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厚软黏土地基中大直径单桩基础现场水平受荷试验及p-y曲线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鲍金虎 苏静波 +2 位作者 吴锋 刘睿 钱荣荣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4,共8页
基于某海上风电场开展的单桩水平受荷特性现场试验,研究了深厚软黏土中2.4 m大直径钢管桩荷载-位移响应、桩身挠度及桩身弯矩规律;探讨了m法、API规范法和双曲线型p-y曲线在软黏土地基中的适用性,并建立数值模型对不同直径单桩基础的水... 基于某海上风电场开展的单桩水平受荷特性现场试验,研究了深厚软黏土中2.4 m大直径钢管桩荷载-位移响应、桩身挠度及桩身弯矩规律;探讨了m法、API规范法和双曲线型p-y曲线在软黏土地基中的适用性,并建立数值模型对不同直径单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贡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I规范法与双曲线型p-y曲线在浅层土中p-y曲线初始刚度与桩周土抗力偏大,双曲线型p-y曲线在一定深度下能够较好地预测土反力随位移的变化关系,m法与双曲线型p-y曲线计算得出的水平位移较实测值偏小,结果偏向不安全,API规范法计算结果相比实测值较大,计算结果较为保守;随着桩径增大,单桩基础的侧摩阻力和基底抗力对水平承载力贡献也会随之增大,双曲线型p-y曲线会严重低估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 钢管桩 深厚软黏土地基 现场试验 水平受荷特性 P-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轨道交通R3线车站用高耐久性清水混凝土配制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蔺威威 谷坤鹏 +1 位作者 何洪帅 黄哲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55,共4页
依托青岛轨道交通R3线,根据清水混凝土构件的技术要求选取原材料,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单掺矿粉,双掺矿粉+粉煤灰,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粉对清水混凝土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掺矿粉和双掺矿粉+粉煤灰相比,三掺矿粉... 依托青岛轨道交通R3线,根据清水混凝土构件的技术要求选取原材料,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单掺矿粉,双掺矿粉+粉煤灰,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粉对清水混凝土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掺矿粉和双掺矿粉+粉煤灰相比,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灰可大幅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障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大幅降低电通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外观质量。采用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粉的掺入方式,设计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配制了混凝土。经测试,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均良好;含气量在2.3%~2.4%,满足技术要求;抗压强度满足各自强度等级要求;28 d电通量在420~480 C,耐久性能好;外观颜色均匀,光泽度好,无明显气泡。配制的清水混凝土在青岛地铁R3号线两河站和灵山卫站中得到应用,各个部位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满足JGJ 169—200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要求,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清水混凝土 原材料选取 配合比设计 耐久性能 外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醇胺类缓蚀剂为电解质的电化学再碱化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俊喜 鲁进亮 +3 位作者 蒋俊 邬永成 王昆 屈文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研究了醇胺类缓蚀剂辅助电化学再碱化修复碳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行性.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乙醇胺及二甲基乙醇胺缓蚀剂在混凝土中的迁移以及在含有2g/LNaCl+0.01mol/L NaOH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模拟体系中的缓蚀效果... 研究了醇胺类缓蚀剂辅助电化学再碱化修复碳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行性.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乙醇胺及二甲基乙醇胺缓蚀剂在混凝土中的迁移以及在含有2g/LNaCl+0.01mol/L NaOH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模拟体系中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2A/m2恒电流密度形成的电场作用下,2种缓蚀剂通过30mm厚混凝土的速率明显高于未通电情况,即电场对醇胺类缓蚀剂的迁移扩散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乙醇胺及二甲基乙醇胺浓度的增大,其缓蚀效果也逐步提高;相同浓度下二甲基乙醇胺表现出更优异的缓蚀效果,在浓度为0.04mol/L时其对Q235钢筋的缓蚀率达95.78%.二甲基乙醇胺的存在加快了电化学再碱化后钢筋腐蚀电位的正移,钢筋腐蚀电流密度更小,明显地改善了电化学再碱化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再碱化 醇胺类缓蚀剂 电迁移 极化 阻抗 钢筋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本海 方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02-307,共6页
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能充分调动桩间土体参与工作,并在竖向方向上的刚度梯度变化与附加荷载的应力扩散变化趋势相同。以考虑不同桩体长度、桩体刚度和考虑周围多层土体分布的长短桩相互作用计算模型为依据,对某高层建筑进行长短桩高强复... 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能充分调动桩间土体参与工作,并在竖向方向上的刚度梯度变化与附加荷载的应力扩散变化趋势相同。以考虑不同桩体长度、桩体刚度和考虑周围多层土体分布的长短桩相互作用计算模型为依据,对某高层建筑进行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的分析设计计算,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应用于高层建筑可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因其高承载力、经济性优越和施工灵活并工期短的特点,将会成为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桩高强复合地基 高层建筑 相互作用 剪切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等截面桩的上拔机制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文白 刘兹胜 周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1-205,210,共6页
