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对比
1
作者 焦驰宇 马辉 +2 位作者 刘能文 秦永刚 程冕洲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8,共12页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其三维非线性动力模型,研究横桥向地震输入下两种工况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动力响应与桥墩损伤。结果表明:在横向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可延长结构周期,有效减小桥墩墩底与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动力响应,对于两种站桥组合体系,桥墩位置对应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内力响应大于其他普通支撑柱;在横向超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出现塑性状态的时间更晚,最终损伤程度更轻,支座进入非线性阶段的时间靠后,桥墩整体变形也更小。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站桥分离体系抗震性能更为优良,但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注意地铁车站支撑柱的横向框架效应导致的内力增加与桥梁基础滑移的限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不同站桥组合体系 横向地震作用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墩高效应的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焦驰宇 马辉 +1 位作者 刘洋 林监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分析墩高变化形式对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第2联为背景,设计渐变型、凹岛型、凸岛型3种墩高变化形式曲线梁桥进行地震易损性研究。在提出的压弯剪扭耦合作用破坏的基础上,采用集中铰-纤维模型的桥墩建... 为分析墩高变化形式对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第2联为背景,设计渐变型、凹岛型、凸岛型3种墩高变化形式曲线梁桥进行地震易损性研究。在提出的压弯剪扭耦合作用破坏的基础上,采用集中铰-纤维模型的桥墩建模方法,通过SeismoStruct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墩高变化形式曲线梁桥模型;选取符合Ⅲ类场地特性的50条地震波,利用能力需求比法,以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研究不同变墩高形式下桥墩与支座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表明:当小半径曲线梁桥采用3种墩高变化形式时,以弯曲受力为主的中、高墩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完全破坏概率较低,以弯剪或剪切受力为主的矮墩在强震作用下发生完全破坏概率较大,变墩高曲线梁桥可以适当提高矮墩的抗震能力;凹岛型墩高变化形式会增加矮墩的损伤概率,在抗震设计中应避免选择该墩高变化形式或尽可能优化墩梁连接方式;墩高变化形式对于支座的易损性影响小于对桥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梁桥 墩高变化形式 压弯剪扭耦合作用 集中铰-纤维模型 地震易损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鸣翠湖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构建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3
作者 陈琪 马瑞兵 谭嘉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为探究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鸣翠湖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对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浮游植物优势种物种... 为探究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鸣翠湖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对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相关性分析,最终选取浮游植物优势种物种数、浮游植物Simpson指数、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蓝藻生物量百分比作为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的参数。构建P-IBI指标体系对鸣翠湖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结果显示,鸣翠湖冬季水质为优,春、秋季处于差的状态,夏季处于很差的状态;状态良好的点位有2个,状态中的点位有1个,状态差的点位有2个,状态很差的点位有1个。鸣翠湖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较高,导致P-IBI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指数(P-IBI) 浮游植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鸣翠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海湿地叶绿素a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江 李俊杰 白雪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2020年春、夏、秋、冬四季对阅海湿地进行水样采集并测定叶绿素a(Chl-a)等10种环境因子,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阅海湿地深水区与浅水区的Chl-a质量浓度季节差异较大,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 2020年春、夏、秋、冬四季对阅海湿地进行水样采集并测定叶绿素a(Chl-a)等10种环境因子,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阅海湿地深水区与浅水区的Chl-a质量浓度季节差异较大,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空间上深水区高于浅水区。对深水区Chl-a质量浓度影响的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I_(Mn)、DO,其中水温为正向直接作用,I Mn、DO为负向直接作用;对浅水区Chl-a质量浓度影响的环境因子依次为TP、BOD 5,均为正向直接作用。TN对阅海湿地Chl-a质量浓度影响不大,控制水体含磷营养盐类物质及有机物的输入量是防止阅海湿地Chl-a质量浓度过高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变化特征 环境因子 阅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海湖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琪 路建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3,30,共5页
为了解阅海湖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冬(1月)、春(4月)、夏(7月)、秋(10月)调查了阅海湖6个采样点位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水环境因子,采用冗余分析探讨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为了解阅海湖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冬(1月)、春(4月)、夏(7月)、秋(10月)调查了阅海湖6个采样点位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水环境因子,采用冗余分析探讨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阅海湖浮游动物共有42种,优势种共有18种,无节幼体为四季共有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冬季最高、秋季最低;相邻两个季节物种更替率最高的为枝角类;阅海湖大部分水体处于中度污染;浮游动物群落不但与WT、DO、N元素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还受到COD_(Mn)、TP、Chl-a、pH值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海湖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鸣翠湖湿地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
6
作者 石伟 林海成 邱小琮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探明银川市鸣翠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在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6个样点调查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及湖岸带植物、鱼类定性和定量样本,并对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类群、季节分布及多样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为探明银川市鸣翠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在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6个样点调查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及湖岸带植物、鱼类定性和定量样本,并对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类群、季节分布及多样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鸣翠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5种,浮游动物4类36种,底栖动物3门15种,水生植物及河岸带植物35科85种,鱼类5科16种。浮游植物绿藻、硅藻和蓝藻是主要类群;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是冬、秋季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春、夏两季为节肢动物;植物以芦苇为主,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浮游生物密度、生物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秋季最高。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夏、秋季较大,冬季最小。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植物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鱼类种群结构较简单,多样性指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种类组成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鸣翠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改进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阅海湖富营养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海成 司旭 徐佳强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93-97,共5页
为探明阅海湖富营养化现状,于2020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对阅海湖6个采样点位的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测定,建立阅海湖水域富营养状况的递阶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阅海湖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 为探明阅海湖富营养化现状,于2020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对阅海湖6个采样点位的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测定,建立阅海湖水域富营养状况的递阶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阅海湖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相较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值偏高,更能客观反映阅海湖营养状况;阅海湖营养等级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最高,其中以S3、S5和S6点位的秋季营养程度最高,TN和TP是阅海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海湖 水质变化 层次分析法 富营养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8
作者 吴江 李俊杰 白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探明银川市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其生态系统稳定不退化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方法]于2019年对阅海湖进行水样采集,测定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 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4个主要水质污染物指标,通过建立... [目的]探明银川市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其生态系统稳定不退化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方法]于2019年对阅海湖进行水样采集,测定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 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4个主要水质污染物指标,通过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采用功能法计算分析阅海湖水体最小、适宜和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阅海湖水质保持现状所需引水量由污染物指标TP、COD Cr和COD_(Mn)决定,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Ⅲ类水时所需引水量由污染物指标COD Cr决定;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划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水体基本需水量、水体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岸边带植被及景观娱乐需水量,水体基本需水量和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占阅海湖总需水量的绝大部分,通过计算可知,水体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为14.64×10^(6) m^(3),适宜需水量为24.76×10^(6) m^(3),最大需水量为50.98×10^(6) m^(3)。[结论]阅海湖水体水质已受到污染,含磷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正在成为阅海湖水质的基本制约因素,应严格限制流入湖区地表水体污染物含量,并实现多渠道补水以免湖泊生态情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质-水量耦合模型 功能法 阅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