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渣土浆液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及配比优化研究
1
作者 简永洲 易斌斌 +3 位作者 李福东 钟小春 朱诚 黄思远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48,共9页
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渣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增加运输和处置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工程为依托,提出将盾构开挖排放的粉质黏土层渣土回收再利用于壁后注浆的技术方法。通过室内试验、SPSS(statistical packag... 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渣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增加运输和处置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工程为依托,提出将盾构开挖排放的粉质黏土层渣土回收再利用于壁后注浆的技术方法。通过室内试验、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多目标规划优化方法,研究渣土浆液性能随水灰比、硬化剂A和硬化剂B掺比(与水泥质量之比)的变化规律,并确定渣土浆液性能与成本的最优配比。研究主要结论为:1)TW-G系列产品适用于高含泥量浆液,其中硬化剂A具有缓凝和减水作用,硬化剂B具有促凝作用。2)多目标规划优化结果显示,性能最优配比为水灰比0.75,硬化剂A掺比为0.86%,硬化剂B掺比为12.95%;成本最优配比为水灰比0.84,硬化剂A掺比为3.66%,硬化剂B掺比为2.91%。3)现场实践表明,相比于普通单液硬性浆,渣土浆液性能更佳,用于盾构壁后注浆后地表沉降控制在12 mm以内,管片上浮控制在25 mm以内,且能够减少渣土外运10%以上,成本降低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构渣土 壁后注浆 渣土再利用 浆液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截面浅埋偏压地形小净距隧道扁平率合理取值:以新疆乌尉高速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世展 梁斌 +1 位作者 黄光友 李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28-10537,共10页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对围岩塑性区分布、地表沉降、中夹岩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支护形变量均有影响;以0.432扁平率为基础值,随着隧道扁平率的不断增加,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不断降低,0.432~0.654为隧道最佳扁平率范围;隧道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之间平均误差在5%~14%,以此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信度;选取优化后隧道截面进行施工,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优化后扁平率取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截面 浅埋偏压地形 小净距隧道 围岩形变理论 扁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叠合梁面板开裂因素及裂缝控制
3
作者 于英霞 郭洁 +1 位作者 王艳明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M0005,M0006,共12页
钢混叠合梁跨径大,负弯矩区附近面板易出现裂缝,明确开裂影响因素并确定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大跨径钢混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混凝土开裂机理和80 m跨钢混梁精细化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施工荷载下裂缝开展情况。结合原位试验... 钢混叠合梁跨径大,负弯矩区附近面板易出现裂缝,明确开裂影响因素并确定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对大跨径钢混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混凝土开裂机理和80 m跨钢混梁精细化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施工荷载下裂缝开展情况。结合原位试验确定裂缝控制效果较好的施工方法并应用。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钢筋应力对裂缝开展的影响呈线性减小,且0.5%~1.5%的钢纤维掺量能够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配筋率适当增大可抑制裂缝开展,当超过2.0%时效果不再显著。在负温差及汽车超载60%时,裂缝宽度增加49%。采用提拉叠合技术+优化施工顺序后,面板压应力储备增加6.32 MPa,且受拉区域收敛。次边跨的监测值证明了在该控制措施的作用下桥面板能够更好地抵抗裂缝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钢混梁 负弯矩区 裂缝宽度 原位试验 裂缝控制 提拉叠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道路影响的两阶段分析法
4
作者 张坤勇 李俊吉 +2 位作者 张弛 李福东 朱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1,共11页
针对城市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道路沉降开裂问题,基于Winkler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一维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首先,建立道路在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下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其次,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宽长比... 针对城市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道路沉降开裂问题,基于Winkler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一维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首先,建立道路在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下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其次,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宽长比、支护刚度以及坑底以上软土层厚度等因素,给出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修正公式和地表最大沉降预测方法;接着,将沉降场代入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四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上述关于基坑开挖条件下道路计算分析模型进行验证.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解、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发现:道路沉降的误差分别为15.0%和8.3%,均在合理范围内,确定本文所提出的基坑开挖条件下道路计算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WINKLER地基梁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路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山区双肢高墩关键施工阶段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刘传起 李文杰 +1 位作者 冯皓龙 梁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550-9560,共11页
