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胫束颈蝗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域及生态适宜性预测
1
作者 万育欣 宋占云 +5 位作者 雷子怡 周成龙 赵远娥 潘冉冉 易光平 季荣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 【目的】蓝胫束颈蝗作为新疆土蝗类优势物种,需对其高度适生区域加强监测、风险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对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和ENMTools等工具,利用蓝胫束颈蝗225个自然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对该蝗虫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SSP126、SSP245、SSP585)下的潜在适生区域、主导环境因子、生态位参数和质心迁移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1)蓝胫束颈蝗适生分布区域集中在北疆地区以及南疆地区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度适生区域为阿勒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在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的适生区域总面积均有所减少,SSP126情景平均减少1%,SSP245情景平均减少1.68%,SSP585情景平均减少1.55%;(3)影响蓝胫束颈蝗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包括最暖月最高温(bio5)、降水差异系数(bio1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当前气候下,该物种适宜分布的生态位参数为:最暖月最高温范围为24~31℃,降水差异系数小于44.35,最暖季度平均温度范围为16.35~22.54℃;(4)未来气候情景下,蓝胫束颈蝗分布的质心位置仍在塔城地区,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结论】当前及未来,蓝胫束颈蝗在阿勒泰地区高度适生面积占其总高度适生面积比例极大。有关部门可针对其适生区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以实现早期预警,及时防治,从而减少该虫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胫束颈蝗 MaxEnt模型 适生分布区 环境变量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在线翻转课堂在研究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会强 李金玉 +4 位作者 宁焕宸 张伟 王小静 赵惠新 帕提曼·阿布力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高校同步在线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将现有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为研究型实验模块,利用同步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微生物实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三年4个学期8个班级248名学生的教学实践,发... 以高校同步在线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将现有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为研究型实验模块,利用同步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微生物实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三年4个学期8个班级248名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新教学模式的学生对各实验模块教学打分较好。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非常认同(56%),微课、探究实验、课堂演示实验、雨课堂等教学方式认同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学方式,学生对微生物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操作熟练程度进步。利用翻转课堂+线上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设计实验项目能力,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教学 翻转课堂 在线学习 长江雨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哈边境塔城区域迁飞性昆虫雷达观测研究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凯丽 汪姝玥 +3 位作者 于冰洁 刘程才 ROMAN Jashenko 季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7,共8页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地面灯共诱捕到昆虫137种,分属12目54科,主要以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为主,其中高空灯下宽胫夜蛾、旋歧夜蛾和甘薯天蛾的种群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雷达监测结果显示:灯下诱集到大量昆虫时,雷达回波时间主要集中在22:00-02:00,回波高度主要集中在200~600 m,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和哑铃形回波分布。偏西风天气、风速在1.4~2.9 m/s时高空灯和地面灯诱虫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利用昆虫雷达长期监测中哈边境昆虫迁飞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探讨中哈边境区域害虫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哈边境 雷达观测 昆虫迁飞 飞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空间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占云 万育欣 +4 位作者 查绪栋 陈冉 杨静 ROMAN Jashenko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4,共10页
本文分析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的生态位,旨在为当地的蝗灾监控、治理及生态平衡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塔额盆地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山地3种地形的草原蝗虫的空间生态位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了蝗虫优势度、群落组成差异、Levins... 本文分析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的生态位,旨在为当地的蝗灾监控、治理及生态平衡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塔额盆地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山地3种地形的草原蝗虫的空间生态位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了蝗虫优势度、群落组成差异、Levins生态位宽度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3种地形共采集蝗虫6科19种1023头,不同地形优势种、常见种及稀有种均存在差异。山地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冲积平原的蝗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蓝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tartarus、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kraussi kraussi、伪星翅蝗Calliptamus coelesyriensis的生态位较宽且与其他蝗虫存在生态位重叠。