桩的上拔承载性能的宏观力学现象与桩周土细观结构变化相关,应用细观力学的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方法对承受上拔荷载作用的桩基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了上拔荷载作用的桩及桩周土的细观力学特征,研究了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桩周土剪切带的... 桩的上拔承载性能的宏观力学现象与桩周土细观结构变化相关,应用细观力学的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方法对承受上拔荷载作用的桩基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了上拔荷载作用的桩及桩周土的细观力学特征,研究了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桩周土剪切带的形成过程,较好的再现了桩的荷载-位移关系的实验结果,并与宏观物理实物试验的位移实测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分析了土体中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的颗粒间的细观变化及其形成过程,当上拔荷载达到极限时,上拔桩的剪切带形成原因是密砂的应变软化效应;颗粒流数值模拟的颗粒接触力与实物物理试验桩侧摩阻力是同一的,数值模拟的荷载-位移曲线与实物物理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一致;桩侧摩阻力、桩上拔过程中剪切带的形成过程、桩上拔荷载-位移关系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颗粒分布、速度、接触力的细观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桩承受荷载过程中土颗粒细观结构变化的颗粒流仿真,是关于细观力学特征与宏观力学响应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拔荷载 颗粒流 细观力学 数值模拟 渐进性破坏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应用于碳化混凝土再碱化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俊 张俊喜 +1 位作者 鲁进亮 屈文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4,571,共7页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电化学测试对阳离子型醇胺缓蚀剂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机理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醇胺类分子最高占有轨道位于N原子周围,最低未占轨道位于O原子周围,这种分布可使缓蚀剂在金属表...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电化学测试对阳离子型醇胺缓蚀剂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机理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醇胺类分子最高占有轨道位于N原子周围,最低未占轨道位于O原子周围,这种分布可使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使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更加稳定;4种物质的缓蚀率大小为:N,N-二甲基乙醇胺>二乙醇胺>正丙醇胺>乙醇胺,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在等温等压下,N,N-二甲基乙醇胺、二乙醇胺、正丙醇胺与乙醇胺都能自发地吸附在钢筋表面,其ΔG0分别为-22.256,-23.644,-20.920,-18.910kJ/mol,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物理吸附 缓蚀剂 碳化混凝土再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高性能灌浆料体积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谷坤鹏 李漠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0-33,41,共5页
在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运用先进的外加剂技术的基础上,配制出高性能灌浆料;重点研究了外加剂对灌浆料体积稳定性能的改善作用机理、水灰比的变化对灌浆料早期和中后期的体积变化率的影响、灌浆料体积变化率随龄期的变化关系等。
关键词 后张预应力孔道高性能灌浆料 水灰比 膨胀率 体积稳定性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镁水泥改性半水磷石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翁友法 李沫弦 +1 位作者 王超凡 陈兵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15-2120,2130,共7页
针对半水磷石膏硬化后力学性能低和耐水性能差等问题,采用硫氧镁水泥对其改性,研究了硫氧镁水泥掺量对半水磷石膏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硫氧镁水泥改性半水石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硫氧镁水泥... 针对半水磷石膏硬化后力学性能低和耐水性能差等问题,采用硫氧镁水泥对其改性,研究了硫氧镁水泥掺量对半水磷石膏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硫氧镁水泥改性半水石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硫氧镁水泥显著延缓了半水磷石膏的终凝时间,保证了半水磷石膏的施工操作时间。半水磷石膏溶解电离出的硫酸根离子参与硫氧镁水泥水化,形成稳定的517相填充在二水石膏中,大幅度提升了半水磷石膏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硫氧镁水泥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C数据的陕西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研究
9
