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光面爆破技术在边坡开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斌 徐恒阳 +2 位作者 魏快快 肖宇航 李启月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
为了改善传统光面爆破技术成本高、噪声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导爆索起爆的新型装药结构。根据光面爆破的要求,确定了光面爆破参数,对不耦合系数为3.8、3.9、4.0的炮孔分别进行无导爆索起爆的光面爆破试验,并分析光爆孔半孔率情... 为了改善传统光面爆破技术成本高、噪声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导爆索起爆的新型装药结构。根据光面爆破的要求,确定了光面爆破参数,对不耦合系数为3.8、3.9、4.0的炮孔分别进行无导爆索起爆的光面爆破试验,并分析光爆孔半孔率情况,比较3种不耦合系数炮孔的光面爆破效果。结果表明,各光爆孔使用无导爆索起爆的装药结构均能顺利起爆,3种不耦合系数下炮孔半孔率依次为78.40%、89.60%、57.60%。该新型光面爆破技术试验较好的不耦合系数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开挖 光面爆破 装药结构 爆破参数 无导爆索起爆 不耦合系数 爆破效果 半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空面辅助的TBM滚刀群掘进试验与数值模拟
2
作者 耿麒 赵振平 +7 位作者 陈建勋 刘伟伟 罗彦斌 马茂勋 李东 冯如兵 吴特力根 李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68,共10页
为了揭示临空面下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滚刀群动态掘进效果,开展中导洞辅助下全尺度滚刀群掘进围岩室内试验,进行预切槽辅助下全尺度滚刀群掘进围岩数值模拟,评价分级刀盘式和水射流辅助式TBM的临空面辅助围岩掘进特性与效果.对于... 为了揭示临空面下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滚刀群动态掘进效果,开展中导洞辅助下全尺度滚刀群掘进围岩室内试验,进行预切槽辅助下全尺度滚刀群掘进围岩数值模拟,评价分级刀盘式和水射流辅助式TBM的临空面辅助围岩掘进特性与效果.对于单轴抗压强度约为40 MPa的围岩,中导洞临空面结构呈“竖直—倾斜—水平—竖直”演化规律,影响区域集中在近临空面侧2~4把滚刀,临空面的临界间距和高度分别为180、130 mm,掘进推力降低10%~20%,围岩可掘进性提升6.7%~21.0%.破岩载荷随同心环预切槽深度增大而先减小后稳定,破岩效率随切槽深度增大而先提高后稳定.切槽深度的临界值为40 mm,与无预切槽情况相比,掘进推力减小至少36%,掘进效率提升至少56%.增大临空面影响范围可提升分级刀盘式TBW破岩掘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 临空面 滚刀破岩 刀盘掘进 预切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底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重难点及关键技术探究——以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钊 唐冬云 +4 位作者 刘朋飞 何源 李子锋 李锐 许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6-304,共9页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在岩溶强发育区、高黏性土和硬岩地层中的施工难题,依托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工程,通过现场勘探资料分析、文献调研以及专家咨询论证,总结归纳工程的施工重难点:1)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施工风险高,极易发生盾构栽头与...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在岩溶强发育区、高黏性土和硬岩地层中的施工难题,依托武汉两湖隧道(南湖段)工程,通过现场勘探资料分析、文献调研以及专家咨询论证,总结归纳工程的施工重难点:1)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施工风险高,极易发生盾构栽头与塌陷、突涌水等灾害;2)黏性地层盾构易结泥饼,造成盾构推力增大、掘进速率降低等问题;3)硬岩地层盾构刀盘易磨损,刀具易损坏,盾构掘进效率低;4)小曲线半径施工盾构姿态控制困难,导致隧道偏离设计轴线;5)大直径管片易上浮,致使管片错台、破损及渗漏。针对上述重难点问题,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盾构选型技术,提出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地层处理、高黏性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泥饼预防与处治、极硬岩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小曲线半径盾构姿态控制和管片上浮预防等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岩溶地层 结泥饼 硬岩地层 小曲线半径施工 管片上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软土路基和高边坡优化设计研究——以某地铁停车场为例
4
作者 于志东 董道德 +2 位作者 蒋友宝 陈刚 黄启超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3,共9页
