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商用车驾驶员区域H点舒适域评价分析
1
作者 胡明茂 聂和愉 +1 位作者 付众铖 洪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18,共8页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所提出的适用于驾驶员座椅位置的布置并不能较好地适用于中国驾驶员。因此结合华中地区人体尺寸,拟合出适用于中国驾驶员的H点适意线,并结合视野范围对H点舒适范围进行了优化,利用JACK人机工程仿真软件得出驾驶...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所提出的适用于驾驶员座椅位置的布置并不能较好地适用于中国驾驶员。因此结合华中地区人体尺寸,拟合出适用于中国驾驶员的H点适意线,并结合视野范围对H点舒适范围进行了优化,利用JACK人机工程仿真软件得出驾驶员在乘坐商用车座椅情况下的舒适性评分,结合G1赋权法分析和评价影响驾驶员乘驾舒适性因素。结果表明,优化后的H点舒适域对商用车驾驶员来说存在较好的乘驾体验,为后期驾驶室整体布置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商用车 H点 JACK G1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矿道无人车可行驶区域检测算法
2
作者 陈志军 王朝伟 +3 位作者 吴超仲 钱闯 吴怀主 申广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7-2027,共11页
地下矿道可行驶区域检测是地下矿山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感知技术,然而地下矿道光照强度低、工况复杂的特点给该任务带来极大挑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地下矿道可行驶区域检测算法。首先,为解决地下矿道细节退化导致图像特征难以提取的问... 地下矿道可行驶区域检测是地下矿山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感知技术,然而地下矿道光照强度低、工况复杂的特点给该任务带来极大挑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地下矿道可行驶区域检测算法。首先,为解决地下矿道细节退化导致图像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分支特征提取骨干网络;然后,针对地下矿道可行驶区域检测不完整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尺度空间空洞池化金字塔特征增强模块;最后,为解决地下矿道边界提取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一种双分支通道注意力机制融合模块。在自制矿道可行驶区域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相较于Deeplabv3+、UNet、DDRNet-23、PIDNet,本文算法取得最佳效果,在MIoU分数上分别提升2.07、2.39、1.87、1.92个百分点,在mAcc分数上分别提升1.78、2.45、1.84、1.86。本文算法已成功应用于地下无人驾驶矿车,验证了其在真实矿道场景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井工无人矿车 可行驶区域检测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支配解优选的自卸车车厢轻量化设计
3
作者 龚青山 吴东雨 +2 位作者 孙章栋 张光国 洪波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9,共9页
为设计出性能优良且满足轻量化需求的自卸车车厢,基于响应面法对自卸车车厢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文中提出一种混合灰色关联与熵权法的非支配解(Pareto解)优选方法作为最优解决策。首先,对车厢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原车厢结构在满足现... 为设计出性能优良且满足轻量化需求的自卸车车厢,基于响应面法对自卸车车厢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文中提出一种混合灰色关联与熵权法的非支配解(Pareto解)优选方法作为最优解决策。首先,对车厢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原车厢结构在满足现有设计需要下具有一定优化空间;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方法求出车厢厚度输入变量对输出响应影响敏感程度(Pareto图),进而选出优化设计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进行样本点采集,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响应面近似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最后,运用响应面模型对车厢进行多目标优化并混合灰色关联与熵权法对Pareto解进行优选,求得全局最优解。结果表明,在满足自卸车车厢性能要求下,整体质量减小24%,模态频率上升了0.2%,具有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法 熵权法 轻量化 响应面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国强 谭川 +1 位作者 魏铭 郭凯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66,共3页
针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建立整车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微分方程。对一整车实例,利用正弦激励分析了驾驶室悬置4种结构减振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全浮式的减振性最好、全固式的减振性最差。然后利用三角形凸块输入对驾驶室悬置刚度与阻... 针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建立整车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微分方程。对一整车实例,利用正弦激励分析了驾驶室悬置4种结构减振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全浮式的减振性最好、全固式的减振性最差。然后利用三角形凸块输入对驾驶室悬置刚度与阻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刚度与阻尼越小,悬置的减振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驾驶室悬置 平顺性 仿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壳模态参数识别及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溧 储文彬 +3 位作者 陈雷磊 谭征宇 王佳 杨啟梁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针对某型商用车发动机飞轮壳的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Block Lanczos算法获取飞轮壳的计算模态参数,基于PolyMax算法提取飞轮壳的试验模态参数。运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MAC)对试验模态振型和计算模态振型的相... 针对某型商用车发动机飞轮壳的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Block Lanczos算法获取飞轮壳的计算模态参数,基于PolyMax算法提取飞轮壳的试验模态参数。运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MAC)对试验模态振型和计算模态振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地识别模态参数并提升测试效率,对测点MAC值进行灵敏度分析,优化试验线框模型的测点布置。使用结构优化方法,对飞轮壳有限元模型结构参数进行修正,提升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测点的模态参数识别及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验证并提升飞轮壳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可为同类型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和模型修正提供参考,也为飞轮壳的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壳 模态分析 模态验证 灵敏度分析 有限元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工况下开关磁阻电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宋健 刘长钊 +1 位作者 王坤 李峥琪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0,355,共13页
