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无延迟频域算法的汽车风噪主动控制研究
1
作者 冀慧俊 卢炽华 +4 位作者 陈弯 刘志恩 王颖 王永亮 孙孟雷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7-1615,共9页
风噪是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传统结构设计进行风噪控制存在控制难度大、降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次级通路均衡和频域分段变步长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延迟频域滤波主动降噪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 风噪是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传统结构设计进行风噪控制存在控制难度大、降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次级通路均衡和频域分段变步长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延迟频域滤波主动降噪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滤波最小均方(FxLMS)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系统降噪性能对频率的依赖性小的特点,能够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实现好的降噪效果。在SIMULINK中搭建了该算法双通道仿真模型,对宽带风噪的降噪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并在整车半消声室内搭建风噪主动控制试验台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高速工况下实车测得的车内风噪数据,本文的改进无延迟频域滤波算法的降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FxLMS算法,在两个目标位置处可分别取得约9.42和8.81 dB(A)的降噪量。该研究成果可为汽车风噪主动控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噪 风噪主动控制 无延迟频域算法 次级通路均衡 频域分段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交互式发光前脸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实现
2
作者 戢健 许钰龙 +2 位作者 王镇斌 王辉 饶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介绍了汽车行业交互式发光前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评价了几种实现方案的效果,分析了技术重点和难点,为新车型交互式发光前脸设计提供了技术方案的选型参考。
关键词 交互 发光前脸 透光油漆 透光真空镀 激光雕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研究
3
作者 刘志恩 李立峰 +1 位作者 陈弯 王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设立考虑作动器最大出力限制的适应度函数,利用多元宇宙优化(Multi-verse Optimizer,MVO)算法得到LQR控制器权重系数,以解决传统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仿真分析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与传统LQR控制和模糊控制对比,搭建主动悬架系统1/4车辆台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VO-LQR控制效果最佳;在不测量路面激励且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MVO-LQR控制下,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37.1%,轮胎动位移均方根值降低7.89%,悬架动行程满足限制,可显著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悬架 路面激励 多元宇宙优化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均衡算法的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4
作者 卢炽华 周曾志 +3 位作者 陈弯 王子嘉 刘志恩 孙孟雷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在车内主动噪声控制领域,滤波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mean-square,FxLMS)算法在面对发动机的低频窄带噪声时,因为其步长因子优化在不同频率上的不一致性,影响整体噪声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均衡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均衡F... 在车内主动噪声控制领域,滤波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mean-square,FxLMS)算法在面对发动机的低频窄带噪声时,因为其步长因子优化在不同频率上的不一致性,影响整体噪声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均衡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均衡FxLMS算法在面对多种频率成分噪声时的收敛特性,并使其主要频率成分的收敛性能更加均匀。最后,建立基于国产数字音频处理器(Digital Audio Processor,DSP)的车内双通道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车辆定置发动机稳态与行驶过程非稳态加速两种工况的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主要阶次的车内噪声降噪量最大值为39.35 dB(A);在非稳态工况下,车内总声压级最大降噪量为4.77 dB(A),可为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国产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主动噪声控制 次级通路 汽车发动机 特征值均衡 数字音频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抗噪1D-CNN的旋转车轮动平衡状态监测
5