该文依托某地铁停车场工程项目,针对其软土地基和高边坡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优化施工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的复杂施工环境,明确了软土地基处理与高边坡施工的重难点;其次,针对软土地基,采用分层填筑、基底换填等优化措施... 该文依托某地铁停车场工程项目,针对其软土地基和高边坡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优化施工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的复杂施工环境,明确了软土地基处理与高边坡施工的重难点;其次,针对软土地基,采用分层填筑、基底换填等优化措施,提升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控制效果;最后,在高边坡施工中,基于数值模拟对分级开挖过程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FLAC 3D软件对高边坡分级开挖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分层数值模拟,研究边坡分级开挖施工过程变形机理与应力分布,明确了开挖深度、台阶高度及支护时机等关键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使用锚杆框架梁及PCF复合防排水网垫等技术,增强边坡稳定性和防护性能。该文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有效保障了边坡的稳定性和工程质量。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地基处理工艺、分级开挖控制及复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边坡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停车场 软土路基 高边坡施工 施工方案 技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尾矿-矿渣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孙晋豫 黄靓 +2 位作者 张信龙 李水生 彭龙辉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29,共6页
为研究金尾矿-矿渣天然骨料混凝土(GTBS-NAC)和金尾矿-矿渣再生骨料混凝土(GTBS-RAC)的基本力学性能,以金尾矿粉取代率r_(1)、矿渣粉取代率r_(2)和再生骨料取代率r_(3)为变量,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f_(cu)、劈裂抗拉强度f_t、弹性模量E_(c... 为研究金尾矿-矿渣天然骨料混凝土(GTBS-NAC)和金尾矿-矿渣再生骨料混凝土(GTBS-RAC)的基本力学性能,以金尾矿粉取代率r_(1)、矿渣粉取代率r_(2)和再生骨料取代率r_(3)为变量,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f_(cu)、劈裂抗拉强度f_t、弹性模量E_(c)和轴心抗压强度f_(c)试验,分析了金尾矿粉、矿渣粉、再生骨料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龄期下GTBS-NAC和GTBS-RAC的f_(cu)发展规律。结果表明:r_(1)为10%时可以提高GTBS-NAC的力学性能,相比之下,r_(1)对GTBS-RAC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其在20%以下均有积极作用;r_(2)在0~40%时,GTBS-NAC和GTBS-RAC力学性能随着r_(2)的增加而增强;掺量在0~40%时,金尾矿粉使得GTBS-NAC和GTBS-RAC的早期强度发展较快,矿渣粉则对后期强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尾矿 再生粗骨料 矿渣 基本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DFMA的某地铁停车场构件BIM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刚 董道德 +1 位作者 蒋友宝 王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2,共8页
地铁停车场的构件具有专业多、体量大、形式复杂等特点,其构件建筑信息模型(BIM)创建难度大、重复性工作多、组件拼接复杂、建模效率低,直接影响了BIM在地铁停车场工程中的建造应用与技术推广。该文引入制造业中面向制造与装配(DFMA)的... 地铁停车场的构件具有专业多、体量大、形式复杂等特点,其构件建筑信息模型(BIM)创建难度大、重复性工作多、组件拼接复杂、建模效率低,直接影响了BIM在地铁停车场工程中的建造应用与技术推广。该文引入制造业中面向制造与装配(DFMA)的产品设计理念,研究并设计了面向DFMA的地铁停车场构件的快速建模方法。通过对大量地铁停车场构件设计图纸进行梳理,分析图纸中的构件种类、组成规律、数据架构等,形成构件的设计标准。将该标准融入BIM软件中,并基于BIM软件Revit二次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实现快速建模。为便于构件的储存与调用,同步开发了基于DFMA的云端构件库,研究模块库的系统架构与数据流程。最后,结合长沙某地区地铁停车场工程案例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构件建模效率,有助于推动地铁停车场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停车场 DFMA BIM 标准化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封底嵌岩钢板桩围堰嵌固深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宇 费志高 +2 位作者 康啊真 张东明 金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为确定深水条件下无封底嵌岩钢板桩围堰在硬岩中的合理嵌固深度,以东江北干流特大桥76号墩承台围堰施工为背景,建立钢板桩-回填土-硬岩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嵌固深度0~2.4 m对钢板桩等效应力、变形以及引孔槽口硬岩等效应力分布... 为确定深水条件下无封底嵌岩钢板桩围堰在硬岩中的合理嵌固深度,以东江北干流特大桥76号墩承台围堰施工为背景,建立钢板桩-回填土-硬岩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嵌固深度0~2.4 m对钢板桩等效应力、变形以及引孔槽口硬岩等效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固深度对钢板桩的等效应力及变形影响较小。引孔槽口硬岩顶部区域沿水平方向存在规律性、间歇性的应力集中区,是可能发生引孔槽口硬岩踢脚破坏的薄弱区域。不同嵌固深度下,引孔槽口硬岩等效应力沿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分布规律高度相似。相较于嵌固深度0 m,嵌固深度1.5 m的引孔槽口硬岩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力显著降低约14%,有利于引孔槽口硬岩的稳定性;当嵌固深度增加到1.5 m以上时,继续增加嵌固深度不会降低引孔槽口硬岩的等效应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引孔槽口硬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堰 钢板桩 嵌固深度 等效应力 变形 稳定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