综合考虑铁芯磁饱和、转矩波动和构件柔性等因素,以平移位移和角位移作为广义坐标,建立了适用于非稳态工况的开关磁阻电机-行星齿轮电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加速、变载荷工况下系统的... 综合考虑铁芯磁饱和、转矩波动和构件柔性等因素,以平移位移和角位移作为广义坐标,建立了适用于非稳态工况的开关磁阻电机-行星齿轮电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加速、变载荷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加速工况下,电驱动系统最易发生共振的转速为3 900 r/min,此时多个激励频率跨越系统固有频率,其中以齿轮啮频激发第15阶固有频率产生的振动能量最大,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行星架的θ_(y)方向上。在载荷突变的瞬间,系统产生了以第5阶固有频率为主的低阶自由振动,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内齿圈及齿轮箱体的θ_(x)和θ_(y)方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动系统 开关磁阻电机 行星齿轮传动 机电耦合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束形成方法的货车车外加速噪声声源识别 被引量:29
7
作者 褚志刚 杨洋 +3 位作者 王卫东 肖新标 蒋忠翰 贺岩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70,共5页
综合基于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和外场车外加速噪声测量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运动声源的车外加速噪声外场声源识别测试系统,给出了相应的测试计算流程与方法。利用该系统完成货车车外加速噪声声源识别试验,确定发动机为该货车车... 综合基于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和外场车外加速噪声测量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运动声源的车外加速噪声外场声源识别测试系统,给出了相应的测试计算流程与方法。利用该系统完成货车车外加速噪声声源识别试验,确定发动机为该货车车外加速噪声的主导噪声源,且对应最大噪声时刻发动机转速为2 400 r/min。进一步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结果表明:涡轮增压器、发电机、气缸盖罩是其主要噪声辐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测试系统 车外加速噪声 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型载货汽车怠速异响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18
8
作者 褚志刚 邓兆样 +1 位作者 王亮 王卫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针对某载货汽车怠速时出现的异常噪声,综合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声学互动滤波技术、选择性声强法表面声源识别技术、基于消去法的物理声源识别技术,分析确定了噪声来源,并揭示了其传播及辐射机理,结果表明:怠速异响的频率范围为274 Hz^330... 针对某载货汽车怠速时出现的异常噪声,综合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声学互动滤波技术、选择性声强法表面声源识别技术、基于消去法的物理声源识别技术,分析确定了噪声来源,并揭示了其传播及辐射机理,结果表明:怠速异响的频率范围为274 Hz^330 Hz;进气系统的进气口和空气滤清器壳体表面是其表面噪声辐射源,而空压机进气噪声是其根本来源,控制空压机进气噪声能够有效消除怠速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怠速异响 声源识别 声学互动滤波 选择性声强:进气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自谱的互谱矩阵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技术 被引量:33
9
作者 杨洋 褚志刚 +1 位作者 倪计民 王卫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由于传声器阵列具有自噪声的干扰,在各通道的互谱距阵中,消除对角自谱元素的波束形成,可以提高声源识别的精度。由此,建立相应的声源识别算法和平面声源的成像软件。并对某发动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噪声源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前... 由于传声器阵列具有自噪声的干扰,在各通道的互谱距阵中,消除对角自谱元素的波束形成,可以提高声源识别的精度。由此,建立相应的声源识别算法和平面声源的成像软件。并对某发动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噪声源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前端噪声来源于空气压缩机排气出口和曲轴传动皮带轮的上方机体辐射;左右两侧噪声来源于发动机缸体和油底壳辐射。由此表明涉及的算法与成像软件的正确与有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互谱矩阵波束形成 声源识别算法 验证算例 发动机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驱动式自动离合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席军强 刘富庆 +1 位作者 余建华 王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为了以较低成本实现AMT系统中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气压驱动,在对离合器控制过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气动控制特点,提出了通过高速开关电磁阀以PWM方式驱动纯气动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方法,及离合器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多位驾驶员在不... 为了以较低成本实现AMT系统中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气压驱动,在对离合器控制过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气动控制特点,提出了通过高速开关电磁阀以PWM方式驱动纯气动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方法,及离合器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多位驾驶员在不同道路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的实车道路考核,验证了这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离合器执行机构价格低廉,为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T 气动 自动离合器 离合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货车驾驶室顶压强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庆喜 赵幼平 +1 位作者 郭友利 李智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1-1184,共4页