作者 魏可欣 王豆豆 詹秦川 《园林》 2023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客观全面地探索纪念性景区使用者的综合需求,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点评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具体分析使用者属性特征并从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 为客观全面地探索纪念性景区使用者的综合需求,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点评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具体分析使用者属性特征并从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体验感受5个维度分析各项使用后评价要素的提及频率与情感倾向,探究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机理,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绘制IPA分析图,直观地表现网络评价所提及的景区建设现状。结合网络数据研究结果,使用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线下调研,对比与补充网络点评数据分析结果。基于此,综合分析景区现有不足及优势项目,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景点串联、加深教育建设、增添活动模式、完善设施服务、加强宣传推广等策略,为黄帝陵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生成内容数据 纪念性景区 使用后评价 黄帝陵景区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表面氧化层的阴极极化还原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进亮 张俊喜 +4 位作者 张羿 蒋俊 马行驰 王昆 屈文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0-776,共7页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结合表面分析,研究了再碱化条件下钢筋表面锈层发生还原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法研究了铁锈在碱性环境中的阴极过程.结果表明:钢筋及其氧化层在碱性环境中的电极过程都表现出良好的氧化还原性,铁锈的阳极过程...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结合表面分析,研究了再碱化条件下钢筋表面锈层发生还原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法研究了铁锈在碱性环境中的阴极过程.结果表明:钢筋及其氧化层在碱性环境中的电极过程都表现出良好的氧化还原性,铁锈的阳极过程表现出2个阶段,但无锈钢筋的阳极过程却表现出3个阶段,锈层氧化物经过电化学再碱化后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还原,同时其体积也会相应缩小,再碱化只使腐蚀电位有所正移,但并未使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极化 再碱化 微电极 钢筋 表面氧化层 还原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接触面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白 朱奕帆 张洁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围压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平均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法向应力一定、围压逐渐增加时,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分布与法向应力与围压的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 物理试验 PFC2D 接触面 最大剪应力 颗粒位移 颗粒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应力作用下黏土体积变形的微观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宝 朱嵘 常防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5-99,369,共6页
为了研究黏土体积变形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选取上海第4层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各向等压和K0压缩两种方法制备体积变化率相同的土样,经冷冻真空干燥后对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并测定土中孔隙大小分布状况。压汞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黏... 为了研究黏土体积变形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选取上海第4层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各向等压和K0压缩两种方法制备体积变化率相同的土样,经冷冻真空干燥后对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并测定土中孔隙大小分布状况。压汞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黏土中孔隙可分为大孔隙、中孔隙、小孔隙和微孔隙,小孔隙占据土中孔隙的大部分空间,且其变化能够反映微观结构的主要特性;在各向等压应力状态下,随着压应力增高、体积压缩量增大,黏土颗粒发生空间平移使颗粒间变得更为紧密,孔隙分布曲线变化以孔隙波峰往孔隙变小方向偏移为主要特征,孔隙尺寸变小而孔隙形态基本不变;在K0压缩应力状态下,随着压应力增高,黏土颗粒发生旋转使孔隙变得扁平,表现为孔隙波峰位置基本不发生偏移,而以峰值降低为主要特征,孔隙结构形态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体积变形 压应力 孔隙分布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与表面涂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谷坤鹏 李漠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85-388,共4页
试验了不同掺量下单掺粉煤灰、表面涂层材料(环氧树脂或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表面涂层均可显著地提高混凝土的... 试验了不同掺量下单掺粉煤灰、表面涂层材料(环氧树脂或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表面涂层均可显著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粉煤灰的改善效果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环氧树脂的作用效果比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更明显;粉煤灰与表面涂层材料结合使用效果更优;粉煤灰的火山灰效应、填充效应以及对氯离子的初始固化能力是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三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煤灰 涂层 氯离子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