塔额盆地草原蝗虫发生种类较多,绝大部分优势种蝗虫对空间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竞争较激烈,对优势危害种加大监测力度,而针对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中的稀有种类,应加以保护以确保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额盆地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草原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2a区域气候变化对濒危物种新疆北鲵潜在影响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袁亮 吴烨 +3 位作者 叶小芳 古丽格娜·海力力 冯俊 王秀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气象站1963-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和Morlet小波分析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及种群变化产生的潜在... 基于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气象站1963-2014年气温和降水数据,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和Morlet小波分析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北鲵生存环境及种群变化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近52 a,该区域平均升温0.37℃·(10 a)^-1(r=0.632,P〈0.001),高于世界和我国同期升温水平,显著增温发生自1998年,四季升温均显著,其中冬季升幅最大为0.47℃·(10 a)-1(r=0.338,P=0.014);区域降水平均增加13.32 mm·(10 a)^-1(r=0.349,P=0.011),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贡献最大,分别为4.19 mm·(10a)^-1(r=0.281,P=0.043)和4.43 mm·(10 a)^-1(r=0.443,P=0.001),自2002年起降水量显著增加(仅2008年不显著);区域气温具有2 a、7-8 a和15-16 a的弱变化周期,降水具有5 a和13-14 a的震荡周期。该区域近52 a气候与新疆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一致,偏"暖湿"化,但降水增加趋势弱于升温趋势。尤其是近15 a的持续增温加速了该区域冰川消融,降水量虽有增长,但增长趋势和幅度较弱,不足以促进冰川物质积累,冰川消融量大于积累量,冰川平衡线抬升,高海拔区地下水位下降,山间涌泉及溪流减少,北鲵赖以生存的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成为其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鲵 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冰川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微孢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石旺鹏 季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
微孢子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介绍了微孢子的特定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详述了其生活史类型和生长发育所需要条件;总结了其系统进化研究的变迁;比较了不同种类微孢子基因组差异;分析了微孢子... 微孢子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介绍了微孢子的特定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详述了其生活史类型和生长发育所需要条件;总结了其系统进化研究的变迁;比较了不同种类微孢子基因组差异;分析了微孢子的致病机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应用微孢子防治害虫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微孢子治理害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物 微孢子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蝗血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岚 张永军 +1 位作者 樊泰山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0-1104,共5页
血细胞是昆虫免疫防御、代谢和分泌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通过Gimesa-Wright试剂盒染色法研究了意大利蝗成虫血细胞类型。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脂血胞、囊血胞、巨核细胞6种细胞。粒血胞、脂血胞和浆... 血细胞是昆虫免疫防御、代谢和分泌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通过Gimesa-Wright试剂盒染色法研究了意大利蝗成虫血细胞类型。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脂血胞、囊血胞、巨核细胞6种细胞。粒血胞、脂血胞和浆血胞是意大利蝗主要的血细胞类型,分别占细胞总数的42.04%、29.60%和23.32%。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意大利蝗血细胞的功能及其对意大利蝗适应环境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血细胞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道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3-甲基吲哚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庄伟伟 朱雅琴 曾献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研究从人体肠道分离、筛选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其体外降解3-甲基吲哚的功能。采用MRS培养基从3~8岁健康儿童肠道中筛选乳酸菌,提取细菌总DNA,扩增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在以3-甲基吲哚为唯一碳源、氮源的无... 为研究从人体肠道分离、筛选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其体外降解3-甲基吲哚的功能。采用MRS培养基从3~8岁健康儿童肠道中筛选乳酸菌,提取细菌总DNA,扩增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在以3-甲基吲哚为唯一碳源、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胁迫培养乳酸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测定乳酸菌在高浓度3-甲基吲哚环境中的生长曲线;使用GC-MS动态检测3-甲基吲哚残留量,测定乳酸菌对3-甲基吲哚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筛选获得8株乳酸菌,其中LAB1为干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casei)、LAB2为类肠膜魏斯氏菌属(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LAB3、LAB5、LAB6、LAB7、LAB8均归属为肠膜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LAB4为格氏乳球菌属(Lactococcus garvieae)。在添加3-甲基吲哚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8株细菌,其降解3-甲基吲哚的能力均较强。LAB1~LAB8对3-甲基吲哚的体外降解率在168 h分别达到62.21%、60.45%、52.50%、62.19%、61.91%、61.94%、55.34%、58.73%,其中LAB1(干酪乳杆菌)对3-甲基吲哚的降解率最高,证实来源于儿童肠道的乳酸菌具有降解3-甲基吲哚的功能。该实验结果丰富了降解肠道毒素的微生物资源,同时也为今后扩展乳酸菌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3-甲基吲哚 降解 肠道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东亚飞蝗取食及存活的影响
