5,共8页
为了研究双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后扩挖法施工时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连拱隧道主洞错距、台阶长度、中隔墙厚度以及二衬施作时机4个参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为了研究双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后扩挖法施工时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连拱隧道主洞错距、台阶长度、中隔墙厚度以及二衬施作时机4个参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洞错距达到75 m时,既能保证先行洞隧道的变形稳定,又能缩短工期;隧道先行洞台阶长度可以按单洞隧道取值,后行洞台阶长度建议控制在5~10 m为宜;考虑施工扰动的影响,隧道中隔墙厚度在1.4~1.6 m范围内取值较为合理;先行洞二衬在后行洞掌子面前保持35 m以上距离施工有利于隧道稳定性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无导洞法施工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轻量化设计与减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通 涂金平 张凯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为保证强震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充分安全,提出了使用轻质材料及波纹钢腹板减重的轻量化设计和在双肢薄壁墩间设置阻尼耗能装置的两种方案。采用Midas Civil建立某双肢薄壁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选取3条人工地震波及3条常用... 为保证强震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充分安全,提出了使用轻质材料及波纹钢腹板减重的轻量化设计和在双肢薄壁墩间设置阻尼耗能装置的两种方案。采用Midas Civil建立某双肢薄壁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选取3条人工地震波及3条常用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同时综合对比了双肢薄壁墩顺桥向设置RC系梁、防屈曲支撑(BRB)和转动铅耗能阻尼器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波纹钢腹板箱梁和轻骨料混凝土进行轻量化设计能明显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墩顶及墩底弯矩最大降低约20%,减重设计可作为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相比于传统RC系梁,设置BRB(斜撑)和转动铅耗能阻尼器能显著降低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受力,墩顶位移和墩底弯矩最大分别降低约15%和30%,且BRB和转动铅耗能阻尼器耗能良好。轻量化设计和减震控制可作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抗震性能提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抗震性能 轻量化设计 减震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 防屈曲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回填层地铁隧道暗挖法施工地层变形特性分析
13
作者 崔巍 孙玮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0,195,共6页
[目的]地铁隧道工程穿越杂填土地层施工的案例越来越多。杂填土地层具有孔隙率高、强度低及易变形等特点,导致地铁隧道穿越杂填土地层时的地面沉降机理不清,需要对其地层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北京地铁16号线看丹站—榆树庄站... [目的]地铁隧道工程穿越杂填土地层施工的案例越来越多。杂填土地层具有孔隙率高、强度低及易变形等特点,导致地铁隧道穿越杂填土地层时的地面沉降机理不清,需要对其地层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以北京地铁16号线看丹站—榆树庄站区间暗挖地铁隧道工程为依托,在简述了该区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监测断面(选取了3个典型断面)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对3个断面上各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各断面的地面沉降时程曲线及沉降速率时程曲线。进一步计算了5个地层损失率取值下断面一的沉降槽曲线,并将断面一实测地面沉降槽曲线与3条理论计算沉降槽曲线进行对比,进而得到建筑垃圾回填层地铁隧道暗挖法施工地层变形的特性。[结果及结论]杂填土易发生湿陷沉降,在地铁施工干扰下地层发生整体沉降,进而导致地层变形呈现出沉降量大、沉降槽宽等特点。当隧道全断面处于杂填土范围内时,地层受隧道开挖的扰动程度被放大,此时采取仰拱下方注浆加固是控制地层沉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建筑垃圾回填地层 地层变形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连续刚构桥弹塑性地震反应及断层走向影响研究
14