作者 周海超 关浩东 +2 位作者 王国林 张宇 赵春来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5,412,413,共9页
针对实车旋转车轮动平衡状态难以实时监测及预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抗噪一维卷积神经网络(noise resistant 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NRCNN)的旋转车轮动平衡健康状态监测方法。首先,构建NRCNN模型,以在实... 针对实车旋转车轮动平衡状态难以实时监测及预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抗噪一维卷积神经网络(noise resistant 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NRCNN)的旋转车轮动平衡健康状态监测方法。首先,构建NRCNN模型,以在实车车轮上添加3种不同质量平衡块的方式获得3种不同速度下对应的旋转车轮动不平衡状态下的振动信息;其次,以高斯白噪声为噪声输入,对所测旋转车轮不同动平衡状态的振动信息进行处理,获得试验样本数据,并用其进行模型训练;然后,综合运用卷积运算机制和特征变换进行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简称t-SNE)可视化显示,实现对不同动平衡状态的分类输出。结果表明,在不同信噪比的工况下,所提出的改进NRCNN模型旋转车轮的动平衡状态监测方法相比于传统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1D-CNN)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可达到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车轮动平衡 状态监测 高斯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调制齿结构内置式轮毂电机设计分析与转矩脉动优化
6
作者 谢颖 肖志博 +1 位作者 蔡蔚 张泽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164,共11页
轮毂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其轮毂集成特性对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46 kW、峰值功率114 kW的内置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针对转矩脉动较大的... 轮毂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其轮毂集成特性对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46 kW、峰值功率114 kW的内置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针对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定转子拓扑结构对电机转矩脉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初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气隙磁场调制原理提出一种新型非均匀磁场调制齿拓扑结构,结合现代粒子群算法对调制齿尺寸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电机的转矩脉动。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不仅满足指标要求,在同激励条件下,额定转矩可由原来的161.00 N·m提升至172.11 N·m,转矩脉动由5.16%降低为1.76%,电机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田口算法 磁场调制齿 粒子群算法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滑片动力学建模及接触碰撞研究
7
作者 韦为 闫琛 +1 位作者 石冬宇 雷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88,94,共5页
滚动活塞压缩机在变频情况下滑片有时会与滚动活塞脱离,即滑片脱空。脱空后滑片与滚动活塞发生碰撞,碰撞造成压缩机振动并产生噪声。文章基于滑片受力建立滑片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出滑片与滚动活塞接触力解析式,分析不同因素对滑片与滚动... 滚动活塞压缩机在变频情况下滑片有时会与滚动活塞脱离,即滑片脱空。脱空后滑片与滚动活塞发生碰撞,碰撞造成压缩机振动并产生噪声。文章基于滑片受力建立滑片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出滑片与滚动活塞接触力解析式,分析不同因素对滑片与滚动活塞接触力的影响,并使用碰撞恢复系数研究碰撞的运动学特性。结果表明:接触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两腔气体压差和偏心距对滑片-滚动活塞接触力影响显著;转子转速和滑片与滚动活塞的摩擦系数对滑片-滚动活塞接触力影响不显著;碰撞恢复系数越大,碰撞次数越多,碰撞程度越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活塞压缩机 滑片 动力学模型 接触力 接触力影响因素 碰撞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历史轨迹的智能汽车城市复杂环境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隗寒冰 陈尧 +1 位作者 贾志杰 赖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140,共9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多根据特定类型目标设计,在处理目标遮挡、光照突变等城市复杂场景时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状分类器与融合历史轨迹的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该算法考虑各目标之间的遮挡关系,利用具有目标...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多根据特定类型目标设计,在处理目标遮挡、光照突变等城市复杂场景时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状分类器与融合历史轨迹的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该算法考虑各目标之间的遮挡关系,利用具有目标融合功能的网状分类器对多尺度滑动窗获取的待检窗口进行多目标检测;历史检测结果基于目标特征关联通过计算目标长短轨迹和历史轨迹可靠性验证生成历史轨迹库,该轨迹库用于预测或融合新的检测结果;利用该检测跟踪结果更新网状分类器中的标准差分类器、最近邻分类器和历史轨迹信息,直至完成多目标长时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目标遮挡、光照变化和阴雨天气的复杂城市环境下均可实现多目标长时间检测跟踪,与KITTI数据集样本相比,平均准确率在77.17%~81.32%之间,单帧图像平均耗时0.05s,具有较好的实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城市环境 网状分类器 多目标检测 历史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集群式多通道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研究