9
作者 董化楠 何岚 +4 位作者 张永军 林峻 杨坤 吴馨怡 季荣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氮沉降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是预测害虫种群分布及暴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东亚飞蝗对不同施氮量处理小麦的取食偏好、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存活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氮沉降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是预测害虫种群分布及暴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东亚飞蝗对不同施氮量处理小麦的取食偏好、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存活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叶片内氮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取食试验结果显示,试虫对未施氮对照组小麦叶片的取食量最高,但高氮处理组个体的近似消化率最高。随着施氮量增加,试虫日均取食频次和取食量下降。施氮组试虫存活率及寿命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偏好选择低氮植物,低氮植物更有利于东亚飞蝗的存活。研究结果为蝗虫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研究补充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取食偏好 取食量 近似消化率 存活率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10
作者 王潇杰 孙溪秀 +5 位作者 杨坤 宋彦文 张民迁 季荣 林峻 叶小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为获得粉红椋鸟(Pastor rose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明确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注释及特征分析;并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是典型的环... 为获得粉红椋鸟(Pastor rose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明确该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基于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注释及特征分析;并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是典型的环状双链DNA(GenBank登录号:PP792558),全长16840 bp,具有AT偏好性(52.75%),共编码37个基因,其中包括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此外还有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以ATG为主,终止密码子以TAA为主。22种tRNA均为完整的三叶草结构,2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其中粉红椋鸟与其他9种椋鸟科鸟类聚为一支。粉红椋鸟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与其他椋鸟科物种相似,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粉红椋鸟与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椋鸟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邻接法 最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绿僵菌菌株筛选及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霍英慧 陈娟 +2 位作者 王晗 叶小芳 于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3-750,共8页
本文对新疆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7株绿僵菌Metarhizium菌株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为供试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获得高毒力菌株,并对筛选后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进行耐短时高温能力、抗紫外线能力和耐干旱能力的测试,... 本文对新疆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7株绿僵菌Metarhizium菌株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为供试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获得高毒力菌株,并对筛选后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进行耐短时高温能力、抗紫外线能力和耐干旱能力的测试,分析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的抗逆性,以期获得致病力高且抗逆性好的菌株,为下一步绿僵菌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发现,M1-17、M1-13、M1-09、M1-16、M1-05五株菌株为对东亚飞蝗高致病力的菌株,平均僵虫率在80.00%~96.67%之间,LT_(50)在2.92~3.65之间。对高温的抗性效果较好的菌株为M1-17和M1-05;对紫外线的抗性效果较好的菌株为M1-17和M1-16;而菌株M1-09、M1-17和M1-16抗旱能力较好。菌株M1-17较其它菌株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高毒力 东亚飞蝗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水分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短命植物生物量及氮素形态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钰鑫 王明明 庄伟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3-1383,共11页
为明确土壤水分含量对荒漠生态系统短命植物生长及氮素吸收偏好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优势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hinchum)、琉苞菊(Centaurea pulchella)和卵果鹤虱(Lapp... 为明确土壤水分含量对荒漠生态系统短命植物生长及氮素吸收偏好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优势短命植物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hinchum)、琉苞菊(Centaurea pulchella)和卵果鹤虱(Lappula patula)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实验,设定3个水分梯度分别为:干旱处理(W,土壤含水量2%)、正常水分处理(W,土壤含水量8%)和湿润处理(W,土壤含水量14%),利用N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水分对4种植物生物量及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4种短命植物的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在正常水分处理时增速最快,且同一生活型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量累积速率不同;而4种短命植物的根冠比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2)在不同水分处理下,4种短命植物对不同形态的N吸收速率表现为:硝态氮>铵态氮>甘氨酸,对3种形态氮素以及总氮的吸收速率均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3)在干旱处理时,硝态氮是4种短命植物最偏好吸收的氮形态,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东方旱麦草、琉苞菊的氮素形态偏好性不会改变,而在水分持续增大至湿润处理时,铵态氮对尖喙牻牛儿苗和卵果鹤虱的氮素吸收的贡献率超过硝态氮,成为这2种植物最偏好吸收的氮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氮素吸收 同位素标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30