作者 何通 涂金平 邹雨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我国西部高烈度区建设了较多的连续刚构桥,部分临近活动断层。建立2座连续刚构桥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选取10组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断层走向对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断层走向与桥轴线夹角为75°~125... 我国西部高烈度区建设了较多的连续刚构桥,部分临近活动断层。建立2座连续刚构桥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选取10组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断层走向对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断层走向与桥轴线夹角为75°~125°时,在纵桥向上主墩及主梁地震的反应最大,若不考虑断层走向的影响,则可能会低估20%;而横桥向最大位移则发生在0°~30°或150°~180°夹角范围之间。上述规律几乎未受加速度峰值(PGA)和桥梁墩高、跨度不同的影响。研究还发现,若不考虑断层走向的影响,对近断层地震动下桥墩塑性铰区的发生及位置存在较大的误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弹塑性地震反应 近断层地震动 断层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丽萍 周杰 +2 位作者 李涛 陈凤晨 董泽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00-2210,共11页
针对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在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方面的不足,通过现场连续压实试验,首先建立连续压实指标压实计值与常规检测指标压实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基于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压实度下道路结构力学指标的变化,最后提出以区域均匀性控... 针对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在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方面的不足,通过现场连续压实试验,首先建立连续压实指标压实计值与常规检测指标压实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基于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压实度下道路结构力学指标的变化,最后提出以区域均匀性控制指标δ以及纵向条带一致性统计量k和横向条带一致性统计量h作为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压实计值与压实度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利用关系方程进行相应的数值转换。相较而言,路基压实度变化对路基顶面压应变的影响最大,结合实际工程验收情况,确定压实度差异程度的容许值为2%。根据提出的压实均匀性评价方法可以从平行和垂直于碾压轨迹的2个方向上进行压实均匀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能快速定位存在压实不均匀现象的区域或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压实 连续压实控制技术 均匀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区螺旋隧道CO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峰 唐宇辰 +3 位作者 张根思 刘林 张捷 齐怀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2,80,共8页
高原区螺旋隧道受低气压、空气稀薄及曲线半径等因素的影响,隧道内CO运移规律不同于常规隧道。以卧龙沟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通过将高原区螺旋隧道与常规隧道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高原区螺旋隧道内CO浓度场的空间分... 高原区螺旋隧道受低气压、空气稀薄及曲线半径等因素的影响,隧道内CO运移规律不同于常规隧道。以卧龙沟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通过将高原区螺旋隧道与常规隧道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高原区螺旋隧道内CO浓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并得到各海拔高度下R=700 m的螺旋隧道的通风安全时间相对常规隧道的增长率,该参数可作为隧道通风的参考依据;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高原区螺旋隧道通风管理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原地区 螺旋隧道 CO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拱桥复合套拱加固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蔚 陈进 +1 位作者 李毅谦 吴中鑫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6,共5页
针对传统双曲拱桥加固存在的新旧混凝土结合受力不明、施工平台搭设复杂等问题,在双曲拱桥下部结构安全储备充足、需更换拱上填料的条件下,提出双曲拱桥复合套拱加固方法,即在原拱圈上新增拱肋、横系梁及加厚拱板,形成框架式受力结构,... 针对传统双曲拱桥加固存在的新旧混凝土结合受力不明、施工平台搭设复杂等问题,在双曲拱桥下部结构安全储备充足、需更换拱上填料的条件下,提出双曲拱桥复合套拱加固方法,即在原拱圈上新增拱肋、横系梁及加厚拱板,形成框架式受力结构,实现双曲拱桥加固。应用时,首先封闭桥面交通,拆除旧桥面及附属设施、旧拱上填料;其次在裸露的主拱圈上增设主拱肋及横系梁,根据配重需要设置拱背加厚区;然后在主拱圈及新增结构上浇筑轻质拱上填料;最后进行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施工。该方法无需拱下支架,对桥下交通影响小,安全性高,不改变桥梁外观,尤其适用于文物桥梁维修改造。