双肢高墩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以郑洛高速庙路河大桥为工程依托,建立了双肢高墩裸墩、大悬臂和成桥3个施工阶段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双肢高墩稳定性;得到了双肢高墩的屈曲模态和稳定安全系数,并对最不利... 双肢高墩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以郑洛高速庙路河大桥为工程依托,建立了双肢高墩裸墩、大悬臂和成桥3个施工阶段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双肢高墩稳定性;得到了双肢高墩的屈曲模态和稳定安全系数,并对最不利施工阶段进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探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高墩线形偏差、墩身孔洞缺陷、桥墩高度和横梁数目等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施工阶段下,双肢高墩均为纵桥向失稳,最不利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70.092、33.513和55.034。对大悬臂阶段进行几何非线性和双重非线性分析,稳定性分别较线性分析时降低了15%和57%。双肢高墩爬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线形偏差和墩身孔洞对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应对线形偏差值进行监测和控制,并及时修复墩身孔洞。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加稳定性不断降低,双肢之间设置一道横梁时稳定性提高140%,继续增加横梁数目稳定性提高不大,墩高在50~70 m范围内时设置一道横梁效益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肢高墩 关键施工阶段 稳定性 线形偏差 墩身孔洞缺陷 桥墩高度 横梁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采空区垮落带破碎岩注浆充填浆液扩散特性研究
6
作者 勾奇庆 冯皓龙 +1 位作者 李文杰 梁斌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为研究水泥粉煤灰浆液在双层采空区垮落带的扩散特性,以郑洛高速ZLGSTJ-2标段米河煤矿双层采空区治理为研究背景,基于宾汉姆流体的黏度时变性,将垮落带破碎岩视为含有裂隙的多孔介质,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耦合地质信... 为研究水泥粉煤灰浆液在双层采空区垮落带的扩散特性,以郑洛高速ZLGSTJ-2标段米河煤矿双层采空区治理为研究背景,基于宾汉姆流体的黏度时变性,将垮落带破碎岩视为含有裂隙的多孔介质,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耦合地质信息的三维双层采空区多孔注浆模型,分别对帷幕孔与注浆孔的浆液扩散状态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注浆时间、浆液密度和裂隙渗透率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以此对注浆工艺进行完善。结果表明:帷幕孔与注浆孔的浆液扩散分布均呈倒漏斗形状,主要有沿垮落带裂隙和地层孔隙的渗流扩散以及在空腔中的自由扩散,且注浆孔注浆相互影响较小;注浆扩散距离与注浆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前24 h较为显著;浆液密度则与扩散距离呈负相关,密度1670 kg/m^(3)较1170 kg/m^(3)时浆液扩散距离减少了8.95%;裂隙渗透率与浆液扩散距离呈正相关,当裂隙渗透率分别为3.50×10^(-9) m^(2)和3.50×10^(-4) m^(2)时,后者比前者的浆液扩散距离增大约49.72%,变化幅度较大;采用完善后的注浆充填工艺后,经检测得知注浆效果良好,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采空区 垮落带 破碎岩 宾汉姆流体 注浆充填 浆液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瑶 罗彦斌 +2 位作者 高景明 高栓存 焦有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0486-10491,共6页
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效果尚无定论。针对这一现状,以杏花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方案进行... 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效果尚无定论。针对这一现状,以杏花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方案进行施工,净空收敛最大值为21.6 mm,沉降最大值为22.7 mm,沉降最大值远远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150 mm;杏花村2号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初期支护净空收敛和沉降,保证了浅埋偏压段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支护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初期支护 超大跨度公路隧道 浅埋偏压 净空收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C-BP神经网络的地铁盾构隧道地层识别及复合比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勇 郭小霖 +3 位作者 简永洲 张箭 丰土根 陈子昂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4-495,共12页
为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与地层情况的关联性,建立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机-岩关系,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某盾构施工区间数据进行复合地层下掘进参数的统计分析。首先,利用掘进参数与地层的相关性,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 为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与地层情况的关联性,建立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机-岩关系,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某盾构施工区间数据进行复合地层下掘进参数的统计分析。首先,利用掘进参数与地层的相关性,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立可根据掘进参数识别开挖面地层并描述复合地层组合情况的ABC-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针对盾构区间进行地层识别和区间内2种复合地层的复合比预测。结果表明:1)盾构掘进参数的波动范围与均值随开挖面所处地层变化,且依地层不同呈现一定规律性;2)地层类别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对上软下硬地层、中风化泥质砂岩、粉质黏土的识别召回率分别为94.1%、96.6%、96%,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5%;3)针对复合比的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ABC-BP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减小且样本回归值提升,在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地层识别 复合地层 掘进参数 神经网络 复合比 机器学习 AB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拉力布置对大跨钢-混组合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明 朱帅通 +1 位作者 张贤松 梁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8,M0006,M0007,共13页
