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强度耦合协调研究
1
作者 马月伟 陈玉美 +2 位作者 张盛蓝 桂雅丽 陈艳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态,对于了解物种的生存现状与威胁,判断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09、2016、2021年等4个时期Landsat影像,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人类足迹指数测度人类活动强度,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生境质量,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21年人类足迹指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人类足迹指数范围扩大,比例由0.11%增加至0.29%,但低人类足迹指数分布范围减缩,由69.43%减少至60.1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2)2001-2021年生境质量平均值变化率为0.03%,整体波动较小,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超过62%,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外围低的环状分布特征;3)2001-2021年间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正负影响区域相对较为固定,且正相关关系区域(58%)占比高于负相关关系区域(42%)比例,但负面效应愈加显著;4)2001-2021间人类活动强度与生境质量之间表现为“高耦合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该研究对协调人类活动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足迹指数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大熊猫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