9
作者 邓慧萍 卢炽华 +4 位作者 陈弯 刘志恩 罗挺 王永亮 孙孟雷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0-981,共12页
为解决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充放电时发动机间歇介入工作,导致车内轰鸣声的问题,本文基于传统多通道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系统,通过融合集中式控制策略与分散式控制策略的优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性能较优的半耦合式集群式控... 为解决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充放电时发动机间歇介入工作,导致车内轰鸣声的问题,本文基于传统多通道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ANC)系统,通过融合集中式控制策略与分散式控制策略的优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性能较优的半耦合式集群式控制策略。集群式控制策略较集中式控制策略计算量降低50%左右,且保持着与其相当的噪声衰减性能;较分散式控制策略稳定性明显更优,降噪效果突出。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对提出的车内多种集群式控制策略及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基于某增程式电动车在其常用工况下开展了实车路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集群式控制策略可较好地应用于车内多通道主动噪声控制系统,2、4、6阶增程器噪声在4个座椅头枕位置处的平均降噪量分别可达15.9、10.6和5.7 dB(A),表现出了良好的降噪效果及稳定性。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有人舱室的噪声控制如飞机、潜艇等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多通道主动噪声控制 集群式控制策略 低计算复杂度 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系统开发 被引量:6
10
作者 隗寒冰 曹旭 赖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298-2305,2311,共9页
基于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和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开发了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系统。为兼顾仿真测试的可重复性、可拓展性及道路测试的真实性,采用真实交通场景作为输入场景信息;针对现有检测算法评价依赖人工识取的不足,提出了基于... 基于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和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开发了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系统。为兼顾仿真测试的可重复性、可拓展性及道路测试的真实性,采用真实交通场景作为输入场景信息;针对现有检测算法评价依赖人工识取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准检测算法和基于数据关联的检测评价算法,并将系统测评结果与人工识取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测试评价系统方案可行,测试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在模糊、遮挡、光照变化等复杂环境下均可实现对各种不同特性的车道线和车辆目标的准确测评,能较好地满足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在环 六自由度模拟器 环境感知 测试评价 机器学习 数据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凹型复杂断面结构管梁的成形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洪兵 张亚岐 +1 位作者 杨兴园 尚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89,共6页
由于汽车内凹型复杂断面结构的管梁在预成形时易产生咬边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混合成形方法,即在一个工序的前半段进行预成形,在后半段预成形的同时进行液压胀形。首先总结出管材的成形特点,并对管材混合成形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其... 由于汽车内凹型复杂断面结构的管梁在预成形时易产生咬边缺陷,为此,提出一种混合成形方法,即在一个工序的前半段进行预成形,在后半段预成形的同时进行液压胀形。首先总结出管材的成形特点,并对管材混合成形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其次根据内凹型管梁的结构特征总结出相应的分析要点。最后利用Dynaform对某管梁进行成形性分析,分别对不同闭合行程、内压力下管梁的最大减薄率、咬边宽度以及圆角贴合间隙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分布规律;通过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闭合行程较小时,内压力以带状分布才能满足样件要求;当闭合行程较大时,内压力的许用范围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凹型管梁 混合成形 预成形 液压胀形 咬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同步器齿环锻压工艺的神经网络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思俊 尚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以4×24×12×1的四层拓扑结构,以始锻温度、终锻温度、锻压速度、模具预热温度作为输入层函数,以耐磨损性能作为输出层函数,构建了优化汽车同步器齿环锻压工艺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以及产线应用验证。... 