为研究提拉力布置对采用提拉-叠合法施工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力学性能影响,以沿太行高速公路沁河特大桥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与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首次提拉力与二次提拉力、提拉点数量与间距设置对钢-混组合梁应力、变... 为研究提拉力布置对采用提拉-叠合法施工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力学性能影响,以沿太行高速公路沁河特大桥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与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首次提拉力与二次提拉力、提拉点数量与间距设置对钢-混组合梁应力、变形、稳定性与桥面板压应力储备的影响,通过变量归一化分析钢-混组合梁对不同因素的敏感程度,选取最优方案并进行现场监测验证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钢梁上缘应力、桥面板应力和成桥挠度对二次提拉力最敏感,敏感度分别为0.61、1.95和0.16。钢梁下缘应力对提拉点数量最敏感,敏感度为0.20。沁河特大桥理论最优预弯度为78%,最终方案为布置5组间距为11 m的提拉点,首次提拉力与二次提拉力分别为1 500 kN与6 500 kN。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方案实施效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现场提拉力布置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提拉-叠合法施工 提拉力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模型的多年冻土隧道隔热层厚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硕栋 王晓川 +1 位作者 张耀阳 陈泽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了使多年冻土隧道围岩保持冻结状态,经常选择在隧道衬砌结构中铺设保温隔热层的方法以防止围岩产生冻融破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是影响多年冻土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经济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考虑渗流和冰水相变的水... 为了使多年冻土隧道围岩保持冻结状态,经常选择在隧道衬砌结构中铺设保温隔热层的方法以防止围岩产生冻融破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是影响多年冻土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经济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考虑渗流和冰水相变的水-热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嵌入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软件中加以应用。以青海省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该隧道洞口段保温隔热层厚度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仰拱位置被确定为优化设计的不利位置,隧道开挖在第1年的5月23日温度达到最高,被确定为优化设计的不利时间;不利位置处的最高温度随保温隔热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出最优隔热层厚度为7.2 cm;在最优保温隔热层厚度下隧道衬砌背后围岩温度均处于0℃以下,不会产生冻融破坏。隧道在设计隔热结构时采用7.2 cm的隔热层厚度提高了围岩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隔热层厚度 多年冻土 水-热耦合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管片壁后同步双液浆开发及注浆效果研究
11
作者 汪贵 易斌斌 +4 位作者 李福东 钟小春 简永洲 朱诚 吴荣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7-264,共8页
针对全断面稳定围岩地层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新型同步双液浆并应用于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可大幅度减小管片上浮量、提高管片拼装质量。将现场使用的单液硬性浆作为A液,新型促凝剂作为B液,... 针对全断面稳定围岩地层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新型同步双液浆并应用于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可大幅度减小管片上浮量、提高管片拼装质量。将现场使用的单液硬性浆作为A液,新型促凝剂作为B液,通过室内试验探究B液对于A液性质的影响规律,依据浆液胶凝时间、流动度及抗压强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现场新型同步双液浆配比,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检验该新型同步双液浆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B液掺A液总质量的1%~2%,可使新型同步双液浆的胶凝时间缩短至10~30 min,具有良好的泵送性及较高的早期强度;2)新型同步双液浆注入后10 min内流动性不损失且不易堵管,在国内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3)监测数据表明,新型同步双液浆现场注浆效果优良,相比单液硬性浆,管片环整体上浮量减小50%,管片环最大水平偏差减小57%,管片环渗漏点数减少50%,地表沉降最大值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现场试验 同步双液浆 胶凝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和Elman神经网络的螺杆泵井故障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任伟建 路阳 +1 位作者 肖阔宪 董宏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2-915,共4页