总结了货车常见事故类型,回顾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货车被动安全法规;针对我国即将实施的《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法规以及出口认证的需求,进行了某型货车驾驶室顶压强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 总结了货车常见事故类型,回顾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货车被动安全法规;针对我国即将实施的《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法规以及出口认证的需求,进行了某型货车驾驶室顶压强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证明该驾驶室符合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 驾驶室 顶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怠速工况下噪声源识别及其控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褚志刚 王卫东 肖新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3-158,共6页
为了消除货车怠速工况下出现的异常噪声,利用声强法和消去法进行了噪声源识别,结果表明:噪声主要频率范围为288~344Hz,进气口空气辐射噪声和空气滤清器壳体表面辐射噪声是其主要噪声源,空气压缩机是其根本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空... 为了消除货车怠速工况下出现的异常噪声,利用声强法和消去法进行了噪声源识别,结果表明:噪声主要频率范围为288~344Hz,进气口空气辐射噪声和空气滤清器壳体表面辐射噪声是其主要噪声源,空气压缩机是其根本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空气压缩机进气管道中增加扩张式进气消声器的改进措施,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进气系统传声损失分析结果和消声器样件的实际装车试验结果均表明:消声器具有良好的降噪性能,增加消声器后,典型测点的噪声在25~1600Hz频带范围由77.48dBA降低至73.21dBA。异常噪声被有效消除,声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 噪声消减 压缩机 声源识别 进气噪声 扩张式消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车辆目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宁 秦洪懋 +1 位作者 张利 葛如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0-1315,共6页
鉴于传统车辆避撞系统中,因采用单一传感器进行目标识别,在感知范围、识别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与机器视觉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获取目标序列后,在目标级融合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马氏距离进行... 鉴于传统车辆避撞系统中,因采用单一传感器进行目标识别,在感知范围、识别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与机器视觉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获取目标序列后,在目标级融合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马氏距离进行观测值匹配。再应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建立系统观测模型与状态模型,从而实现了基于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基于雷达与摄像头数据,可实现目标的准确识别与定位,其工程适应面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识别 信息融合 状态估计 观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怠速空压机进气噪声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亮 罗虹 +1 位作者 褚志刚 王卫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多种噪声源识别手段表明某载货汽车怠速异响噪声源为空压机进气噪声,对此,在空压机进气管上设计了扩张式消声器和干涉式消声器。包含进气消声器、空压机进气管、发动机进气管和空滤器的进气系统声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消声器的传... 多种噪声源识别手段表明某载货汽车怠速异响噪声源为空压机进气噪声,对此,在空压机进气管上设计了扩张式消声器和干涉式消声器。包含进气消声器、空压机进气管、发动机进气管和空滤器的进气系统声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消声器的传声损失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扩张式消声器和干涉式消声器试制了样件并进行了实车降噪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设计消声器均能有效地降噪且干涉式消声器效果优于扩张式消声器。由于设计的干涉式消声器结构上的不足和空压机与发动机共用进气系统的特点,对干涉式消声器进行了工程化改进设计。工程化的干涉式消声器的声学有限元传声损失和实车降噪效果依然显著。干涉式消声器工程化设计虽然消声效果比干涉式消声器效果略差,但避免了其管路长易憋气的缺点。最后,对干涉式消声器工程化设计进行了储气筒升压测试,虽然升压时间略增加,但远优于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空压机 进气噪声 消声器 工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映射的车身覆盖件精细模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聂昕 毛定山 王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39,共8页
由于机台和模具变形、制件减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合模时模面间隙与板料成形零件厚度不一致而导致模具研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具模面精细化补偿方法,针对该补偿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网格变量映射新算法来实现不同... 由于机台和模具变形、制件减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合模时模面间隙与板料成形零件厚度不一致而导致模具研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具模面精细化补偿方法,针对该补偿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网格变量映射新算法来实现不同网格变量之间的精确映射.该设计补偿方法在工艺设计阶段即可对模具型面进行相应的变形补偿,以抵消实际模具结构变形对成形件质量的影响.应用实例表明,该映射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有较大的提高,该补偿方法能够解决模具调试阶段研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首次合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映射 冲压机台 变形 模面补偿 合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四驱电动汽车预测节能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冬梅 郑敏 +1 位作者 李洋 杜常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63-68,共6页