以4×24×12×1的四层拓扑结构,以始锻温度、终锻温度、锻压速度、模具预热温度作为输入层函数,以耐磨损性能作为输出层函数,构建了优化汽车同步器齿环锻压工艺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以及产线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的室温和高温磨损体积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3.3%、3.2%,模型预测能力佳、精度高。与目前产线现用工艺相比,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工艺锻压的汽车同步器齿环室温磨损体积减小5.3%、高温磨损体积减小38.9%,齿环耐磨损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同步器齿环 神经网络优化 锻压工艺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池负极镁基合金Mg-Ni-Y-Gd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敏 黎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4,共4页
针对目前汽车电池存在续航不足、放电不稳定等问题,采用不同的球磨工艺制备了MgNi-Y-Gd和Mg2Ni汽车电池负极镁基合金,并对其组织、放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r/min下球磨48 h后两种合金都是非晶合金。与Mg... 针对目前汽车电池存在续航不足、放电不稳定等问题,采用不同的球磨工艺制备了MgNi-Y-Gd和Mg2Ni汽车电池负极镁基合金,并对其组织、放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r/min下球磨48 h后两种合金都是非晶合金。与Mg2Ni相比,Mg-Ni-YGd合金腐蚀电位正移53 mV,充放电循环25次后放电容量减小13.5%,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放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池负极材料 球磨 镁基合金Mg-Ni-Y-Gd 放电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车辆座椅异响问题的优化策略与验证
14
作者 卢祥伟 刘熠荣 +2 位作者 陈震 何成奎 王文迪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旨在解决国产汽车座椅中的异响问题,以提升整车的NVH(噪声、振动、声响粗糙度)性能和用户体验。针对用户对噪声的高度敏感性和对声音品质的重视,通过对常见异响问题进行设计优化,采用了台架模拟测试与实际道路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试验结... 旨在解决国产汽车座椅中的异响问题,以提升整车的NVH(噪声、振动、声响粗糙度)性能和用户体验。针对用户对噪声的高度敏感性和对声音品质的重视,通过对常见异响问题进行设计优化,采用了台架模拟测试与实际道路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经过设计整改后,座椅的噪声水平显著降低,异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明显提高。这些结果验证了提出的设计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系统的设计优化和严格的测试流程是减少汽车座椅异响的重要手段,建议在未来的车型开发中持续应用,以确保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异响 NVH性能 优化策略 异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野车轮胎卵石路面牵引性能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仿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卫潘 曾海洋 +2 位作者 蒋超 寇西征 臧孟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1-1968,共8页
越野车轮与松软路面相互作用研究对提高越野车辆松软路面行驶性能有重要意义。针对有限元方法或离散元方法不能单独有效描述轮胎与松软路面相互作用的问题,基于室内单轮土槽试验,建立能表征越野车轮胎复杂力学特性和卵石路面散体介质特... 越野车轮与松软路面相互作用研究对提高越野车辆松软路面行驶性能有重要意义。针对有限元方法或离散元方法不能单独有效描述轮胎与松软路面相互作用的问题,基于室内单轮土槽试验,建立能表征越野车轮胎复杂力学特性和卵石路面散体介质特性的有限元轮胎-离散元卵石路面耦合模型。使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LS-DYNA对越野车轮胎在不同滑转率工况下卵石路面的牵引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得到了轮胎牵引性能参数(轮胎牵引力、轮辋下陷量)以及它们随滑转率变化关系。研究表明,仿真结果与土槽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良好,验证了越野车轮胎卵石路面性能评价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模型及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轮胎 卵石路面 牵引性能 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面料防水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彬 付丹 +3 位作者 熊芬 谢德钰 韩冰 张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66,共4页