在螺杆泵井故障诊断技术中,有功功率信号最能全面反映螺杆泵井的泵况。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结合Elman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包对螺杆泵有功功率信号进行消噪滤波,将不同频段的故障信号进行3层db4小波包分解,根据各... 在螺杆泵井故障诊断技术中,有功功率信号最能全面反映螺杆泵井的泵况。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结合Elman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包对螺杆泵有功功率信号进行消噪滤波,将不同频段的故障信号进行3层db4小波包分解,根据各频段功率谱的变化提取故障特征,应用Elman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利用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螺杆泵井的故障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小波包分析 ELMAN神经网络 螺杆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破碎卵石与沥青粘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耿九光 兰倩 +2 位作者 刘光军 周恒玉 刘润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034-20039,共6页
针对破碎卵石成分复杂且随着粒径变化其成分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基于表面能理论研究了不同粒径破碎卵石与沥青的粘附性能。采用躺滴法和毛细管上升法分别测试沥青和破碎卵石的表面能,并计算沥青与破碎卵石体系的粘附功以及剥落功;采用综... 针对破碎卵石成分复杂且随着粒径变化其成分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基于表面能理论研究了不同粒径破碎卵石与沥青的粘附性能。采用躺滴法和毛细管上升法分别测试沥青和破碎卵石的表面能,并计算沥青与破碎卵石体系的粘附功以及剥落功;采用综合能量比(CER)来评价四种沥青混合料中破碎卵石与沥青的粘附性能。结果表明:抗剥落剂的加入会使沥青的表面能降低、极性分量升高、色散分量降低;由于不同粒径的破碎卵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表面电荷不同,导致不同粒径的破碎卵石的表面能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为5~10 mm、10~15 mm、3~5 mm、0~3 mm;0~3 mm和3~5 mm的破碎卵石与SK90沥青、SBS改性沥青以及添加抗剥落剂的SK9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粘附功都优于5~10 mm和10~15 mm的破碎卵石,0~3 mm和5~10 mm的破碎卵石与这四种沥青的剥落功都小于3~5 mm和10~15 mm的破碎卵石,这表明不同粒径的破碎卵石与沥青粘附性的配伍性不同;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试验表明,CER这一指标评价破碎卵石与沥青的粘附性能是合理的,并且CER可以作为沥青-破碎卵石系统材料组合的选择依据,这为破碎卵石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能理论 破碎卵石 粘附性能 水稳定性 综合能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狭长型深基坑地连墙变形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坤勇 张梦 +2 位作者 孙斌 李福东 简永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89-2399,共11页
为准确评估软土地区基坑施工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挖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影响因素不可忽视。以长江漫滩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依托,首先建立考虑顺逆结合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将地连墙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 为准确评估软土地区基坑施工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挖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影响因素不可忽视。以长江漫滩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依托,首先建立考虑顺逆结合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将地连墙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计算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测数据,采用坑角效应影响系数和等效水平抗力系数来衡量时空效应对支护变形的影响,提出考虑时空效应的地连墙变形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在软土地区基坑设计计算中考虑时空效应的必要性以及所提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该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计算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 时空效应 支护变形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对改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耿九光 陈帅 +2 位作者 刘光军 周恒玉 刘润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5-2179,共5页
通过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新型改性材料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改善技术的研究。其中,无机材料是一种实用型的抗剥落添加剂,但存在细度难控制、掺量不确定问题;高分子材料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改善良好,但胺类... 通过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新型改性材料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改善技术的研究。其中,无机材料是一种实用型的抗剥落添加剂,但存在细度难控制、掺量不确定问题;高分子材料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改善良好,但胺类高分子材料耐热性差,高温易分解,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改善效果变差;新型材料对集料表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其仅对酸性集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它类型集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总结了各类材料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改善效果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 新型材料 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测量及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耿九光 兰倩 +2 位作者 刘光军 周恒玉 刘润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5-1030,共6页