在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S56跨涉铁工程中应用该技术,有效提高了结构承载力和整体性,工期缩短约67%,综合成本降低约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拱桥 复合套拱 拱肋 横系梁 加厚拱板 框架式结构 桥梁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非等高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郝晓光 唐辉 +1 位作者 邵帅 王龙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研究墩高差对横向非等高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山区3×(5×30)m梁桥为背景,建立OpenSees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输入地震动,分析不同墩高差下墩柱关键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率、墩顶位移以及曲... 为研究墩高差对横向非等高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山区3×(5×30)m梁桥为背景,建立OpenSees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输入地震动,分析不同墩高差下墩柱关键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率、墩顶位移以及曲率与位移关系。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当墩高差在10m以上时对系梁位置处桥墩截面延性影响较大,随墩高差增加,与横向等高双柱式桥墩相比,墩顶截面延性有所减小,墩底截面延性增加较大;受墩高差影响,墩底与系梁位置处桥墩曲率在屈服后对地震动强度变化更敏感;墩顶位移总体与墩高差成反相关,墩高差对墩顶位移的影响在峰值加速度PGA=0.5g后差异较大,PGA由0.5g增加到1.0g时,随墩高差增大,墩顶位移减小量逐渐变小;受墩高差影响,横向非等高双柱式桥墩破坏模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横向非等高双柱式桥墩 抗震性能 IDA 弯矩~曲率关系 曲率 位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车桥耦合作用下48 m钢桁梁桥动力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旺旺 季文玉 +3 位作者 朱力 班新林 刘昂 顾金柱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61,共8页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铁路货运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在既有铁路网基础上加大铁路列车轴重是有效提高铁路运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列车轴重增大后车桥振动效应将增加,既有铁路网中的钢桥能否适应铁路轴重的提高成为列...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铁路货运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在既有铁路网基础上加大铁路列车轴重是有效提高铁路运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列车轴重增大后车桥振动效应将增加,既有铁路网中的钢桥能否适应铁路轴重的提高成为列车轴重能否增加的关键问题。本文为分析重载列车作用下钢桥动力性能,选取既有线中常用跨度48 m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轮对与轨道接触处的力与位移相互关系建立空间重载铁路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在与实测结果对比基础上,对影响重载铁路钢桁梁桥动力性能的轨道不平顺、列车轴重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1)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列车轴重和列车速度均对重载列车作用下的钢桁梁桥的动力性能有着重要影响;(2)美国六级轨道不平顺与桥上实际线路不平顺更加接近;(3)重载铁路运输中27 t轴重列车通过48 m钢桁梁桥时建议对列车运行速度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 t重载列车 车-桥耦合系统 轨道不平顺 动力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峡谷地带高墩桥梁风致行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培新 张永水 +2 位作者 刘林 胡伟锋 陈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6,共5页
针对青海高海拔地区峡谷地带高墩桥梁行车抗风性能,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典型厢式货车进行了车辆一桥梁组合气动特性分析,分别获取了在不同风攻角情况下的车辆、桥梁的气动参数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路况、路面条件及不同横风风速下... 针对青海高海拔地区峡谷地带高墩桥梁行车抗风性能,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典型厢式货车进行了车辆一桥梁组合气动特性分析,分别获取了在不同风攻角情况下的车辆、桥梁的气动参数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路况、路面条件及不同横风风速下的风车桥响应分析和评价,得到对应的限速运营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km/h车速范围内,车辆沿着不同路况等级"干"路面行驶时,车辆行车临界风速均大于35 m/s。在100 km/h车速范围内,车辆沿路况等级为"非常好"和"好"的"湿"路面行驶时,车辆的行车临界风速为30 m/s,路况等级为"一般"时,行车临界风速和车速分别为30 m/s和90 km/h,表明车辆行车安全临界风速和车速均会随着道路等级的变差而降低;在路况等级为"非常好"和"好"时,在给定的风速(15~35 m/s)和车速(60~100 km/h)范围内行驶时车辆均不会发生行车舒适性问题,当路况等级为"一般",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80 km/h时,车辆总体计权均方根加速度大于0.8时,桥上行车将会对驾乘人员产生不舒适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高墩桥梁 气动特性 风车桥分析 行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