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烘干温度对木禾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霆 韦康 +3 位作者 陈晓阳 许颖 章永富 俞燎远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82-86,共5页
木禾种是浙江省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之一,所制红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烘干温度对木禾种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初烘温度105℃,复烘温度75℃处理下所制茶样茶黄素含量最高,感官品质最佳,表现为外形乌润紧结有毫,汤色橙红明亮,... 木禾种是浙江省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之一,所制红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烘干温度对木禾种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初烘温度105℃,复烘温度75℃处理下所制茶样茶黄素含量最高,感官品质最佳,表现为外形乌润紧结有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清新并带有甜香,滋味鲜醇,叶底红亮。研究结果可为木禾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禾种 烘干温度 加工品质 红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木禾种’成品茶的感官特征及干茶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金美霞 陈晓阳 +1 位作者 吴政孺 林杰 《茶叶》 CAS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禾种 茶树 适制性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禾种红茶不同工艺色泽品质的多维度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金美霞 陈晓阳 +2 位作者 王霆 刘丹 俞燎远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603-1607,共5页
茶叶色泽品质主要通过肉眼进行感官评价,主观性较强、微小差别不易感知,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木禾种是浙江省三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其红茶适制工艺尚待提升,色泽品质相关数据较缺乏。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时间萎凋、揉... 茶叶色泽品质主要通过肉眼进行感官评价,主观性较强、微小差别不易感知,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木禾种是浙江省三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其红茶适制工艺尚待提升,色泽品质相关数据较缺乏。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时间萎凋、揉捻和干燥处理的木禾种红茶(包括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泽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并对HSV颜色空间等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的处理时间对茶叶色泽有显著影响,萎凋时间越长,汤色越黄,但总体处于橙色区域;揉捻时间越长,干茶颜色越红;烘干时间对茶叶色泽品质影响不大。萎凋9.0 h、揉捻2.5 h、烘干2.0 h的工艺参数得到的茶叶色泽品质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禾种 红茶加工 HSV颜色空间 计算机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禾种茶园多茶类组合生产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陈晓阳 金美霞 +3 位作者 王霆 杨垚 冯海强 罗列万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858-1861,共4页
木禾种是浙江省级茶树良种,本文通过对木禾种鲜叶加工茶叶的理化性质以及成茶品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木禾种成茶品质表现理想、稳定,质量特色优势明显,对木禾种茶园不同茶类组合生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分析总结出多茶类组合生产产生的经... 木禾种是浙江省级茶树良种,本文通过对木禾种鲜叶加工茶叶的理化性质以及成茶品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木禾种成茶品质表现理想、稳定,质量特色优势明显,对木禾种茶园不同茶类组合生产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分析总结出多茶类组合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对木禾种茶园高效利用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提高茶园机械管理水平、拓展茶旅融合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禾种 多茶类开发 夏秋茶 东阳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