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脑血流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德刚 宋英丽 +5 位作者 徐静 贺德华 周光涛 钟智敏 张昌保 陈胜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2年1~9月在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住院患者86例在入组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检查,在第2、4、8周末分别进行PANSS量表检查,在入组时及治疗...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2年1~9月在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住院患者86例在入组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检查,在第2、4、8周末分别进行PANSS量表检查,在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副作用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检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参数大多表现为治疗前的高灌注状态,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后TCD脑血流参数与PANSS评分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均无明显相关性.无明显或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后TCD脑血流参数与PANSS评分各分量表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症状 经颅超声多普勒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可否成立——附133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江镇康 徐静 徐玉红 《上海精神医学》 1997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研究探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可否成立。方法 对随访后维持原诊断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维持原诊断者大多急性、亚急性起病(88.3%),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17.5%患者有意识朦胧或意识清晰度下降。结论 “气... 目的 研究探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可否成立。方法 对随访后维持原诊断的12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维持原诊断者大多急性、亚急性起病(88.3%),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17.5%患者有意识朦胧或意识清晰度下降。结论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病因、病程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特点,应维持其在CCMD—2—R中目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出偏 精神障碍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学军 李新胜 +8 位作者 尹刚 徐静 林敬华 孔庆根 王德刚 罗文 孙守强 李金亮 易贤林 《四川精神卫生》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情况。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及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向脑部的血液...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情况。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及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向脑部的血液明显减少。左侧椎动脉、左侧大脑前及两侧小脑后下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局部血液供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环路与临床精神病学
4
作者 苏巧荣 朱昌明 《四川精神卫生》 1998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神经环路与临床精神病学苏巧荣朱昌明神经病理学、神经环路与临床精神病学的关系也许是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但目前对脑解剖、病理与精神症状以及与各种精神疾病的确切关系还知之甚少。正如Joel-EK(1996)所说的那样:“精... 神经环路与临床精神病学苏巧荣朱昌明神经病理学、神经环路与临床精神病学的关系也许是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但目前对脑解剖、病理与精神症状以及与各种精神疾病的确切关系还知之甚少。正如Joel-EK(1996)所说的那样:“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曾被喻为‘神经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环路 精神病学 心境障碍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骨矿物质密度的对照研究
5
作者 苏巧荣 李新胜 +2 位作者 孙守强 李京亮 朱瑾华 《四川精神卫生》 199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病人是否存在骨矿物质密度的异常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查34例抑郁症病人尺、桡骨下1/3处骨矿物质密度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症病人尺、桡骨骨矿物质密度均较同性别的正常对照显著... 目的研究抑郁症病人是否存在骨矿物质密度的异常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查34例抑郁症病人尺、桡骨下1/3处骨矿物质密度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症病人尺、桡骨骨矿物质密度均较同性别的正常对照显著下降。结论抑郁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抑郁症病人伴有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骨矿物质密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