为了系统研究汽车座椅面料的防水性,采用提花织机织制汽车座椅常用涤纶平纹织物。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三防助剂TG-5574(防水、防油、防污)处理面料,研究助剂质量分数,热老化、光老化、气候老化时间,马丁代尔磨损对面料防水性的影响,并采... 为了系统研究汽车座椅面料的防水性,采用提花织机织制汽车座椅常用涤纶平纹织物。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三防助剂TG-5574(防水、防油、防污)处理面料,研究助剂质量分数,热老化、光老化、气候老化时间,马丁代尔磨损对面料防水性的影响,并采用水接触角、动态喷淋评分对面料防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助剂质量分数为3%时,面料的防水性能基本达到最佳;经三防助剂处理的面料防水性基本不受热老化时长的影响;光老化、气候老化会使低质量分数助剂处理面料的防水性能略有降低,对经质量分数大于3%助剂处理的面料防水性基本无影响;马丁代尔磨损导致纱线"毛化",会降低面料的防水性,但这种影响随着助剂质量分数降低而减小,摩擦15000次时面料的防水性降幅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面料 防水性 老化 马丁代尔磨损 接触角 喷淋试验 三防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PVC革柔软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彬 熊芬 +5 位作者 胡玉洁 付丹 张旭 谢德钰 刘洲 朱磊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27,38,共4页
介绍了座椅面套用材现状及PVC革的特点。基于汽车座椅PVC革,研究了纹理形态、表处层类型、PVC粉体聚合度、增塑剂含量、基布种类对PVC革柔软度的影响,并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对材料的柔软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细纹理材料主观柔软度... 介绍了座椅面套用材现状及PVC革的特点。基于汽车座椅PVC革,研究了纹理形态、表处层类型、PVC粉体聚合度、增塑剂含量、基布种类对PVC革柔软度的影响,并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对材料的柔软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细纹理材料主观柔软度结果相对较好,纹理大小对客观测试值基本无影响;表处层类型主要影响材料的主观柔软度结果,对客观测试值基本无影响;PVC粉体的聚合度从1300向2500增大时,客观柔软度指标逐渐降低,主观柔软度结果只有当聚合度大于1700时才出现明显降低;增塑剂含量越高材料主观柔韧评价结果越好,且柔软度客观测试结果也越好;基布对材料柔韧影响较大,基布弹性越好、越蓬松,材料主观柔软度结果和客观测试值均越好。本文研究结果对柔软度优异的PVC革材料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PVC革 柔软度影响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PVC革耐磨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彬 黄江玲 +2 位作者 谢静雅 付丹 韩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介绍了汽车座椅用PVC革的基本配方及性能。基于汽车座椅PVC革,采用试验原理不同的Taber磨损和Martindale磨损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纹理大小、耐磨助剂的含量、增塑剂的种类及含量对PVC革耐磨性的影响,并采用磨损前后外观变化、质量变化... 介绍了汽车座椅用PVC革的基本配方及性能。基于汽车座椅PVC革,采用试验原理不同的Taber磨损和Martindale磨损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纹理大小、耐磨助剂的含量、增塑剂的种类及含量对PVC革耐磨性的影响,并采用磨损前后外观变化、质量变化及光泽变化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细纹理有助于提升PVC革的耐磨性;氟硅耐磨助剂添加量在7%以内能明显提升PVC革耐磨性,超过7%后会使耐磨性降低;增塑剂含量相同条件下,采用增塑剂911的PVC革耐磨性优于DPHP,基于汽车革配方,增塑剂含量增加时,PVC革的耐磨性会略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PVC革 耐磨性 增塑剂 耐磨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饰高光黑色涂料耐刮擦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洲 郭文博 +1 位作者 胡玉洁 付丹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71,共5页
喷涂高光黑色涂料是汽车内饰零件实现高光黑效果的常用途径,但其一直存在长期不耐磨和短期不耐刮的市场抱怨。为了获取合适的评价内饰零件表面高光黑色涂料耐刮擦性试验方法,本文首先概括了国内汽车厂的内饰零件耐刮擦试验方法,然后重... 喷涂高光黑色涂料是汽车内饰零件实现高光黑效果的常用途径,但其一直存在长期不耐磨和短期不耐刮的市场抱怨。为了获取合适的评价内饰零件表面高光黑色涂料耐刮擦性试验方法,本文首先概括了国内汽车厂的内饰零件耐刮擦试验方法,然后重点探讨了部分代表性试验方法用来评价内饰高光黑色涂料表面耐刮擦性能的合适性。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将耐刮擦试验方法归类为"压入法"、"划痕法"和"磨损法"三类。推荐以铅笔硬度测试方法为代表的"划痕法"评估高光黑色涂料短期耐刮擦性能,和以VELCRO带摩擦为代表的"磨损法"评估高光黑色涂料长期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高光黑 涂料 耐刮擦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座椅革耐磨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彬 黄江玲 +2 位作者 付丹 熊芬 谢德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5,共4页
以座椅革材料常用的3种耐磨试验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整车座椅面套疲劳耐久测试方法及结果,比较分析3种不同检测方法所得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参照量产材料配方,采用涂布工艺制备6种PVC人造革材料,表面均采用水性涂层... 以座椅革材料常用的3种耐磨试验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整车座椅面套疲劳耐久测试方法及结果,比较分析3种不同检测方法所得耐磨性能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参照量产材料配方,采用涂布工艺制备6种PVC人造革材料,表面均采用水性涂层,每种PVC人造革材料选取3个平行试样进行耐磨测试分析。在试验室对各种PVC革座椅面套进行疲劳耐久、3种不同耐磨试验。结果表明,3种摩耐磨试验原理不同,测试结果差异较大,其中马丁代尔耐磨试验与座椅面套疲劳耐久测试结果符合度较高,对指导座椅皮革材料耐磨性能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耐磨测试 座椅 疲劳耐久 马丁代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