13
作者 石旺鹏 谭树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24,共18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蝗越冬卵抗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岚 张永军 +1 位作者 叶小芳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3-558,共6页
过冷却能力是昆虫越冬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测定了新疆乌鲁木齐2015年9月至次年5月意大利蝗卵过冷却点及土壤温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9月至次年3月,80%以上的蝗卵过冷却点低于-24.0℃;4月和5月,蝗卵过冷却点显著上升至-22.7±... 过冷却能力是昆虫越冬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测定了新疆乌鲁木齐2015年9月至次年5月意大利蝗卵过冷却点及土壤温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9月至次年3月,80%以上的蝗卵过冷却点低于-24.0℃;4月和5月,蝗卵过冷却点显著上升至-22.7±0.7℃和-21.0±0.7℃,过冷却点在-23.9℃^-20.0℃的蝗卵比例分别达77.1%和52.1%。越冬过程中蝗卵含水量在土壤温度降至零下时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并在越冬后的4月和5月剧烈上升。土壤温度(地下5 cm)较高且变化幅度不大,1月开始降至零下,2月达到最低。较高且稳定的土壤温度可能是意大利蝗卵维持较低过冷却点的原因,意大利蝗卵较强的抗寒能力是新疆草原蝗灾持续暴发的潜在原因。研究结果对开展新疆意大利蝗监测预警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却点 结冰点 抗寒性 越冬卵 意大利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生物防治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旺鹏 谭树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计量分析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那尔格孜·阿力甫 宋泊沂 庄伟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3-1594,共12页
为明确荒漠豆科植物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豆科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及其邻近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对... 为明确荒漠豆科植物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豆科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及其邻近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对比准噶尔无叶豆与草本植物共存群落(LH)和仅草本植物群落(NH)的6种多样性指数,进一步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NH群落中,共有植物8科11属11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在LH群落中,共有植物4科6属6种,其中藜科植物种类最多。2)NH群落多样性指数H、D、R显著高于LH群落,优势度指数C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P<0.05),说明NH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但物种分布优势性较差,LH群落中物种优势度较为突出。3)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群落土壤有机碳(SOC)、有机质(SOM)、全氮(TN)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在相同土层中,LH群落显著高于NH群落(P<0.05)。4)冗余分析显示,对NH群落和LH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土壤硝态氮(NO3--N)和全磷(TP)。综上所述,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准噶尔无叶豆的群落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但群落土壤结构较好,肥力更佳,具有群落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准噶尔无叶豆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草本植物 土壤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苔藓植物对模拟大气氮沉降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泊沂 王明明 庄伟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苔藓植物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研究苔藓植物对氮沉降的生理响应可以在机理机制上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苔藓指示大气氮沉降。以西北地区3种苔藓植物——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真藓(Bryum argenteum)和尖叶匐灯藓(Plagiom... 苔藓植物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研究苔藓植物对氮沉降的生理响应可以在机理机制上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苔藓指示大气氮沉降。以西北地区3种苔藓植物——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真藓(Bryum argenteum)和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为研究对象,设置0、2、4、6 g·m^(-2)4个不同氮素处理梯度(分别计为N_(0)、N_(2)、N_(4)、N_(6)),研究氮素增加对不同苔藓植物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氮素处理水平均能促进尖叶匐灯藓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尤以N_(4)处理的促进作用最佳,而N_(2)处理对齿肋赤藓和真藓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齿肋赤藓的抑制作用更强)。(2)苔藓体内可以产生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来调节细胞渗透平衡。不同氮素处理均促进了真藓和尖叶匐灯藓Pro,SS和SP的含量,但N_(2)处理下齿肋赤藓的3种物质含量开始下降,说明其对氮较为敏感。(3)在设定的氮素添加处理下,低浓度氮素促进3种苔藓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但高浓度氮素抑制苔藓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4)齿肋赤藓的抗氧化系统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真藓和尖叶匐灯藓的抗氧化系统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过氧化氢酶(CAT)。综上所述,3种苔藓植物中,齿肋赤藓对氮素增加最为敏感,其次是真藓和尖叶匐灯藓,据此可将齿肋赤藓作为大气氮沉降的指示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苔藓植物 叶绿素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氮含量改变对飞蝗取食、营养利用及生长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桂平 季荣 +5 位作者 何岚 张永军 郭雅婷 林峻 董化楠 陈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5,共7页
