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文学文化发展的四大内驱动力——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民间与官方、地方与中原的张力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双一 周之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148,192,共7页
台湾文学文化的四大张力结构中,"本土"与"外来"特别彰显于殖民时代。殖民者要求被殖民者改造以接近"文明",却又因统治的需要,以种族劣等概念抵制这种接近;发现被殖民者的"模拟"其实暗藏抵抗,... 台湾文学文化的四大张力结构中,"本土"与"外来"特别彰显于殖民时代。殖民者要求被殖民者改造以接近"文明",却又因统治的需要,以种族劣等概念抵制这种接近;发现被殖民者的"模拟"其实暗藏抵抗,便加以打压。当代文坛"现代"与"传统"张力凸显,"现代"经历了从高潮到被"传统"取而代之到再度复苏的过程,最终二者犬牙交错,融汇整合。它们在同一作家作品中的共时并存则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性。在台湾,"民间""草根"历来代表正面价值,"官方"则反之;但"官方"拥有权力,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中。"中原"与"地方"可化约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前者代表核心价值观念即共性,后者代表地域文化即个性。全国各地域文化的汇聚,使台湾文学文化显得格外丰富多彩。四种张力并非阻力,反倒是台湾文学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本土与外来 传统与现代 民间与官方 地方与中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岛内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态势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永红 林子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6,共8页
本文采用θ指数、区位熵、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考察台湾岛内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变化情况。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9年,2012年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总体下降,但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产业用机械设备维修及安装业呈现明显的集... 本文采用θ指数、区位熵、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考察台湾岛内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变化情况。θ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9年,2012年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总体下降,但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产业用机械设备维修及安装业呈现明显的集聚分布。区位熵分析结果显示:中南部县市是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区域,拥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行业数量明显超过北部和东部地区。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岛内北部地区一些传统制造业出现扩张趋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中南部地区扩散转移,中部地区业已成为台湾机械制造业和石化产业的核心基地,集聚效应凸显,竞争优势增强。鉴于台湾许多制造业,特别是石化工业、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业已显现较强的集聚效应,两岸在这些制造业领域所开展的合作,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指向特定的集聚区域;另一方面,应考虑这些产业在两岸的空间布局,达成两岸集聚区域的双向互动与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θ指数分析 区位熵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复初期台湾善后救济分署平售救济面粉之探析——兼评苏瑶崇先生平售面粉“舞弊”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俊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9-186,共8页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成立,负责台湾地区的善后救济工作。针对光复初期台湾省的粮荒和米价高涨,台湾善后救济分署利用联合国提供的救济面粉,在台湾省粮食调剂委员会的协助下,在台湾各县市平价销售,试图平抑粮...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成立,负责台湾地区的善后救济工作。针对光复初期台湾省的粮荒和米价高涨,台湾善后救济分署利用联合国提供的救济面粉,在台湾省粮食调剂委员会的协助下,在台湾各县市平价销售,试图平抑粮价。在平售面粉的过程中,信息公开透明、价格低于市价,购买程序使多数贫民受益,且有效地防止了奸商套购囤积,对粮价高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然其中难免存在一些纰漏与不足,但由于各方监管到位,并非如个别台湾学者所认定的那样存在严重的贪污舞弊行为。光复初期,台湾善后救济分署平售救济面粉,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复初期 台湾善后救济分署 平售 救济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廖莉萍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9,88,共8页
在地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兴关注点和普遍趋势,与传统注重学生海外流动不同,其实质为对国际性人才在地培养的思考,强调本土高校国际化的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精英现象”、“依附情结”和“工具性思维”问题,... 在地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兴关注点和普遍趋势,与传统注重学生海外流动不同,其实质为对国际性人才在地培养的思考,强调本土高校国际化的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精英现象”、“依附情结”和“工具性思维”问题,驱使台湾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近年来,台湾从领导推力、组织机构、课程与教学、教师素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推动高等教育的在地国际化发展。然而,由于台湾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对在地国际化缺乏实质理解、学生参与在地国际化建设积极性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以及顶层设计不够等问题。结合台湾实际提出强化理念建设、加强本土学生需求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深化课程与教学国际化发展等因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高等教育 在地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