针对路面抗滑性不足问题,分析了路面纹理构造特征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以及沥青路面纹理与抗滑性能的关系,综述了现有的沥青路表纹理构造测量方法与修复方法。研究表明,平均构造深度(MTD)和平均断面深度(MPD)这两个沥青路面纹理构造特... 针对路面抗滑性不足问题,分析了路面纹理构造特征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以及沥青路面纹理与抗滑性能的关系,综述了现有的沥青路表纹理构造测量方法与修复方法。研究表明,平均构造深度(MTD)和平均断面深度(MPD)这两个沥青路面纹理构造特征评价指标不能表征纹理分布。采用间接法测量路表纹理虽然操作方便但是不能直观形象地表征路面构造特征。直接测量法可以直接捕获路表二维或三维形貌,测量结果形象直观,可以直接用于路表纹理特征的评价。在车辆的不断压实和摩擦作用下,可以采用加铺抗滑表层和表面机械处理等方法修复沥青路面表面纹理构造从而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 抗滑性能 纹理构造 修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与PNN的螺杆泵井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阳 任伟建 +1 位作者 韩正君 肖阔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14-2318,共5页
针对螺杆泵井泵功图图形信息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的问题,研究直接提取泵功图状态参数形状特征信息的方法,提出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泵功图图形特征提取方法。采用开闭组合的数学形态学算子实现泵功... 针对螺杆泵井泵功图图形信息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利用的问题,研究直接提取泵功图状态参数形状特征信息的方法,提出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泵功图图形特征提取方法。采用开闭组合的数学形态学算子实现泵功图边缘纹理特征提取,对提取的特征数字化后,使用PNN(概率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识别。实际应用证明,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数学形态学 概率神经网络 泵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位移控制的浅埋盾构管片壁后注浆压力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小春 刘昶 +2 位作者 李福东 简永洲 闫向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117,共4页
采用考虑卸载模量的硬化土小应变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埋深盾构隧道施工时地表竖向位移随管片壁后注浆压力的变化规律,并从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角度探讨了壁后注浆压力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随壁后注浆压力增大,不同埋深下地表竖向位移均... 采用考虑卸载模量的硬化土小应变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埋深盾构隧道施工时地表竖向位移随管片壁后注浆压力的变化规律,并从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角度探讨了壁后注浆压力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随壁后注浆压力增大,不同埋深下地表竖向位移均可分为沉降敏感阶段、稳定阶段和隆起敏感阶段;壁后注浆压力应在隧道顶部上覆土自重应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以顶起上覆土,弥补超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当地层损失补偿率与地层损失率接近时,可达到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要求,据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地表竖向位移、地层损失率、地层损失补偿率的壁后注浆压力范围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压力 数值模拟 浅埋隧道 地层损失 地表位移 隧道埋深 注浆压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的基坑开挖受力特性及其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黄戡 杨伟军 +4 位作者 马启昂 安永林 李依 周经伟 邱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8-205,共8页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本构关系,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渗流特性、基坑开挖过程、不同降水速度下基坑施工特性以及其对邻近地铁的影响,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渗流呈现空间差异性与时间差异性;基...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本构关系,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渗流特性、基坑开挖过程、不同降水速度下基坑施工特性以及其对邻近地铁的影响,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渗流呈现空间差异性与时间差异性;基坑内降水速度对基坑外侧的地层变形影响较小;随开挖深度增大,土体位移增大,排桩水平位移总体上大于竖向位移;应力集中造成的基坑角部弯矩较大,在工程实践中应设置角部支撑分散应力集中产生的不利影响;锚固单元体系安全系数可满足设计要求;地铁区间隧道形状呈扁平状的椭圆形发展,隧道顶部及左右侧腰部受力较大,在设计施工中应进行配筋等加强处理;基坑开挖降水引起的左线隧道附加弯矩整体上明显大于右线隧道的附加弯矩;地铁隧道最大弯矩发生在左线地铁隧道中部靠近基坑位置;考虑流固完全耦合分析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施工 地铁隧道 流固耦合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C-BP神经网络的地铁盾构地表沉降预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朱诚 王昭敏 +3 位作者 隆锋 李福东 丰土根 张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为研究地层参数和盾构掘进参数与地表沉降的非线性关联性,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盾构区间,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可预测地表沉降的ABC-BP神经网络模型。连续3个断面地表沉降预测结果表明:ABC-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预测... 为研究地层参数和盾构掘进参数与地表沉降的非线性关联性,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盾构区间,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可预测地表沉降的ABC-BP神经网络模型。连续3个断面地表沉降预测结果表明:ABC-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优于BP神经网络,且预测值与实测值一致;ABC-BP神经网络可较为准确地反映盾构机接近监测断面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演变规律,最终实现地表变形控制的目的。提出了ABC-BP神经网络现场应用思路,构建了地层-掘进参数-沉降的关系,进而通过地层参数直接实现对盾构掘进参数和地表变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土压平衡盾构 人工蜂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