【目的】食物氮含量改变对昆虫的影响是预测害虫种群变化趋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氮含量改变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取食、营养利用及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以氮含量为1.0%,2.5%,4.0%,5.5%和7.0%的食物分别饲喂飞蝗3龄... 【目的】食物氮含量改变对昆虫的影响是预测害虫种群变化趋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氮含量改变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取食、营养利用及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以氮含量为1.0%,2.5%,4.0%,5.5%和7.0%的食物分别饲喂飞蝗3龄雌、雄蝗蝻,每日收集剩余粪便和食物残渣并烘干后称重,计算取食量、生长速率及营养利用指标。【结果】1.0%氮含量食物组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最大,雌、雄虫取食量分别为0.2559和0.2326 g;7.0%氮含量食物组取食量最小,雌、雄3龄蝗蝻取食量分别为0.0944和0.0766 g。随着食物氮含量增加,飞蝗雌、雄蝗蝻取食量显著下降,但是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增加。雌蝗蝻生长速率在2.5%氮含量食物组最高。【结论】飞蝗蝗蝻取食低氮食物时可以通过增加取食量补偿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取食量 营养利用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西伯利亚蝗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钱雪 王月莹 +4 位作者 谢欢欢 窦洁 李占武 Roman JASHENKO 季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明确温度对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成虫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42℃范围内,以3℃为梯度,将西伯利亚蝗成虫置于光照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处理4 h后,利用生化方法测定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 【目的】明确温度对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成虫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42℃范围内,以3℃为梯度,将西伯利亚蝗成虫置于光照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处理4 h后,利用生化方法测定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柠檬酸合成酶(CS)和乳酸脱氢酶(LDH)5种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随温度升高,西伯利亚蝗成虫体内5种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先增后减,相同温度下雄虫的酶活性均高于雌虫;18℃下雌雄成虫的5种关键代谢酶活性最低,39℃下雌虫的GAPDH和CS活性最高,雄虫CS活性在36℃时最高;不同处理温度下,雌虫之间、雄虫之间关键代谢酶活性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处理温度下雌雄虫GAPDH与HOAD活性比值均大于或接近于1.0,说明低温阶段西伯利亚蝗呼吸代谢消耗以糖类为主,高温胁迫下糖类和脂类同时被利用。【结论】温度对西伯利亚蝗成虫体内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高温胁迫下西伯利亚蝗可通过调整呼吸代谢强度和改变消耗底物种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蝗 呼吸代谢 温度胁迫 能源物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蝗转录组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向敏 叶小芳 +5 位作者 扈鸿霞 王伟亮 于非 肖宏伟 季荣 王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35-1246,共12页
【目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是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优势危害种类之一,其生殖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对意大利蝗精巢和卵巢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旨在揭示意大利蝗转录组特征,并获得与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数据。【方法... 【目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是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优势危害种类之一,其生殖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对意大利蝗精巢和卵巢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旨在揭示意大利蝗转录组特征,并获得与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数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Hi Seq/Mi Seq)对意大利蝗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718 872条unigenes,平均长度631 bp,N50为1 186 bp。通过同源性比对,成功注释254 597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占28.87%,比例最高。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与黑褐草蚁Lasius niger的相似基因序列最多,为10.80%。与GO数据库比对发现,意大利蝗转录组unigene可分为3大类:涉及分子功能的unigenes有31 392条,涉及细胞组分的unigenes有20 586条,与生物学过程有关的unigenes有57 014条。KEGG pathways分析表明,23 666条unigenes归属于251个通路。涉及生殖系统发育的通路有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胰岛素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以及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进一步筛选得到部分与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包括vg,vgr,sox 21b,testis-specific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spermatogenesis-associated protein和vasa-like gene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意大利蝗转录组数据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意大利蝗生殖调控机理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高通量测序技术 基因注释 卵巢 精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