针对智能四驱电动汽车,利用前方道路地形信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于转矩控制分配,进行预测节能控制研究.为了降低优化算法的维数,研究全工况下的车轮转矩控制分配方法;基于最优转矩分配系数,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 针对智能四驱电动汽车,利用前方道路地形信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于转矩控制分配,进行预测节能控制研究.为了降低优化算法的维数,研究全工况下的车轮转矩控制分配方法;基于最优转矩分配系数,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确定给定路径上的最优速度轨迹,并分析优化变量间的影响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预测节能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车辆行驶路程上的能量消耗,其中速度优化具有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四驱电动汽车 预测节能控制 速度轨迹优化 转矩控制分配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装配状态对整车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遵国 付继红 +2 位作者 李海雄 曾令贤 上官文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2期75-78,共4页
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研究悬置系统实车装配状态对整车振动的影响。以悬置安装位置处的车架局部刚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车架局部刚度的大小对整车振动的影响。通过一实测例子表明,在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正确的动力... 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研究悬置系统实车装配状态对整车振动的影响。以悬置安装位置处的车架局部刚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车架局部刚度的大小对整车振动的影响。通过一实测例子表明,在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正确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装配状态可改善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 装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比对试验的评价判据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五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目的针对在与国外某汽车材料实验室进行冷轧薄钢板表面粗糙度比对试验中,没有统一评价判据的问题,对交流中提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评价方法遴选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经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比... 目的针对在与国外某汽车材料实验室进行冷轧薄钢板表面粗糙度比对试验中,没有统一评价判据的问题,对交流中提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评价方法遴选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经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比对试验数据验证,相关系数检验只适合评价两组试验数据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配对t检验,则适用于评价两组试验数据的均值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在同一界面中既能显示配对t检验的定量评价结论,又能通过比对试验数据散点图几何中心点和坐标原点连线与45°理想位置线夹角的数值小于限制夹角为±1°的标准,直观显示比对试验的评价结果,编写完整结论的比对试验评价软件。±1°的评价标准是由大量的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比对试验数据统计确定的。结论由于汽车板表面麻点分布不均匀,所以在汽车板表面粗糙度比对试验中,只能采用一致性评价方法进行判断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比对试验 评价判据 相关性 一致性 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涂装前铝合金阳极氧化及无镍钝化工艺研究
19
作者 陈明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5,71,共7页
【目的】开发绿色环保、反应温和的铝合金电泳涂装前表面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有机酸替换传统阳极氧化工艺中的强酸,采用含钼酸盐、稀土盐、硅烷偶联剂的无镍钝化剂进行后续钝化工艺,得到阳极氧化+无镍钝化工艺。考察阳极氧化工艺和... 【目的】开发绿色环保、反应温和的铝合金电泳涂装前表面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有机酸替换传统阳极氧化工艺中的强酸,采用含钼酸盐、稀土盐、硅烷偶联剂的无镍钝化剂进行后续钝化工艺,得到阳极氧化+无镍钝化工艺。考察阳极氧化工艺和无镍钝化工艺中部分参数对所得转化膜的影响,采用带能谱仪附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表征阳极氧化+无镍钝化后样品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并测试磷化、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无镍钝化这3种表面处理后电泳漆膜性能。【结果】通电40 min,电压<12 V,温度<46℃,采用改良的阳极氧化工艺可获得厚度20μm以内的氧化膜;采用含稀土盐(1.35 g/L)的无镍钝化剂,于80~85℃处理可获得均匀、墨黑色的钝化膜;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无镍钝化处理后电泳漆膜的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优于磷化处理后电泳漆膜。【结论】研究所采用的阳极氧化液、无镍钝化剂所用原料易得、成本低,阳极氧化膜、无镍钝化膜的制备路线简单、环保,防腐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无镍钝化 磷化 阴极电泳 防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冷轧板采用A_(gt)作为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20
作者 罗五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6,82,共6页
针对汽车用冷轧薄钢板材料拉伸试验中,试样标距的规定不完全相同,断后伸长率(A)没有可比性,给材料评价带来不便的问题,对多种冷轧薄钢板进行了不同标距试样的拉伸试验,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断后伸长率相比,最大力总延伸率(Agt... 针对汽车用冷轧薄钢板材料拉伸试验中,试样标距的规定不完全相同,断后伸长率(A)没有可比性,给材料评价带来不便的问题,对多种冷轧薄钢板进行了不同标距试样的拉伸试验,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断后伸长率相比,最大力总延伸率(Agt)与试样标距没有关联,是材料拉伸曲线上与抗拉强度(Rm)点直接对应的一个固有特征点参数;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的进步,目前各冷轧薄钢板和汽车生产厂家都已能方便地测出Agt,故提出了采用不受试样标距制约的反映材料塑性本质特性的Agt作为冷轧板选材延伸率评价指标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试验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最大力总延伸率 断后伸长率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